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32|回复: 1

[唐风宋韵·小城故事]悠悠古镇话峡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8-5 05:42: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自福建之窗  


采访报道:刘季、刘积林
普通话节目主持:刘季
闽南话节目主持:郑瑛
摄影作品由王世亮、南平市峡阳镇文化站提供



      古镇峡阳位于南平市西北,西连顺昌,北接建瓯,是闽北商贸重镇之一。境内玉屏山、招科山环抱集镇,富屯溪穿境而过,取 \"两山一水谓之峡,山南水北谓之阳\"而得名。据出土文物考证,早在商周时期就有人在峡阳游牧、生息。周显王三十五年,也就是公元334年,越王族入闽后,峡阳就有\"人烟三百,铁匠二十四炉\"之说,当时形成了\"金、郭、黄、谢、彭、汤\"六大姓。唐朝光启年间,河南光州节度使王审知率光州百姓南下闽中避乱,后王审知为闽王,跟随南下的百姓便散居八闽各地,这以后峡阳出现了新的六大姓\"应、骆、张、范、连、梁\"。从此,峡阳人在这里世代繁衍,遂成大邑,历逾千载。

    作为福建省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峡阳有众多的名胜古迹,二十四景之一的\"溪中公园\"是您一进入峡阳境内,首先就会看到的。\"溪中公园\"位于峡阳大桥两边,西面公园内的关岳庙,以前又叫庄武王庙,灵显庙,门檐飞翘,雕龙彩凤,气势恢宏。原来是为了纪念唐朝使节阎汝明而建的。灵显庙建成后,历经几次重修,1989年,在政府的支持下,当地农民自筹资金27万元,再次对灵显庙进行重修,同时为了纪念爱国名将,庙内增塑了关公、岳飞像,改名\"关岳庙\"。这次重修,规模更大。以桥为界,西面是庙宇建筑,飞檐翘角,古色古香;东面是儿童乐园,园内有凉亭石凳、滑梯转椅、秋千木桥,构筑精巧,成为人们游玩、休闲、健身的好场所,被称为\"闽北第一农民公园\"。

  每年的正月十五,溪中公园内菩萨出巡,镇里的男女老幼都会涌上街头,观看踩街游行,闹花灯。人们纷纷拿出自己最喜爱、最精致的花灯,一同庆贺元宵佳节。与闹花灯同时进行的还有溪中公园内的\"灵显庙\"举行的'\"摆大碗\"活动。这一天夜里,\"灵显庙\"里灯火辉煌,长长的供桌上,不仅有各色食品、供品,还有峡阳普通人家珍藏的古文物,比如古画、古瓷器、古玉器、古雕塑,还有清朝诰命,南平市政协联络办公室主任应祚熙介绍说,\"摆大碗\"活动中人们所看到的古文物中有的还是无价之宝,这些稀罕宝贝由专人看管,活动一结束,便难得一见了,这更增加了\"摆大碗\"活动的吸引力。




  离开热闹的\"溪中公园\",便是峡阳镇街区了。记者在大街小巷转了转,发现随处可见高高的马头墙,原来马头墙内的宅院便是闽北地区极富特色的民居建筑:峡阳土库。



  \"深深的居民房,步步高的三进厅,雕窗画栋的美宅院\"。这就是峡阳土库的特点。目前峡阳土库约有二、三十个,这些土库大多修建于明清两代,距今有四、五百年的历史了。峡阳土库除了四周围墙,全是木质材料的建筑,它的布局很象北京的四合院,但比四合院规模更大。土库呈长形、正方形,面积从几百到几千平米不等。

  土库四周高高的马头墙,厚40多厘米,墙面由青色方砖砌成,墙心用青砖分格,格内又用黄土夯实,俗称\"斗墙\",坚固耐用,而且冬暖夏凉,防盗防火。

  正门进去是前厅,然后是天井,前厅与天井用屏风隔开。屏风又称中门,遇有红白喜事,则打开中门。天井东西两边是厢房,通过厢房前的走廊,步上台阶便是大厅了。再往后也按天井、厢房、大厅的布局或二进、三进。厨房设在后厅边或不显眼的地方。这样外低内高、呈阶阶梯层进式的布局,既显得幽深,又给人以雄踞之感。

