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59|回复: 7

[剧本]部分“全国大学生戏剧节”的参赛剧本。佳作[原创]不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3-12 13:5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全国的高校戏剧社都知道,每年8月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大学生戏剧节”是所有高校戏剧社的节日!大家辛劳一年,都为冲刺这个目标而去!而大戏节对于参赛剧本的要求是原创或改编[电影电视、小说]剧本。因此每年都涌现出了不少的好剧本!这里转来一些,仅供大家参考~!

苍 蝇(1-5幕) 北大剧社 编剧 未知
http://www.shenbaise.com/home/Article_Show.asp?ArticleID=207
苍 蝇(第6幕及尾声)
http://www.shenbaise.com/home/Article_Show.asp?ArticleID=208

陈涉世家 中国矿业大学广播剧社 编剧:周广伟
http://www.shenbaise.com/home/Article_Show.asp?ArticleID=230

牛虻 武汉科技大学深白色剧团 编剧: 刀寒(上海戏剧学院)
http://people.sina.com.cn/forum/2003-12-08/9406.shtml
http://people.sina.com.cn/forum/2003-12-08/9407.shtml

有雷无雨 华中师范大学晨雨剧社 编剧:雷志龙
http://www.shenbaise.com/home/Article_Show.asp?ArticleID=72

2003年大戏节部分剧本
倾城之恋 华中师范大学勾沉剧社 编剧:张奕等
http://www.shenbaise.com/home/Article_Show.asp?ArticleID=59

我的母亲是条大马哈鱼 湖南农业大学虹剧社 编剧:阳宇峰
http://www.shenbaise.com/home/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34
我的母亲是条大马哈鱼 视频
http://www.hunau.net/hnauau/st/hjs/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58
发表于 2005-3-13 11: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多好东西,太感谢了!那个‘陈涉世家’听说很不俗啊
发表于 2005-3-13 11:43:34 | 显示全部楼层
  《牛虻》演后谈
  2004年8月13日晚 北剧场
  整理(刘阳: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研究生,大学生戏剧节志愿者)
  
  
  袁鸿:我想问问剧组里面有多少人读过小说原著?读过几遍?《牛虻》对我们这一代人太重要了,我个人就找过关于它的各类资料。我先说说你们今天演出的问题。虽然我们一直强调,但今天穿帮的问题仍然存在。还有候场的演员忘记了登台的时间。今天提出来希望你们明天的演出会更好!
  陶子:第一个问题与袁鸿的一样,你们有多少人看过《牛虻》的原著?看过多少遍?有没有仔细看?为什么问这个问题呢?我就是觉得今天的表现特别表面化。这种粗糙的表面化让我很不舒服。在大学生戏剧节启动仪式上演出的《苍蝇》是北大剧社的同学自己改编的。他们做了大量得删节,将近删了四分之一。但是我很肯定他们的作品,我对他们说:“你们创作的作品是你们理解的作品,是对原著理解基础上面的修改,尽管还有很多毛病,但是非常流畅。”。我想这是我对大学生改编名著的一个标准,就是你是否理解它。对于这个戏剧的文本,我相信这部戏剧文本的创作者上戏学生一定读过很多遍原著文本的。我很诧异他能改编的这么好,戏剧性的东西非常突出。说实话即使是在专业舞台上我也很久没有看过小说改变戏剧能够改编的这么成熟。但是今天的舞台呈现我有点失望,我觉得你们没有读懂其中写的一些东西,只是把这个故事讲完了,很多内在的东西没有表现出来。第二个问题,在整个大学生戏剧节呈交的作品中,《牛虻》戏剧时空表现是最好的。但是我觉得今天的舞台呈现还没有戏剧文本本身带给我的视觉冲击要强。有一点我要提醒你们的,我觉得你们可能太漠视剧场空间的可能性与有效性。你们在空中吊了很多十字架,但是这个舞台本身的空间你们都没有充分利用,怎么就去找另外的一些东西?历届大学生戏剧节中,许多剧社表演都运用了两侧的灯架。我奇怪的是,如果没有必要,为什么要用二楼三楼的灯架呢?仅仅因为这样很时髦么?有一场戏是青年时代和中年时代两个牛虻同时出现,你们把他一个放在舞台上,一个放在灯架上,把文学作品提供的冲击力都消解掉了。第三,对于角色的把握,我不会太在意你们表演的失误,不在意你们的声音是不是很动听,站的是不是很直,这些东西对你们来说不是很重要;我希望的是你们仔细的思考你们演的人。他们大多有十几年的跨度,在这前后的变化中他的状况是什么。我在乎的是,你们有没有把人物想清楚。希望你们珍惜这样一个作品的好的基础,再把它好好的做好。也希望我今天的批评不会伤害到你们,损害到你们的热情,希望你们继续把作品做好。谢谢!
