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33|回复: 1

席居与正坐:中国古人的优良传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1-26 00: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江言延
                 
                  上篇
  
   中国古人初始的生活起居状态是一种平面风格,席地而坐,择地而卧,身体受力重
心不离“地面”,是以谓之“平面”起居方式。这种起居方式也传给了日本、朝鲜。
  
   与“平面”相对的,是西方人的“立体”起居方式——即身体重心离地,以椅、凳
作为支撑工具。我们今天的中国人早已习惯坐着椅子、伴着高高的桌子生活,其实这本
是“西式”的起居方式,西式起居与中国文明结合,博大包容之下或许亦多少有着原生
文明的失落。
  
   自椅子从西方舶来之后,中国人的起居方式,就渐渐由平面变为立体,由席地而坐
变为垂足高坐。至于这种变革始于何时,以前令我困惑,有说南北朝,有说唐代,有说
宋代。但我注意到比较专业的说法大多指向五代前后。
  
   渐渐的,我也自认为把这个时间问题基本搞清楚了,中国人从席地而坐到习惯垂足
坐椅,其过渡时间在五代至北宋比较可信。因为任何一种舶来品要在全社会普及是需要
时间的,尤其对于古代缓慢的社会进程。如果把西式坐具传到中国的时间当作中国人席
地时代的结束,显然是错谬。其实在很早的时候,一些异域坐具如胡床、胡凳就曾伴随
着佛教而来到过中国,这最早可追溯到东汉,但这些东西在中国一直属于另类,未能融
进中国的整体社会生活文化之中,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影响不大。直到后来椅子的舶来
和普及,才真正改变了中国人自古以来的席地之风。而大规模使用椅子始于宋朝,这基
本成为共识。中国最早的椅子应该来自西亚,唐代应该已经有了这种舶来品。但椅子最
初是作为奢侈品存在,仅流行于宫廷和贵族的府上,老百姓一般是享受不到的。在今天
看来,说椅子也是奢侈品也许有些不可思议。但只要想一想,那时的人们长期以来在地
上生活惯了,对于平民老百姓而言实在没必要在居室里增添这么一个多余物件,而且也
缺乏来源渠道。终唐一代,椅凳并没有影响、改变大部分人的生活习惯。此系古代社会
进程缓慢的原因,加上唐朝的社会、经济模式仍然是趋向封闭、保守的中古风格,也势
必造成上流社会的文化不可能太快地进入下层社会。资料表明,唐代的室内仍以席为
主,人们的主流坐姿仍然是席地而坐。
  
    需要一提的是,席地坐不一定就是跪坐(正坐),还可以盘腿坐,古人称胡
坐。很长时间里,胡坐被华夏礼仪看作失礼的表现(胡坐,顾名思义即胡人的坐姿),
而跪坐才是华夏古人的标准坐姿。五胡乱华以后,北方为少数民族统治,想来胡坐在中
原就“堂而皇之”了。不久少数民族接受汉文化,但不知有无接受与传统汉族礼制紧密
相关的跪坐(正坐),至少后来的隋唐由于是汉族政权,应当有所回归。但隋唐又跟以
往的汉族朝代不同,此时中国进入了历史上最具有文化包容力和兼容并蓄的时代,估计
已不会象先秦汉魏那样强烈地排斥胡坐了,而是“胡汉”和睦,只不过跪坐(正坐)仍
具有传统礼法的地位。那时的男士盘腿而坐应当不会被人诟病了,但女子估计还不行。
到了五代时期,胡坐就已经相当普遍,虽仍旧是坐“地”,“平面”式起居并无大变,
但已为日后在椅子上生活做好了过渡性准备——因为盘腿坐可以看作是居于跪坐和坐椅
之间的“折中”形式。
  
    关键的革命发生在宋朝。宋朝社会,随着市民阶层的崛起,中国进入平民时
代,市井的活跃,经济的繁荣,使椅子终于在全社会普及开来,以至上至皇家,下至平
民,都坐到了椅子上生活,中国人的起居方式终于发生根本性变化——从“平面”变成
了“立体”。这种改革给中国人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不要小看这个变化,由于不坐地
了,所以就用不着脱鞋了,中国人曾跟日韩人一样的除履席居的习惯就此革除。而由于
坐在椅子上比坐在地上高出了许多,所以桌案也必须升高以求适应,桌子高了,一系列
的家具也随之升高,相应的,房间窗户也要升高,进而导致建筑结构的变化等等......
  
