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阔、影响最深远的民系之一。
从宋朝开始,中原汉民大举南迁,经赣南、闽西到达梅州,最终形成相对成熟的、具有很强稳定性的客家民系。此后,客家人又以梅州为基地,大量外迁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客家三州”为 嘉应州(即梅州)、赣州、汀州。客家祖地在宁化县石壁村。
客家民系是南迁汉族人在唐末至明中叶聚集于闽、粤、赣连结地区,经过与当地畲、瑶等土著居民融合而成的,具有有别于汉族其他民系的独特的方言、文化和特性的一个汉族民系。它以汉人为主体,同时包合经融合有客化的畲瑶等少数民族。客家民系是以汉人为主体的,其文化的主要特征及表现出继承中原汉族文化,所以应肯定为汉族的一个支系。但是这支民系不是纯汉族血统,其文化也不是纯中原汉文化,所以作为一个群体,其成员就应该包含相互融合,享有共同文化特征的不同民族的成员。因此,“客家”的说法是作为一个汉族民系的称谓,并非是一个种族的概念,而是文化的概念。
有关客家人的迁徙,1930年代的客学大师罗香林为代表的研究学者认为,客属民系自晋朝以来,一共经历了五次大规模的迁徙,并在这五次迁徙过程中繁衍发展而来。这五次大迁徙的大致过程是:
第一次在两晋时期,大批中原人举族南迁至长江流域;
第二次始于唐代,大批北方汉民为躲避安史之乱,迁往相对安宁的赣闽粤地区,成为第一批客家先民;
第三次在两宋时期,北方民族入侵,一批批汉民迁往赣闽粤地区,与当地畲、瑶等少数民族逐渐交融,最终形成客家民系;
第四次是清朝末年,赣南由于满族统治者的蹂躏以及瘟疫发生,人口锐减,加之闽西和粤东人口膨胀,清政府通令沿海居民向内地挤压,一部分客家人又回迁赣南,另有一部分迁往四川;
第五次在近代,不少客家人从粤东闽西一带迁往沿海,有的则移居海外。
另外,海外(马来西亚、美国等地)的客家人从各家各族的族谱统计,亦得出了以下六个主要的迁徙时期:
第一次在秦始皇统一全国时期
秦始皇为了巩固新取得的南方国土,派遣了大批军民到粤北。这些人在当地落地生根,这些人群是广府民系,后来也是客家人的祖先。客民系中有的支系出自广府民系的。
第二次在东晋永嘉年间
因为五胡乱华,使山西、河北及河南一带的汉人纷纷渡过黄河南下。当他们进入安徽之后,并未有停下,而是继续南下渡过长江,进入今日江西省北部一带。(由于这段历史,有人认为客家语及赣方言有一定的联系)
第三次在唐朝僖宗干符二年
因为黄巢之乱,使江西北部的居民再迁往江西西部、福建西部及南部和广东东部及北部。
第四次在南宋末年
第五次是明末清初
第六次是清朝中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