  水晶:我想说你们是非常勇敢,大学生戏剧节有这么大规模的戏很少看到,很大的难度。就像你们说的,这是一个很有电影感的东西,首先你们的选择很勇敢,非常感谢你们。如果用电影的方式或戏剧的方式表现这样一个作品,应该有非常严密的衔接,两条线同时进行,会有很多接口,这种衔接现在有点零散。整体的台词感觉比较拖沓。很多换场是没有必要的,比如嫂子发现信的时候,很短的时间,没有必要换景。其实你们用了很多象征性的东西,没有必要这么写实,这也不是一个很现实主义的作品。应该减掉很多不必要的琐碎的东西,因为这些细节会影响我们,会想这些动作会有什么暗示,也使很多应该表现出来的东西就没有表现出来,也使我们看的很辛苦。还有就是像昨天曾文通先生讲,演员在台上有预感。提一下就是,我觉得仆人表演很好,尽管台词很少,但是表现非常好。
  剧组人员1:我们很感谢老师的批评,我觉得很中肯。
  胡晶晶(饰演琼玛)首先我想说某些准备上的失误,有很多不足,很对不起大家。我昨天听医生说我不能演的时候,我是一路哭回来的。所有的同学都围过来说没有关系……我真的很感谢大家,我们是一家人……
  观众1:我的女儿也是这个学校的学生。我觉得我们的话剧事业不被看好。话剧特别能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很多的内心表白在视觉冲击的今天很难被观众重视。我觉得人物还是很贴近。我想你们对话剧事业是一种传播,从这个角度说应该说是成功了。
  观众:我今天看到琼玛的演员站在舞台上的时候,发不出声音的时候,当他们用这种方式的时候,我觉得我什么都能宽容。
  某专家:我很想听年轻人的声音。牛虻是我们小时候的人格的偶像。我想知道的是今天的年轻人对作品的理解。这不是什么专业的问题。我觉得你们还是成功的。但是有时候我也感觉你们好像在演言情戏。
  观众:我衷心为这个作品加油,我对这个人物非常崇敬,他很坚硬。还有我想问组委会为什么大学生戏剧节没有文本的交流。
袁:我们准备出一个前三届大学生戏剧节的剧本的合集。
  观众2:很偶然的机会来看演出。我也很希望你们把《牛虻》小说好好读一读。现在文理应该是兼通的,我觉得理工科大学演这个戏也确实有难度,理工科的学生在世界名著的选读上应该也应该有一个要求。还有就是祝你们越演越好。
  剧组人员2:感谢大家对我们演出的批评和赞扬。其实我觉得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据我了解很多时候这本书曾是一本禁书,但是我觉得这本书并不是绝对的是一个革命的追求,我觉得更多是情——爱情,亲情……我们是按照这样的理解的……有一句话叫先入为主,可能有很多读者对这本书的牛虻的革命追求已经刻骨铭心了,虽然我们没有非常认真的去读这本书,但是从剧本我们读到了这种理解,所以可能有很多观众今天看到这种新的读解,会觉得难以接受。如果大家不能认同,是我们的失误,对大家说对不起。
  袁鸿:我觉得革命是最高大的一种感情。我不是强调牛虻的革命行为,我觉得这是最起码的文学理解。我觉得你们很大的问题是被舞台捆绑住了,你们之前不停的在问我有没有古典式床等等。舞台上即使什么东西都没有,也依然能表现波澜壮阔的时代和情感。我还保留了读者,电影观众,话剧观众的三重身份,我尽量做到在这三者之间沟通,我不觉得这里存在先入为主的观念。我们刚才说的,包括陶子等人的意见,都不是从专业性的角度要求你们,而是感觉你们对作品的理解还是表象化了一些。
  某专家:其实今天这个演出能够获得这么多掌声也是一种成功。为什么刚才一些专家与观众提出这么多意见。可能是首先是你们对作品的理解不够,所有的表演——理解是关键,这是一个前提,不然在舞台上费了多大的劲都没有用。第二可能是人生阅历合舞台经验不够,可能以后的实践中会成熟起来。我觉得你们的舞台表演的动作性不够,比如说狱中相遇的时候,琼玛是一种是人性的冲撞、痛苦,表演应该有成就感,很多东西我们今天没有看到,有点遗憾。还有就是对女主角的建议,和演员配戏,一定要有所反应,一定要注意表演的规律,不要太主观。比如在狱中这场的表演有些表象化,十几年后的相遇,应该是一种酸楚,怜惜,但是没有,别的演员也应该注意这个问题。
