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98|回复: 3

农村教育,孩子的出路在何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22 23: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古代的“不患寡而患不均”思想包含着追求平等均有的朴素哲学,当“教育公平”的呼声响遍神州大地的时候,本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思想,我们从经济水平出发,走进农村,把中国农村教育现状客观真实的反映出来,向公众说话,向社会说话,促进对当代中国的根本问题的探索和思考。
一、天府镇基本情况
天府镇隶属重庆市北碚区,距城区约十几公里,是一个被山环绕的乡镇,属于典型的山地农业模式,共有耕地11086亩,人均耕地0.47亩,水田极少,主要农作物为玉米,种植面积占65%以上,水稻产出尚不能自给,只能从外地购买,劳动力外出务工所得收入理所当然成为农村家庭最主要的收入。其中,2004年共2969人外出务工,为本镇带回经济收入1.458亿人民币,截止今年5月,新增170人外出。
天府镇农村基层情况(2003年统计部数据)
  乡村数  村委会  乡村户数  乡村人口数
合计  19  19  8900  23855

天府镇2005年5月份低保发放统计表
单位  户数/户  人数/人  金额/元
文星社区  413  771  91466
后丰社区  323  708  74789
待家小计  665  1421  137343
农村居民  73  127  15151
合计  1474  3037  318749
天府镇同时有属于典型的工业带动城镇化的农村地区,有一个矿业公司——重庆市天府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两个水泥厂。其中,天府矿业是该镇的经济支柱产业,本镇大多数居(农)民都在这里打工。
2005年天府镇的GDP指标是5.22亿人民币,上半年完成2.815亿,其中农业完成0.142亿,工业完成2.673亿(主要来自天府矿业),上缴税收2100万元。上半年全镇人均收入6085元/半年,但农民人均收入仅603.5/半年。
二、经济支柱——重庆市天府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重庆市天府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原是直属中央的国有独资企业,1998年下放重庆市,起上级单位为重庆市煤炭集团公司。它原有5个矿井,2000年因资源枯竭宣告一个矿井(实际上是两个)政策性破产,1820人下岗。
据矿物局劳动社保处的陈办事员介绍,公司现有职工9800人,只有8000人在岗,其余人员都待岗、待退。公司2004年人均工资14357元/年,矿物局企业平均工资9521元/年,而井下挖掘工人人均工资15000元/年,井下其他工作(后勤等)工人人均工资9800元-10000元/年,地面工作工人人均工资7000元/年。其工资水平属于低收入水平,而那1820位内退、待岗的工人的生活更是出现了经济危机。1000人内退,400元/月的工资扣除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就只剩100多元/月;410人待岗,每月200余元,扣除社保费便只有可怜的几十元;410人长病长伤,每月几百元不等的补贴金。矿上约35%的工人家有孩子上学,生活显得非常拮据。
一位48岁的矿工讲述了他的情况。他20岁井校毕业后就一直在这里工作,下井挖煤8年,干地面杂活20年,每月工资400元左右。妻子早亡,有一儿子,现20多岁,初中毕业后外出打工有几年了,所以他现在的工资够他一人每月的生活开销,日子过得还算可以。当问及对子女的教育时,他说:“我在工人中也算比较有文化的了,当然知道读书的重要性,可惜啊,我没有能力供他上学,没有完全尽到一个为人父的责任。”“我每天上班都很累,回家再也没有精力去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或者是跟他聊天谈心,他妈妈有早亡,孩子就自然没有人管,那时学习成绩很差。‘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我也希望他能上大学,从农村走出去,可是没钱啊。每月400余元的工资,怎么能供他上学啊?经济上根本承受不起。”最后,他叹息说:“归跟结底,还是没钱。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好好教育孩子!”
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本地经济落后,家庭没有足够的钱甚至是根本拿不出钱来供孩子上学时,我们的学校在这样的经济条件制约下,又会出现怎样的现象呢?
