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回走在放学的路上,环视着周围的滚滚人流,心里总是会莫名的冒出一句:中国TMD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可是说归说,还得正视眼前的事实,而且以后人会越来越多,那时盖的房子将会更多,建筑师,哈,也就是以后的你们了,责任也将会更重了!
什么样的建筑适合中国,问你们呢,我是不知道的,我只知道要做某件事,首先要定位,再就是要有评价标准.定位要准确,在今後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要立足於人多、地少、底子薄。现在有一种感觉,国内一些房子盖得很阔气,大把大把花钱,这不符合国情。花钱,尤其是花国家的钱,不能大手大脚,应该防止急功近利的思想。再就是评价标准,要自己评价,首先要确立中国人的自信。什麽是国际水准,什麽是与国际接轨,不是用发达国家的价值观、美学观来评价我们的建筑。重要的是把中国自己的问题解决好。我们不能盲目跟发达国家比高比大,宁肯多一些柯利亚和法其,少一些盖瑞。改革开放20年,与外部世界交流增多,对於中国的建筑创作有很大促进,有助於中国建筑师水平的提高,但也会产生一些问题。有很多建筑,都追求标志性,都要独一无二,都要二十年不落後,单纯追求形式,而不考虑功能是否合理。这和以前的建筑设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远的不说,就说湖大的图书馆吧,二十多年了,到现在功能还比较完善,而且仍然可持续发展.要知道,中国的国情是拒绝资源浪费型的建筑的,也不适合中国的发展,比如"鸟巢",图示的非理性不规则网状构架,各构件之间大体都不平行,各节点之间构件长度各异,各节点的构件端头角度变化莫侧,即使一一分别计算,在构件与节点的制造与施工上,这种无序性也异常繁琐。何况其实无法计算,只能按最不利条件设计,即大量的是糊涂账。
呵呵呵呵,本人对建筑的了解是很肤浅的啊,看过郑光复的<建筑的革命>,觉得他说的都蛮好,但是有一句,他说:建筑不是艺术!这是我所反对的.世界的一切从来都不缺少艺术,缺少的是发现而已,建筑也是如此.虽然就现实来说,建筑确实主要是物质性,且以其中的物质生活实用性为首要。而这个主要特征即建筑是生活场所,是生活的一部分,而非生活的映象。它必须能蔽风雨炎阳,防盗贼兽蛇;分室居以合卫生与伦理;牢固安全可抗地震风暴与地引力……但是,当这一切的一切都满足了之后,精神上的愉悦呢?这就是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也要跟上.将建筑作为艺术,会使建筑本身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这一点,相信黑格尔、谢林是支持我滴...
世间万物万事皆以人为本,建筑也是如此,我们国家以后的建筑将由你们来实现,记得去年的双年展建筑部分策划人说:"中国的建筑师就是这个样子的,他们所谓的艺术修养也就是画几张素描。没有艺术的培育,没有修养。"我在想,这话是不是具有代表性呢?中国建筑师真的如此吗?我看到政府官员的腐败,看到了社会的某个黑暗角落,但我真的不想看到在建筑领域的某些东西.建筑师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思想,结合业主和政府的观点,整理并全部带进建筑.
湖大的建筑系实力很强呵,据我所知,排名是全国第九,而实际实力可能还要厉害些,希望你们好好的学,为国家的建筑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我不熟悉建筑,虽然对室内设计有兴趣,但还停留在了解阶段,未来是属于你们的!
本人见识浅薄,胡说八道,不说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