   不光如此,“立体”起居还给中国人造成了心理和精神气质的变化。我总觉得跪坐
(正坐)的姿势很优雅,是最能体现中国文明端庄、肃穆、宁静、谦恭等礼仪风范的坐
姿。然而由于椅子的到来和普及,这种优美的身体符号没了。穿着宽大飘逸的汉服,坐
在高高的椅子上,依着高高的桌子,仔细想想,是不是少了一点纯正的味道?美学是一
种组合的学问,我总觉得只有西方人的紧衣窄袖坐在椅子上才好看,可如果穿那样的服
装跪坐于地,就显得别扭。而宽大飘逸的汉服,我也总觉得只有用跪坐的身形才能充分
地展示其雍容、端庄、宁静、谦恭的美韵。
  
   可惜的是中国人对于“符号文化”的丢弃往往毫不留情(从某种角度看,文明就是
一个符号体系)。椅子固然是好东西,但用椅子完全覆盖掉一直以来的席居文化未免太
过粗暴!而原本残留的一点跪坐礼俗也因席居时代的结束而灰飞湮灭。作为一个文化重
要的符号标志,随着椅子的舶来,竟然变得如此的可欺,连一席之地也不容存在,非得
把它完全消灭不可!只剩下一些汉语用词还在隐隐地暗示着先人生活的身体姿态:席
位、出席、促膝谈心、举案齐眉......
  
   跪坐是一种身心锻炼,可以有效的提炼人的礼仪气质。我相信,常常跪坐的人,精
神气质上会产生变化。也正因为在历史上摈弃了跪坐(正坐)的礼俗,中国人的精神气
质也变了——端正平稳变成了歪斜不定;原本的典雅渐沾市侩、粗俗之气;人与人原来
诚挚地正面相对,变成了坐在椅子上侧身相顾,坦诚、信任的品格从此渐失......
  
   跪坐是很能锻炼人的礼仪修养的。对今天的中国人而言,跪坐是一件痛苦的事。但
想想,一个人如果可以习惯跪坐,还怕行走坐卧各种场合的姿态有失礼仪吗?
  
   这就是为什么日本人的礼仪气质强于现代中国人的原因。也许有人把西方人作为反
证,但不同文明圈的人有不同的气质,因此有着不同的美学评判与分析。
   (2004.10.25)
  
  
                  下篇
  
    以上是从美学感受、精神修炼、礼仪修炼上,阐述跪坐的可取。但这些还不足
以使许多人认为跪坐就一定是个好传统。事实上,跪坐一词是现代语,古人没这种称
呼,因为在中国古人那里,这才是标准意义上的“坐”,不需要再加个什么跪字,而其
他的坐法才应该在坐前加一个字,如胡坐、倚坐、蹲坐。由于现如今坐字的含义早已古
今两义,所以我们只能使用跪坐一词以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不过,好在还有一个更好
听和庄重的词——正坐。故下面的文字,凡说到正坐一词的,不加括号解释。
  
    虽然经过了上篇的论述,但也许仍不足以充分令人觉得它真是那么优秀的传
统,那么此篇再讲讲正坐的一些现实上的好处。
  
    正坐其实是一种利大于弊的坐姿,是一种锻炼,对身体存在诸般好处,这已有
医学证实。举我知道的例子,首先,习惯跪坐能减少驼背的发生。第二,膝骨性关节炎
的发病率也比较低。此外,跪坐对男性健康的好处更大,能减低阳痿的发生率!现代医
学告戒人们,长时期坐着对身体不利,尤其不利于男性健康。因为男性的生殖器不适宜
长时间受到来自下方的托力,久而久之将损伤男性功能,如果还是长时间坐在柔软的坐
具如沙发,则情况更糟。甚至有过这样的极端例子见诸新闻:某青年因为痴迷上网,长
时间坐在电脑前导致睾丸坏死。因为坐椅子把睾丸坐坏死的男子毕竟很少,但这至少告
诉我们这样一个信息:长时间坐椅对男性生殖健康客观上存在威胁性。研究表明,常年
坐在办公室的男性,阳痿的发生率比其他职业男性高出几倍。所以现代医学建议白领男
性,为了自身健康,不要在椅凳上坐得太久,隔一段时间就要起身活动。
  
    由这里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启示,如果是正坐,则会如何?我们会发现,这种隐
患就没有了。因为正坐只是把脚后跟垫在双股下,生殖器并未受到何种托力,而是悬于
股间,因此跪坐虽然是坐,却几乎跟站立时一样使生殖器不受束害,这就很可贵。从这
个问题上看,坐椅凳对男士来说反倒不是好习惯。而且比较起来,中国人比西方人更乐
于久坐于椅凳上,因为总的说来,国人不及西人好运动,总体喜静,且最普遍的娱乐是
打麻将,这就有些不妙了。
  
