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32|回复: 0

城市的广场(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0-27 10:4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城市的广场(上)
叶珉
--------------------------------------------------------------------------------

On Civic Plazas(Ⅰ)

叶 珉 Ye Min

摘 要 广场建设对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的形成正在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欧洲城市广场的简要历史回顾,指出广场的出现和存在首先是出于特定城市公共生活的需要,广场的形态与城市的建筑之间历来有着一种相依相存的关系;并试图以一个当代的广场实例阐明,即使在现代城市条件下,广场仍有可能成为既反映城市生活和建筑的运作逻辑,又具有传统市民中心特点的公共空间,而非单纯的景观观赏物。

关键词 市民中心 城市建筑 副产品 公共空间

ABSTRACT Plazas have been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part in shaping the public space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cities. Through a brief review of civic plazas in European cities in history, this essay tries to show that plazas arose and survived first of all as a product of, as well as an arena for civic life, and that the spatial form of plazas once was inextricably linked to the structure of urban architecture. It also argues, using a contemporary example, that it is still possible to create genuine civic place under contemporary urban conditions, without reducing the plazas into mere landscaping elements or the backdrop of monuments.
KEY WORDS civic place, urban architecture, by-product, public space

中图分类号 TU984.18   文献标识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0-3959(2002)03-0004-05

一 中国当前的广场建设潮流

随着中国在过去20多年里城市建设活动的大量增加,城市公共环境的设计在功能使用和景观观赏等方面都越来越受到城市规划和建筑界的重视。这方面的一个明显标志就是在许多城市里建造了、并且还在不断地建造着各式各样的广场。

如果就一些已建成的城市广场作一大致归纳,不难发现这些广场在某些方面有不少相似之处。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看,不少广场,譬如说一些在概念上被定为政治集会用的大型开放空间,经常被有意识地放在城市主要干道的交会点或尽端,使人从很远的地方就能将其一览无余。其他定义为休憩或观赏性的广场,其布点或与公园绿地相同,或由用地规划的“边角料空间”(space left over after planning)建成,譬如布置在大型交通环岛当中的广场、城市道路相交转角位置的广场等。从实际使用的角度来说,不少广场基本上是附属于大型交通设施、商场,以及文体设施的室外集散空间;或是附属于政府机构大厦和大型商业办公楼的前庭(corporate plazas);或是含有大面积绿地、类似公园的开放空间。而就空间设计来说,不少广场强调的是大尺度、几何规整性和较强的中轴对称关系;倾向于用“道路而非建筑”来围合广场空间;倾向于将广场上的建筑物与纪念碑作同样处理,即或是以性格严肃的建筑物作为广场空间的背景,或是把广场做成展现建筑的陪衬空间,所谓的“雕塑品的托盘作用”[1]。

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一些城市的规划管理部门开始注意对城市广场的建造加以系统引导,旨在做到广场用地规划的体系化、科学化。照此趋势,如同其他一些已经基本概念化了的城市要素,譬如居住小区、居住区、中心、副中心、地区公园、小区绿地等,广场也将很快成为未来中国城市中可以系统规划和建设的一类实体要素了。

如何从城市设计的角度来看待当前的广场建设对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的形成所起的作用呢?

二 广场传统和广场设计

如同现代建筑和现代城市规划起源于欧洲,广场原本并不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一种城市空间要素。中外建筑、城市史学家一般都认为,虽然中国古代建筑和城市建设在外部空间的规划设计方面有过辉煌的成就,但那主要是表现在宫殿、陵寝,以及大型园林等的院落空间布局上,而从未产生过欧洲城市传统意义上的广场——即那种叫作“市民中心”(civic place)的城市广场①。就此意义上来说,如何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来观察和评价现代中国城市的广场建设仍是一个尚需探讨的问题。

本文提出这个问题,目的并不是要立即为其寻求答案,而主要是想指出,中国城市过去20年的广场建设似乎存在着一种明显的偏向。无论是出于主观愿望还是其他原因,许多广场的设计仍是基于17世纪以来欧洲巴洛克城市设计的概念,也就是说在形式上将广场或是做成适用于大型政治集会的开放空间,或是做成适合陈列大型纪念碑的场地及开放式公园,而在相当程度上忽略了另一类广场的创作:由房屋建筑所围合,容纳自发性的市民活动,并往往具有多重社会文化含义的公共空间。与主要以美化环境为目的的风景设计不同,广场的规划设计,在不少场合并不是一个抽象的空间构图和景观布置的问题,而与广场空间的“生成条件”,即通常所说的城市(建筑和生活)的“文脉”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 广场是城市建筑的副产品

根据建筑和城市史的记载,西方广场的原型最早出现于古希腊的一些城邦制国家(city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6-16 23:49 , Processed in 0.082956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