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56|回复: 9

小议中国西部基础教育贫困现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3-15 00:3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西部基础教育是中国基础教育重要而特殊的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西部因经济发展滞后,导致基础教育发展步履维艰。走向21世纪,我国正在实行“战略西移”,加快发展西部经济,逐步缩小东西部差距。而影响西部经济发展的基础教育如何发展,已是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这里既有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的自然优势,同时又由于受地理以及人文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文化教育相对落后。当然,这一落后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受西部经济的制约造成的。经济制约教育,教育又反过来影响经济。西部地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形成了典型的具有共同症状的“贫困综合症”——越是贫困的地区,生产力水平低下,对现代科学技术需求不迫切,吸收不了科技人才,越不重视人口素质的提高,有限的资金只能顾及生存,无法投资教育以求发展;反过来教育落后,人口素质低下,科技不发达,生产力水平低导致贫困。充分认识西部基础教育的现状,分析西部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对治理西部的“贫困综合症”,促进西部经济社会的发展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芷江行思考
笔者曾到湖南省省级贫困县芷江县五郎溪乡和大树坳乡进行简单的基础教育贫困调查。历时5天,走访20多户人家,5所学校,发放30份调查问卷,辅以访谈,掌握了当地真实资料,对西部教育贫困也有了较为直观与全面的了解。在此以调查问卷为线索进行现象描述。
本次调查问卷以粗访湘西地区基础教育状况为目的,问卷设计属于简单型,而且由于受访地区、对象受教育水平不高,同时调查员未受专业调查训练,导致此次问卷效果不佳,但仍然可以对总体概况有所了解。
   共收回家长卷10份(2份无效),学生卷13份(1份无效)。由于该地区地广人稀,因此看似少量的问卷也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
   各个主要单项统计如下:
1.家长年龄处于28-42岁,学生处于11-15岁(6女6男)
2.80%家长是种地农民,除了2位是教师、农技工其余均外出沿海地区打工。
3.家庭年收入只有一户有一万,其余均为2000-3000元,即人平年收入为500-600元。
4.在学生眼中,1/3认为家庭经济状况较差,1/6认为很穷,1/2认为一般,只有一人认为较富。
5.对于学习的作用,50%学生没有考虑,40%为了离开农村改变生活,10%认为是提高自身素质。而家长都认为是为了改变孩子生活离开农村。
6.对于初级教育完成后的打算,50%学生没有考虑过,25%想继续读书,25%外出打工;75%家长希望孩子继续读书,12.5%选择打工,12.5%没有考虑过。
7.关于素质课程开设情况,小学只开了音乐课,初中有美术、劳作、音乐。
8.小学三年级以下只有1-2名老师任教,四年级以上有5-6名。
9.100%的被访对象认同学历越高经济收入越高。
10.经济困难、学习压力大、办学条件差分列学习生活中的苦恼的前三位。
11.在被访对象中所有适龄孩子都正常就学,没有辍学、失学现象。
12.教育收费高(当地小学学费为180-200元,初中400-450元)、学校办学条件差、教师素质差分列家长眼中当地教育存在的问题的前三位。
13.家长对九年义务教育制度都持赞成与肯定态度。

总结:首先可喜的是当地对于读书持正面肯定,一般家庭都会想尽办法让孩子读书,也就是说观念上比较积极。但在客观上确实存在太多问题。
硬件上:办学条件太差,校舍采光差、桌椅破旧、黑板凹凸不平,没有现代化教学设备,都严重影响教学效果;通向学校的路途不仅远且路面坑洼;仍存在许多校舍属于危房;寄宿生寝室阴暗潮湿,伙食营养不均衡,严重影响学生身体素质。
   软件上:
1.师资力量明显不够,好的老师不愿到边远山区,一般两到三年就会离开,而当地教师素质普遍偏低,有的老师一页教案中出现20多个错别字,教师素质与学生素质是成正比的,如此师资严重影响教育质量;
2.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困扰及营养不良影响学习状态,教师反映学生由于没有足够钱补充营养,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下时常出现身体不好的现象,从而影响上课精神;
3.家长对教师不理解,致使双方缺乏沟通互动,家长认为教师在收费上不合理却不了解国家政策;
4.包括村民、教师、乡村干部整体受教育程度低导致教育水平远远低于城市,如此教育水平培养出来的学生素质也偏低,这些学生又投身于当地建设,由此近乎造成恶性循环;
5.政府教育投入极低,据大树坳乡乡长介绍,中国财政收入80%归中央管理,中央用于地方教育的投入为零,剩余20%里只有2%的财政投入教育,这些投入还是基本上用于县级以上教育系统,也就是说乡村教育投入完全靠地方财政收入。可是对于西部来说地方财政十分困难,以大树坳为例:该乡年财政收入只有130万元,上缴中央80万后可支配收入只有47万元,配置如下:乡干部工资23万,计划生育6万,农村伤残保障8万,还要用于村委(即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因此没有资金可以用于教育。现在的教育经费大部分来自学费和民间资金,其实农民最重的负担是教育,很多家庭教育投入占年收入的50%以上,特别是孩子进入高中大学后就完全是沉重的负担了。

