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研成果教学成果可转换教学型教师职称评聘单列
通讯员 李璀、黄红立 记者 余海波
本报长沙10月22日电 湖南大学日前给三个获得教育部教学成果二等奖的课题组分别颁发了50万元的奖励,奖金在去年的基础上提高了25倍。这一决定博得台下老师的热烈掌声。近三年,湖南大学不断出台新政策,在教学管理方面推出一项又一项改革,给老师们一个个惊喜和震动。
改革源于一场讨论。
2003年,湖南大学校报刊登了一篇文章《到课率不高,板子究竟该打在谁身上?》文章刊登以后,在师生中引发了激烈的讨论。学生们认为老师的教学态度和方式存在问题,而老师们则认为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此事,引起学校教学督导团的重视,经过调查,教学督导团认为,“学生到课率不高,板子不能老打在学生身上”,不少教师确实存在不会教书和不潜心教学的现象。
根据教学督导团的意见,湖南大学马上制定措施,推出了“学生评教”。每个学期,学校都向学生发放《课堂教学质量评估表》,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学校参照“评教”结果,对教学质量考核优秀的教师,在岗位聘任、职称晋升和出国进修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对于教学质量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在岗位聘任、职称晋升和出国进修等方面“一票否决”。
三年来,有1位教师因评教结果达不到要求而被调离教学岗位,有12位教师未能按期晋升职称,有2位教师被延期出国。这一措施给教师带来不小的压力,部分教师对学校的改革表示不满,有的教师抱怨“学校既要我们抓科研,又要我们搞教学,一个人的精力怎么应付得过来?”
矛盾摆在学校领导面前,经过慎重研究,学校决定:教师的科研成果和教学成果可以互相转换。但为了突出本科教学的重要地位,学校于2004年推出教学型教师职称评聘单列的办法,在教学上表现突出的教师可以优先晋升职称。这样在教师面前就摆出了两条发展道路,适合搞科研的教师可以潜心科研,擅长教学的教师可以全身心投入教学,矛盾迎刃而解。
工程力学系的彭献老师就是这两项政策的受益者之一。他今年因为教学优秀而评上了教授。他告诉记者:“我在基础课教育岗位工作了25年,获得省级及校级教学成果奖13项,承担教研课题近20项,过去一直因为科研指标的影响无法评上教授,今年终于评上了。学校的新政策对于我们这些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老师来说,是一种极大的鼓舞。”
大学生们对学校出台的这些新措施也非常关注。新闻与传播学院大三学生李春亮已参加3次“学生评教”了。他说:“通过这一形式,师生之间可以互相沟通,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现在老师的教学水平提高了,同学们的到课率比以前也高多了。”
湖南大学主管教学的副校长章兢教授说,搞好本科教学工作,需要用制度和措施来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为了进一步增强本科教学的力量,吸引学生的兴趣,湖南大学要求学科责任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并把这作为任期考核、确定岗位津贴的必要依据。如今该校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的比例达到98.2%。另外,学校还结合“985工程”首席科学家等杰出人才的聘任,为本科教学引入优质教师资源。目前已聘的25位首席科学家中有18位承担了本科教学任务,大学生能够听到站在科学最前沿的学者声音。
近三年,该校筹集了近500万元的奖教基金,设立杰出教师奖、优秀青年教师奖和智勇奖教金等奖项,表彰在本科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此外还设立教研教改专项资金、精品课程建设资金、教材建设基金和奖励基金,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与创新。截至2004年,该校有6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位居全国高校第17位。
湖南大学校长钟志华告诉记者,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本科教学是学校的立校之本,培养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学校将从各个方面创造有利条件,为本科教育教学一线的老师“搭台子”、“架梯子”、“引路子”,使他们安于、乐于教书育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