  记者来到位于峡阳镇德胜街的\"大圆\"土库。这座修建于清嘉庆年间的土库,占地4800多平方米,由于工程浩大,历数十年才得以竣工,是峡阳现存土库中规模最大的。\"大园\"土库正厅前是一个大大的空坪,视野开阔,极为宽敞。坪中是砖砌的走道,走道两边置放鱼缸,以及花草。在这座土库右边厢房的客厅,至今还悬挂着1926年福建省长萨镇冰赠送的匾额。匾额金底黑字,上面写着\"厚德延年\"四个遒劲大字。匾额左上边题\"福建省长萨镇冰为\",右下边落款是\"应虞典立\"及题匾时间等字样。峡阳中学校长应积满告诉记者,挂匾的这间房子主人叫应虞典,当时在福州做木材生意,70大寿时,他托一位在省政府做事的同乡请萨省长写了这块匾。虽然历经七十几年,可记者看到这块匾仍十分鲜亮。

  应积满说,在峡阳古老的土库里,类似这种名人官宦题赠的匾至今还保存不少。如\"文魁\"\"武魁\"\"宗风孙矩\"\"大德得寿\"等等。那么为什么土库人家都爱挂匾呢?据《南平县志》记载,当年朱熹传学于南平就留下了不少墨宝。他还因避祸在峡阳李子坑授学,写下\"鸢飞鱼跃\"的匾。受这位名儒的影响,峡阳人重文尊儒,再加上清代中叶,峡阳社会稳定,当地人靠种茶、经营木材积累了一定资金,盖起精美的土库后,热衷于在家中挂这些名人匾额,以耀门庭。



  值得一提的是,峡阳土库还非常注意艺术装饰。从柱基到斗拱,从大梁到屋檐,以及门窗等,你会看到许多精美的雕刻: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花草虫鱼;披蓑带笠的樵夫渔翁,还有龙凤祥云等等。在峡阳镇临街的一座土库,记者还看到了一些反映古戏文内容的窗雕:诸葛亮的空城计、三国演义中的刘备过江招亲……生动逼真。

  听众朋友,在峡阳还有一些较为著名的\"土库\",如进士骆天闲的府弟--\"大衙\",\"石坂坪\",\"进士府\"等。作为一种独特的民居建筑形式,这些土库正越来越多地引起专家学者的关注。人们在为土库建筑特色、雕刻艺术精叹不已的同时,更对土库人家的纯朴、和睦相处印象深刻。一位78岁高龄的老人告诉记者,她在土库里生活已经60多年了,觉得这房子住着很舒服,有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亲情,相比外面的高楼大厦,她更喜欢土库。

  听众朋友,在古镇峡阳,可以说二十四景处处生花,闽北闻名的千年古桥八字桥、千军井、杜溪千年古樟……都是值得一游的地方,而峡阳的各大祠堂更是不可不看。峡阳自唐代以来就形成了\"应、骆、范、张、连、梁\"六大姓,其人口占全镇人口总数的74%。沿袭历史传统,各姓都有祭祖朝拜、行使宗族权力的会集地--宗祠。历经千年风雨,如今现存的仅四家--应氏、张氏、范氏及骆氏。

  在文化站黄少建站长的陪同下,记者来到范氏祠堂。范氏祠堂也叫高平堂,现存高平堂建于明景泰四年,也就是公元1453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其间历经多次重修,古韵犹存。走入高平堂,只见殿宇雄伟,飞檐翘角,五斗三星拱顶雕饰精巧,色彩夺目。墙壁上挂满了范氏先人的画像,这些画像告诉人们,范氏家族出过不少名人。

  范礼圣老人也算得上是本族的一位名人。因为十年动乱期间,他抢救了两本范氏族谱。这两本族谱修订于清光绪四年也就是公元1878年,距今已有124年的历史,1966年文革的时候,范礼圣老人把它藏在菜地里,使族谱免遭破坏。1992年经南平市博物院历史专家鉴定,这是南平一带保存最全的古族谱。

  面对着纸质发黄、并有少许破损的族谱,老人的神态显得十分庄重。他指着族谱里的古峡阳地图,用极其浓重的方言向记者讲述范氏家庭迁居峡阳后的情况,让人顿生悠悠思古之情。



  记者随后来到张氏宗祠--\"百忍堂\"。峡阳中学校长应积满向记者介绍了起张氏家族关于\"百忍\"的一个典故:在《南平县志》里有一个记载,就是张氏张元洛这家人,当时在闽南当官,一天要审案,案子的被告是一个女的,由于这个女的平时泼,结果升堂的时候她就把口水吐在张元洛身上,张元洛都忍了,用手把脸上的痰擦了,然后坐下来再慢慢审,最后使她服理。

  应校长说,由于张家世守百忍家训,所以出了很多人才。祠堂门口门楼上的砖雕便是一门三进士,只见三个骑马的人,前面是鸣锣开道的,后面则是撑伞的,显得栩栩如生。大门左右一副对联,\"世守百忍之训,家垂两铭之风\"。透过门缝,隐约可见堂内绿草凄凄,红柱画栋。可惜掌管祠堂钥匙的人最终没能找到,记者只好带着淡淡的遗憾离开古祠堂。