二.西部基础教育贫困整体现状
芷江县仅仅是省级贫困县,我们看来严峻的教育形势放在整个西部,却算的上是好的。那么西部基础教育究竟是怎样的状况呢?
据1989年统计数据反映,我国贫困人口有45.7%在西部,从贫困发生率来看,东部地区为5%,中部地区为7.8%,西部地区则高达16.8%。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确定的592个国家重点贫困县中,有307个在西部地区,约占全国贫困县总数的51.9%。西部宁、云、川、陕、甘等地财政补贴县分别占本省总县数的90%、81%、51%、76%、69%。1993年,全国人均纯收入前10名的省市中,东部占9名,平均收入水平比西部高出近1倍。同年,中西部农民人均纯收入为746.04元,比东部的1398.69元低46.6%,比全国低25%。诸多的数字都向我们诉说着同一个问题:西部=贫困。因为贫困,投射到基础教育又会出现一组令人心酸的数据。
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西部9省区6岁以上人口为22699.54万人,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为281.08万人,占总人口的1.2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36个百分点,其中贵州、云南、西藏还不到1%。而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却远远高于20.61%的全国平均水平,达26.51%,不识字人口占30%以上的就有西藏、青海、甘肃、云南、贵州、宁夏6个省区,只有四川和新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而民族教育更为忧心。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9个省区中有44个少数民族主要生活在这里。民族自治区总人口达6569.6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为3905.11万人,占民族自治地总人口的56.03%。少数民族人口占9省区总人口的14.7%,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这里的民族教育却十分落后,据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表明,各民族中每千人拥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数全国平均为698.12人,而生活在西部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千人拥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数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回族584.89人,维吾尔族613.22人,藏族264.7人。民族教育落后导致民族人才匮乏。西北地区的甘、宁、青、新四省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部人口的30%以上,但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却只有9万多人,仅占四省区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10.2%,占少数民族人口数的0.3%,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1/3。
   有这样一个人,从2002年3月开始,近一年时间,骑单车走访了10个西部省市区,60多个县,采访了100多所学校,行程6万多里。他就是尚立富,甘肃省一个农村孩子,去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我们可以通过他的感性材料进一步了解西部基础教育。
   “有个宁夏的女孩叫马冬艳。我刚到她家时,她正在收拾着做饭,一个12岁的孩子已经做了整整四个年头的饭。看她围着围裙在锅台边转来转去,我的心有点发抖。马冬艳家有4个孩子,她是老三。她的大哥小学还没毕业,为了弟妹上学就去外地打工挣钱,每年到了上学的时候全家人都盼着他能回来。两年了,他家总是不能按时交上弟妹上学的几十元学费。晚上很晚了她才写作业,灯光把她弱小的身影放大在墙壁上,一颤一颤的,让人心碎。”
   在西部贫困的不止是一个个的孩子,还有孩子们的老师。那些民办老师,那些代课老师,他们很多人几乎是年复一年地无酬而劳。“在陕西延川,有个叫冯家坪乡寺村的小学。我认识了一个民办教师,她教了17年书,工资从几十元到现在的一百多元,每当公办老师发月工资时,她只能拿着铅笔在一个皱巴巴的小本子上面记账,这么多年来她的工资总共被欠了1.7万多元,就这样她还是在教。”

