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21|回复: 7

[舞文弄墨] 推荐一本书《檀香刑》(过于优雅的女士请不要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7-21 09:43: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莫言写作了5年时间的新长篇小说《檀香刑》面世了。莫言说,这一次他把故事讲得更狠,更沉重,并告诫说:“过于优雅的女士请不要读。”

  小说以1900年德国人在山东修建胶济铁路,袁世凯镇压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仓皇出逃北京为历史背景,用已修炼得十分老到而多姿的笔触,大悲大喜的激情,讲述了发生在“高密东北乡”的一场可歌可泣的运动,一桩骇人听闻的酷刑,一段惊心动魄的爱情。

  关于这本书,有人说刚读了一个开头就觉得毛骨悚然;有人说心脏病患者不宜读此书;还有人说小说的情节太残忍了……。读者之所以做出如此评论,根本的原因大概归根于《檀香刑》里,莫言对酷刑浓墨重彩,细致入微的描写。

  从用“阎王闩”处死太监小虫子,到腰斩库丁、凌迟钱雄飞,直至最后对猫腔戏班班主孙丙执行的“檀香刑”。可以说,酷刑贯穿了全书。而且更加难得的是,每一个酷刑在莫言华丽、流畅、夸张的笔下都惟妙惟肖,甚至“咝咝”的割肉声,“凌迟”每一刀的走法都详尽的描绘出来,让人读得既放不下手又透不过气。

  那么,酷刑在全书的构架中占到了什么位置,起到了什么样作用?莫言说:“这就像书的封面,‘檀香刑’三个字是黑色的,整个封面又用灰色做底,只有在‘香’字的下面有一抹殷红。酷刑在书中就像黄昏或黎明的时候,在灰色或黑色的天幕上忽然出现的一抹鲜红的霞光。

  
 楼主| 发表于 2005-7-21 09:4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刀子的锋刃沿着钱的眼窝旋转时,发出了极其细微的“咝咝”声响……”(凌迟钱雄飞的第四百九十八刀)


  莫言说:“我曾听一个当医生的朋友说过,人的肉是非常结实的,是的确能听到切割时的声音的。这是书中最残酷的一句话。”

  “最奇的是那条辫子,竟然如蝎子的尾巴一样,钩钩钩钩地就翘起来了。在脑后挺了一会儿,然后就疲疲塌塌地耷拉下来了。”(腰斩库丁)

  莫言说:“我去过屠宰场,杀牛、杀猪的时候,它们的尾巴会翘起来。但在真实的生活中,也许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在他把脑袋仰起来的时候,俺看到,他头发上的汗水动了流,汗水的颜色竟然是又黄又稠的,好似刚从锅里舀出来的米汤。”(檀香刑)

  
 楼主| 发表于 2005-7-21 09:4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大戏的高潮神经很受刺激

  《檀香刑》中到处可见的是“戏”的影子。贯穿全文的另一条线索猫腔是地方戏剧;猫腔戏班班主孙丙组织乡民反抗洋人,从而爆发的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在莫言的笔下也成了一场华美的大戏;而文中大清朝头号刽子手、眉娘的公爹赵甲执行的四次酷刑在莫言浓墨重彩的渲染中更是一次次走向大戏的高潮。

  莫言说,其实中国的老百姓一向把酷刑看成是一种最隆重的戏剧。鲁迅早在小说《药》里就作过描述。而刽子手在施以酷刑的时候,本身也认为是进行了一次戏剧表演。他是一个演员,是国家和皇上权利的延伸和符号。他们将鸡血涂在脸上,成为了一个角色。对于他们来说,执行完一次大刑就像是进行了一次艺术上的创作。文中赵甲把执行檀香刑视为他刽子手生涯中至高的荣誉,一心想让亲家死得轰轰烈烈便是一个例子。

  莫言说,因为有这样的戏剧在里面,所以我感觉我是在写戏,而不是面对一个非常真实的酷刑。所以我可以写的很华丽、流畅。但在更多的时候,作为一个具体的人,具体到丝丝入扣的甚至连刀刃与人的肌肉接触的细微声音都要感受的时候,我的神经也是很受刺激的,只想把它尽快写完。莫言说:“我很痛苦。但对于作品来说,这样的描述又是很必要的。”

