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333|回复: 10

[设计艺术学院] 设计艺术学院课程教学大纲总汇(感谢opaque提供资料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0-6 18:3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工业设计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统一编号)        
课程名称:工业设计史      英文名称:A History of Industrial Design
学时:  40          学分: 2
适用专业:工业设计史      课程性质: 必修课
先修课程:设计概论 艺术史

一、    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系统地学习人类历史中,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设计发展演变的脉络,包括各种设计学派、设计风格、著名设计师及其作品的特色以及设计发展的历史条件,使学生正确理解工业设计内在动力与源泉,把握工业设计的未来发展,并为学生的课题设计提供大量的设计参考。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篇:工业革命前的设计
(1)    设计的萌芽阶段:了解设计概念的产生和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介绍生存设计和人类需求的递进。
(2)    手工艺设计阶段:了解中国及国外手工艺设计阶段的主要特点及代表性的设计风格和特色。

第二篇:1750-1914年的工业设计
(1)    18世纪的设计与商业:介绍市场的扩展及其对设计的需求、劳动分工与设计专业的出现、18世纪的主要设计风格和代表性的产品。
(2)    机械化与设计:了解英国的纺织工业、美国制造体系以及美国早期的汽车设计、设计中的标准化与合理化。
(3)    设计改革:了解19世纪上半叶设计理论的发展,包括“水晶宫”国际工业博览会、工艺美术运动|、芝加哥学派、新艺术运动、德意志制造联盟等。

第三篇:1915-1935年的设计
(1)    工业、技术与设计:介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欧美国家工业与设计的状况,了解新材料、新技术与设计发展的关系。
(2)    艺术变革与现代设计:介绍风格派、构成派等先锋艺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柯布西埃与机器美学、格罗披乌斯与包豪斯。
(3)    20世纪20-30年代的流行风格:包括艺术装饰风格、流线型风格和斯堪的纳维亚风格。
(4)    职业工业设计师的出现。

第四篇:1940年至当代的工业设计
(1)    战后重建与设计:介绍欧美、日本以及其他亚洲地区战后工业设计发展的特点和成就、战后工业设计在公司识别计划、人机工程学和材料和技术方面的发展。
(2)    走向多元化:介绍理性主义与“无名性”设计、新现代主义与高技风格、波普风格和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绿色设计等设计风格和思潮。
(3)    信息时代的工业设计:介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工业设计、美国、欧洲和日本信息时代的工业设计及发展趋势。

三|、教学安排及方法
每篇讲课为10课时,全部为多媒体授课。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为闭卷考试。

五、推荐教材和参考书
《工业设计史》,何人可,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楼主| 发表于 2004-10-6 18:40:31 | 显示全部楼层
产品形态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统一编号)                       
课程名称: 产品形态学                        英文名称: Form and Design
学时:   48                             学分:4
实用专业:艺术设计                        课程性质:选修课
先修课程:设计概论、工业设计史

一、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产品形态设计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产品形态的基本概念、产品形态设计的技术基础、产品形态的审美评价和产品形态的意义。从感性和理性两个方面培养学生对形态的想象能力、认知能力及创造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概论
(1)     产品形态基本概念:了解形态形成的基本机制、形态的基本概念、形态分类及其特点;掌握产品形态的概念、产品形态形成特征。
(2)     产品形态的与产品设计:介绍产品设计概念、产品形态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及与各相关因素间的辨证关系。
(3)     产品形态学习方法:强凋理性知识的学习和感性直觉的培养是学习产品形态设计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第二章:形态的视觉认知
(1)     形态的视觉认知过程:了解形态视觉认知过程,掌握格式塔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2)     视觉力和方向: 了解视觉场中视觉力的存在及其特点、视觉力与形态方向的关系,了解产品形态中视觉力的意义及产生方向感的基本方法。
(3)     视觉中的恒常性:了解视觉中的恒常原理及对设计的影响。
第三章:形态识别中的组织原则
(1)     形态识别中的组织原则:了解形态识别中的组织原则,掌握形态组织原则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要素。
(2)     简化律:简化律是视觉识别的基本规律,掌握视觉识别和产品形态设计的简化条件。
(3)     图与地:了解构成图和地的原理、图层递进的规律和意义。
第四章:秩序
(1)     秩序:秩序的基本概念
(2)     产品形态的秩序感:了解清楚秩序对产品设计的作用和意义,掌握设计清楚秩序感产品的基本方法。
(3)     秩序的新认识:现代艺术和现代设计对秩序感的新认识。