三.原因与出路
1.关键是教育投入问题     
   走在西部农村,多数人都会诉苦: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在总体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令西部12省市头痛的莫过于教育投入问题,正如一位省教育厅负责人所说,“怎一个‘钱’字了得。”钱确实是大问题。中国是世界上教育投资严重不足的国家。中央及国务院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规定,到20世纪末,教育经费的支出要达到GDP的4%。2001年,经过不懈的努力,中国的教育支出达到了GDP的3.19%,但是与5.1%的世界平均水平仍然相差甚远。而且从大树坳的例子来看,中央政府的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办高等教育,把义务教育的责任下放到更低级别的地方政府,而西部大多是“老少边穷”地区,哪来财政用于教育投入呢?于是实现全面义务教育对于广大西部来说难度相当大。
   首先是办学设施不足,教育经费缺口大。许多乡甚至还没有初中,部分小学毕业生只能在小学附设初中班就读;已有的初中办学规模普遍较小,伴随初中人口高峰的到来,无法满足“普九”需求。据贵州省测算,“十五”期间要基本实现“普九”,全省将新增60余万名初中生,需新建800所初中,总投资需30亿元。这对于连教师工资都要靠国家和省转移支付的多数西部地区来说,教育投入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其次贫困面大、程度深,广大农民难以承担读书费用。西部未“普九”地区多属贫困地区,农民年均收入不到千元,每年孩子就学所需的书本费、杂费和生活费,对农民是很大的负担,中小学生辍学现象十分严重。仅广西41个未达标县中,就有28个县的初中辍学率超过3%,最高达12.8%。新疆农牧区中小学生流失率则高达35%。
第三,“两基”巩固提高任务艰巨,欠债问题不容回避。西部很多“普九”达标县是举债办教育,欠账搞“两基”,巩固提高的任务尚未解决,巨额欠债又给下一步“普九”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如陕西全省“普九”欠账15亿元,主要是欠工程队的账,教学仪器赊账,贷款、借款还账。
鉴此,中央政府必须采取必要措施扩大经费投入,加大投资力度:
1)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收入中预算内教育拨款所占的比重,特别是用于落后地区农村基础教育的投资。同时,为了确保教育投入,国家有必要通过法律形式,明文规定各级财政支出中预算内教育拨款所占比重的最低限度,并以此作为考核地方政府政绩的重要标准。在教育投资中,中央和省级财政都应该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并在资金上给予落后地区以必要的支持。
2)建立一个科学、规范的教育财政拨款制度。结合西部大开发的契机,对西部地区教育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科学的调查,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一个科学、规范的教育财政拨款制度,不仅有利于推动义务教育的普及,而且也可以防止地区间教育经费投入出现过分悬殊的差距。各省级财政也应该建立相应的制度。

2.要把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重中之重来抓
   没有基础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也就成为“空中楼阁”,“普九”可说是任重道远。这其中涉及的不仅是经费问题,还有观念、体制与教师素质等各个方面。
教师上:中小学教师数量不足,素质亟待提高,结构性矛盾和代课教师问题突出。在西部地区普遍存在小学教师局部过剩,初中教师严重不足;城镇教师局部过剩,农村中小学教师严重短缺;师范院校毕业生难以就业,代课教师增多;学科结构不合理,外语、体育、艺术和计算机教师短缺等现象,还有相当数量的教师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水平亟待提高。种种都严重影响基础教育的教学效果,必须改善教学设施和几哦按时待遇,提高师资水平,保证义务教育法的实施。
   体制上:义务教育本应是免费教育,但是由于中国经济现状限制,这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已开始尝试免费义务教育,如绍兴、义乌。也许人们认为东部与西部是没有可比性的,西部基层政权运转都还存在困难怎么有余力去支撑庞大的义务教育支出呢?但全国人大代表谢丽娟说的好:“我们不能自叹贫穷而放松对义务教育的责任。”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免费义务教育的呼声一直未绝。2003年全国人大会议上,376名代表联名提议修改《义务教育法》,成为代表联名人数最多的议案之一。有代表直接提出,国家财政拿出60多亿承担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依然回归到经费投入问题)。
观念上:钱重要,教育却不仅仅是钱的问题。甘肃会宁是个偏远贫困的地方,却先后走出了500多名硕士和博士。以当地一户农家为例,家中温饱都难以解决,却有兄弟获得了博士学位,所在村70%的农民没有见过火车和电脑,但他们却见过博士。反观内蒙古一个希望小学,条件很好,但学校购置在每一个教室里的投影仪、录音机全是摆设,有的甚至用塑料包起来不曾使用过。老师说,用不惯也不会用。 “普九”还需要对理念的宣传与重视。