  书中描写凌迟的一章叫做“杰作”,莫言说:“凌迟写的时候真是于心不忍,后来虽然删掉了一些,但还是四次酷刑中最华彩的一场大戏,也可以说是刽子手赵甲的一个杰作。”莫言说,综观中国历代的野史,你会发现老祖宗对酷刑的想像力是无边的。名目繁多的酷刑每一桩都令人发指。酷刑满足了人们病态的审美需求。
 楼主| 发表于 2005-7-21 09:4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檀香刑》是对文坛现状的抵抗

  在《檀香刑》的“后记”中,莫言写到:“在对西方文学的借鉴压倒了对民间文学继承的今天,《檀香刑》大概是一种不合时尚的书。《檀香刑》是我的创作过程中的一次有意识的大踏步撤退,可惜我撤退的还不够到位。”

  莫言说,毫无疑问这几十年来翻译小说对中国作家的影响太大了。以至于有很多人的作品如果将其中人物的名字改成洋名,很可能就是一位外国作家的小说翻译过来的。我对这种翻译的腔调很反感。《檀香刑》就是对魔幻现实主义和西方现代派小说的反动。莫言说:“一个作家独立自由地写作,不为外部所惑,那会是很美好很理想的状态。我希望这样的状态一直跟随我。”

  九十年代中期的时候,一些学者提出在下一个世纪谁决定一部书的命运,究竟是什么人在读书,他们提出一个“中产阶级”的概念,声称要为中产阶级写作。他们说你要想自己的书卖得好的话你就得讨中产阶级的欢心。莫言说,在中国,中产阶级的提法还为时过早。这些年社会上出现了大量轻的、软的、绵的作品。我个人来讲不喜欢这些作品,但我没有资格,没有权利不让别人这样做。所以我想用一种民间的东西,所谓民族的东西与这些所谓轻的、软的、绵的东西来一个对抗。

  莫言说:“当有一种强烈的情绪,让作家拿起笔写作的时候,这种情绪尽管是片面的,也是有它价值的,而这种情绪无疑成了我写作《檀香刑》的动力
 楼主| 发表于 2005-7-21 09:46: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与莫言以往的作品不同的是,《檀香刑》里有大量血淋淋酷刑的描写。当我追问每一个酷刑缘何写的如此活灵活现时,莫言不止一次的从回答中停顿下来。然后笑着对记者说:“这个太残酷了,我们不要在酷刑上纠缠。”莫言说,书中的很多细节是自己想象出来的,其实支撑文章的最后一场大刑———檀香刑反而写的很粗,因为我实在写不下去了,已经到了我承受的极限。

  对于文学评论家们将莫言归入新感觉派、寻根派或先锋派阵营的提法。莫言说,对此我既不反对也不赞同。好的作家,关心的只是自己的创作,他甚至不去关心读者对自己作品的看法。他关心的只是自己的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因为这是他创造的比他自己更为重要的生命,与他血肉相连。一个作家一辈子其实只能干一件事:把自己的血肉,连同自己的灵魂,转移到自己的作品中去。
 楼主| 发表于 2005-7-21 09:48:45 | 显示全部楼层
莫言对读者质疑《檀香刑》中存在“变态描写”的有关回应。莫言在接受采访中表示:“极端善良和懦弱的人才能写出残忍的情节。
    莫言的《檀香刑》被认为是冲击茅盾文学奖的热门作品,但不少评论家和读者认为,《檀香刑》和同为莫言作品的《红高粱》里都写到了杀人的场面,尤其是《檀香刑》写到了一片片割人肉的场景,这是非常残忍和变态的。有些读者认为,莫言是精神变态,惨无人道。对此,莫言认为,对一部作品的批评应该遵循两个基本的原则,第一要把作品和作家区别开来,第二要把作品中人物的行为和心理,与作家的行为和心理区别开来。他还说:“只有一个极端善良和懦弱的人,才有可能写出这么残忍的情节来。因为他对恶特别敏感。恶人认为是家常便饭、毫不在乎的事,在一个善良的人眼里可能无法忍受。”

  
发表于 2005-7-21 10:3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有一种强烈的情绪,让作家拿起笔写作的时候,这种情绪尽管是片面的,也是有它价值的

这句话我很喜欢。。。。。。。。

血淋淋的东西有时比看起来温柔的东西更好接受

我现在就找来看看
发表于 2005-7-21 13:3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凌迟那部分印象很深,
虽然已经看过了两年
尤其是莫言对女子受凌迟的描写,那两个比喻~~~

现在回想依然战栗不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1-29 22:53 , Processed in 0.167789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