  曾文通:不好意思我必须说广东话。一般上座谈会都没有什么话好说,因为所有的话都已经说完了。但是今天的演出让我回想到演艺学院学习的时候做过很多翻译剧。在香港他们做翻译剧的时候很难接受,因为他们有时候演一个黑人就要全身涂成黑色,我们觉得这种表现很荒诞。我也不知道有什么方法可以让你们和观众更靠近。但是我们又不能放弃,因为他们的剧本真的很好,但是怎样得到一个平衡呢?今天我也看到这个问题,在演外国人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表面化了一些,我们必须要有一个带入感,如果我们真的是这种人我们会怎么样,这不是一下两下能解决的问题,在解读剧本的时候,你们会有比较详细的资料,其实可以做得很好。可是今天比较尴尬的是你们忽然在唱英文歌。但是如果唱中文歌也许更奇怪。这个课题以后可能有人会做,你们也可以做。空间的调度上,看到很多蜡像一样的造型,除非这是提供一个象征的方法,不然就会影响观众。有一段戏:前面两个人在拥抱,后面的戏在进行着,后面的演员对他们是什么感觉呢,他们也会看到他,你们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看到很多符号,可能是强调宗教背景,但是这个符号太泛滥。因为戏本身具有意义,但是你们的符号太多余了。如果总是认为越多越好,那其实是你们不相信自己的戏剧。戏里面的张力很重要。比方说开枪杀人的场面很随意,就影响到后面的戏,表演越来越抽离。最后我想说的是:要做这么经典的名著,触动过很多观众的心的名著,当你们有勇气去做时,是需要很大的鼓励的。希望你们继续努力。
  水晶:我想补充一句话:每一个作品都是一棵树,树有很多果实和枝干,而真正支撑树的是看不到的树根,所以就涉及到很多取舍。所以我们今天说得很多问题在谈这个就是这个命题,我么要看舞台上这颗树他的根有多深,汲取了多少营养。谢谢!
  宋宝珍:我首先特别感谢你们对戏剧的真诚。戏剧对我们,尤其是大学生意味着什么?剧场不是名利场,是我们大家同心协力完成的一个梦想的地方,每个人共同努力,个人的好坏不是最重要的,最后完成这个梦想才是最重要的。即使是今天的专业演员来演这出戏都是很难的,他太多的矛盾,比如他一出生就带有肉体诅咒,尤其是他对革命的忠诚和宗教的文化的熏陶,集中反映到对父亲的爱和革命敌人的恨,还有就是爱情,我想这对专业演员也是很难的。琼玛我觉得站在舞台上还是有舞台自信的,台词很清楚,但是和对手的交流不够,还是比较圆满的完成任务。我还是恨感动。戏剧是青春的梦想,我想你们在这个过程中认识生命,认识灵魂,我想会给你们很多的收益的,谢谢大家。
  观众3:我想大家来这里都是对话剧的爱好,琼玛是我们剧社的榜样,我想他们的友谊和精神真的令我们感动。
  胡晶晶:其实我们还有另一个噩耗,我们有两位演员还都在发高烧,刚才那位老师说我有自信的时候,我其实真的不自信。还有刚才老师问我们有没有看过《牛虻》我举起了手,但是当问有没有仔细看的时候,我又放下了手。我们因为时间的和其他的问题,没有能够仔细的读原著,这点我感到很惭愧。
  观众:作为普通观众我认为这部戏是成功的。我对导演说得“情”是认同的,因为无论什么革命者都是受到感情的扭曲,压迫才会有革命的行为,我确实也在今天的演出中看到了情与理的挣扎,我想这一点是成功了的。当然,原著是应该认真看的。
  演员(朝圣者)的哥哥:我是亲友团的。我的妹妹在朝圣者之中,连匪兵甲乙的角色都不是。但是我的妹妹对我说:“我还有一句台词呢!”我今天下班后就一定赶来的,虽然他们的演出很粗糙,但是就为了这一句台词,我也会为她感到自豪……
