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85|回复: 9

并非湖南卫视的官味新闻:杨正午答凤凰记者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3-22 21:28: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记者:中部崛起这样战略出来之后,湖南人心里的感受是什么?怎么样在这场战略当中取得一定的位置?

杨正午:我国,改革开发以来实施了一个重要的区域发展战略。首先是东部开放,接着是西部开发,接着是东北振兴。由于这个战略的实施,国家的实力大大增强了,也为中部崛起提供了条件,奠定了基础。国家就是在这个情况下,适时地提出了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所以湖南作为中部省份,这是多年的愿望,实现了。这一次这个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面,特别谈到抓紧研究、制定中部崛起的规划、措施,这真是我们最大的期待。所以说湖南在中部崛起里面,第一,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那么怎么加快发展呢,首先还是靠自己来行动,同时,也靠东部来推动,西部来拉动,更重要的,是中央政策大力地推动。当务之急,中央支持中部的一些政策要尽快地启动,现在即将启动,所以我们一定抓住这个机遇,加快发展。

记者:在中部的六省当中,湖南的经济总量是排名在第三位的,可以说是处于中游,那这种情况也可以说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了,你怎么看,是什么样的力量托起了湖南,是什么样的力量在托着湖南?湖南在中部六省当中,它的位置定位在哪里?

杨正午:湖南现在在中部经济地位可以说是二三二。所谓二,就是人口居第二位;所谓三,经济总量第三位;再一个二,地方财政收入第二位。二三二表明湖南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呢?中游的地位。那么在中部崛起的这个征途之中啊,湖南怎么?我想要用争上游的劲头,争上游的的措施,保中游的位置。并且力争在一些领域走在前列。比如说农业科技的推广、研究,再比如说,软件业的建设,还比如说,我们的优势产业的发展,这,都争取在前面。但是,我们还是要保中游的位置。

记者:江西很早就提出了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这样的概念,或者说河南也提出了中原崛起,那湖南呢?湖南的中部崛起的战略?

杨正午:作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它是逐步形成的。不是“中部崛起”提出来了,我们就要提出一个什么样的战略措施。当然了,中部崛起中央做出了指挥我们原来的战略是可以逐步地完善,但是不是一下子要改变我们的战略。那么我们原来实施的战略是个什么战略呢?就是大力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的进程,把农业大省建设成经济强省。这个战略从八一年开始实施,逐渐证明这是符合湖南的实际的。我们湖南现在从上至下形成一个共识,就是推进“三化”进程,加快湖南发展。所以说这个战略,我们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过程当中将继续地坚持,继续地完善。我跟我们的干部说了一个观点:在一个地方,发展的思路,发展的战略要稳定,要完善,但是不要随意改变。现在湖南的问题主要不是发展思路的问题,而是工作力度的问题,工作落实的问题。我曾经跟我们干部说,我说一个领导,天天说发展思路,这个领导是没有思路。一个思路的形成,不是一个人想一个什么思路。所以湖南的推进“三化”进程的思路,我们一直坚持,不断完善。比如说推进“三化”进程现在什么地方完善啊?推进“三化”进程我们最近提出,特别要推进工业化的进程。这就不断完善了。所以你说战略问题啊,其实逐步逐步的,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战略之后坚持、完善。

记者:在这三化的过程当中,我可不可以知道一下咱们三化的程序,就是说谁先谁后,谁轻谁重它的顺序比例?

杨正午:实事求是地说,当时我们提出“三化”战略的时候,是把工业化摆在第一位的。湖南作为农业大省,过来一直是把农业摆在第一位,当时我们把工业摆在第一位,认识还不完全一致。现在看来,应该,特别是在农业大省,特别在中部省份,要发展工业。没有工业的发展不可能反哺农业,没有工业的发展不可能有雄厚的财力增加人民群众的收入,更没有建设资金。但是这里有一条,工业的发展不是以削弱农业为代价,如果以削弱农业为代价这就大错特错了。所以湖南这几年的话,工业发展比较快,所以整个经济发展也加速了。去年我们的GDP的增长幅度是12%,这是多年来最快的。为什么啊,工业开始上来了。但是农业没有削弱。农业发展也加快了,去年我们粮食产量的增长幅度是15%。农民收入的增长幅度第一次超过居民的收入。它形成这么一个良性循环。所以有人说你抓工业就削弱农业了,不是这么一回事。

