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33|回复: 2

《人民日报》关于废除汉字的报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13 22:02: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上个世纪,伟大领袖曾经有一个庞大的计划,就是消灭汉字,用拉丁新文字即拼音文字最终取代汉字,全过程即正体字--简化字与汉语拼音同时推广--完全用拼音文字取代汉字,如现在的越南,还好这个计划最终被终止,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人民日报对这个庞大计划的报道:







文字必须改革
  
文华  (1973.07.06)


伟大领袖毛主席在一九五一年指示我们:“文字必须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

我们不能不承认,汉字是有严重缺点的,主要是因为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一字一形,必须一个一个地认记。大部分汉字笔画繁多,结构复杂。而且汉字字数太多,一般常用字在五千字左右,加上各种专业用字、人名地名用字、文言用字,为数约在八千到一万之间。由于汉字的难读、难认、难记、难写和不便使用,中国人民长期以来就有改革汉字的愿望。但是,在旧社会里,这种愿望只能是空想,只有当广大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政治上、经济上得到了解放,并进而起来要求掌握文化的时候,汉字改革才成为一个现实问题。

汉字改革可以为打字、印刷、通讯等工作的高度机械化、自动化、便利于充分采用电子计算机等新技术,创造有利条件。

汉字改革还有利于加强我国各族人民的团结;有利于外国朋友学习我国的语言、文字,促进我们同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学习,友好团结。

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普及拼音知识,是实现文字拼音化的又一重要准备。








要对得起鲁迅对拼音文字的支持
  
郑林曦  (1981.09.23)


鲁迅明确支持拉丁化拼音文字的话,首先见于1934年7月29日答曹聚仁关于大众语问题的第一封信。在逐一回答了五个问题后,他在信中写到:“我看这事情复杂,艰难得很。一面要研究,推行罗马字拼音;一面要教育大众,先使他们能够看;一面是这班提倡者先来写作一下。”在信的后半,他又提到“中国语拉丁化”。在后来公开发表的8月2日复信上,鲁迅更明白地说:“要推行大众语文,必须用罗马字拼音(即拉丁化,现在有人分为两件事,我不懂是怎么一回事)”。在这封信中,鲁迅还说了一句实事求是、意味深长的话:“普及拉丁化,要在大众自掌教育的时候。”现在,人民大众自掌教育已经三十二年了。一切掌管和关心文化教育的人们,我们还不该想一想:为什么没有普及,甚至于没有开始实行拉丁化拼音文字呢?

鲁迅的支持拉丁字母的拼音文字,还由于他是文字学家,从章太炎学过小学。他精通汉字发展的规律,深知汉字已经成了“不象形的象形字,不十分谐声的谐声字”;特权者又在难上加难,弄得“方块字本身就是一个死症”,“除了改革这方块字之外,实在并没有救济的十全好方法”。辛亥革命后不久,鲁迅在教育部工作,对确立注音字母说过话,但也深知它的缺陷:“写起来会混杂,看起来要眼花。

鲁迅虽然也说过些记写方言的话;可是统观全局,他所侧重的还是用拉丁文字母记写以北方话为主的普通话,造成最简易的文字;然后用这种拼音文字,促进中国语言的统一。他说:“待到这一种出于自然,又加人工的话一普遍,我们的大众语文就算大致统一了。”现在有些人,专强调推广普通话是实现拼音文字的先决条件,结果把实行拼音文字推到遥遥无期,那是错误的,实际上,先有一种记写汉语普通话的拼音文字在全国推行,(哪怕只是先当作辅助文字推行也好!)正好有利于推广普通话,促进祖国语言统一。

鲁迅支持拉丁字母的拼音文字,最根本的一条,是为了“将文字交给一切人”,使文字“为大家所公有”,“靠大家的切实的智力”,把中国建成一个名符其实的“文明国”,让中国人“在这世界上生存”。纪念鲁迅诞生一百周年,我们大家都有责任促进真正简易的汉语拼音文字尽早出现和应用,这才对得起鲁迅;这才对得起人民!