  袁鸿:很感谢最后一位观众为今天的座谈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今天的座谈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发表于 2005-3-13 11:44:50 | 显示全部楼层
《陈涉世家》演后谈
2004年8月16日 北兵马司剧场
  整理者:刘湉(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学生 大学生戏剧节志愿者)
  
   《陈涉世家》是由中国矿业大学的学生们用现代思维写出的历史类戏剧。“它立足于徐州的土壤,表现了一方的哲学和众生之相。它磅礴,刚毅,顽强,俏皮,是对现代大学生迷乱、自恋、狭隘、陈腐的纠偏,是焕发活力、对人类真实生活做出热烈肯定的‘点头丸’,也是疗治爱恨伤痕的猛药。陈涉、吴广、欣儿、卜者、小尉,这些热血之人是怎样或滑稽、或庄严、或升华、或坠落、或积极、或沉迷地生活。剧中借古述今地一一描述。所以这是诚实的字句,因而也就超脱了历史,是属于现代和我们的生活的结晶体。”这是编导写于场刊上的一段肺腑之言,也道出了当代大学生自主创作戏剧的困惑与热情。
  《陈涉世家》的演后谈还是在编导的自我介绍中开始的。导演曹明说:我们是中国矿业大学戏剧社的,今年是第一次参加大学生戏剧节。其实去年就有想要来参加的想法,但是却苦于没有出现一个令我们自己满意的剧本。今年很幸运地遇到了我们的编剧周广伟,他写的这个本子实在太好了,我们看了都深受感动,所以就决定排演出来参赛。我们的学校地处在徐州,是一所综合性的大学,并不像学校的名字那样只是学矿业的。这次我们来参赛,校领导和校团委都给予我们极大的支持,在此我也感谢他们。
  王晓鹰导演说道,我非常喜欢这出戏剧,因为前段时间我在拍戏,所以这是我在出席开幕式后看到的第一个戏,感到很惊喜。这出戏剧洋溢着一种专业戏剧中所没有的才情,我觉得很有特点。不过我要给你们提一点意见,你们在以后的排演过程中尽量不要把场灯黑掉,你们可以这么无拘无束地组织戏剧语言,可以这么无拘无束地演戏,为什么不能无拘无束地把场次组织起来,而不是把观众扔在黑暗当中呢?这样你们的戏剧回更加的一气呵成,观众给你们的掌声会比现在更加的热烈。
  有观众说,我在大学生戏剧节里看了很多场戏了,这是第一出我想带我父亲来看的,他是教古典文学的,他在年轻时也曾写过一部历史剧,我在观看你们的戏时觉得和他的那部作品有很多地方很像,但他是在文革时写的,所以我特别想知道编剧在创作这出戏剧时对里面所涉及到的历史有什么样的想法。
  编剧周广伟阐述道,我创作的这个剧本还是比较贴近与《史记》实际的原意的。《史记》中的《陈涉世家》大段引用了贾谊《过秦论》,我们是从中摘取了一段进行创作的。陈(胜)涉是一个农民起义的领袖,但是他有很多局限性。吴广这个人物是主角,他是代表了知识份子的形象,他是很软弱的,自己不起义,却把起义的拳棒教给了陈(胜)涉,陈涉又是不可以成功的,所以他们的结局都是子虚乌有的。我是想表达一个现代人面临许多问题时的处境,就像我现在坐在舞台的边缘等待着观众和各位老师对我的这出戏剧“审判”一样。
  一位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现为《中国矿业报》记者的屈金星先生表示,我注意到场刊上写着这是一部原创的戏剧,我认为独创、原创和创造是最可敬的。这部戏有相当强的历史感、现实感和未来感。编剧和导演在短短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打通了爱因斯坦所论述的时空的概念,中间穿插了一些现代人的思想,我认为这是一种非常成功的变化。我为有这么年轻有才华的编导而感到高兴。在此我献上对联一副,以鼓励你们:
  柳外解鞍春洗马,
  云中挽辔秋飞龙。