  听众朋友,峡阳各姓氏祠堂在当地的社会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各祠堂除设立\"五榜\":功德榜、能人榜、成才榜、好样榜、寿星榜。让本氏族的学习成才典型、勤劳致富典型、遵老爱幼典型、开拓进取典型等榜上有名,以更好地教育后人。每年逢清明、白露、冬至,氏族成员还习惯于聚集在祠堂进行祭祖、成人教育等活动,如峡阳应氏祠堂每年都会结合祭扫活动,举行对年满16岁青年的\"成人节\"教育活动,向青年讲述前贤的典型故事,要求青年学生牢记祖训,不忘家乡故里。



  应氏家族是目前峡阳六大姓之首,历代名人辈出。汉代有应(王旁加易字)等数人,以文章佳作著称,名列当时\"建安七子\"之一;宋代,有应珍状元,应环秀将军,现在的应氏\"状元祠\"便是当时为应珍状元建的;到明清时代又有应伯真、应丹诏在朝为官;现如今应氏子弟分布在港、澳、台及德国、意大利、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不完全统计取得博士学位的就有20多人。

  对于许多身在海外的应氏子弟来说,家乡的一草一木都让他们魂牵梦绕。在应氏祠堂,记者见到了一幅铜质金匾--\"状元祠\"。一问才知道,这是台北故宫博物馆吴平先生专为峡阳应氏祠堂题写的。\"一幅墨宝两岸情\",原来这是远离故土多年的一位台湾中将应植棠先生受乡亲之托,邀请好友吴平先生写的。后来,应植棠先生又托人把吴平的墨宝带回家乡。南平工艺厂的职工听说这件事以后,便选择优质铜,以特殊工艺制成了金匾。南平市政协联络办公室主任应祚熙告诉记者,应植棠先生一直非常关注家乡的情况。他先后汇款2万多元,资助应氏状元祠老人活动中心、溪中公园、屏山书院等公益建设。2000年6月,台湾影视明星应晓微的父亲--应耀恭先生回峡阳祭祖时,应植棠先生兴奋不已,犹如自己要返乡一样,很早就打电话告诉家乡亲友这一消息。耀恭先生回到台湾,他又和耀恭先生促膝谈心,了解所有关于家乡峡阳的见闻,并深有感触地说,故乡充满童年的气息,自己的根在大陆,一旦三通,身体状况又方便时,一定要回家乡看看。

  应祚熙曾接待过许多回家乡探亲的台湾同胞,他说,当台胞们看到家乡发生的巨变后都十分激动,希望百年之后把骨灰送回家乡峡阳。
 楼主| 发表于 2005-8-5 05:43:31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关链接~~~


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峡阳



【地理位置】
  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峡阳,位于南平市区西北,东茂地,大洋相连,南同王台接壤,西和顺昌交界,北与故取"两山一水谓之峡,山南水北谓之阳"而得名。地处东经117゜54′至118゜02′,北纬26゜44′至26゜52′之间,距市区51公里。
【气候条件】
  峡阳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温度19.3゜C,年降雨量1600毫米,无霜期280天以上。区域之中峡阳土地总面积176.75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253439亩,耕地20872亩,水田19595亩,旱地1277亩 。现辖21个行政村(街)、1个居委会、1个农场、1个林场,还有区采育场、市国有林场、苗圃等到单位。全镇有48个自然村和146个村民不组。全镇压总人口24928人,其中集镇人口近1.5万人。少数畲族外,其他均为汉族 。当地方言属建瓯语系,普太普通话。
【自然资源】
  峡阳现在林木174694亩,毛竹林19561亩,林木蓄积量95.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5.9%,果树面积14958亩,年产量9000吨。有硅石等多种矿物。水利资源丰富,除已有洋安、照口、照溪三座小电站外,投资3.2亿千瓦的省重点工程--峡阳水电站,一期工程将于2001年底建成投入运行。
【发展历史】
  峡阳,山川灵秀,历史悠久。早在商周时期,就有人生息,自唐以来,中原诸多氏族南迁,择居此地,世代繁衍 ,遂成大邑,历逾千载。唐朝,属延平军西津镇压西峡村。五代时期,属延平县。宋代,属剑浦县芹哨乡为峡阳里。民国二十年建镇至今。 峡阳交通便利、商贸活跃、经济发达,鹰厦铁路和316国道贯穿全境,村村通公路,村村通程控电话。全镇2001 年工农业总产值3.06亿元,财政收入达77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50元,基本实现小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1-30 19:10 , Processed in 0.696908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