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96|回复: 2

[青史微言]神化的陶澍的神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0-23 18:24: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安化之窗  
  
  安化--亦名小淹,稍作停留之意。据说因清道光帝出巡,遇资水暴涨,滞留数日,故名之。  
  笔者高中三年,寒窗苦读于其地,耳闻目染,早为其文化底蕴及名胜风景所陶醉,尤其是两江总督陶澍的传说。誉满安化。著名诗人丁雪山,湖南省作协主席廖静仁等安化籍学者都曾写过关于他的著作。  
  的确,一个家族,一个地方,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若没有自己的英雄,没有可以称道的历史,即使它风光一时,也会如一幅没有内涵的浅薄的画卷,或者仅仅是空有其妆而无骨架的风筝。这是人的一种精神寄托与需求。所以,为了这种需求,不同之时之地总会有英雄应运而生。在安化(古称“梅山蛮野”)这个穷乡僻壤,古人能纵横疆场 ,叱咤风云、建功立业,成就非凡,也就难能可贵了。何况仅仅小淹,就飞出了金龙,实属不易。“战士写枪杆诗,农民唱丰收歌”,也难怪安化人将之奉若神灵,百谈不厌。  
  陶澍便是小淹这尊被神话了的神。他虽无缘坐龙庭,扬世界。然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尤其是湖南与近代史中的地位,不能不说与他相连甚切。由于他的影响,曾国藩,左宗棠等一大批有胆识、有才华的地主阶级的代表在晚清的中华大地掀起了一场声势浩荡的“中兴”之举。随之开洋务,学西方,“自强求富”。不管结局如何,他们的所为也无可厚非地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物总是以人为贵的。小淹也因此有了诸多传说。可惜的是,陶澍一生,官运亨通,直达天子脚下,死后却身首异处,不得不以金头加之而葬。于是应运而生“四十九棺同出门,真假连陌漫山坟”之称。历百余年,至文革时,仍有人试图以炸药开其墓。九十年代,也曾有人于除夕之夜潜入另一墓地凿一大洞,所幸被人发现。后灌以混凝土,掩盖其墓。至于其余遗物,历史久远,所剩无几,况文革之乱,毁之甚众。如陶澍任安徽巡府不久,为拜义母五十寿辰,专假到扶胜(陶澍少时读书之所)盘桓半月,亲书寿序,制为楠木质,朱漆面,镀金刻字,八块连锁之高屏。又制乌漆楠木,镀金刻字之大匾两块,高悬上下堂龛上,上匾书“一饭千斤”,下匾书“母仪长式”。如此文物,至一九六零年大办公共食堂时竟劈作材薪,火为灰烬。还有陶澍用上等宣纸亲书的《序》、《诗》(附于文后),细绢表底,置于朱椟,赠与刘大顺 (大顺者,澍义兄,有才华,未入仕,两人感情极深),后大顺死,朱椟递传五、六代,一直什袭而藏,宝同拱璧。至一九四七年,大顺传人刘自彬还尝与友人共赏 ,可惜也未逃过文革之劫,至今下落不明。  
  物之不存也多矣,虽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益阳日报》,晓午《惊诧之后》)过于严重,而其损失,的确是无可估量的。所幸,由于当地人民的保护,仍有文物古迹流传于世。如文澜塔、石雕、七星岩、印心石屋、陶澍画像、钦赐玉兰等等。除此之外,有关陶澍的传说也如不灭的星辉,照耀一方山水,任刀光剑影,火毁水冲,不但不会稍减,反而更加丰富、更加充溢。  
  由于时间关系,加上阅历尚浅,积之不厚,故费尽心机,仍仅得只字片语于纸笔之间。为使文章有致,故采分六节,后面加跋(后记、后序)。第一节详细描述了“陶澍画像”,此物现存于安化县文化馆,为澍仅存的少数珍贵文物之一;第二节为“文澜塔的记忆”,笔者之一历时三年与之相伴。感情颇深,也曾写过诗文以记之,此次更是与同学找资料以求其详;第三节“神童神对”,取材于民间对陶澍自小聪慧、应对自如的赞叹,纵不泛其虚,但小淹人尚辞赋、推联对,大抵传于此吧;第四节,“七星岩与四十九棺”,是流传较广的传说之一,分别以神话和传说囊括了陶澍叱咤风云的显赫的一生;第五节“金鲤跳龙门”,神化了陶澍明断是非的非凡气势,如神化了的关云长;第六节是关于民族英雄左宗棠在小淹的九年。当然,也是陶澍的知遇之恩留住了他;正文后,是笔者对民间文化的一些了解及看法。  