  戏剧节组委水晶小姐点评道,首先祝贺《陈涉世家》剧组的演出成功,但有写些地方应该要改进,而且我也相信你们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是可以改进的。正如王晓鹰老师点评的那样你们中间的暗场太多,有很多时候你们完全可以靠灯光的调度来完成的,这样整体的演出会显得更为流畅些,观众的观看情绪也不会受太大影响。希望你们在明天的演出中注意。我觉得你们的这出戏剧比较像是“诗剧”,有很多地方很接近诗剧的表演风格,有很多独白是很像朗诵似的台词,但有些演员的吐字不是很清晰,断句不够恰当,这样会影响观众对于剧情的理解。其实这些对白是很精彩的,但有时候观众会很茫然的不知道演员在说些什么,这些精彩的东西没有被充分地呈现出来是非常可惜的。我很欣赏这个剧本,我认为这是有点魔幻主义的作品,类似与《百年孤独》和《古今大战秦俑情》等。你们所呈现出来的戏剧线索是一对情侣之间的爱恨情愁,和因为这对情侣而改变了一个历史。观众看完演出会认为陈胜吴广的起义是因为这对情侣中有一个人失去了生命,然后按照她偶而得到并遗留下的史书去完成这场革命的。我觉得你们在创作中完全不受束缚地诠释你们的作品是很了不起的,但是这里涉及到了一个人生观、历史观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样去看待历史的演变,历史的改变或突变是由于神旨的意图还是其背后的某些矛盾由量变到质变而引发的?这是你们在艺术创作中需要考虑的问题。虽然这是一种颠覆,我希望你们能够把人物塑造得更丰满更有血有肉一些,这样会你们的戏剧会更成功,显的更有力量。
青年学者陶子小姐也说,或许这个时代的人受到陈凯歌、张艺谋、李少红所做的历史剧的影响特别深。他们创作历史剧的方式是以一种个人的方式,是用个人情感去解读历史,这是一个小写的历史。这种方式不能说不好,因为他们面对历史的前提是有一个完全政治化的面对历史的背景,所以他们可以去颠覆和反叛。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你们是不是应该回顾一下历史进程是怎样的呢?回顾一下被颠覆的大写的历史又是什么?还有你们的作品出现的问题不止是演员的台词含混不清,在编剧上也有问题,剧中每一段台词单独抽出来都很美,但是由于没有节制,导致你把大段这样的台词叠加在一起够成不是很协调的剧本。而且你的台词中的信息量很小。经常用了大段的台词去表达这么一点的内容,显得比例不均。希望编剧能自我控制好这种表达的欲望,以图有更好的剧本出炉。
  杨乾武老师指出:这是我所接触过的非常令我兴奋的一个剧本,但是同时我又很担忧。因为看戏剧不注重技巧和表演等,我注重它思想层面的东西。今天我们的这个是时代面临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包括陈凯歌、张艺谋等大导演在内的人们对于我们的传统和历史过分地轻蔑,不够敬重,不够敬畏。这是很恐怖的社会事情。你们在文艺创作时首先要敬重我们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在这个基础上怎么结构它都无所谓。当然这只是我在这里提出的一个个人观点,仅供你们参考。
  有观众认为《陈涉世家》是无中心感的戏剧,很多时候观众都有些不知所云,台词中的诗句很影响剧情的发展和观众的观赏情绪。剧中先知的角色让人没办法喜欢,表现得太刻意了,刻意地去引导吴广走上起义的道路,一个先知为什么要那么在意一个凡人呢?历史为什么一定要照《史记》中所写的去发展呢?不过剧中的以阿牛为代表的四位同学的搞笑演出很是精彩,是真正的普通大学生所能呈现出的东西,一个专业的编剧和导演反而想不出来。