三、农村学校遭遇尴尬
2003年天府镇共10所乡村小学,有在校学生1639人,经合并后,2005年6月,有乡村小学7所,共有在校学生1327人,两年流失学生312人。全镇仅有一所完全中学——天府中学,有初中生970人,高中生360人,学生流失比例高达62.88%。
为充分了解当地的农村学校的教育现状,我们走访了重庆市天府中学。该校党委书记周书记、退休老校长雷校长、化学老师蒋老师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坦言了学校现在面临的诸多问题。
重庆市天府中学于2001年由天府矿物局一中、重庆市118中,文星中学合并而成,是天府镇唯一的一所中学,其生源是当地的农民、矿工的子女。鉴于大量矿工子女在此就读,天府中学根据相关政策规定,让矿工子女享有与北碚进城务工子女指定教育学校同样的待遇,是学校教育的优惠政策。学校教师工作认真负责,教育质量在北碚去排名前列。老师中午一点开始进行相关的学习辅导,学生自愿参与,主要是为了保证升学率。2005级高考共110人参考,专科上线率74%,硬上重点本科线3人。
学校初中生970人,高中生360人,流失比例相当大,有1/3-1/2的初中毕业生外出务工,少量的成绩优秀、家庭经济情况较好的学生去北碚的重点中学就读。家庭经济困难是学生流失的主要原因。学校现在面临两大难题,一是本校80%的学生家庭贫困,平均每班吃低保的学生有20人;二是单亲子女多、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子女多,学校老师不得不花量精力关注学生的心理方面的问题,像有一个班共48人,却有25人来自单亲家庭。
针对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这个难题,学校现在设有三项贫困资助基金。一是颜宏公司助学基金。现在该基金资助贫困优秀学生10人,为他们交齐所有书学费,另每人每月100元生活费。二是重庆市昆飞建筑公司助学基金,资助贫困优秀学生10人的书学费。三是天府中学贫困学生奖学金,主要来源于学校教师和社会的个人较少资金捐助。可惜杯水车薪,这只能帮助少量的优秀贫困学生,大部分的学生依然举步维艰地走在这随时可能被贫困终止的求学之路上。
现在大多数的家长家庭教育意识谈薄,而且单亲子女多,父母外出打工隔代教育的多,教育的重任几乎全部转移到了学校。周书记给我们举了这样一个令学校倍感尴尬的家长“质问”学校的例子:本校高一某男生,有一次要自己的父亲为自己买一双球鞋,可他父亲那天没有买,结果那男生第二天竟然躺在床上不起来,不吃早饭,更不去上学。于是他父亲到学校找到周书记,质问道:“我昨天不过忘了给他买鞋,今天就躺在床上到现在都不起来。你们学校是怎么教孩子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应该承担相应的教育责任,何况学生每天最多有9个小时的时间在学校,老师岂能全天全面管教学生?孩子在家的时间较多,父母理应多与孩子沟通交流,正确的进行家庭教育,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与教师一起共同完成培养下一代的教育义务。
该校比较乐观的情况是教师资源流失不严重。全校共有教职工100余人,授课教师占70%-80%,每年5、6位教师更新,属正常的工作调动和离职退休。教师主要来自西南师范大学(以前多,现在很少)、四川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教育学院、涪陵师范学院,在原远离城区的偏僻山区农村,师源已算不错。以天府镇邻近乡村的夏坝初级中学为例,该校教师资源流失特别严重,仅剩几个年老的农民教师(一边教书授课,一边像农民一样种庄稼以自给)。
乡镇上教师工资低,待遇差,优秀教师都被北碚的重点中学挖走。城市重点学校生源好,工资高,待遇好,谁还愿意待在着穷乡僻壤中?城市学校拼重点、创重点,用重点的牌子,吸引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再加上政府对重点学校的优先政策,重点学校已成为中国教育界的娇子,得到教师、家长和学生的青睐,高度地集中了雄厚的师资力量与优质生源。伴随着城市重点学校的崛起,承受巨大经济、师源、生源等压力的农村学校处境异常窘迫,而那大批的无法承受城市重点学校高昂的学杂费的农村学生的教育现状自然呈现出令人堪忧的局面。8.8亿农民及其子女在这局面中又将如何喘息?
四﹑农民迫于生计,孩子的出路在何方?
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农民又是怎样?农民孩子又怎样接受学校教育?面对贫瘠的教育与同样贫瘠的土地,孩子们又该何去何从,出路在何方?面对我们走访了天府镇的工农村,随意抽样走访了30户农民,其中一户男主人是共产党员,任该村的一名村干部,其余均是普通农民家庭.
