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赖少芬 实习生 王锦花 卢迎新
\"'后舍男生'又出新片了!\"\"不识'后舍男生',绝对落后分子。\"靠假唱流行歌曲翻拍成MV,并在假唱时表演夸张的表情而在网络上\"一夜走红\"的两名男生,被冠以\"后舍男生\"的称号,今年以来在高校中掀起了一轮校园文化冲击波。
在今天,\"偶像\"的标准似乎发生了光怪陆离的变化,一个完全异于传统审美情趣的群体正在利用网络无可比拟的繁殖能力成为众多学子和青年人的偶像。谁更\"丑\",谁更出名?网络另类偶像挑战传统审美标准,是一种个性的张扬,还是哗众取宠?
网络另类偶像迅速\"走红\"
“后舍男生”被誉为“校园爆笑第一组合”
继从北方高校BBS上崛起的\"芙蓉姐姐\"以凸胸翘臀的经典S型舞姿和对自己充满赞美爱恋的文字走红之后,今年以来,一个庞大的另类群体正在崛起于校园网络上,\"于窜红\"、\"石榴哥哥\"等明显模仿\"芙蓉姐姐\"的\"网络恶搞\"也迅速粉墨登场。
不久前,高校中又出现了一位\"猴子妹妹\",身穿内衣半躺在床上,摆出妩媚的姿势,却明显制造出相反的效果。凭着异于常人、丑态百出的表现,一个个搞怪者成了不折不扣的网络\"红人\"。在这种\"越丑越出名\"的\"潮流\"中,南方高校也出现了学生通过网络搞怪\"一夜成名\"的现象。
广州美术学院2002级男生黄艺馨和韦炜靠假唱流行歌曲翻拍成MV,并在假唱时表演夸张的表情而博得网友的喜爱,很快被誉为\"校园爆笑第一组合\"。在这部自我消遣的作品中,他们通过夸张的面部表情、搞怪的动作表演以及天马行空的想像力进行各种演绎,并将其上传至学校校园网。结果,这部作品被迅速转载,黄艺馨和韦炜也瞬间名声大噪。
由于黄艺馨和韦炜成名作翻唱的是美国时尚组合\"后街男孩\"的歌曲,因此,他们被冠以\"后舍男生\"的称号,学生中甚至流行\"不识后舍男生,绝对落后分子\"的说法。
\"后舍男生\"搞怪的演绎方式颠覆了人们对象牙塔文化的传统解读,在高校引起强烈震荡。很多大学生对\"后舍男生\"做出较高的评价,认为他们\"夸张而不做作,搞笑而不庸俗,幽默而有品位\"。
网络搞怪:\"一夜成名\"的方便途径?
成名后的\"后舍男生\"始终比较低调,他们称自己\"动机很单纯,就是为了自娱自乐\",但不管他们愿不愿意,很多人将他们视为大学生版的\"芙蓉姐姐\",以他们为焦点的各种不同意见的交锋已在网络上下、校园内外演绎得轰轰烈烈。
各种“网络恶搞”粉墨登场
“后舍男生”以假唱和表演夸张的表情而出名
吉林大学物理学院的刘同学对\"后舍男生\"倍加赞赏:\"他们不仅自娱自乐,也体现了当代大学生敢于表现自我的精神。我们之所以喜欢,不仅因为他们搞笑的风格,也因为他们毫不掩饰的感性和叛逆。\"
但也有不少大学生表示无法接受\"后舍男生\"。长春理工大学的路同学说:\"表现自己,也不必非要采取这种方式,他们明显是受到网络传播的影响。这样成名是不长久的,还是收敛一些好。\"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 新一代的大学生对于\"成名\"的渴望给这种另类偶像的传播提供了土壤。不少大学生认为,\"出名比不出名好\"。一些学生也表示,这是网络时代快速成名的方便途径。
华南理工大学学生陈庆峥对\"后舍男生\"比较认同,他认为,\"后舍男生\"是通过网络快速成名的成功例子,这两个男生很可爱,唱得也不错。
长沙中南大学王同学说:\"我觉得'芙蓉姐姐'、'后舍男生'等人很成功,很简单地出名了,只是丢了一点丑。可是相对其他人为了出名付出的东西,他们要简单得多。\"
无论是在网络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大学生都表现出对网络另类偶像的鄙夷,而更多的大学生则是对这种做法表示了宽容。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食品系机电系学生叶俊华认为,现代网络的流行,让成名变得更加简单,\"后舍男生\"就是借助网络实现自己梦想的一种方式。刚开始会觉得他们特别搞笑,但看多了,就觉得很乏味、低俗,他们不可能持久不衰,毕竟文化底蕴不够。
暨南大学学生孙前芳则认为,任何人都有选择偶像的权利,偶像已经走下神坛,只要自己欣赏的都可以选来作为偶像,对这种自由应该尊重,但不一定模仿。
网络闹剧何时休?
对于\"后舍男生\"在高校中掀起的\"冲击波\",东北师范大学张向葵教授认为,这是一个推崇个性的年代,在厌倦了传统意义上的帅哥、美女后,大学生们急需一个具备独特气质的新偶像的出现。\"后舍男生\"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成为颠覆传统校园文化的代名词。
“后舍男生”男生另类演绎各种流行歌曲
华南农业大学心理咨询师金艺花认为,网络另类偶像做了别人不敢做的事情,很多人认可他们敢作敢当的勇气,勇于把自己展现给世人,而当前部分大学生缺乏自信心,不敢亮出自己,因此对这种敢作敢为的行为予以认同。
\"这种表演是具有代表性的校园文化新创意,但不正面引导,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沈亚生提醒学生,\"后舍男生\"是一种已经被异化了的情绪表达,如果控制不好,就会由\"文化狂欢\"变成\"文化癫狂\"。
广东美学学会副会长、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潘智彪指出, 网络另类偶像通过离奇古怪的行为,给人以惊奇感而出名,这是现代社会急躁,急功近利心理的表现。而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的精英,不应该降格追求崇拜这类偶像。
潘智彪说,这种现象并不仅仅体现在审美上,而是与理想、信仰、追求等相联系。信仰背负着社会责任感、历史感以及对生命价值的真正追求,随着年轻人心中信仰的淡薄,缺乏信仰的一代不知道什么东西最能体现人生价值,不知道该去追求、崇拜什么,是迷失的一代。象\"芙蓉姐姐\"、\"后舍男生\"等另类偶像,实际上使那种没有高远理想的人找到一种替代性的满足。高校应该通过加强审美观教育等途径对大学生进行引导。
暨南大学的一位老师认为,每一个人都有追逐自己偶像的权利,学生们也没有触犯任何法律法规。但现在的一个趋势是,谁更\"丑\",谁更出名。\"如果这成为一个恶性循环,大家拼命搞丑自己搏'出位',那就不是一场游戏,而更象是一场闹剧了。\"他呼吁:社会舆论对年轻人的正确导向不应该缺失,闹剧应休矣!\"(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