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6日至8月24日,湖南省博物馆推出原创展览“高山流水遇知音——馆藏古琴特展”,于新陈列楼三楼展出。此次展览精选湖南省博物馆馆藏文物之三十余张古琴,其出土或斵制年代起自西汉直至民国,延续两千余年中国古琴文化,具有很高的收藏鉴赏价值。
“古琴”原名“琴”,又称“七弦琴”、“瑶琴”等, 是华夏民族历史最为久远的一种器乐形式,可考证的历史有三千多年之久。在古代备受文人推崇,从而居琴棋书画四艺之首。《礼
记》便有“士无故不撤琴瑟”之说。湘楚大地作为古琴的故乡,其琴风琴事可谓是源远流长而影响深远,湖南省博物馆亦因此机缘成为目前国内收藏古琴数量较多和质量较好的博物馆之一。其古琴收藏多与湖湘先贤王船山、王闿运、谭嗣同、左宗棠,近代湘籍琴学大师杨宗稷、李静等有着深厚渊源,具有独特的湖湘文化底蕴。 独幽琴:晚唐。通长120.4厘米,琴式为灵机式,琴面黑红相间漆。由于年代久远,琴身出现了油漆断纹,而断纹也正是衡量古琴的标准之一。独幽琴龙池上方刻“独幽”,池内有“太和丁未”四字,也就是独幽琴的出生年代:唐文宗元年,公元827年。背面凤沼之有玉振印章,琴尾有李静题款。独幽琴之所以被人推崇备至,与它和明末清初大思想家王船山的一段奇缘有着密切的关系。传说王船山做学问时,居住在湘西草堂,常看到庭院地底发出一道碧光,阴雨天时碧光还特别明亮,于是有一天,王船山顺着碧光出现的地方挖了下去,掘地数尺后看到了一个石匣子,打开匣子,里面出现了一个用锦绣罗缎织就的套子,其中装着一个三尺多长的物件,细看之下,竟然是把古琴。后来,这把古琴成为王船山的最爱,也是王家的传家宝。1692年,船山先生过世,辗转百年后,民国著名琴家李静以千金购得这把传世名琴。为此,他特地请到了他的师傅民国古琴第一人杨宗稷题下诗句:一声长啸四山青,独坐幽篁万籁沉。不是船山留守泽,谁侍玉振太和琴。独幽琴亦被杨宗稷称之为两大“鸿宝”之一,是目前古琴界鉴定唐琴的三大标准器之一。
崩霆琴:
清。通长117.5 公分,琴式为仲尼式,琴面为桐木,琴底为梓木,冠角、岳山、承露由红木所制。龙池、凤沼为长方形,贴红木、檀木双边。琴名“崩霆”二字下有“雷经其始,我竟其工,是皆有益于琴,而无益于桐,谭嗣同作”的题款。龙池内侧题有腹款:“浏阳谭嗣同复生甫监制”、“霹雳琴第一光绪十六年庚寅仲秋”。相传,这位清代奇侠谭嗣同在行走江湖时必备两物,一为崩霆琴,一为凤矩剑,因此得名“剑胆琴心”。而崩霆琴的产生,则源于谭嗣同年轻时经历的一场雷雨。据记载1881年盛夏,谭家宅院两棵高约六丈的梧桐树被雷霆劈倒其中一棵。谭嗣同于是在1890年,以该梧桐残干,制成二张古琴,命名“崩霆”与“残雷”,其前者藏于湖南省博物馆,后者则藏于故宫博物院。崩霆琴琴底的琴名和题款经与谭嗣同亲笔家书手迹比较,确为谭嗣同亲笔墨宝,这就给予此琴不同于一般清琴的价值,弥足珍贵。 参观小贴士: 本展览对公众免费开放,观众凭有效证件领取基本门票参观 主办单位:湖南省博物馆 展出时间:2011年7月26日——2011年8月24日(逢周一闭馆) 开放时间:9:00——17:00(16:15停止入馆) 公共交通: 112、113、131、136、146、150、302、303、704、901路巴士直达 展出地址:湖南省博物馆陈列大楼三楼(湖南省长沙市东风路50号) 咨询热线:0731—84535566转8605、8836 更多资讯敬请访问:http://www.hnmuseum.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