新中国建国至今,湖南工业先后经历了四次较大的结构调整。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第四次结构调整,湖南以发展大型企业集团、支柱产业为重点,取得不少积极成果。目前湖南省工业主要由烟草、钢铁、电力、化工、有色、建材、交通运输设备、农副食品加工、专用设备制造、石油加工行业这十大行业作为龙头带动,政府着重扶持了一批全国闻名的大型企业。芙蓉王、白沙两大卷烟集团,华菱钢铁集团和三一重工,都渐渐具备了在全国工业化浪潮中逐鹿群雄的实力。然而,湖南近年来投资额及出口额均在中部各省位居末席的现实,从另一个方面提醒了湖南孤军奋战的危机。因此,去年夏天,湖南正式加入泛珠三角经济圈,积极进行招商引资,接受沿海产业转移,开始了它与粤港澳的携手共进之路。

记者:去年湖南也加入了泛珠三角的经济圈,又是中部六省之一,到底是湖南是要向南,还是要连横中原,这个政策怎么样区隔?

杨正午:湖南在中部一个非常明显的相对的优势,就是它的区位优势。毗邻港澳,和广东的山水相依。要说这几年的开发,主要是湘南开发,所以现在不是建设泛珠三角经济圈嘛,湖南最积极。为什么最积极啊?因为湖南是受益最大的省份。所以不管现在整个经济的格局怎么调整,湖南向南的方向不会改变。2001年我到广东去参观学习,我当时就提出,给粤港澳建设四个基地。去年这个泛珠三角经济圈形成之后,我们又提出与粤港澳加强四个方面的合作。这都说明我们的方向没有改变。但是这里也有这样的事,现在这个长三角发展很快,所以湖南在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圈的同时,还要与长三角对接,接受长三角的辐射。这个并不影响我们南向发展的方向。

记者:我现在不知道湖南的工业是不是发展得达到您理想,因为我们知道湖南事实上有一些大的企业,比如三一重工也是全国知名,但是在湖南工业当中的出口值或者是说投资总额来说,都不是特别前列的,怎么样看这个落差,为什么没有办法实实在在地发展在我们工业上,做个整体状况的一个提升?

杨正午:湖南的工业,一个最大的薄弱环节是没有骨干企业,没有优势企业。所以它的投入和招商引资,都受到了局限。因为当年是农业大省嘛,大家集中力量抓农业去了,所以工业没有形成大的企业,没有形成大的产业。这几年,我们重点抓了一批大企业,抓了一批优势企业。有了大企业,有了优势企业,招商引资啊,技术改造啊各个方面,就大不一样了。比如说我们的华菱钢铁公司,这几年发展很快,已经形成了将近八百万的钢的生产能力。这样它就可以用这样雄厚的实力,搞招商引资,搞技术改造,提供产品的质量,提高企业的效益。你刚才提到的,三一重工,三一重工这是一家民营企业,它也是在工程机械这个领域,站到前面去了,因此它发展也就快了。这里给湖南一个什么样的启示?就是我们中部的这些省份,农业大省,发展工业必须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要发展一批大企业,发展一批优势企业。这样逐步逐步,把工业的步子迈大。所以这方面教训深刻,这方面我们开始起步。

记者:在采访您之前,我们也做了一些街访,这个街访就事实上是一些在外地打工的湖南人他们怎么看自己的家乡,刚才一位长沙人提到,她以为长沙是非常繁荣,她觉得应该是经济发展非常好的,但是有些硬数字比如经济增长率,湖南这几年并不是排名很高这样的情况?

杨正午:湖南现在的经济发展在中部省份里面居中,但是作为长沙,作为长沙,在湖南的经济发展当中,它是居前面的。作为长沙,在全国的省会城市里面,它也是居前面的,它也是居在前几位的。长沙去年的GDP超过一千个亿,财政收入超过一百个亿。但是长沙的话,发展可以更快一些。我们现在正在实施一个战略,就是长沙、株洲、湘潭,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带动湖南的经济发展。

记者:长株潭城市圈这是我们湖南现在推出的一个策略,您觉得目前位置应该要打几分?