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自有文人墨客为之渲染,自有历史学家为之品评论足。在人民群众心目中,单纯简单的是非观神化了他们心目中的英雄的形象。  


  (一)陶澍画像  
  陶澍于道光十九年(公元一八三九年)逝世,距今近两个世纪,所存遗物并不多,何况一卷画像呢?可是,一九八六年四月,在安化县羊角塘乡花甲村村民黄范庭家里,它确确实实让人们震惊了一回。  
  画像长三点六尺,宽二点一尺,高一点四尺。右下方盖有“江南总督关防”、“安徽巡抚兼提督御关防”、“提督江苏学政关防”、“江苏巡抚关防”、“巡视两淮盐课票御史之印”等六枚大印。左上方有陶澍的亲笔题诗,“平生未见先生笑,今日拈花喜盈颜。池馆香催桃汛稳,似闻河水已澄清。”“自题拈花微笑图,时戊子之秋,云汀。”并盖有“陶澍”、“云汀”两枚小章(戊子年,即公元一八二八年,时澍任抚江苏。治皖历年水患之后,又疏浚吴凇江,百年水患一扫而尽,故诗中流露了一种喜悦的心情)。画的右下角有“张皋之印”和“鸣九”的印章,大概作画的作者。  
  陶澍正襟肃坐竹、石之间,方额阔脸、隆榫、肥耳,眉浓而长,须黑而短,目炯炯向人,表情严格:具见古大臣不移不淫风概。画像为传统的中国人物画画法,简洁明了,历百年之久,一如刚刚收墨。  
  原来,黄范庭家是陶澍夫人黄氏的娘家,黄范庭曾祖父黄力锟原居于小淹河曲溪红岩坪。陶澍画像从那时起就存于黄家。后来,黄家辗转迁居羊角塘花甲村上竹田。  
  很快,县政协和有关单位获悉、验证,于当年四月二十二日便与黄家商妥,将陶澍画像转藏于县文化馆,以便更好地保护和研究。(画像附于文后)  

  (二)文澜塔的记忆  
  文澜塔建于道光二十三年(公元一八四三年)。相传陶澍告老还乡,故意租用几条大船装满石头,沿京杭,逆长江,过洞庭。政敌不甘沉默,上奏说陶澍为官不清,贪污贿赂,几船金银,不计其数。这还了得,从朕口袋中掏钱。道光龙颜大怒,令行查办。结果无功而返。道光问陶澍:“爱卿携石返,安化岂无石?”陶澍答曰;“连年水旱父老岂有食?况为官一生,若空空而归故里岂不有损龙颜?不若携石造塔,以当金银,使之不忘陛下之恩。”道光大为感动,遂令减税三年,另赐与载石之舟载同样多的金银绸缎。金银据说是随陶澍的金头入棺了的。也就有了真假四十九墓防盗贼的说法。而文澜塔,以其赫赫之躯,傲然天地百年之久。  
  从陶澍官署(现已改为安化县第三中学,其道光所赐两株玉兰,澍手植,今已苍虬蔽日,花开如盘,香远益清。只不过二零零二年被雷击,其中一棵断去数枝)到文澜塔,傍水而下, 蜿蜒曲折,峰回路转,不过里路而已。远远望去,资水娓娓入天,“蓝色的波涛/逐渐化成了灰白/消失在山与山/相拥的罅隙”。而文澜塔就在“苍穹与群山相融/水天连接成一片”的石山上坐山临水,茕茕孓立,似与天比高。远远的群山云雾缭绕,如山水画中虚描的几笔,倒成了塔的缥缈的背景。若值雨前阴晦,文澜塔若隐若现,若即若离,形同天宇之中虚幻的高塔神殿。而或资水暴涨,文澜塔又似中流砥柱,任洪水排山倒海,岿然不动。  
  路过一个小山泉飞泻而成的小瀑布,文澜塔便会抢在你眼前。  
  微风轻拂,竹木有声,仰头而视它呈八角状直入云天,一层一层,愈上愈小,直至塔尖。传说塔尖以前放着一柄闪闪发光的三叉宝剑,为道光帝所赐。可惜有江洋大盗以身犯险,于这三面环水巍然高兀二十余米的塔顶将宝剑取走。“昔人已乘黄鹤去,白云千载空悠悠”。倒也不能不说有点遗憾。  
  塔由巨石砌成,也许正入传说的那样。是陶澍云自京师。它内实而外滑,上面几层的八角上每一角还残留有风铃。据说当年凡十九层,每层八铃,风吹铃响,清脆悦耳,响彻四方,数里可闻。而如今,岁月借去了许多,只留下了几个,锈迹斑斑,“独立寒秋”,作为最后的凭证了。  