  另一位观众接着陶子小姐所论述的“节制”的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前几天在北京人艺上演了一部号称大学生所做的第一部原创音乐剧《绝版青春》,我在他们的演后谈里说过,他们非常有才华,所做的每一段音乐的旋律都非常动人,但是放在一起就很杂乱。你们剧本也是如此,剧中的诗句每一句的文字都很优美,但是放在一起就感觉很割裂,衔接不上。你们剧中的台词呈现出两个倾向“晦涩化和俚俗化”,导致你们合辙押韵和数来宝的两种台词风格都是在凑字数,而且这两种风格还都没有做到位。我还觉得编剧在台词中写的赋的东西比较多,不凝练。真正的诗歌是把十个意思写成一句话,而不是像你们那样把一个意思表述在十句诗词里面。不过尽管你们所诠释的是两种风格的样式,但很符合编剧的心理,他就是想要把这么矛盾的东西放在一起的。编导所创作的这部戏虽然名为《陈涉世家》,但主角实际上是吴广,而吴广、陈涉、卜者和欣儿这四个人其实就是编剧自己的四个思想层面,编剧自己是在跟自己对话。吴广和欣儿是红袖添香,陈涉带有一身的痞气还爱开玩笑,而卜者则是代表了宿命,很有份量。
  中国文化报的徐主编点评道,我很欣赏这部戏编导的创作力与才华,我觉得它代表了当代大学生在文化艺术上很成功的一部作品。对一个大学生的剧社来说能做到这种程度已经很好了。但是我看完了也很担忧,我担忧的是近些年来艺术创作上的非历史主义的倾向,对我们的历史要不要尊重,是不是可以颠覆?一个民族和一个文化如果都可以这么任意地颠覆的话,它将来在世界上是站不住脚的。如何看待历史和文化是原则性的问题,是不能自娱自乐的,建议你们去看一下《万历十五年》中是如何看待历史的。另外,在艺术创作当中,是应该采取席勒式的还是莎士比亚式的呢?我个人比较欣赏莎士比亚式的戏剧。席勒把戏剧当成自己的传声筒,他的戏剧已经被历史证明是失败的作品,而莎士比亚的作品却流传至今。这是因为莎翁把才气用到了地方,也希望你们能够这样。戏剧到底是写人物还是写观念呢?形象永远是大于思想的,在一部戏中树立起一系列丰满的人物形象,才是真正的成功,也必将传之久远。
  中国社会科学院戏剧研究所的宋宝珍老师也点评道,历史剧应该如何对待历史,如何对待历史的真实性,这一直是历史剧的创作过程中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郭沫若先生就曾经说过“实事求‘似’”,要在历史中“是”的成分中去追求一种“神似”。那就是说既然是历史剧那么历史的真实性的第一位重要的。《陈涉世家》这部戏的创作思路非常的开阔,想象力几乎就可以说是天马行空地飞腾着,这都反映出了年轻人思维的活跃。坐在这里观看时我一直想笑,不光是阿牛等人的搞笑演出很令人发笑,还有很多史实的东西太失真了。譬如你们的戏剧中讲道要把罪犯发配到匈奴去。秦朝一直在与匈奴打仗,但是怎么可能把自己国家的臣民发配到匈奴占领的土地上去呢?类似这些基本史实上的误差很容易带来喜剧性的效果。看完你们的这部戏我明白,你们是以纯个人的视角去审视历史的。以前我们看到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性的,现在我们也看到了其复杂性的一面,仅仅是总结规律性的东西是不够的,历史不是哪个人的历史,历史还存在有它客观的种种因素所促合的力量。但是历史也不是纯粹宿命的,《陈涉世家》的立意却是宿命的,是说历史是按照卜者的想象或是按文字记载背后的种种偶然的东西决定了历史的进程,这种对于历史的看法我不能完全苟同。因为即使按照太史公的说法,秦朝是积累了很多矛盾之后才造成了陈涉吴广的起义,不是说历史发展到这一段了,一定要出现某个神旨或先知来制造了可以颠覆历史的进程的偶然事件。在历史的观念中编导也是在藐视陈胜的,不仅藐视陈胜,还藐视把陈胜制造成英雄的吴广,那几个士兵更是“群氓”。当然以前的“只有人民群众才创造了历史”的说法太绝对了,但是历史的人物都是扁平的,所有的人类都是混混噩噩的,这样会使人们对存在的价值产生怀疑。