杨正午:长株潭,应该说在湖南来说,是优势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都是这一块。这个你们恐怕都知道。长沙株洲湘潭它是一个五十公里的等边三角形。我们叫做”金三角”。这三个市,它的人口只占湖南的百分之十八,它GDP占34%,这里集中了65%以上的大中型企业,85%以上的科技人员。所以这是个优势地区。长株潭的发展,应该说可以有若干个模式可以选择,或者说可以走不同的道路。其中有的提出把长株潭合并成一个市,从行政上强化这里的建设;有的也提出不同的意见。我们现在走的是条什么路呢,叫做“长株潭经济一体化”,主要是个经济一体化,不是在行政上搞一体化。用经济的形式,用经济的链条把三个市联结起来。第一步,我们现在已经实现了,通信、通网,一个网络;交通同环,一个环线;金融同城,同城结算。它就经济上一体了。那么下一步在产业分工上,装备制造业,根据三个市的基础条件,去科学地布局。我们是非常有信心的,把长株潭建成北边与武汉,南边与广州,西边与重庆,对接呼应。就是这样,我们湖南的经济发展,在区域结构上我是寄希望于长株潭的发展。

记者:您再谈谈长株潭的领头羊,也就是长沙,我刚才听您说长沙的GDP增长都是湖南的之冠,是不是可以说是之冠?但是也有很多人也觉得说,在长沙有一个现象啊,就是属于超前消费的现象,可能收入并不是最高的,但是消费可能是最好的。这种超前消费的确也造成了一个内部内需的一个拉动,搞活了一些经济,但是有人担心这会不会是一个泡沫消费或者说是一个经济泡沫?

杨正午:是有这个问题。我自己感到这个问题非常奇特,长沙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的省会城市里面不是最好的,但是也不是落后的。但是它的消费水平,在省会城市里面是相当高的。消费水平,超前消费,而且还有一些不是常规的消费。我们长沙的社会商品的销售总额,超过六百个亿,消费水平很高。为什么出现这个情况,现在正在研究。我也说不很清楚。但是目前可以看出的问题是长沙这个城市,历史上消费水平就一直比较高,再加上这几年长沙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长沙外来人口猛增,所以那里的消费绝不是单纯我们长沙人消费啊!不少是外来的,但外来的为什么他不到其他地方消费到长沙消费呢?这就值得研究了。到长沙消费的外来人不少啊,我们长沙市,常住人口200万,流动人口100万,三分之一啊。其实这种现象,你刚才说的,有它的好处。拉动消费。但是也有许多问题。包括经济上的问题,包括文化上的问题,包括精神上的问题。我认为对于这样一种现象要沉着应对,认真地研究,发扬其优势,克服其弱点。当时有许多人曾经提出我们是不是采取措施把这个扭转过来,我说这别急。它既然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不是我们个人有什么样的意志一下子可以把它扭转的。那不可能的。冷静观察吧,认真地研究,逐步地引导。完全可以引导的。

记者:也有一些学者认为现在湖南的主要区位优势是以长沙为主要城市群的区位优势,很多农村已经是被交通边缘化了,你怎么看这种说法?是不是需要改变这样的情况?该怎么改变?

杨正午:一个地区,包括一个省,像湖南这样的省,它的交通,它的区位,它必然是有区别的。为什么呢?

从交通来说,它从城市向农村扩张,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扩张,这是很自然的。那么现在,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是两头都要抓,一头要继续抓大城市的发展条件的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包括交通条件的改善。另一方面要抓广大农村的条件的改善。特别是农村的交通条件的改善。所以从2002年开始吧,02、03、04这几年,我们下大力气抓农村的交通。现在通乡村的公路已经改造了八千公里,还有五千公里现在正在改造。两头吧,城市农村,同时改善条件。
 楼主| 发表于 2005-3-22 21:30:26 | 显示全部楼层
记者:另外一个产业我们特别想谈的就是河南的传媒娱乐文化出版业,现在非常地火红,但是这几年在国内大家谈得很多,但是湖南为什么能够在这几个产业上这么红火?

杨正午:湖南的文化产业包括传媒,应该说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现在说湖南,不说湖南的经济,说湖南的电视。当然这不能完全代表湖南的文化产业的发展,但是应该说,它发展比较快。为什么发展比较快呢?

要我说应该是这么几个方面:一个,湖南本身,我们的潇湘文化、湖湘文化的底蕴非常深厚。如果你有兴趣你研究一下湖湘文化,湖湘文化的底蕴非常深厚。应该说我们湖南的文化产业是深深地植根于湖湘文化之中的,这个深厚的土壤之中的。这个要说就多了。这是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湖南文化产业的发展呢,得益于改革。我们的文化产业的改革的步子迈得比较早。我们是“早迈步,小迈步”,步子迈得不大,但是迈得比较早。比如说,广电传媒,我们是全国第一家上市公司。当时我们这个电影、电视这一块的改革,那也是冒着很大的风险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事,电视、广播,这些都是喉舌,能不能走向市场,能不能改革,认识不完全一致的。当时包括现在我们有个好班子,这个班子思想比较解放,比较开通,所以他们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走出一条改革的路。湖南的文化产业特别是广电,如果不改革,不仅没有现在的经济形势,我以为比其他省还糟。为什么?因为湖南整个的经济实力比许多省要差,这个你们知道,要经济来支撑的。没有经济支撑文化产业是很难大地发展的。所以如果它不改革,它比其他省还要落后。所以我这几年最深的体会就是改革。这大概是第二个原因吧。

