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三国的印象中,让人们总是以为蜀国土地贫瘠文化匮乏.事实上从秦朝开始,川蜀就一直是很重要的粮仓.东汉末年,相对很和平.相反,实际上是魏国所在的北方,因为经过连年的征战而人口剧减,曹操从赤壁之战后就一直修养生息.下面的文字别人写的一段,引用来做个介绍.
四川,包括汉中地区,自从秦建巴蜀郡以后,秦
蜀郡郡守李冰在古蜀王朝开明相凿离堆的基础上,
修建了迄今还在起作用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使川
西平原出现了无水旱威胁的自然优越条件,为中
原文化在四川的传播与发展成有鲜明特色的亚文
化提供了一个雄厚的物质基础。秦始皇迁六国贵
族到四川地区,第一次带来了中原的先进生产文
化,秦朝时的巴寡妇清,西汉初的卓氏、程郑、
邓通,都是富甲天下的企业家和商人(注 26)。
汉初景帝时期,蜀郡太守文翁在成都创办全国第
一所官办学校,以后,川汉地区的文化事业开始
得到蓬勃发展,到武帝时,已经是“蜀地学于京
师者比齐鲁焉”(注 27)。由此,到东汉末,
形成了巴蜀亚文化的第一次高潮期。西汉时期,
四川在全国有影响的文人大约有:司马相如、王
褒、扬雄,他们的创作影响了两汉的文艺作品和
学术思想。川汉地区在西汉,还出了当时对全国
有影响的学者严遵(君平),中国最早的杰出探
险家张骞(汉中人),他为中原王朝第一次打通
了与西域民族连系之路。
东汉中期时,洛阳太学生张陵在四川鹄鸣山结合
巴蜀源远流长的巫文化(注 28),创造了道教。
东汉党锢时期,著名的清流领袖李固就生长在汉
中的成固。东汉末年的川汉地区,由于刘焉父子
在巴蜀割据政权的经营,与张陵之孙张鲁,在汉
中地区建立的政教合一政权的经营,基本上避免
了东汉末战乱的影响。随后刘备集团对川汉和南
中地区(今云南、贵州)进行了开发经营,由于
以诸葛亮为代表的荆州知识分子集团的进入,他
们能友好地和巴蜀地区的土著知识分子共处,使
川汉地区的文化进一步得到了巩固和发展,基本
上未受到蜀汉末曹魏政权攻蜀的影响。蜀汉时期
的谯周是同时代全国闻名的学者和历史学家。西
晋时期的陈寿(注 29)所著的《三国志》,以
其严谨而被选作二十五史之一。
早期巴蜀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另一贡献是,它创造
了饮茶文化(注 30)与丝绸文化(注 31)。从
《华阳国志。蜀志》里,我们读到两汉时期的黄
润细布为当时全国最好的麻布产品。此外,蜀国
的织锦,质量向为全国上乘,早在战国时期,即
已经行销中原(注 32),也是古代西南丝绸之
路上的大宗出口产品(注 33),也因此,蜀汉
政府才在成都设立锦官署,专门管理蜀汉地区向
吴魏地区的丝绸出口。四川一直保持该项生产的
优质,一直到蒙古入侵的前夕(注 34)。除此
之外,就是巴蜀地区精美的金银器具以及铁制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