第五章:产品形态特征与情感征兆
(1)     形态特征性质与心理感受:心理感受与形态特征性质的作用原理。
(2)     产品形态特征与情感征兆:掌握不同产品形态特征与情感征兆的对应关系。
第六章:味道
(1)     意象与味道:意象的基本概念、艺术品味道的说法。
(2)     产品味道的形成:产品味道的形成和基本因素。
(3)     产品类别与产品味道:产品味道与产品类别的协调性。
(4)     产品味道的环境与背景:时代、地域、年龄和文化对产品味道喜好的影响。
第七章:产品形态与功能
(1)     形式追随功能:形式追随功能学说产生的原因和意义
(2)     辨证的功能主义:产品功能的客观性和艺术的完美性的辨证关系。
(3)     多元下的形式与功能:多元认识论下功能和形式的改变及发展。
第八章:产品形态的意义
(1)     产品形态的再现:产品形态再现的可能性。
(2)     主题、题材和内容:产品形态设计中主题、题材及内容的修辞手法。
(3)     寓意和联想:产品形态中关联物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安排及方法
    课程主要内容    讲课课时    课内外学时比    做业量及批改要求    实践环节
第一章:概论     4     1:0     每一章有一至两个作业,共计五个大作业,两个小作业。     实验上机时间为16(课外8),模型制作16(课外8)。
第二章:形态的视觉认知     4     1:0.5         
第三章:形态识别中的组织原则     4     1:1         
第四章:秩序     4     1:1         
第五章:产品形态特征与情感征兆     4     1:1         
第六章:味道     4     1:1         
第七章:产品形态与功能     4     1:0.5         
第八章:产品形态的意义     4     1:1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为作业评分,总成绩为各章作业分数之和的平均值。
五、推荐教材和参考书
《艺术与视知觉》,鲁到道夫•阿恩海姆,四川人民出版社
 楼主| 发表于 2004-10-6 18:42: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标志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统一编)
课程名称:标志设计
英文名称:Mark Design
学  时:64                            学分:3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专业                课程性质:选修课
选修课程:

一、课程教学目标
“标志设计”是艺术设计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了解标志设计的相关知识,熟练掌握标志设计的方法,并能够完成 以标志为核心的视觉传达基本要素设计,为企业形象(CI)设计课程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 导言
一、标志的概述
二、标志的功能
三、标志的特征
第二章 标志的起源与发展
一、我国标志的发展概况
二、国外标志的过去和现在的趋势
第三章 标志的类型
一、政府和国际组织机构标志
二、公共信息标志
三、品牌标志
第四章 标志的设计原则
一、独特性
二、注目性
三、通俗性
四、通用性
五、信息性
六、文化性
七、艺术性
八、时代性
第五章 标志的设计形式
一、具象表现形式
二、抽象表现形式
三、文字表现形式
第六章 标志的设计技法
一、反复
二、对比
三、和谐
四、渐变
五、突破
六、对称
七、均衡
八、反衬
九、重叠
十、变异
十一、幻视
十二、装饰
第七章 标志的设计程序
一、调查研究
二、设计构思
三、标志命名
四、草图阶段
五、深化阶段
六、色彩应用
七、正稿制作
八、视觉调整
第八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细则
第九章 世界优秀标志设计范例
三、教学安排及方式
课程主要内容    讲课学时    课内外
学时比    作业量及
批改要求    实践环节
导言    2    1:1.5    完成一份调查报告,批改    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完成一个专题设计,并讲评(辅以每星期两张“图形变异”作业)。
标志的起源与发展    4    1:1.5        
标志的类型    2    1:1.5        
标志的设计原则    4    1:1.5    方案构思50个   
标志的设计形式    4    1:1.5        
标志的设计技法    4    1:1.5    方案细化10个   
标志的设计程序    4    1: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2    1:1.5    方案完美3个   
世界优秀标志范例    4    1:1.5        
设计实例    34    1:1.5    定稿   
四、考核方式
1、考核以专题设计为主(占总成绩的80%),平时表现占总成绩的20%;
2、专题设计中调查报告占20%,方案设计占30%,定稿占30%,创意占20%。
五、推荐教材及参考资料
1、《标志设计》,苏克编,中国轻工出版社
2、《商标设计》,范鲁斌,外文出版社
 楼主| 发表于 2004-10-6 18:4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包装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统一编
课程名称:包装设计                学分:5
学  时:112                        课程性质:必修

一、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结合各种典型实例讲述的包装理论与技术,及大量实题练习,使学生在了解诸如包装造型、容器造型、装潢设计以及印刷工序、印刷成本核算等相关知识的同时把握当前包装装潢及相关行业发展的最新方向。
授课方式以理论讲述实例讲评为主,结合大量的讨论与动作操作。后期实部分采取分组的形式完成,并要求做详细的工作日志,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图形语言组织能力、团队精神等。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 包装的基本概念及发展
①起始及历史发展(结合图片资料讲述)
②包装概念及包装概念的扩展
③包装功能的重新认识(功能的转移)
二、包装与时代
①从包裹到包装——手工业时代包装
②从装饰到装潢——新艺术运动与装饰艺术时代
③功能决定形式——现代主义设计思想
④企业形象与包装设计——CIS指导下的包装设计C-
⑤信息化高度集成、合理配置——自助市场条件下的包装设计
⑥地方化与人性化——体现人文关怀及民族气节
⑦与环境友好的包装——设计师面临的新课题
(结合大量实例讲述)
三、现代包装形式特点与规律
①纸包装造型练习
②复合包装造型练习
③容器设计(造型)
④组合包装结构练习
⑤包装文字练习
⑥包装中信息选择与配置
四、设计市场与工艺
①设计的基本程序
②对提供课题做市场调研
③资料 分析及设计定位
④比稿
⑤定稿
⑥包装材料特征
⑦印刷工序及成本核算
五、考核方式
每项作业的平时成绩及分组课题的小组成绩按系数相加即得此门课程的考察成绩。

推荐教材:
(1)《商业美术设计》周旭、余永海、季铁 湖南美术出版社
(2)《包装设计》朱周勤、吴正飞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广告创意及欣赏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统一编)
课程名称:广告创意及欣赏            学分:3
学  时:                            课程性质:必修
此课程着重于大量实例的欣赏及经典案例的分析、讲评,使学生了解现代广告创意的特点及基本方法,并实际制作平面广告网络广告及影视广告分镜头来激发其法起以及提高学生的文案组织能力,平面组织能力和创造力及达到教学目的。
一、商业广告:
①平面商业广告
②招贴广告百年概貌
③招贴广告的地域特征
二、现代广告的分类及作用
三、广告的基本出发点
1、广告设计与消费需求
2、广告设计基本要求
3、广告宣传的三个阶段(与产品推广发展的几个阶段的关系)
4、课题平面广告的欣赏与讲评(着重创意方法、构图原则)
五、平面广告的课题练习
①资料收集
②市场调查及设计定位
③此稿及定稿制作
④评稿
课题3
(1)影视广告及其它媒介欣赏及讲评
①常用艺术表现手法
②反向思维及幽默化表现
③国际广告设计风格平向
(2)影视广告创作练习
①产品分析
②广告创意及文案
③剧本
④分镜头剧本
⑤分镜头表现及其它
⑥作业讲评
课题欣赏与练习加深学生对广告创意方法的认识,使其掌握广告的基本思维方式,及以把此种思维方式用到其它对学科的思考中,提高其综合素质。
考试方式:考察