塔身正面刻有碑文,百年沧桑,仍清晰可见。文中说另一侧还有道光帝的御笔。仔细找去,果然在塔底人高的地方,有一块稍显裂痕的汉白玉,上面刻着四个遒劲洒脱的大字“印心石屋”。大字两侧有印章,雕有腾云驾雾的飞龙。大字对岸,是有一座印心石屋的,那是陶澍少时读书之所,道光赐屋名为“印心石屋”。石屋之下有一巨石凌空而出,叫乌龟岩。那匍匐出水的样子,正像一只逆流而上,欲脱水而飞的巨龟。不过,传说以前是一只凤凰,不知怎么就落在了此地,被一条恶龙缠住,伤心之至,光彩艳丽的羽毛化成了西天霞彩,绮丽清妍的身姿也日渐蜕变,最后化成了巨龟。恶龙呢,也就在乌龟岩对岸的白龙潭,就是石碑上所提的“猛龙过江”。不过,据说它已被石塔镇住,可它仍不服输,历经百年,仍在翻江倒海地挣扎反抗。可不是吗?站在塔边,上游水势汹涌澎湃,波涛滚滚,排山倒海,一泻千里。而塔脚下绿荫环绕,一汪弘碧,平静如湖,偶尔才有粼粼微波。而或晴空万里,塔影倒映,白云沉底,更别有一番风味。  
  文澜塔并非宏伟之杰作,亦非名胜之宝塔,因人成事,它也随陶澍一同神化。所不同的是,“浪淘尽,千古英雄”,却留下了这微薄的记忆于人间。  