3.实施教育的综合改革,从面向21世纪农村的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出发,造就新一代合格劳动者。
  西部农村教育模式非常单一,仅仅就是读书识字,很少服务于农村的发展,学校和农村存在着巨大的隔膜。老师和学生们有时候都觉得学到的知识离自己的生活太遥远了。在青海治多县藏民居住地区,一位中学校长说:“作为校长,能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他和学校都没有目标。学生一旦考不上高中你让他们干什么?县上连职业中学都没有。我们的教育方针是为了培养一个合格的文化人和劳动者,现在的学生毕业后没有多少文化,又没有多少生存技能,这就是我们现在教育培养出来的‘四不像’。”农村教育的现实是,最终能够考上大学的人凤毛麟角,绝大多数的人大都走上了社会。但目前农村教育同样沿袭的是和城市一样的“升学教育模式”,这种精英培养并不符合中国农村的实际,它挫伤了农民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要么就是完全抱着“靠读书出人头地”的念头,使孩子心理负担加重。
我们应该利用学校,让大批人除了接受文化教育,更能学到一些真正实用的技术。不至于一旦失学,就再也找不到可以支撑他们的信念,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文化和技术做些事情。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对于中国乡村教育和农村走向曾经急迫地说:“中国乡村教育走错路了!它教人离开乡下往城里跑,它教人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棉,做房子不造林。它教人羡慕奢华,看不起务农;它教人分利不生利,它教农夫子弟变成书呆子。生路是什么?就是建设适合乡村实际生活的活教育。”今天我们应该重拾陶行知的观点。

4.发动民间资本与社会力量,“先进带动后进,实现共同进步”事实上,一切问题的根源依然是西部地区经济的落后,假如经济发展了,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但是再穷不能穷教育,西部开发虽然轰轰烈烈展开着,要经济腾飞却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把效率与公平兼顾,在经济落后的艰苦情况下保证教育质量。教育是民族进步的基石,每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都应该为目前西部教育贫困忧心与分担,社会帮助是现在解决此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也就是响应邓小平最初提出的“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共同富裕”,这里可以改成“先进带动后进,实现共同进步”。目前越来越多忧国忧民的民间人士关注甚至投身于西部建设,而且国家也做出积极反应,比如大学生西部志愿者就是一项及时且有效的措施。同时,随着中国体制完善,民营企业家将成为一股强大的慈善力量。
 楼主| 发表于 2005-3-15 00:44:55 | 显示全部楼层
附带去西藏时的访谈笔记,西藏是个很特殊的地区,政治是重中之重,所有的一切只有一个前提:稳定统一!在这样的地方,教育也变得非常特殊化,在此将这笔记告知大家也许并不具有代表性,但是对于中国,他们也是一部分:
2004年7月19日上午去山南地区教体局(在西藏,教育和体育归于同一个部门),从政府了解当地基础教育状况。接待的是教体局副局长杨维周、局监察室主任梅先扬和局督导室主任索朗扎西。采取座谈的形式,主要是我们提问他们回答。
1.师资:主要是三块,一是本地教师(为主),二是政府引进内地教师,三是大学生志愿者(比例很小)。语言障碍不大,近几年来西藏小学教育中汉语化程度提高了许多。但是本地教师素质很低,教师分布不均匀,在高寒地区严重缺乏师资。也有实行在职培训,分两个方向:一是送内地培训,有教育局出资;二是学校自己培训,由教研室管,大都是函授及自考形式来提高学历。我们问到关于远程教育问题,他们说设备限制没法开展,即使有些学校有捐赠,却因为教师素质问题不能有效利用起来,仅仅是摆放着。从教师待遇上讲,引进教师的工资是内地同级的1.5倍。可是另一方面,西藏是个高消费地区,所以工资折算一下也是一般性。城镇教师拖欠工资现象不存在,但在农牧区高寒区就比较严重了,存在各种各样困难,除了经费,还有地域阻碍。已在逐年改善。
2.教育投入(经费渠道):①中央教育事业费,可以说西藏的全部教育经费都是国家财政拨款,以此保证教育事业基本运转。
   ②地方财政,95年开始,地方本级财政收入的15%用于教育;01年后提升为21%。但是地方财政收入的基数本就小,所以这部分资金在教育经费总数中比例不大。
   ③援藏,全国各省实行对口支援,主要在于硬件建设。现在西藏的主要基础设施基本都是由内地各省建设。
   ④老百姓义务投工投劳,也是针对硬件建设。
   ⑤社会组织、部门自上而下的捐助,外国公益组织资助,个人慈善捐赠。但这部分总的来说所占比例很小。
3.教育收费:他们笑说西藏可以说全国真正实行九年义务教育的省区。在西藏的小学初中教育中,学生实行三包,“包吃,包住,包穿”。但由于仍按照01年经费标准拨款,而到今年学生人数增多费用也就增加,就相应地在收费上做出调整,对农牧区依然全免,但双职工子女收取教材费。与我们一起回藏的藏族学生介绍说他们直到上大学都是学费全免的。可是,藏区辍学率依然居高不下,尤其初中高达7%。主要原因如下:
①家长思想观念落后,不愿送子女上学。观念是造成西藏与其他地区差距的极大原因,生活方式的相对落后原始使得当地人民仍停留在愚昧阶段,认为读书无用。
②家中生产生活存在困难,缺乏劳力。这在农牧区表现突出,我们沿途时常看到放牧的孩子。
③经济贫困。这点在早些年较突出,实行三包后便不是主要障碍了。