教材:
《商业美术设计》 周旭 余永海 季铁 湖南美术出版社
《商业广告设计教程》 王亚非 韩晓芳 辽宁美术出版社
 楼主| 发表于 2004-10-6 18:43:44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设计基础                        英文名称:Design Besic
课程学时:120学时                            课程学分:7.5 学分
适用专业:专业设计、艺术设计                    课程性质:必修
预备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

一、    课程教学目的
设计基础包含平面设计、色彩设计、立体设计三个部分,它作为设计艺术的重要基础理论,已成为培养现代设计人才的重要基础课程,引导学生从多元化的角度探索新的视觉语言。吸收多学科的研究成果,提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并重。

第一部分 平面设计

第一章 平面设计的概念
  1.平面设计是一种造型概念,视觉形象的设计,探求和形态间的组合关系及组合规律。
2.研究和分析视觉语言的形态、空间、运动、光比例等因素的变化和形式。
3.平面设计在二维的空间,按照一定的秩序和法则进行分解、组织,强调形态之间的推移、律动和对比、平衡等作用。
4.平面设计是构成艺术的一部分。打破传统美术的具象描写手法,通过理解平面设计中的基本形态要素,依照美的形式法则,再创造新的形象及新的组合秩序。

第二章 形态的设计要素
  1.现实形态中,有具象和抽象两种形态。
2.造型要素最基本的元素是抽象的点、线、面。
3.基本形的设计。
4.骨格的设计

第三章 平面设计的组织形式
1.重复                2.近似            3.渐谈
4.发射                5.变异            6.对比
7.密集                8.分割            9.空间
10.打散            11.肌理            12.特异

第二部分 色彩设计

  第一章 色彩的三要素
  1.色相        2.明度        3.纯度

  第二章 色彩的体系
  1.色彩体系的分类
2.无彩色系和有彩色系
3.色立体的基本结构
4.色名体系

  第三章 色彩与生理

  第四章 色彩与心理
1.    色彩的心理现象
2.    色彩的联想与象征
3.    色彩的知觉共感

  第五章 色彩对比与调和
1.    色彩对比的概念
2.    对比的分类与效果
3.    色彩调和的概念
4.    调和的分类与效果

第三部分 立体设计

  第一章 立体设计观
  将造型要素按照美的原则,使用各种基本材料组成新的形态,探求包括材料;加工工艺等物理效能和对形、色、质等的心理效能。

  第二章 立体设计要素
  1.形态的基本要素            2.空间            3.肌理
  4.立体设计的色彩运用

  第三章 立体设计的形式要素
1.单纯化            2.多样统一
3.对比与调和        4.均衡与对称
5.比例与律动        6.稳定与轻巧
7.联想与意境

  第四章 材料与技术
  1.材料属性            2.技术要素

  第五章 立体设计的形态训练
  1.从平面到立体的形态训练
2.线立体设计的训练
3.面立体的构成设计
4.块立体的构成设计
5.线、面、块综合构成设计
6.其他立体构成设计

教学安排
授课内容    授课课时    课堂内外学时比例    随堂考察    作业
每章    4    1:1        

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百分制,满分100分,采用平时作业和命题创作计分相结合。