第三个原因,人才。文化产业的发展包括广电传媒的发展,必须靠一批人才。我们的文化战线,包括广电这一块有一批人才,优秀的人才。为什么凤凰卫视办得这么好啊?就是有小莉这样的人才嘛。为什么湖南的文化产业,广电办的比较好啊,有一批人才。这批人才有许多恐怕你是比较熟悉的。所以有深厚的湖湘文化的底蕴,有改革的这么一条出路,再加上有一批人才,所以它发展起来就快了。但是现在我已经告诉他们,现在发展慢了。要看到危机啊。全国其他地方一些文化产业蓬蓬勃勃发展,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加大改革的力度,把这个文化产业做得更好。

记者:您刚提到文化产业发展得好首先要是经济发展得好,但是在湖南和特殊,文化产业首先一枝独秀,它可不可能成为湖南崛起的一个很重要的支柱跟动力?

杨正午:对,你这个问题提的很好。过来我们把文化作为一种事业来发展。现在看来文化有它的双重性。文化既是事业,它同时又是产业。过来这个是禁区,文化怎么是产业啊?这个现在看来不对。文化是产业。我们现在把文化产业作为湖南的五大优势产业之一,作为产业来发展。因此我们的广电,我们的出版,我们的报业,都是通过改革。一方面发展事业,一方面发展产业。去年我们文化产业增加值接近两百亿,下一步还有大的发展。但是文化产业它和一般产业还是有区别的,它有事业的属性。文化产业的发展,反过来它又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所以借用现在一个时髦的话,“工业反哺农业”,我以为文化产业要反哺文化事业的发展,完全有这种可能。

记者:谈到湖南的旅游业也是很有特色的,但是湖南这几年有一些新的做法,比如说景区的专营权转让,从98年就开始了,目前为止您觉得这个做法是行之有效的吗?

杨正午:湖南的旅游业的发展,如果旅游作为一个产业来说,应该说在三个方面我们这几年有比较大的进步。

一个,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业首先要开发它的资源,我们都知道,被列入联合国自然遗产的张家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岳阳天下楼、五岳独秀的南岳衡山、日出东方红的韶山,这些资源都不错的,这些都要开发。这几年就抓这个开发。

第二,就是把旅游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过来旅游好像就是玩一玩啊,那不是。它要作为一个产业。

第三,就是刚才你提到的,就是旅游业的改革改制。也就是说,利用市场机制,利用多种所有制的形式来开发旅游业,开发展旅游业。现在看来,面向市场,利用多种所有制的形式,特别是新办民营旅游业,前途是非常看好的。这个我有最深切的体会。因为我原来在湘西自治州当州委书记,当了八年的州委书记。张家界景区的开发开始都是我们政府去开发,也不错,没有政府牵头开发也不会有张家界。但是基础的东西开发之后,整个旅游业的发展光靠政府不够。所以我们引进了一批民营企业,也可以说是民营旅游企业,到那里进行产业开发。现在比我们那个时候啊,那强得多了!所以我跟他们说,你们比我们有本事,你们现在开发得比我们好。特别有说服力的是,凤凰县城的开发。凤凰南方长城的开发这完全是走民营化的道路。民营企业这类的开发。我到那里当书记的时候,我们那时候也是开发凤凰城啊,但是开发去开发来,可以说基本上,没有走出路子。凤凰还是凤凰,飞不起来。我离开之后,他们引进民营企业到那儿开发,现在凤凰开始起飞了。这就是机制问题。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认识。有的说,这是国家的资源,为什么给民营去开发,给民营去经营啊?现在我以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包括旅游业的发展,不要老是在谁来经营,你先说它归谁所有,至于经营谁都可以经营。谁能经营好就经营。现在旅游业景点的开发,是大面积地推广民营开发。现在看来,时间证明这个路子是对的。

记者:您刚才提到这个民营开发引起一些争论,包括98年开始呢,在民营开发,除了您刚提到是不是国有资产的一个流失,或者您提到说环境保护,或者是说资金的风险,那你怎么看?