    这不禁使我产生一种奇想,当然也仅是一种奇思妙谈——难怪中国古代的文
人,从外在形象到心灵状态,直到唐代还有一种健康、刚毅的气质,入宋以后,则渐成
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形象,柔弱萎靡,心灵渐趋病态,阳刚之气大不如前。原来宋
以后的文人,长时间坐在椅子上,挤压阳物,实际上就是戕害自己的男性功能,也就等
于损害自己的阳刚性,即使没有坐成生理阳痿,也多少使自己精神气质上有些阳痿了。
而整个民族的男人们,都是以这种慢性戕害男性功能的方式坐着,因此整个民族的阳刚
之气也就下降,所以自宋以降,中国在外族面前屡受屈辱,不复当年华夏之雄伟。当然
这纯属笑谈,但我也曾试过正坐,在那端正笔直的姿态中,我确实可以感觉到身上仿佛
在酝酿着一股刚毅正大之气,更能对比感觉出那种大大咧咧靠在椅子上的慵懒散漫之
气。有人可能觉得正坐的样子刻板,岂知那正是一种刚性的符号,那端端正正一动不动
的姿势,其实内含着一股爆发力!中国人性格最果敢刚健的时代,也正是那个普遍
“跪”着的时代。而席居生活,实为一种“大起大落”的生活——坐卧得低,突然站起
便显得高,因为中间落差的距离很大。这种“大起大落”天生就是“四平八稳”的反义
词,容易形成一种果敢、锐利和具爆发力的性格。而当中国人普遍都在高桌高椅高床上
生活了以后,由于坐卧站立的距离落差小了,“大起大落”的感觉便没有了。奇妙的
是,这时候中国人的性格也走向了四平八稳,并且用“中庸”来解释自己四平八稳的合
理性,把古人的哲学概念也拖进庸俗的境地。
  
    其实正坐的优处还不只如此,它真正的意义是吻合中国古人的哲学思维和对待
天地的态度。坐于地,表达了对大自然的亲近,而采取跪坐,则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
畏,这正是华夏文明的原道精神;与之相对的是西方人“凌空而起”的“立体”起居,
象征着疏远自然、不敬天地,故西方人热中改造自然。
  
    同样是坐地,正坐与胡坐相差很大。胡坐以卑贱不恭的臀部着地,把“不洁”
的足部正面示人,无论对自然还是对他人的恭敬都大打折扣。故中国古人鄙夷胡坐,并
非仅仅因为胡坐容易“走光”。
  
    现在,已经有人在医学的角度上发觉正坐对中国古人思维的影响。医学上的专
业描述我说不好,也记不太清,只明白个大意,权且以我通俗的语言描述一下。前头说
了,席居时代是“大起大落”的生活,使民族个性不至于变得四平八稳,而“大起大
落”在医理上的好处是刺激思维。不少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冥思苦想的时候,突
然站起来走动,这时候,脑中灵光一闪......
  
    医学上的解释大意是从地上跪坐的状态突然站起,由于距离落差大,体内“气
血”(不知此词恰当否)上冲,刺激脑部神经,使大脑思维功能瞬间加强,这种情况下
更容易诱发灵感的迸发。古代文人在思考、写作的时候,由于思绪翻飞,难免会围绕着
案几站站坐坐(没有椅凳羁绊,站站坐坐很容易),多少哲思的火花,便在那许多次站
起后的瞬间闪现。我不敢武断地说这种“站站坐坐”就等于在提高智力,但古人一会儿
贴着地面思考,一会儿又凌空思考,这种大落差的转换或许会带来心理上的变化体验,
从而影响到思想的性格特点,以至影响、形成一个民族具有自身特色的思想和文化心
理。中国文明最大部分的智慧成果也正是产生在那个席地跪坐的时代,尤其在正坐习俗
最盛的周、秦、汉、魏、晋时代,是中国人最具灵性的时代,全面固定了中国传统文化
的性格特征。
  