  5.推荐参考教材和文献
[1] 易心    构成设计            湖南大学出版社        长沙 2001
[2] 贺国强    色彩静物表现        湖南大学出版社        长沙 2001
 楼主| 发表于 2004-10-6 18:44:11 | 显示全部楼层
(六)《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英文名称:The Meanings of Design
课程名称:设计概论   
课程学时:24学时    课程学分:1.5学分
适用专业:工业设计    课程性质:限定选修
预备课程:   
1.    课程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设计概论》,使学生比较广泛和深入了解有关设计的理论,与工业设计史课程一起构成设计的工业设计的史和论,是一门有一定理论深度课程。将从历史、社会、文化、经济、生活方式、科学技术、材料等各个角度,了解工业设计的本质意义和发展趋势。课程中有大量讨论和研究的设计理论和概念问题。
2.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     历史的长河
讲授原始生命力、先秦伦理、创新精神、非物质社会。

第二章     设计的意义
讲授设计的定义、设计过程、任务与设计师、产品造型的概念、设计文化、设计品质的判断。

第三章     走向现代设计的道路——职业化
讲授从工艺美术到现代设计、理性主义与设计职业化、设计是艺术、多样的设计道路。

第四章     科学与艺术的“边缘”
讲授设计科学、设计艺术、式样与工程、式样的基本含义、叙事风格。

第五章     现代设计与社会经济
讲授来自市场经济的动力、设计与企业精神、西方的“反思”、面向21世纪的设计。

第六章     现代设计与材料
讲授塑料的“困惑”、超导革命、人的限度、皮格马利翁的神话、无形的基础设施。

第七章     现代设计与人的生活方式
讲授工具——人体的延伸、机器的生命、产品的情感、价值的异化。

第八章     现代设计与富裕生活
讲授高设计、超高档产品、高档产品

第九章    现代设计与现代观念
讲授广告与观念、物的真实性、设计与社会理想

3.    教学安排
授课内容    授课课时    课堂内外
学时比例    随堂考察    作业
每章    3    1:1        
4.    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百分制,满分100分。考试采用命题论文。
5.    推荐教材和参考文献
[1] 赵江洪. 设计艺术的含义 湖南大学出版社. 长沙,2000
 楼主| 发表于 2004-10-6 18:44: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七)《人体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英文名称:New Human Factors
课程名称:人体工程学   
课程学时:40学时    课程学分:2.5学分
适用专业:工业设计    课程性质:必修
预备课程:设计史   

1.    课程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人体工程学》,使学生了解人体工程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初步学会从人体工程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出发,发现设计中存在的人体工程问题,并且能在课程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设计实践,创造性地提出人体工程解决方案。本课程的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既是工业设计师,又是人体工程专家。
2.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    人体工程学概论
1.1    人体工程学历史和起源
1.2    人体工程学定义
1.3    人体工程学研究方法
1.4    工业设计与人体工程学
第二章    系统中的人
2.1    人的生理基础
2.2    人体尺寸与尺度
2.3    人的心理基础
2.4    人的心理生理状态
第三章    个体的作业行为
3.    1 行为的动力特征
3.2    体力作业特征
3.3    技能作业特征
3.4    脑力作业特征
第四章    信息加工与认知过程 (cognitive human factors)
4.1  大脑的机能
4.2  认知过程
4.3  计算机与心理研究
4.4  设计知识与用户知识
第五章    人机界面分析与设计
5.    1  人机系统概念
5.    2  硬件人机界面设计 (physical human factors)
5.    3  软件人机界面的概念与分析
5.4    交互技术与交互设计
5.5    人机界面的发展趋势
第六章    物理环境因素
6.1  噪音环境
6.2    振动环境
6.3    光与照明环境
6.4    气温环境
第七章    人文社会因素 (social human factors, culture human factors)
7.1    社会认知与自我完善
7.2    社会文化(人文)因素
7.3    面向人的设计概念
7.4    应激与心理调节
第八章    人机系统分析与设计程序
8.1  产品设计中的人体工程方法
8.2    基于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8.3    基于研究的分析与设计
8.4    基于跨领域合作的设计
第九章    发展中的人体工程学
9.1    数字化人
9.2    网络用户界面
9.3    智能系统
9.4    自然化与人性化