杨正午:保护的问题,应该说有这方面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完全可以解决。为什么,我们在民营经营的时候就有严格的规定,保护第一,开发第二。怎么保护,有严格的条例、法例的约束。从目前来看,这些民营企业开发的地方基本上没有出现违背合同、违背条例、破坏生态,乱开发。那不行的。因为自然风光它不可能再生,破坏了就完了。这个是工作问题,是管理问题。不是说民营企业就破坏,国有企业就保护。国有企业同样有破坏的,它不在于它是属于谁去经营,而是怎么样管理的问题。

记者:有创意,敢走,这跟湖南人的什么特性是有关的呢?

杨正午:如果追根索源的话,跟湖南的文化有很大关系。我说的这个文化是大文化。湖南文化里面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这就是敢为人先。勇于闯。而且非常有豪气。我们岳麓书院,有两副对联。一进大门的一副对联,这个你们都熟:“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这多豪气。另外它孔庙后面有一副对联,前面那句我不说了,后面一句“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这种自豪感啊,滔滔大江东去都是我们湘江里余波。从追根索源来说,湖南的文化里面,湖南人有一种敢为人先的精神。所以我们过来说,湖南人”三会“:一会种田,二会读书,三会打仗。都有诗为证啊:会种田,湖广熟,天下足。会读书:惟楚有才,于斯为盛。会打仗:无湘不成军。一个地方的文化,一定会有它文化的根源。这个不是一时一世,一人一世,这个说明不了这个问题的。
发表于 2005-3-22 21:3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嘎嘎,只对最后一段采访感兴趣:)
发表于 2005-3-22 23:34:06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长沙,在湖南的经济发展当中,它是居前面的。作为长沙,在全国的省会城市里面,它也是居前面的,它也是居在前几位的。
————————————————
大言不惭,长沙的GDP去年才突破1000亿,全国45位,山东和江苏都各有八个地级市高于长沙,而且这还是湖南牺牲省内其他地区大力发展长沙才达到的水平

孔庙后面有一副对联,前面那句我不说了

————————————————————
呵呵我觉得是杨正午不记得了
发表于 2005-3-22 23:52: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那些大惊小怪的人怎么想的,其实长沙的消费水平很好理解.
一个人均收入上逼南京,商品房价下触南昌的城市的居民,自然会有更多的余钱用于享乐消费.湖南其他城市的情况大致相当.长沙在湖南又具有消费辐射力,其他地方对长沙产生了消费堆积,所以就显得长沙消费格外高了.

至于湖南的文化传媒产业,归根结底只是一种利益导向的产业,而不是一种人文导向的文化,更不是具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气魄的湖湘文化.
发表于 2005-3-23 00: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是引用月光笑侠于2005-03-22 23:52发表的:
不知道那些大惊小怪的人怎么想的,其实长沙的消费水平很好理解.
一个人均收入上逼南京,商品房价下触南昌的城市的居民,自然会有更多的余钱用于享乐消费.湖南其他城市的情况大致相当.长沙在湖南又具有消费辐射力,其他地方对长沙产生了消费堆积,所以就显得长沙消费格外高了.

至于湖南的文化传媒产业,归根结底只是一种利益导向的产业,而不是一种人文导向的文化,更不是具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气魄的湖湘文化.
文化之为“产业”,如何实现人文导向?不仅湖南,任何地方都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发表于 2005-3-23 01: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是引用listen于2005-03-23 00:14发表的:

文化之为“产业”,如何实现人文导向?不仅湖南,任何地方都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这不是一个能够解决的问题,这仅仅是一种正常的现象,要求全湖南6700万人个个阳春白雪是不可能的.
不过据说在上海等地,出现了文化与产业契合的征兆.
发表于 2005-3-23 11: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沙再怎么发展 也盖不过武汉
湖南也盖不过湖北
 楼主| 发表于 2005-3-23 12: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是引用顽石不泪于2005-03-23 11:08发表的:
长沙再怎么发展 也盖不过武汉
湖南也盖不过湖北

楼上的不用这么绝对吧,深圳二十年前还是个小渔村呢。
发表于 2005-3-23 18:44: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是引用顽石不泪于2005-03-23 11:08发表的:
长沙再怎么发展 也盖不过武汉
湖南也盖不过湖北

武汉年人均收入比长沙低了1000多,而即使是汉阳那样破败不堪的地方房价也不比长沙核心市区低.只能说武汉市民现在有点惨.对比湖北与湖南也同样如此.

另外,以武汉那么优越的地理位置,现在却沦为"中部凹陷"的代言词,武汉人更需要的是自醒而不是自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1-24 17:38 , Processed in 0.095231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