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15|回复: 1

一河之隔的两所大学,缘何反差如此巨大——从杨玉圣离开北师大到政法大学谈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0-13 10:55: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时间:2005年10月12日 作者:黄安年 来源:学术交流网


2003年5月,在学术界享有盛誉的杨玉圣老师无奈地离开了工作15年的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而一河之隔的中国政法大学则以引进优秀人才的方式热情地欢迎他的加盟。这件事给我们的高等学校领导和各级管理者以不小的启示。  

杨玉圣可谓当代中国学术批评事业的楷模,又是中国美国史研究界卓有成就的佼佼者,也是我国历史学和图书评论界难得的人才,他的知名度远高于作为北师大历史系博导和领导的某些人。像杨玉圣这样富有求实创新精神和个性特点的人才,在北师大和历史系,不是多了而是少了,人们希望有更多这样的人才能够留在北师大和历史系。然而这样的人才居然在北师大和历史系却很难呆住,最后不得已离开,这不能不引发人们多方面的思考。  

在笔者看来,杨玉圣老师无奈地离开北师大历史系,实在是北师大和历史系的悲哀,也是对所谓“创一流”工程的莫大讽刺。现在是到了认真审视和深刻反省某些高校的人才政策和管理战略问题的时候了。  

笔者以为,杨玉圣之无奈离开北师大,无论是对于历史学科还是北师大都是值得深思的:  

第一,使得北师大的学术评论事业蒙受重大挫折。学术评论工作在国内学术界属于初创,难度极大,是学术事业健康发展的必要环节;没有健康的学术评论,要发展学术事业,是难以置信的。在北师大,目前还找不出像杨玉圣这样在学术评论事业上作出重要贡献的中青年学人。遗憾的是,在北师大,连一个站在当代中国学术批评前列的人都容纳不了,人们自然有理由怀疑北师大学术事业的发展存在着令人费解的疑团。  

第二,使得自80年代以来两代人苦心经营、并在全国有相当影响的美国史研究学科点被迫关闭。这样的学术损失,不仅是北师大和历史系的,而且也是中国美国史研究界的。目前师大已经没有专门从事美国史研究的专家来培养美国史研究生了。尽管笔者几年前已经退休,但还时有学生来信要求报考北师大美国史研究生,本来杨玉圣在师大有利于美国史研究的继承和发展,现在则好,一个宣称“创世界一流”、“确保重点”的北师大居然把美国史研究点也砍了,美国史研究事实上已经被“关停并转”了。  

第三,使得历史系本已存在多年的学科发展“跛鸭”症更为突出。本来,要理顺历史系学科发展思路,应该力求改变已存在多年的“跛鸭”现象。我们本来需要加大世界史的发展力度,然而事与愿违,某些学校和系行政领导人(主要是搞中国近代史教学和研究的),以世界史学科不是发展重点为由,一连三年不给世界史教师提升教授名额,一意孤行地在事实上扼杀了世界史学科的发展。其结果不仅早有条件申报教授职称的杨玉圣被弊端颇多的一年一度的“倾斜政策”排除在外,而且连具备申报博导条件的世界现代史教研室主任杨宁一教授也被迫调离了历史系到了法政所,历史系世界史专业领域一下子丢了两员大将。如果这种孤家寡人的人才政策不加改变,世界史人才外流状况很可能还要继续下去。  

第四,使得师大的教师职称评定机制再次受到质疑。导致杨玉圣这样的人才从师大流失的直接导因是北师大从内容到程序都存在弊端的职称评定的所谓规定,这一规定严重悖离了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规定策划者和管理者以1955年以后出生的教师申报教授资格必须具备博士学位为由,将杨玉圣排除在申报资格之外,尽管杨玉圣提出申诉,但是学校当局主管依然不予理睬。笔者为此鸣不平,在学术交流网上发表《评北师大学术职称评定中的“唯文凭化倾向”——1955年以来出生的教授必须有博士学位吗?》、《是科学设岗还是“因人设岗”?——评北京师范大学学术职务聘任中的不正常现象》、《申报教授必须要在〈历史研究〉发表文章吗?——兼谈北京师范大学职称评审规定的非科学性》等三篇文章,学校某些领导不仅不认真反思自己工作中的失误,反而迁怒于我,采取不光彩的手段将学术交流网予以封杀。现在人们不妨再来看看杨玉圣的申诉和本人的三篇文章,看看前不久中央人才会议的精神,是非曲直已经很清楚了。据新华网2004年1月9日报道,“在教育部近日在重庆召开的直属高校咨询委员会的全体会议上,周济与近90所高校负责人共同研究探讨进一步做好高校人才工作问题。他说,我们与世界一流大学的最大差距在哪里?我看最大的差距就是教师队伍水平。因此,育才、引才、聚才和用才,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周济指出,当前部分高校还存在着对人才重视不够、措施不力,甚至埋没人才、压制人才的情况。”  

杨玉圣去年底在题为《忙忙碌碌 碌碌无为——2003年的个人记忆》(学术批评网/学问人生2003年12月30日)一文中谈到:“也正是在同一年,告别了奉献了青春岁月、艰难跋涉过十五载的北师大。离开,固然不可能没有遗憾”,“但恰如面临无奈的牢狱,无可选择。于是,决然出走。很幸运,与师大一河之隔的政法大学宽容地接纳了我。此时此刻,谁能说苍天无眼呢?”  

的确,同样一个杨玉圣,在中国政法大学被尊为优秀人才,并且很快被评为教授。杨玉圣的学术创新和才能在政法大学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同样是高等院校,同样在北京市海淀区,只有一河之隔的北师大和中国政法大学之间的反差为何这么大?教育部和市委研究过这样的问题吗?北师大的领导反省了吗?我们究竟怎样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应对“创一流大学”?
发表于 2005-10-13 11:51:52 | 显示全部楼层
他怎么不到湖大来呢,如果他来湖大就好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1-25 08:40 , Processed in 0.077156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