3.课程教学安排及学时分配
课程主要内容    上课课时    课内外学时比    作业量及批改要求    实践环节
第一章人体工程学概论    4    1:0    每一章有一次作业,共有6个小作业,3个大作业。    实践环节为人体工程实验,4个学时。
第二章系统中的人    6    1:1        
第三章个体的作业行为    4    1:1        
第四章信息加工与认知过程 (cognitive human factors)    6    1:1        
第五章人机界面分析与设计    4    1:1        
第六章物理环境因素    4    1:1        
第七章人文社会因素 (social human factors, culture human factors)    4    1:1        
第八章人机系统分析与设计程序    4    1:1        
第九章发展中的人体工程学    4    1:2        

4、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为考试,平时作业分数作为平时成绩,最后考试与平时成绩比例为60%-40%。

5. 推荐教材和参考书:
《普通人体工程学》, 赵江洪,湖南科技出版社;
《人机工程学》, 丁玉兰,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楼主| 发表于 2004-10-6 18:4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八)《工业设计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英文名称:English for Industrial Design
课程名称:工业设计专业英语   
课程学时:32学时    课程学分:2学分
适用专业:工业设计    课程性质:限定选修
预备课程:大学公共英语3~4级   
1.    课程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工业设计专业英语》,学生将掌握工业设计领域使用频率较高的专业词汇和表达方法,进而掌握一些快速、精确阅读理解工业设计专业文献的方法。通过分析《工业设计专业英语》课程中的范文,学生还将从英语角度理解工业设计的各种学派和思想的设计理念和风格,提高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和了解国际工业设计的最新前沿的能力。
2.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设计史与设计理论
工业设计的基本定义、工业设计的简单历史(A History of Design);
当代分工协作关系中工业设计师的位置、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要求(What is a Designer);
当代办公形式的巨变对工业设计的要求(Working from Home);
设计管理简介(The Business of Design Management);
设计与文化的关系(Design and Culture);
具有强烈特点、对国际工业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的意大利设计风格(Italian Design)。
第二章:产品设计
对当代美学和工业设计真实本质形成了某种表述的产品(Products);
现代工作空间中室内产品的设计典范,德国Wilkhahn公司的家居(The Mobile Office);
多种工业设计风格——从Art Nouveau、Art Deco到Bauhaus——的产品设计(From Technology to Style);
当代工业设计与工程技术的经典结合,福特汽车公司的皮卡,轿车与卡车的复合体(Ford Powerforce);
仿生学与工业设计(Insect and Design);
对后现代主义的反思(Total Style)。
3.    教学安排
授课内容    授课课时    课堂内外
学时比例    随堂考察    作业
第一章

设计史与设计理论   
       A History of Design    4      1:1      Free Reading
    What is a Designer    2    1:1     Free Reading
    Working from Home    2    1:1短文翻译 Free Reading
    The Business of Design Management 4 1:1     Free Reading
    Design and Culture    2    1:1     Free Reading
    Italian Design    2    1:1短文翻译 Free Reading
第二章

产品设计    Products    2    1:1        Free Reading
    The Mobile Office    2    1:1    Free Reading
    From Technology to Style 4  1:1短文翻译    Free Reading
    Ford Powerforce    4    1:1    Free Reading
    Insect and Design    2    1:1短文翻译Free Reading
    Total Style    2    1:1        Free Reading
4.    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百分制,满分100分。
课堂表现占总分的5%(5分)、随堂考察占总分的20%(20分)、期末考试成绩占75%(75分)。
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
5.    推荐教材和参考文献
[1] 张兵,何人可,江建民. 工业设计专业英语.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北京,1999
 楼主| 发表于 2004-10-6 18:46:10 | 显示全部楼层
(九)〈插图艺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插图艺术                            英文名称:Illustrator Art
课程学时:40学时                            课程学分:2.5学分
适用专业:设计艺术                            课程性质:必修
预备课程:素描、速写、色彩