  (三)神童神对  
  清乾隆年间,陶澍父亲陶必铨到扶胜巨绅刘心地家任启蒙塾师,带澍前行,使拾柴草,漉鱼虾,主炊事以少赡给养,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刘家父子五人六秀才(心地兼文武秀才),家办“大学堂”、“起凤斋”两私塾,学风浓郁。澍早慧,问字授课,过目不忘;才学属对、破题吐属不凡。致使刘家遗孀谢氏翠英收其为义子,视若亲生。  
  陶澍一七八七年正月到扶胜,一七九一年离去,神童之名早于短短五年之中鹊起。时刘大顺(谢氏之子,澍义兄)三叔刘胜成久游外幕,归庆母寿。闻澍才气过人,心有不服,令与同席,择座而难。  
  始,刘谈及一行作吏,久误归期,即事出联:“亲友乖离,欧阳久不还涑水”。以目挑澍。澍认义叔,既应之云:“风云际会,南阮今才拜竹林。”众皆赞叹他的才思敏捷,用典犹切。  
  座中有八甲刘知县,笑陶姓少见先秦经传,兼欲吹嘘主人门第之盛,命句云:“父子五人六秀才,数世间百姓万家,刘门为盛。”陶澍略一思索,即应道:“山林千载一高士,藐天下八官九品,陶氏独尊。”  
  细叔刘胜章见势戏谑,“笑小儿:眼前了了,大未必佳。”澍从容答道,“告细叔:铁中铮铮,终须成器。”  
  座中初欲难之者多,至此皆哑然气馁,交口赞誉。其时,澍才读完《幼学琼林》、《四书》,三处用典皆列其内。而应景切情,运用自如;锤字组句,若出老手;即事解嘲,不卑不亢。于诙谐中见庄严气概,于平凡中露远大抱负。异日坚毅之风骨,卓茕之功业,已兆端于此。  
  后,刘光腾兄弟开榨油厂,请陶必铨先生题碑、写联,正值外出。澍贸然自荐,挥笔书联:“榨响如雷,惊落一天星斗;油光似月,照彻万里山河。”明日,陶先生见之,讶撰者口气不小。主人告之,遂骂之云:“不脱江湖人虚夸浮华腔调!”自此力督澍务敦本崇实之学。后澍从政,成绩斐然,行文亦卓然家数,盖其父之功也。  
  大顺、澍年满十一,受命去今湘乡某宿儒馆深造,值另一神童张裔炽先在。炽、澍久相倾慕而从未谋面,张见澍衣冠楚楚,来自扶胜,挑云:“何处纨绔儿?堪称袖大袍长,遍体斯文扫地!”澍熟视张芒鞋布褂而神采竦朗,笑而应之:“谁家鲁莽汉?不惭衣败形秽,满口酸气冲天!”张肃然揖之曰:“一开口便作冷雨冰人,莫非扶胜神童澍?”澍起答礼,欣然应之:“再拱手喜他乡会友,想是青山国士张。”各相大笑,相见恨晚,遂结莫逆之交,定金兰之谱。(张为大,大顺次之、澍最小)  
  师命作文,是为“小子当洒扫应进退”。张破题云:“汤武之征诛,一洒扫也;尧舜之揖让,一应进退也。”澍云:“应对所以叙藜伦,位之高下所由判;进退所以明风概,品之优劣所由判;洒扫所以去秽圬,国之治乱所由系。”大顺云:“应对进退,扬鲁连排乱之高风;洒扫庭除,慎朱子治家之首务。”师阅卷刮目异视,批张:“首卷才气压倒一世。惜英华炫露太早,须防差跌!”批澍:“亚卷具见才干,不失显宦。”批大顺:“俨然林下正绅,尽有清福消受。”后皆如所言:张发解而归,一病七年,两误京试,又续丁、父丧、母丧而三误、四误,一生穷愁潦倒,以穷解元殴于家;澍则应战连捷,官京师,主文柄,出守封疆,显赫一时。一日鹿鸣宴,嘉庆诩天下英雄,已入彀中。澍奏:“惜有大才子、真状元未到。”询为谁,应曰:“臣同乡张裔炽,品德风藻同于臣;学问文章倍于臣;才气识量更胜臣十倍。惜累阻病丧,未得韧一奏。”嘉庆闻而动容,即点“钦赐进士”听用,诏下达省,张已病殴。建国初,张旧居犹存此匾。今老人谈之,娓娓有致。而大顺一生未仕,果成乡绅。  