关于中国文字改革的问题
  
吴玉章  (1956.09.27)
 楼主| 发表于 2006-6-13 22:0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十年前,当清朝末年,卢戆章、王照、劳乃宣等都作过改革汉字的尝试。辛亥革命以后,产生了读音统一、注音字母和国语运动,汉字简化运动,国语罗马字运动,一直到拉丁化新文字运动。几十年来,中国各阶级各阶层的爱国人士,为了普及教育和提高我国人民的文化水平,都提出过改革汉字的主张。鲁迅是最坚决主张文字改革的,他曾经说过:“汉字的艰深使全中国大多数的人民,永远和前进的文化隔离”。

文字改革的方针和步骤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革命之后,党中央对于文字改革采取了积极的稳步前进的方针。这个方针是:汉字必须改革,汉字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在实现拼音化以前,必须简化汉字,以应目前的需要,同时积极进行拼音化的各项准备工作。









关于汉字简化问题——在政协全国委员会报告会上的报告
  
吴玉章  (1955.04.07)


说到汉字简化,必然会引起人们对于汉字改革前途的关切,特别是引起一部分人对中国文字拼音化的一些顾虑或误解。在这里我想附带对三种比较流行的顾虑作一些解释。

第一种顾虑是怕原来识字的人都变成不识字了。这是不符合实际的想法。因为实行拼音文字之后,将有一个相当长的新旧文字并用的过渡时期,在这个时期内,新的拼音文字和旧的汉字都是社会上通用的合法文字,政府的法令和重要的报刊可能并用两种文字或印行两种版本。这样,已识字的人就不仅不会变成文盲,而且有充分的时间来学会和精通新的拼音文字;拼音文字只要几个月就可以学会,对于现在的知识分子是决不费力的。

第二种顾虑是怕汉字消灭。在新旧文字并用的过渡时期内,随着时间的推移,拼音文字的使用范围和使用人数一天天扩大,汉字的使用范围虽然将要相应缩小,但是仍将作为一种古典文字永久地保存下去,供高等学校、科学机关和专门书刊使用。埋在地下几千年的甲骨文,我们尚且要发掘出来研究,对于发生了伟大作用的现行的汉字决没有把它消灭的道理。

第三种顾虑是怕古代文化遗产无法继承。有些人以为实行拼音文字以后,古书没有人能懂了,古代的文化遗产将无法继承。不错,我国有极其丰富的古代典籍,其中有一部分是极可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必须继承下来的。这些人的看法,似乎只要继续使用汉字,文化遗产就能自然继承。其实不然。目前文字虽然还没有改革,遗产继承已经发生困难。现在识得汉字的人,并不都能读懂古书,真正懂得古书的人,只占其中很少的一部分。现在的大学毕业生,能读懂古书的并不多。可见不改革汉字,未必就能继承文化遗产。改革了汉字,仍然能够继承文化遗产;文字改革和继承文化遗产之间是没有矛盾的。我们认为,在改用拼音文字之后,古代的优秀著作,可以逐步翻译成为拼音文字,这样可以使得现在不识字的人以及虽然认字但读不懂古书的人也能读懂古书,这才真正解决了文化遗产的继承问题。至于现在能读古书的人即使在文字改革之后,仍然可以研读古书,并不因此受到任何限制。将来我们可以用国家的力量集中许多专家,建立各种机构,来系统地整理、研究、校订、注释、翻译、出版我国古代各种优秀的典籍,这是完全可能,也是完全必要的。




中国文字改革的道路
  
吴玉章  (1956.01.01)


关于拼音化的准备工作。在中国实现文字拼音化必须经历一个过渡时期。这是因为:(一)我们几千年来使用的汉字不是拼音文字,一般人民缺乏拼音的习惯。(二)我们的方言十分复杂,普通话在今天还没有普及。(三)由于长期使用汉字的影响,汉语词汇中同音词比较多,有些词语用汉字写出来可以懂,说出来就不好懂。这三种情况决定了汉字的改革成为拼音文字,必然要有一个过渡时期,好让我们有时间来克服这些困难,为拼音化作好准备。

经历了上述一系列的考验,这个拼音方案就已经逐渐生长成为一种完善的文字,无论什么样的场合,它都可以适用,不致发生困难。那时候,它已具备足够的条件来代替现在的汉字,也只有到那个时候,实现文字拼音化的过渡时期才算终了。
发表于 2006-6-15 18: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s:1]  [s:1]  [s: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1-24 00:37 , Processed in 0.287708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