    纯粹的华夏哲学精神就是跪于天地之间思考,这是典型的东方思维修炼,讲究
的是顿悟,是灵光的闪现,是一瞬间就使思维达到终点。与之对应的西方人思维,反倒
是一种四平八稳的思维,它不讲究顿悟,不需要太灵光,重视的是过程,重视老老实实
地推论,所以西方人的逻辑演绎能力强于中国人。这两种思维各有优长,由于文化背景
各异,很难兼而优之,但要俱失之却并不难。也许是巧合,自中国人普遍地从地上站起
坐到椅子上去以后,中国人的思维从此走向僵化,曾经有过先秦的深邃、魏晋的灵睿、
盛唐的飞扬,而自宋以后,则渐趋僵死、老迈、枯燥、压抑。中国人一贯擅长的东方思
维能力亦步亦趋地下降,只有在禅学中还得到了几许继承,而逻辑思维更是自古以来的
弱项,从此以后,中华文化呈萎缩不前之势,盖因中国人的优势思维正在减弱,而劣势
思维也未能增强之故。当中国人全部习惯坐椅子的时候,这时的日本人突然又模仿起中
国古人的跪坐了(注:日本自唐朝学去了跪坐,但在国内推广却是十二世纪以后的事。
另外,朝鲜人更习惯盘腿坐)。
  
    综于以上所述,正坐作为一种日常生活符号,是古代华夏文明的精华之一,体
现了先人深邃的智慧,对身心体都有各种益处。但有人会说对身体也不是绝对有益——
即跪坐会提高罗圈腿的病发率。但比起如前所述正坐的诸般好处来,这个缺点却可以被
大大抵消掉。而且罗圈腿的病因不止是跪坐,还有骑马、踢足球等运动都容易形成罗圈
腿,是不是这些运动都该废除?罗圈腿通常因于童年长骨骼的时候,身体姿势不当所
致。就象儿童坐在桌前写字,如果不注意坐姿将可能导致脊椎发育弯曲,但好象没有人
说坐在桌边写字是致人驼背的祸首。对于正坐,如果一定还要追求完美,即控制罗圈腿
的病发率也不是不可,只要不让儿童跪坐太久或者不让儿童跪坐,那么连唯一一个缺点
都不存在了。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正坐是一种有益无害的修养身心的方式。
  
    当中国人的坐姿从席地正坐变为腾空高坐的时候,当中国民族终于从地上站起
来的时候,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这时的中国文明却地走向了下坡路。当中国民族看似骄
傲地高高坐到椅子上去的时候,内心与精神却颇为奇怪地走向了自卑,这个站立起来的
民族竟走进了一段屡受外侮的历史,宋朝人坐是坐起来了,外交地位和民族精神却是跪
下去了。后世国人不明白这种华夏原道精神的奥妙——当你跪坐于地的时候,你不是婢
膝于他人脚下,恰当地说这是一种亲于地、仰乎天的生活符号象征和精神体现,是自卑
于天地。跪坐修养就是与天地合一的修炼,有利于心之纯正,人格之独傲。在“平面”
席居时代,你拜见自己的上级或长辈,对方会端端正正、腰杆笔直地正坐着等候你上前
问候,你会感到那比坐在椅子上更具有一种凛然不可侵犯之气,而且这种凛然气质的内
涵是丰富的,它同时也是“不亢不卑”的精练表达,使你鲜明地感受到今天许多达官贵
人歪歪扭扭坐着,翘着二郎腿待客是多么地浅薄,有什么尊严可言。
  
    在很长的岁月里,中国人就是这样一丝不苟地,以这种刚直、恭敬、典雅的姿
态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和文化。先秦人就是这样面对面跪坐着产生了丰富的哲学理论,汉
唐人就是这样跪坐着傲视天下。而近古以来的中国人,坐是坐得越来越高,精神却是越
脆弱。却不知道当你的身体愿意矮一节表达对天地的恭敬时,你的灵魂却能得以在天空
腾飞。
  
    本文虽然论述了正坐习俗深厚的文化内涵及好处,那么是不是提倡恢复这种古
代礼俗呢?其实也不能这么说,许多早已逝去的事物,要想完全拾回是不可能也不现实
的。因为正坐不是一个单一的文化符号,它在形式文化体系中具有连锁性,它会牵涉到
现代中国人诸多的生活习惯及外在文化的问题。首先它是席居时代的产物,如果复古,
就不得不牵连至居室文化的复古,牵涉到生活用具的问题、中国人起居习惯的问题、社
会礼俗的问题等等。可说成本极高,困难很大。本文固然表达了对这一古传统的推崇与
神往,但不席居,不正坐也不会使民族完蛋,西方人不混得很好吗?而中国人放弃席居
后的历史文化也并非一无是处。本文旨在阐述正坐的文化内涵和优点,论述正坐确实对
人的身心有好处,值得推广,感兴趣者自可一试。在批判中国文化的时候,不要误把精
华当糟粕,中国传统文化糟粕不少,但“正坐”作为曾长期存在于古人生活中的礼俗,
还真不是糟粕,而是精华。
                            (2005.10)
--
发表于 2005-11-26 14: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从现在开始正坐上网吧,免得YW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1-27 18:40 , Processed in 0.362534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