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我发在北大史学论坛的一篇短文,嘿嘿,发篇在这里,大家来砸砖吧~
作为一名史学爱好者,我只能说是爱好者,其一是因为我并非科班出身,其二是因为本人的水平充其量只能算是个爱好者,门外汉。
虽然早就知道这个论坛,实际上我很少来这里,基本混迹于天涯煮酒论史等论坛。今天又来到这里,感慨颇多~作为非史学专业的学生,我觉得这里的文章和别的论坛的区别最大的一点是:文章作者看历史的角度大不相同。比如煮酒论史多数人的文章仅仅是把史书翻译成白话文叙述一篇,这仅能作为基础知识的普及,能上升到理论高度的不多。而北大史学论坛我发现这里的同学也是水平差距很大:有人问“鸠摩罗什”是什么东东,还有人问“课件里的问题(成都王司马颖在哪里啊)”史学专业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让我感觉很是惭愧,是不是科班出身的学生基本上一眼看出来。我觉得经过系统学习的学生,看问题的思路方法跟我这类的史学爱好者大不相同。我以前的观念是,先弄清史实,再学习理论方面的东西,所以我读史书,看演义,然而总找不到个头绪,觉得好象什么都知道一点,一问却象什么都不知道,很乱。学习的知识需要整合,系统化,否则就是一盘散沙。最近看了傅斯年先生的《史学方法导论》豁然开朗,所以大力加强史学方法的学习我觉得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还有点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问题,最近在看翦伯赞的书,看了忍不住发笑(但是我很尊重这位史学家)。从中我也学到不少东东,虽然他的史学观点很受政治思想的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对史学作出的贡献与努力。陈寅恪倡导之“自由之精神,独立之思想”是需要坚持的,然也不能带有色眼镜去看待这些马克思主义史学家。
最后是关于史学和国学。史学算是国学的一部分,所以要学好史学,相关学科的学习也尤为重要,尤其是文学。
呵呵,暂时就说这些感想吧,我知道班门弄斧确实有点搞笑,希望同好努力之,大家共同交流,相互学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