从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怡生活中,我们是否可以想象在农民在不交农税而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工农村的农民却无法过祖先那样悠闲的生活,庄稼汉比城里人更愁吃饭问题,呈现出了一种农村病态。
据农民们介绍,工农村现人均耕地面积只有7分,人多地少,由于多年来矿业公司的采煤,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水田变旱地,无法再种植水稻,加上其山地模式,便普遍种植玉米,主要用于喂养家畜,而米和菜需要从市场购买。而且前几年政府为迎合中央提出的“退耕还林”,竟要村民在山上的农田中种满了果树,使农民进一步丧失了土地,倘若能搞成水果园种植倒也不错,可惜政府却没有下文了,农民面对着大批的果树苗发愁:没有护理果园的经验,又没有相关的技能指导培训,如何管理这些果树呢?于是所谓的经济果树也变成了掠夺农民土地的“入侵者”农民现在是有地无耕,有田无稻,迫于生计,几乎每户人都有人外出务工,少量的不定期汇款无疑是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以补贴家用。于是,这便成了农村青壮年流失的主要原因,由此也使农村的发展走上了一条恶性循环的道路,这也是农村的普遍现象。
父母外出打工,由于其自身的知识﹑技能匮乏,只能靠出卖廉价劳动力来换取糊口的血汗钱,每月能争300-600元不等,孩子居家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属于隔代教育,奈何年迈的老人每日做必要的农活之后再无暇顾及孩子,更难与孩子沟通,在学习辅导上更是帮不了什么忙,而孩子除了自己学习外还得帮助年迈的老人做农活,甚至照料老人,照看年龄较小的弟弟﹑妹妹。“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们柔弱的肩膀过早的承担了生活的重担,辍学外出务工,又重复着父辈这样的生活。
当谈及孩子的教育问题时,大多数的家长表示:他们也都希望孩子能好好读书,上大学,让孩子像凤凰一样从穷山沟飞出去,而家长们主观也缺乏家庭教育意识,认为孩子只要有吃有穿就可以了,孩子的教育应该是学校的事,“我拿钱让孩子到学校读书,学校就应该好好的教育孩子,要不然我凭什么交钱?”客观上,家长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也不知道该采取什么方法来教育孩子,狭隘的文化程度使他们在辅导孩子功课方面显的无能为力,忙于生计的他们奔波劳累回到家也没有精力再管教孩子。“说实话,这样的状况也说明了我们做家长的失败,可是我们也没办法,就只能希望孩子自己争气一点,自己去奋斗,以后多挣钱,不要再过这种穷日子了。”
那么生长在这种环境中,孩子又怎样在物质与精神的狭缝之间走自己的人生之路呢?淳朴是孩子们向我们敞开了心扉,倾诉了他们的心声。
80%的孩子说他们最经常也是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十来个年龄相近的同村孩子组成一个行动小分队,集体在漫山遍野中玩各种游戏,找乐子,甚至集体逃学,拔掉某户人家的庄稼这种“恶作剧”:“反正家长又不管我们,老师也不会追究我们。”他们认为这样过着很快乐。谈到读书,这些孩子脸上的笑容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茫然的表情。大多数的孩子学习成绩都不好,在班上中偏下,老师很少关注我们,他们只喜欢听话的﹑成绩好的学生而且老师讲的课很乏味没有吸引力,“反正不喜欢读书,以后出去打工挣钱。”当问及对外面的世界时,他们显出了知识面的狭隘,社会信息非常贫乏。对于以后人生之路更是茫然,不知道做什么。他们只是从父母和年龄稍大的同村人那里知道“打工”这个概念,并下意识的认为“打工”就能等同于“挣钱”。这再次证明了现在农村教育的悲哀。
当然这里也有品学兼优的学生。一名叫郑小霞的女孩,今年16岁,成绩位于同级实验班的前三名,今年初中毕业以617.5分的好成绩考上了重点中学——朝阳中学,但因靠力气活打短工的父母的低额收入无法支付高昂的学费而不得不放弃就读重点高中的机会,去天府中学就读。小霞坦言:父母都的初中文化,在学习上帮不了什么,但经常教导自己要有正确的观念,努力学习,争取走出农村。她也表示,她很喜欢读书,认为读书是唯一的出路,尽管现在由于家庭情况而不能进入自己心中理想的高中,但她没有气馁,立志要考上重庆大学或西南政法大学。一位坚强乐观的女孩带着父母的殷切希望,用自己的行动来谱写着她的人生之路,道路上的足迹将记录下她的艰辛历程!
不难看出,孩子的自身意识观念将决定他们的人生之路。经济的落后导致教育的滞后贫瘠的土地上,生活着精神贫瘠的农民,父辈们严重匮乏的教育意识﹑教育观念直接影响孩子们的受教育权利和意识,而薄弱的经济实力又进一步剥夺了孩子受较好育人环境与进一步接受教育的权利。而现在大多数农民及其子女选择的打工之路是否真的是他们唯一的出路呢?原本该像我们一样佯畅校园的农村青少年在这条打工之路上是否走的顺畅?