为了降低辍学率采取的措施:
①在制度上与各县签约,控制官方辍学百分比。
②成立劝学小组,假期间到每户人家进行再教育,特别是家长的思想工作。
曾经有经济制裁一项,现在已取消了。
这些也只能算是应急措施,还没找到更好更有效的方法,也许只有等西藏更开放。

4.教育软件:①宗教:我们一直很疑惑在这样一个宗教盛行、90%藏民信教的特殊地区如何对待宗教与我们唯物论教育之间的冲突。梅主任笑说,  这的确是很让人担心的问题,但事实上,宗教随着西藏的逐年开放正在淡化,对于实质教育是没妨碍的,它依旧是在农牧区具有特别大的影响力。也可以这样说吧,对于孩子,学校教育和家庭宗教是两个概念,他们没有等同起来的矛盾。这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或许随着孩子长大会有这方面的烦恼,学校始终是加强唯物论教育。
          ②心理健康教育:这是我们针对内地教育新动向提出的问题,答案心底有些数,果然,索朗扎西主任说这里没有心理课程,也没有心理辅导。毕竟这里要全面推广教育都是问题,哪可能未走先跑呢?
          ③职业技术教育:这是山南地区教育事业中最有成果的一块。首先从小学起开展劳动课,进行常识性农技教育;初一起全面选修劳技课,以掌握两到三门实用技术;到初三下学期以志愿形式分流(学生家长学校三方同意),结合当地市场需求和就业渠道传授职业技术教育,大量的是民间绘画、缝纫、维修、驾驶等,现在加强了英语导游培训、计算机操作等实用技术。