一、课程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插图艺术》,使学生了解中外插图艺术的发展史,综合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来进行大量的插图练习与创作,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不断研究视觉艺术基本原理,探讨绘画构成形式美的种种法则。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  明度
1.    黑暗中的物体有了明度才能显现其存在
2.    在一定明度时才能显示物体的形状
3.    光比较亮时显现物体的颜色和细部
4.    物体与环境的明度相同时,利用轮廓线来区别于环境
5.    插图艺术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图和地必须有明显差别,差别越大越清楚。
    6.明度的两极是白与黑,中间是程度不同的各级灰调系列。

第二章 线条表现
1. 线条是多功能的绘画表现手段。人的视觉将线条的形式感和事物的性能结合起来。“线条是视觉感性和分析理性相统一的表现。
2.线是绘画基本形式之一 ,既表现有形物体,也表现无形的意象。
3.各种线条在插图艺术中的综合运用,粗线条、细线条、垂直或平行排线、斜线、放射线、疏密不同的线条等等的练习。
4.线条是抽象思维和具象思维相结合的产物,线描是高度提炼的表现法。再现作画者的认识、理解和情感。赋予所表现的事物以艺术化的生命。
5.线条的艺术表现力,侧重、简略、加工和变形。


第三章 构图
  1.构图是绘画重要的环节,是构思和安排视觉要素的总设计。构图工作是思考过程了是组织过程。
2.构图包含的各种艺术要素以及相素之间的作用。图与地,明与暗,平面与立体,视角与方向,动势与静态等。
3.构图的艺术处理手法丰富多样,主体、对称、群化、复体、空白、裁剪、局部、分割和拼合等。
4.强调画面的视觉中以即趣味中心或兴奋点。

第四章 象征
  1.象征是插图艺术的特征之一。
2.插图艺术除直接表现也有间接表现,如用比拟或隐喻的形象以显示某一事物的本质或含义。
3.蒙太奇被引进插图艺术,主要是为象征服务。超现实的物象组合对视觉有强烈的刺激性。蒙太奇重于悖理效果而轻于内在和造型的美感。
4.象征性绘画语言最通俗的就是历史形成的通用象征符号。

第五章 变形
  1.变形是艺术家强化和美化思维的一种方式。
2.插图艺术中变形手法的运用、想象、夸张装饰和实际有距离的变体造型比写实的更生动。变形的范围随着表现自我感受而更加广泛和异化。

第六章 连环画的创作
  1.连环画的创作难度非常大,主要考察学生的文学修养、审美情趣,以及塑造故事人物及环境的综合能力。
2.文学作品脚本的选择,深入了解该脚本的主要内容及思想。
3.构思人物形象、环境、道具的选择。
4.综合材料的运用。
6.    大量草稿或草图的练习,并查阅相关的资料。
7.    正稿的制作,把复推敲和修改,画面达到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

第七章 欣赏
  1.中国优秀插图艺术欣赏 。
  2.西方优秀插图艺术欣赏。

三、教学安排
授课内容    授课课时    课堂内外学时比    随堂考察    作业
每章    6    1:1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百分制,满分100分。考试采用平时作业计分和创作计分相结合。

五、推荐教材和参考文献
(1)故事会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
(2)连环画报    连环画报社        北京
(3)贺国强    设计素描表现    湖南大学出版社    长沙 2001
 楼主| 发表于 2004-10-7 01: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内容感谢opaque提供资料,我们欢迎并且鼓励这样的跟我们专业息息相关的帖子,并且一旦发现这种帖子,一定加分!决不手软!!

希望大家以此为目标继续努力!!
发表于 2004-10-8 03:48: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帖子是不错,支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5-7-4 08:58 , Processed in 0.203336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