打工休假回家的李林接受了我们的访问。他14岁时小学尚未读完便辍学去福建打工,现在已经有5年了,平均月收入有500-600元,不定期向家里汇款。他说他不喜欢读书,而且对当初辍学一点也不后悔“成绩不好,三岁丧父,家里没有经济来源,还不如外出打工,即节省了大笔学费,减轻妈妈的负担,还可以挣点钱回家,让家里日子还过一些”。当初他提出辍学的想法时,母亲也有劝说阻拦。对于今后的打算,他说最大的理想就是挣足够的钱,修房子,取媳妇。李林的母亲也表示:村里大多数的家长也有“读书才有出息”的意识,但家庭条件限制了这一想法的实现,很多家长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更不主动与孩子沟通,孩子厌学,加之家里没钱,辍学打工就是家长和孩子的共同选择,是社会给他们的唯一出路。但是,如果家庭经济状况好的话,我们是不会让孩子辍学,一定供他们继续读书。
“仓禀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农村教育在农民的生计面前竟显得如此苍白无力。而教育的主体——农村孩子,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就输给了城市孩子,并在落后的经济﹑文化氛围中,偏离了求学航线,犹如初升的太阳,还未来得及普照大地便已陨落。东方巨龙的腾飞,中国教育不能忽视放弃8.8亿农村人口,如何改变农村教育现状,为孩子,也为中国的明天找到出路,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大事。
五、“教育公平”改革呼声急
“教育的改革,关系到民族国家的深远利益,有理由发动广泛的社会力量来参与教育改革,吸收最大多数人的道德热情、聪明才智,共同铸造一个透明、法治的公共教育制度——和谐社会的理想就寓于其中。”洪可柱教授充满激情地如是呼吁。
中国农村教育面临的最主要困难是教育负担不公平。国家教育经费的不足是一个众所周知的现实,问题是,这些有限的教育投资,大部分还被锦上添花地投放在了基础较好的城市学校,尤其是其中的重点中学。因此,必须逐步取消城乡分割的教育投入机制,中央和省级财政要加大对县级、尤其是贫困地区转移支付力度。 
以网上论政著称的全国人大代表周洪宇指出:应从农村开始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完全免费制。
在《中国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困境与出路》的调查报告中,中央党校的专家指出,要解决农村教育问题,应给予农村孩子以平等受教育的机会。报告认为,义务教育经费工资部分应由中央统筹。粗略地估计和测算:农村义务教育支出中最重要的是教师工资。中国农村小学教师有380万人,如果中央政府能够保证其每月500元的收入,需要232亿人民币(东部地区需要政府再补贴一点;中西部基本就能稳定小学教师队伍)。 全国农村还有中学教师223万人,如果保证其每月800元收入,总费用是214亿人民币。两项加起来是446亿人民币,占2002年全国财政总收入的2.3%。用中央财政来支付义务教育中最大的一笔教师费用,完全可行。义务教育的其他经费如校舍、教学仪器、设备等由省、县两级负担。做到这一点,才是名副其实的义务教育,才能稳定农村义务教育的教师队伍,才能巩固和发展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成果。
著名教育学者杨东平建议:大学应可分为国立、省立、市立,其中,国立大学向全国公平招生,地方高校可倾向当地生源。杨还认为中小学的“重点学校”制度完全违反义务教育法,造成强烈的择校热,应该停止。
广东民营教育家信力建先生则认为,只有建立至少省一级以上的公共财政,实现教育财政划拨的整体均衡,才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公民教育或者国民教育。
呼声较高的教育改革吁求还包括:
——建立中央财政对经济困难地区义务教育的转移支付制度;
——行政部门只能按照《宪法》和《教育法》对学校进行投入和宏观规范,不能以政策方式进行具体干预和谋利;
——大学应实行政校分开的制度,鼓励自由和创新的学术研究;
——改革高考方式和内容,压缩考试科目、天数,增加高考次数,推行能力考试,减轻学生负担,考试由民间机构组织,招生由大学自主;
——尽可能地利用社会资源办大学,取消在高考招生、政策扶持等方面对民办教育的歧视;
——进城务工农民的子女应在所在城市平等就学;
——立法规定社区参与义务教育学校的管理和监督……
以上都是国家教育制度改革政策方面的建议,我们认为,除此之外,还应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当地的地方经济落后直接制约着农民的见识、思想的浅薄,当吃穿都成问题时,谁还有能力上学读书?谁来供孩子上学?因此,快速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农村教育的最直接要求。在农村政府积极响应中央改革号召时,要因地制宜,不要盲目的执行,像工农村一样,原本耕地不足,再要求“退耕还林”,强种果树,导致农民有地无耕,有树无收。这样将如何让农民走上致富之路?
“十年树木,百年数人。”8.8亿农民子女的教育出路在哪里,中国农村教育的出路就在哪里,中国的美好明天的蓝图就在哪里实现。
发表于 2006-5-23 20:2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农村教育得到更广泛的关注!!
发表于 2006-5-23 20:26:3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改变不了什么的
发表于 2006-6-6 17:39: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中国教育的弊端,要改善这个局面中国政府要下台一大批高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1-24 03:25 , Processed in 0.115394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