  有观众认为,现代人的思想是切割的,是凌乱的,并不像古典主义的思维模式那样是很整体的,这就是现代主义。我认为你们的编导构思就是这样的,所以是一部非常好的实验剧。
  《陈涉世家》的指导老师田梓最后说道,我从四月份看到这部戏的剧本后就把所有的事情抛开,投入到这部戏的排演工作上来,因为我看到的是大学生对艺术的执着、热情和不懈地追求。这个剧本很好,也杂糅了很多东西,有莎翁和歌德的影子,有道教和佛教的理念,有时空的循环往复等,这使我很激动,我从中看到了许多熟悉的东西。这些也许还很稚嫩,但是编剧的才华是不容怀疑的。我希望观众和我一样,本着一颗宽容的心去看待这部戏,去爱惜这些年轻人的才情,去珍惜他们对戏剧的这份执着与热情。
发表于 2005-3-13 12:04:56 | 显示全部楼层
  题目:《陈涉世家》说了什么
  作者:huihui
  时间:2004-6-1
  摘自:学生在线论坛-校园热点
  
  那天看完《陈涉世家》演出,我的同学问我:《陈涉世家》究竟说了些什么?我一愣,半晌没反应过来,因为我也说不出来。
  常有这样的坏毛病,觉得好却又说不出哪里好,回想起来只是一片茫然。所以这次我找来《陈涉世家》的剧本,分析思考,试着理解它。
  1. 定位
  《陈涉世家》不是一出严肃的历史剧,而是一部演义剧,引用其编剧周广伟的原话,就是“非历史的四幕历史剧”,喜剧一开始也声明道:“古远的传奇即将开始,却还没有证据证明它的确实”。它套用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框架,在这个历史框架里讲了一个经过改编的故事。做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它就好比是《寻秦记》(以电视剧版为准,以下同),一个经过重新演绎的富有现代感的历史故事。
  2。人物
  首先说,这部剧的主要人物是吴广和欣儿,更严格点说,就是吴广一个人,陈涉只是个配角。从这个方面看,本剧名为《陈涉世家》不很恰当。但它之所以不名为《吴广世家》而名为《陈涉世家》,窃以为理由有四:一,《陈涉世家》是《史记》中存在的名目,《史记》一书又是本剧故事发展的线索之一,引用线索中存在的名目作为剧名,可以起到佐证故事的作用,也很有力;二,戏剧的结尾部分也自圆其说:“藏之名山,天地不知”;三,就读出来的效果来看,我以为还是“陈涉世家”更顺口,也更有历史感;四,用一个和文章有点联系但又不能概括文章内容让人看了不知所以同时促进人进行思考的名目作为文章题目,是一种挺时髦的做法。
  然后,将各人物定性后列示如下:
  吴广:知识分子,本性软弱,对现实不满又无能为力,寄情于歌唱和爱情;
  欣儿:山野女子,单纯,活泼,俏皮,一个幻想出来的追求知识而又不甚敏感的理想情人;
  卜者:传说的“命”,当我们解释不了的时候,把缘由推到他身上;
  将尉:象征“现实”,那个经常和我们作对的人,在戏剧里知识分子很爽地把他干掉;
  小尉:未来的“现实”,可能抢走你的情人的强劲对手,因为他拥有不可逆的杀伤力;
  陈涉:兵痞,流氓,不豪爽,不果敢,不善良,不坚定,不骄傲,不勇猛,据说只是比刘邦稍微差那么一点点;
  阿牛阿猫阿狗及众役:大众的象征,知识水平不高或没什么知识,愚昧,懦弱,短视,人云亦云,起义的主力,但是只配做配角——也许还算不上,只是群众演员。
  3。故事
  很明显,是一个爱情故事,连带着讲了一个起义故事。
  吴广和欣儿是一对相爱的恋人,但是不幸遇到官军,欣儿被害,吴广很自然地就痛不欲生。这时一个在各种戏剧中经常出现的富有超智慧能未卜先知的人出现了,他以再见欣儿和报仇雪恨为诱,指使吴广领导众役起义,这一点和《寻秦记》中项少龙为了能回到过去(在《陈涉世家》里是前往未来)让昔日恋人重回身边而答允参加时光机实验相似,好像这是个通用的模式。后来吴广找到了陈涉,但这个人不是《史记》记载中的陈胜,吴广就替其名为“胜”,这一点和《寻秦记》中以赵盘代替赢政相似,好像这也是个通用的模式。后来起义成功,吴广也顺利见到转世的欣儿——司马迁,这时吴广也功成名就,在司马迁的笔下是《吴广世家》而不是《陈涉世家》,但是吴广淡泊名利,一心一意执著于爱情,于是就用爱情的名义,销去这段“神话”,“藏之名山,天地不知”,然后二人“去子虚乌有之乡,寂寥伤怀之地”,这在《寻秦记》里,成为焚书坑儒,跑马草原,这大概也是个通用的模式。
