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72|回复: 1

《帝国的毁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5-10 18:3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观看《帝国的毁灭》之前,我认为这只是关于二战中德国的最后一段历史,关于战争狂人希特勒的末日。却不曾想这样一部电影竟然给我如此沉重的压抑,整个观影过程几乎让我透不过气来,甚至在影片结束后仍然挥之不去。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盘旋在胸腔,我并不是对希特勒的死表示同情,而是对于一场战争,以及战争中所有那些血肉组成的人。同样的感受曾来自于当年的《辛德勒的名单》,可以说是这部电影的另一面,关于那些受德国纳粹惨害的犹太人,而在本片同样的命运审判又回到德国人自己的头上。

   《帝国的毁灭》曾被提名77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这部影片在得到肯定的同时,但却同样面对着争议不断。由于影片中的希特勒突然给了我们某种有血有肉的感觉,被不少人斥之为对这个战争恶魔的美化。其实我反而觉得是以往影视作品中太多的希特勒形象给了人一种妖魔化的感觉,使人们对希特勒的形象不免有些定型,我并不反对某些商业喜剧类电影可以这样处理希特勒这样一个人物,但是作为一部正剧《帝国的毁灭》中对希特勒的处理个人以为是妥当的。希特勒无论是个多么惨忍的恶魔,但是我们仍不能否认他作为一个人的存在。在影片中我们看到的希特勒有温柔的一面,也有歇斯底里的一面,苍老而又绝望,特别是在濒临灭亡的情况下难免会有人性的流露。

   我明白导演奥利弗·西斯贝格在这部电影中并非仅仅是为了批判希特勒那么简单,在整部影片中无时无刻不包含着一个民族的自责和反省。德意志民族发动的这场世界大战所有的责任难道仅仅都是希特勒一个人吗?影片中的希特勒曾说过他并不同情德国平民,他们选择了我,他们就要为他们的选择负责。的确,如果没有全国民众的支持,希特勒能够爬上德国权力的宝座吗?他能够发动一场面对全世界的战争吗?也许会有人说,人民受到了蒙蔽。但这不是理由,一个人要为自己负责,要为自己的国家负责,要为自己的民族负责。难道说受骗的人制造的伤害就不必为他的行为负责吗?受伤的人会允许吗?在影片的末尾希特勒的女秘书荣格说她现在认识到我们不能用年轻来作为自己犯下错误的借口,从中我看到了德意志民族在战后的一种真诚悔意。

   同样战后战胜国中国在处理日本战争赔款的问题上却在犯着认识上的错误,当年中国领导人认为,“战争是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日本的人民是无辜的,让沉重的战争压在日本人民的身上是不公平的。”放弃赔款在今日看来日本人民并没有如此领当年的情,反而趋发的变本加利。战争是国家的选择,同样也是国内人民的选择,国家要承担责任,这个国家的人民同样需要承担责任。没有承担过责任的日本已经开始变得轻飘飘,因为他们的脑子里没有责任两个字的烙印。对于人民的无责之说,我想在我看过纳粹时期的纪录片《意志的胜利》后荡然无存。里芬斯塔尔作为一名出色的导演,受希特勒青睐,拍摄了这部关于一九三三年纽伦堡党代会的纪录片。《意志的胜利》以希特勒的专机从茫茫大雾中显现为开端,充满了游行、集会、震耳欲聋的呐喊以及如林的举手礼,最后在瓦格纳恢宏的史诗音乐里告终。影片中展现出来的是一派民众对元首的顶礼膜拜,有种宗教般的狂热,到处可见排山倒海似的举手礼。不可否认导演里芬斯塔尔通过大量的艺术手法,使影片主诣得到倍数的加强,但影片中那些狂热的拥护者在我们的眼中仿佛似曾相识,那一个个身影,那一张张脸庞却代表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当年的德意志人民愿意接受希特勒的领导,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战争的可怕让德国平民受到沉重的创伤,在影片《帝国的毁灭》中并非仅将镜头对准了希特勒,更广范围地对准德国各个层面的人,那些在战争中展露的不同人性。当末日来临时,希特勒身边的人表现各不相同,戈林和希姆莱这两个希特勒最信任的走狗却双双背叛了他,想着夺权逃命,倒是只有戈培林这个忠心臣子一如既往死心塌地追随他而去。我们看到影片中希特勒的思想对年轻人的茶毒,连孩子们都为他而加入战斗卖命,追随者不计其数为他自杀身亡,盲目的狂热带来的是理智的丧失。影片到了结尾,随处可见死亡,希特勒和爱娃的死亡倒也罢了,最令人感到难以承受的是戈培尔夫人亲手毒死自己的六个孩子。镜头中这一切慢慢发生,戈培尔夫人在冷静地一个个喂药,几乎让人看得颠狂,纳粹狂热地让心都冷酷如石。这是不是人性的泯灭,我都几乎无从理解,一切为得是什么。

   当然并不是战争中所有的人都已经成为了行尸走肉,影片还是展现了战争中的一些亮点,昭示着人性并未完全泯灭理智并未完全丧失。如影片中那位党卫军医生一直坚守自己的岗位,为了救治自己的同胞一直在努力。或许作为一名党卫军有着个体面对强大的国家机器的无奈,但作为一个人医生一直闪亮着自己的人性温暖,包括到最后他也没有想过要为纳粹作无谓的牺牲。还有作为高官的斯皮尔最终虽然保持着对希特勒的忠心,但仍凭个人的良心和理智,他没有将柏林这个城市彻底毁掉。战争中保持的清醒,末日来临时保持的清醒,我们或许应该感谢这样的清醒为国家的重建和反省保留了希望。

   过分的扭曲和夸大那段罪恶历史事实上并不正确,它不能代表一份真诚的反省态度,而更多的象是应付的虚伪态度。过多的将罪责推向希特勒同样也说明在为自己寻找借口,承担责任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份勇气,同样需要一份来自内心的诚实。这部电影的态度正是说明了一个国家的反省态度,我们从中看到了诚意,正如战后德国政府所表现出的态度。与此相对,我们看见我们身边的那个邻国却仍然在一边口头认错,一边在为当年罪恶寻找借口,甚至于用金钱来粉饰自己的历史。我们看不到象战后德国那样的诚意,一丝诚意都看不到,只有虚假的面孔,更不必说那份承担责任的勇气。
 楼主| 发表于 2005-5-10 18:36:19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为转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2-3 05:52 , Processed in 0.08078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