  
自古才子多诗文之才,应对之风。澍却兼官宦、文采。潇洒襟怀,多彩人生,已于少时初见端倪。  

  (四)七星岩与四十九棺  
  七星岩在陶澍故居不远处,傍依而生的悬天钟。传说陶澍出生前,村中大旱三年,饥荒不断。这日晚上,七星岩突然大放光彩,照亮乾坤,悬天钟也响彻云霄。霎时倾盆大雨,浇灌人间。  
  人们冒雨前来看此救星,数日不绝。陶必铨见此情此景,料想此儿必有出息,取名澍,字云汀、云霖,皆有天降甘露之意。不曾想,澍果不负所望,扶摇直上龙庭,辗转驰骋中华。  
  而陶先生始料不及的是儿子受天命而生,死后却身首异处,还不得不以假棺出陈。传说这是因为陶澍错斩了严佑生,其子为父报仇,要取他人头,为避两家世仇,陶澍答应道光,死后可恩准严子取其头祭父。澍死后,子孙不敢抗命,灵机一动,造四十口一模一样的棺木,真假难辨,企图混以过关。但就在棺木出门时,严子发现一口棺木上停有一只苍蝇,隧开棺取头,扬长而去。陶氏满门目瞪口呆,无可奈何,只得一金头纳于棺内,为防人盗墓,四十九棺四面八方,秘密而葬。时至今日,人们还津津乐道,纷纷猜测金头棺木之所在。至于设法盗墓者,仍不乏其人。  
  在人民心目中,凡风云人物,必是生之不凡,死之非凡。陶澍生死之传,大抵源于此种心理而已。  


  (五)金鲤跳龙门  
  金陵(即今南京),是傍依京师的大城市,可是,道光年间,官匪合流,民不聊生,几换总督,均不见效,有一任总督还未到任,便已命丧黄泉。  
  道光正愁此患,忽夜梦东墙摇摇欲裂,幸有一桃树撑之而不复坍塌。早朝,询以群臣,有臣上奏:“‘桃树’乃‘陶澍’也,此人才华横溢,胆识过人,可堪重用。”此时,陶澍正返乡省亲,奉命回京,挑了两员大将(现小淹仍残存两将的石质骑雕),告请尚方宝剑,乔装而行,千方百计、深入虎穴,终除恶绅、平民怨。后重振金陵、清明政治、深得皇帝赏识。  
  义母谢氏询澍官场事甚祥。忽然兴到,没令张三盗走李四的耕牛,扒去院内地毯一床,由李四告并有人证,物证可凭。强澍假案真讯,小戏大演,坐堂排班,从严审理。澍难峻拒,如属升堂。令牌一敲,被告不觉身颤服栗;屋檐上盖瓦如神推鬼踢,乒乒乓乓、 落不停。池中金鲤纷飞,直入堂中。谢氏欣然色喜,惴惴动容,方才罢休。  
  传之甚神,澍果真有此能耐?怕又是神化了的其中的一个神话吧。  

  (六)左宗棠在小淹  
  公元一八三六年(道光十六年)九月,澍因阅兵江西,乞假省墓,道出醴陵。知县为了安排好陶澍驻节之所,请当时任禄山书院山长的左宗棠(左宗棠,字季高,湖南湘阴人,生于公元一九一二年——清嘉庆十七年。终年七十四岁。历任闽浙、陕甘、两江、钦差等督务。卒谥文囊,赠太傅。半生戎马,勤于政治。在收复新疆,建设西北,整顿陆军,加强海防,兴修水利,改革吏治等方面成绩斐然)做一楹联以示欢迎。联云:“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上联说的是道光召见澍询及家世,题赠“印心石屋”四字匾额的事,下联则引用晋陶侃曾督八州军务的典故,表达了对陶澍的颂扬和企仰之情。  
  澍见此联,“即询访姓名,敦促延见,目为奇。纵论古今,至于达旦,竟订忘年之交”(虞山襟霞阁所编《左宗棠家书-丙申与周夫人书》)。这次会见对左公一生影响颇大。  
  公元一八六三年春,左宗棠第三次赴京会试落第,于是迂道南京,看望陶澍。 他在致周夫人的信中说,“榜发,又落孙山。从此款段出都,不复再踏软红,与群儿争道旁苦李。 拟金即迂道金陵,一谒云汀督部(澍字云汀、云霖)即便回家”(同上,《戊戌与周夫人书》)。陶澍一见面,便把左公扶坐公案,说:“他日君当坐此地,名位尚在吾右。”(《资江陶氏七续族谱艺文编》)  
  公元一八三年(道光十九年),陶澍逝世。翌年,澍姻亲左棠的业师兼亲家贺熙龄推荐他到陶澍小淹公馆当家庭教师,教澍之子陶桄读书。左公感澍知遇之恩,欣然接受,万水千山来到万山环绕的安化小淹。他在上业师贺熙龄的信中说:“念文毅与宗棠有一日之雅故,又重以吾师谆谆之命,其易敢辞?(《左文襄公全集书牍已亥上贺蔗农先生书》)。  