中午正值泽当所有教师举行林卡(是当地游园活动专称),正好可以让我们做调查问卷。一进林子,我看到一个年轻人,显然不是当地人,猜测是青年志愿者,一问,果然。大喜过望。他是广西人,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来到泽当时已一年,过几天就要回内地了。当他听到我说也想毕业支边时深有感触地说:“其实志愿者并不完全是热血青年,也不乏功利之人,要学会用平常心态去处事。”世界上似乎不存在单纯的事物。这是遗憾,也是真实。生活本就是残缺的。后来他戏谑,他现在都劝学弟学妹别做支边打算,来这里要忍受寂寞,是修行的好地方。但我看着他坚定的眼神知道他不后悔。下午梅主任带我们去了一个小学,硬件很不错,但确实存在教师素质低下的严重现象,据说他们的业余爱好就是聚在一起搓麻将。沿途经过农牧区,又特意去了一户农家,他们捧出青稞酒热情地招待远方来的客人。说到孩子教育问题,他们说孩子要放牧,憨厚地笑着不愿多说。看来在农牧区孩子失学现象的确比较严重。
 楼主| 发表于 2005-3-15 00:58: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两会期间,义务教育被给予高度重视,是好事。温家宝承诺,到2007年中国农村贫困地区的教育将达到全免。举国上下皆喜。但必须指出的是,众多人在这句话里回避了严格的句法——”农村贫困地区“,而非媒体误读了的”2007年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但无论如何,对教育的重视将大力提升政府的信任度以及国家的崛起速度,更重要的是,国民的整体素质将会得到改善,这是“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的实践。
发表于 2005-3-15 01:25:03 | 显示全部楼层
西部要开发  教育要先行
但是西部教育的资源如何开发 个人的意见是不能寄希望于国家政府的财政拨款 而是要合理的开发西部的教育资源 采取教育和经济相结合的方式来促进和推动西部教育的发展 西部是很贫苦我却在西部的贫困之中看到了巨大的商业财富  西部资源丰富劳动力居多但是相对闲散 只要我们能够本着市场需要的原则逐步的发展西部的教育市场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成绩
我说个简单的事列 劳动力的充足和廉价是吸引外来投资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再加上高素质的廉价劳动力和相对丰盛的自然资源 那么很多公司和企业都会愿意到西部来投资可开发的 但是西部的教育却跟不上这种形势的需求 怎么办 大力搞教育教育怎么搞 就由看中西部这块肥肉和商机的企业公司来搞 他们有钱制度相对灵活 所以由他们来投资西部的教育 政府可以根据他们投资的力度给与他们投资的优惠政策 用政策换教育 用环境换教育 让西部的教育产业化 有利化和经济化。 这样既保证了对外来投资者的吸引力又保障了投资者的劳力需求 又解决了孩子们上学难的难题 。
枕戈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5-3-15 09:2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5-3-15 16:37: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字:钱
本来说是再穷不能穷教育
现在是再富也要穷教育
发表于 2005-3-15 21:31:48 | 显示全部楼层
让教育也成为一条生财的途径那么什么问题都好解决
发表于 2005-3-15 22:24: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是引用戳穿西洋镜于2005-03-15 21:31发表的:
让教育也成为一条生财的途径那么什么问题都好解决

财从何来?显然只有有一定消费能力的人手中才有财.只有面向有钱人的教育才能生财.
而我们迫切需要做的,就是贴钱!贴钱把面对穷人的教育质量搞起来!
发表于 2005-3-15 23:31: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是引用戳穿西洋镜于2005-03-15 21:31发表的:
让教育也成为一条生财的途径那么什么问题都好解决
李岚清、陈至立、周济就是用这一招彻底搞乱了中国教育
发表于 2005-3-15 23: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楼上的二位莫激动撒 我说的是西部的教育呢 小学初中和高中 和大学教育无观的
我在帖子里面写得蛮清楚地 用环境换教育 用政策换教育 用资源换教育  
我也去过很多西部的县市甚至乡镇呢  其实西部不穷 西部的生产资源是非常丰富的 劳动力也很丰富 所以我才有个大胆的设想 用这些来换教育 提前消费教育 比如你是投资的公司或者企业 我是当地政府 那么我欢迎你来本地投资 你每在当地投资多少钱的基础教育 我免你多少税收 送你多少亩开发的用地  或者干脆就是免税多少年。。。。  这个更能促进投资单位的投资热情
因为他在当地培育了人才就是给自己培养了高素质的劳动力  何乐而不为哉
当然一所学校的建成还有更多的方式  可以通过社会各个渠道融资办学 让学校的融资多极化多元化  我去了西部很多地方深切的感受就是 不是钱的问题 而是政策的问题 比如我在西部的一个县就有个很好的案例 你来投资办学 学校建好后 教师的工资由当地政府负责  这个就已经迈出一步了 。
西部的教育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困难 解决西部的教育问题 不能靠国家而只能靠地方自己的努力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1-24 19:18 , Processed in 1.005788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