  另外,以众役为主体,本剧还讲到了现实,比如诗歌朗诵,就间接地批评了网络文化中的不良风气。和众役有关的情节,更像是游戏性质,差不多完全失去了历史感。
  4。表现的几个主题
  1)爱情。我想这个是最主要的,开头结尾互相照应,中间部分贯穿前进的动力,同时用歌谣加以辅助,表现力算是最强的了。至于它表达的是什么样的爱情,这个比较难说。我个人认为,这个“爱情”并不是通常影视剧里表达那种具体的爱情,我觉得它只是一种虚幻的爱情,很个人化的爱情,更像是理想。为什么这样说呢?如果仔细分析一下欣儿的话,就会发现她身上的可爱之处实在是薄弱的很,吴广对她的思念和悲痛是一种纯粹的思念和悲痛,几乎没有涉及到对欣儿深刻而难忘的具体感觉,而欣儿对吴广的祝愿之词,也没有情人之间的亲昵,更像是膜拜的口气。所以说,这个欣儿很可能是作者的一个化身,一个自我勉励的化身,是在孤独中创造的一种力量,就像理想那样可以引领自己不停向前去。
  2)生活和热情。看来我是受了剧本的《序·我们为什么要编排陈涉世家》的蛊惑,以及那句“彻夜的雷鸣,是新生活的鼓点”,后来我翻读几遍,也难以找出和生活、热情有关的确切证据,通篇只有短暂的幸福,然后就痛苦、质问、呐喊、阴谋、杀人、疲倦、死亡、愚蠢、滑稽、丑陋、轮回、归隐,什么“诚实”“热情”“可爱”“沸腾”“生机勃勃”,只能在《序》里能看到,那句“它磅礴,刚毅,顽强,俏皮,是对现代大学生迷乱、自恋、狭隘、陈腐的纠偏,是疗治爱恨伤痕的猛药,是焕发活力、对人类真实生活做出热烈肯定的`点头丸'”,显然是溢美之词,夸的不切实际,过头了。
  3)现实和人性。如果把《陈涉世家》的历史环境比作矿大的人文氛围,然后一一对应起来,作为其编剧周广伟大学生涯的人文奋斗史,是很有意义的。至于人性方面,《陈涉世家》突出体现了哲理性的东西,典型的句式比如:“书是写给行将就木的人看的,歌是唱给欣欣向荣的人听的”“骑上高贵吧,没有骏马总可以奔跑,失去了高贵,奔跑算来却只是奔逃”“上身逼人讨饭,下身让人受罪;锁骨使人顺从,额骨长人富贵”,喜欢探讨这些人性和哲理的,向来是西方文学的传统,也就是说,《陈涉世家》是中西合璧的。
  综合起来,我想《陈涉世家》表现的主题是爱情、现实和人性。
  5。一点看法
  既然你不愿完全严肃地把《陈涉世家》写成正统的历史剧,也不愿把历史完全解构开来写成一部真正的演义剧,那么在关于历史的部分,你就不能不认真对待。比如,押解众役的二尉应该是县尉,而不是“将军”。根据秦制,像陈涉这样征调的黔首,未获军功,在行伍中地位低下,不应该受到小尉称其作“大哥”的待遇(我们只说一般情况,特殊情况应该加以说明)。
发表于 2005-4-14 11:02:35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的大戏节大家都要努力哦:)
农大好厉害啊
发表于 2005-4-14 19: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农大两届了...确实不错...
发表于 2008-11-22 15:46:27 | 显示全部楼层
[s:326] 怎么才能够下载看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2-4 16:35 , Processed in 0.090534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