左公尽心尽力匡扶澍之遗孤,一腔热血,既当教师又当管家,竭尽全力。即使胡林翼推荐他到林则徐门上当幕僚,贺熙龄的胞弟贺丹桂麓(名桂龄)以优厚的条件请他去教书也都婉言谢绝了。在复丹桂的信中说:“来命虽殷,成言敢食?且辞少就多,避寒就燠,寸心可念,十啄难辞!”他为履行诺言与道义,矢志不移,做到始终如一。后桄学有所成,与左公长女成婚。无心插柳,柳也成荫了。  
  左公一生学识,最得力的是地理学、农学和有关国计民生的经世之学。澍爱好收集图书资料,是有名的藏书家。家中有极珍贵的《古今图书集成》及其它经、史、子、集等书。左公到陶府做家教时,就利用康熙时的全国地图、乾隆时的全国地图结合《续史方舆纪要》等书将自己所绘制的地图加以校正,使之更加准确无误,同时增长了丰富的地理知识。后来,左公对西北地貌、风物等知识所以精熟淹贯,亦基于此。一年夏天,左公翻晒陶府图书,无意翻到一本书中有这样几句话:“骆驼能识水脉,行沙漠,缺水时,可以纵骆驮视其前蹄所蹴处,即便开井,可以得水。”左公默记于心,后督师甘肃,攻金积堡,分一营赴河套,攻其侧面。不二日,全营返回,原因是沙漠无水,无法前进。这时,他想起书上所记“骆驼能识水脉”的话,即令征集骆驼,携铁锄等工具,准备开井,并加派一营前往。数日之后得来报说:“中堂(指左公)真神人。营中如命纵骆驼,掘井,无不获水者,今直抵达金积堡下矣。”(《资江陶氏七续谱-艺文编-陶思曾述文毅公轶事》)。  
  茶是西北少数民族“不可一日无此君”的,而西北不产茶,所以茶叶便成为内地向西北输出的一项重要特产。湖南安化的黑茶,运抵陕西经阳,压制成砖茶,再转运甘肃、新疆。但咸丰年间,战乱频繁,湖茶道阻,茶离裹足。小淹恰是甘肃引商采茶的中心,左公常年于此,深谙其窍,提出方案,使安化茶叶重畅南北,西北民族的需求也有了保障。时至今日,小淹还有白沙溪茶厂制砖茶。创办于一九一七年(民国六年)的安化茶厂也于一九二零年从长沙岳麓山迁至小淹,与安徽祁门、福建福安、江西修水,同为国内最早从事茶叶改良的四个科研单位之一。茶之于盛而经久不衰,大概源于左公之手吧。  
  左公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很有影响的历史人物。他一生事业的成功,因由于他有“身无半亩,心忧天下”的建功立业的大志,但他在小淹陶府任教之时,饱读藏书,潜心经世之学,却为他后来的建功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诚如他所说的那样:“士君子立身行已,出而任事,但求无愧于心,不负所学。”(《左文襄公家书》下卷)。所以左宗棠之在小淹,小淹之于左宗棠 ,是有特殊意义的。
发表于 2005-10-24 13:32:59 | 显示全部楼层
能发现布衣左宗棠,足见陶澍之眼光不俗
发表于 2007-2-26 00:01:38 | 显示全部楼层
[s:21] 我搜集的有关陶澍的资料:
http://allentao430.spaces.live.c ... A2C6A9148!157.entry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1-24 00:34 , Processed in 0.284703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