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石峰在第三届全球化论坛上表示,商业化倾向致民族文化难受关注
本报讯 “第三届全球化论坛-世界文化多样性”8日至9日在杭州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国际友人代表围绕“世界文化多样性”这一主题“开坛论道”,主要就“尊重文化多样性,共建和谐世界”,“尊重和维护文化多样性、维护不同文明平等对话”等内容进行讨论和交流。
这一论坛是由人民日报社、全球化合作基金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多样性全球联盟主办,杭州市人民政府承办的。
出版物充斥西方标志和符号
“孔子说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石峰说,我国出版工作的目标是发展中国特色的出版业。目前,我国出版了很多少数民族语言、盲文的出版物,翻译了不少少数民族的古籍,同时,广泛吸收外来文化,去年,我国就引进了11000多种版权。
“但从文化多样性来看,我国的出版工作面临着两个挑战。”石峰说,一是民族文化西方化,不少出版物里充斥着大量西方的标志和符号,有些期刊则热衷于引入西方的情调。同时,版权输出的数量远远少于输入,即使是版权的输出,也存在地域和内容的局限性。比方说,版权输出主要为香港等亚洲地区,而输出西方的以中医药类的内容为主,很少有反映当代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书籍。
二是,文化越来越商业化,不少出版物以经济效益为价值取向。“一些古籍搜集工作因无利可图而很少有人愿意做,而戏说、烂编的出版物却很多。
专家称3000多种语言将消失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慎明说,在经济、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极地冰川缩小、臭氧层黑洞、濒危及灭绝物种大量增加等生态问题正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但人们在尊重和维护世界文化和文明多样性问题上并未形成真正的共识。有数据显示:在未来100年间,世界上现存的6700多种语言将会消失一半,另有2000多种语言也将面临威胁。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王国庆说,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下,由于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处于弱势民族和国家的文明受到威胁,有的甚至已被消弭,文明趋同和单一性的危险不断增加。这已引起人们对世界文明多样性长期存在的忧虑,人们担心会有更多的文明如同古埃及、巴比伦、印第安文明一样不复存在。如何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保持文明的多样性,已成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
安南特使倡导平等和开放
作为安南秘书长的特使,联合国秘书长全球盟约办公室执行总长乔治·凯尔认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有着各自不同的侧重点,“这很容易理解,如美国人关注透明度,南美地区关注艾滋病问题……”他说,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抱着平等和开放的态度,运用当地的知识和文化,不断寻找开放的机会,从中加强当地文化的特性。
“对立的,孤立的,不是‘文化多样性’,在保持文化个性的同时追求贺发展共性,这才是文化多样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副助理总干事米拉格罗斯·科拉尔说。
昨天的会议达成一个共识:文化多样性是人类共同的遗产,对人类社会而言,保护文化多样性,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一样重要。不同文明与文化,不应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交流与合作的动力。鼓励不同文明的平等对话,通过不同文明友好交流,创造开放包容的精神。
据悉,本次论坛论坛闭幕大会上,将发表《杭州声明》。
■调查
八成东亚青年强调发扬民族传统
据中日韩学者调查,青年人同时认为应向西方学习
“如果外国人做你邻居,愿不愿意?绝大多数东亚青年都表示愿意。但对外国企业、外国与本国的利益关系,大部分人都强调了国家利益的重要性。”
昨天下午,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俞新天说:“经济全球化实际上造成了一个非常强大的文化作用。大众文化的普及,让我们看到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的青年,都穿牛仔裤、唱摇滚乐。出现了很多我们共享的东西,共同的类似的文化表现。在全球化刺激下,每一个国家、民族都有了保护和发扬各自文化传统的强烈愿望。“
“前段时间,为调查东亚青年是不是完全被西方化了,中国、日本、韩国的学者做了大量调查,他们发现,东亚青年有非常高的文化认同趋向,他们认同国家贡献,国家第一,要对国家作出贡献,个人要服从于国家。”
“80%的东亚青年在调查中认为,应向西方学习,应向世界范围内所有的文化开放,但同时也应该继承和发扬本民族传统。”
综合新华社、《青年时报》、《都市快报》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