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丝露花雨

[转帖]前辈,你把我们的文化丢哪儿去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7-30 14: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廖可斌: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误解有多深  

本报记者 陈骥 本报通讯员 曹晔 整理 陶玉其 摄影  2005-11-21 04:38  
  
我深深感到,近代以来中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误解太深。在国外,很难想像有人要打倒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打倒莎士比亚。而我们呢?就不断有人提出要“打倒孔家店”,董仲舒、朱熹等也基本上是负面形象,而实际上他们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思想家、学者。我认为这种现象必须改变。那么这种现象是怎么产生的呢?  
  
对传统文化的三次误解  
  
近代以来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误解,大概有三次高潮。第一次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当时提出“打倒孔家店”,主要集中在思想文化方面。  
第二次是中国革命胜利前后,把中国传统文化与封建主义挂上钩,但“反封建”重点还在政治、经济领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还比较温和。在解放后,在思想文化领域开始出现偏差了。对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开启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愈演愈烈。  
第三次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批判,最突出的现象是1988年出现的《河殇》,它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像长城等,是落后、保守、封闭的象征。  
  
中国文化最善于与时俱进  
  
由于不重视,所以不了解;由于不了解,所以更不重视,形成恶性循环。现在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误解越来越深。  
这种误解大体包括对它的形态的误解、对它的性质的误解和对它的历史作用的误解三个层面。  
人们一提及中国传统文化,就是“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裹小脚”、“范进中举”这样一些印象,其实这些只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表面、枝节的东西,而不是主体、精华部分。  
实际上,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从横向看,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儒、佛、道、法等多种思想体系,以及各种民间信仰、知识、习俗等,因此有所谓“儒、释、道互补”、“以儒治国、以道养身、以佛养心”等说法。  
中国文化也不仅是汉文化,而是早已吸收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个民族的文化。  
从纵向的角度看,中国传统文化又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与时俱进,不断蜕变,先后形成了先秦诸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南北朝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清代朴学等多种主导潮流。  
有人认为,中国文化太僵化、封闭,这大错特错。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现在有几个人是穿长袍马褂、对襟袄子的?要么穿的是夹克、要么是西装、休闲服,这些原本都是西方的服式。欧洲穿欧洲人的衣服、非洲人穿非洲人的衣服,阿拉伯世界人穿阿拉伯世界人的衣服,而中国人是最不在乎这些东西的,我们是最善变的。  
  
宋明理学的核心内涵  
  
每一个时期的文化,它都包含着核心理念、基本观念和操作措施等多个层面。时代变迁,有些具体操作措施层面的东西可能已经过时了,但它的核心内涵可能具有长远的价值。  
比方说宋明理学,近代以来痛遭讨伐。在长达千年的岁月里,一代又一代天才的思想家为之前仆后继、为之认真思考,难道这些人都那么庸俗,那么愚蠢吗?不是这样的。  
中唐以后,特别是宋朝,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农业水平提高了,剩余产品多了,商业发达了,城市经济也发达了,刺激了人们的欲望。人们越来越追求物质生活的满足,这就与原来的伦理道德观念发生了冲突。  
宋明理学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它的宗旨就是思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应该怎样活着,人应该怎样处理个人的感情与理性、个人的权益与社会的道德伦理规范,个人的自由与社会的规则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等。  
宋明理学家最后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人与动物不同,人是有精神的,人应该有理性,应该用理性来判断一件事情是该做还是不该做。这就是宋明理学的核心内涵。
 楼主| 发表于 2006-7-30 14: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要求人们用自己的理智克制自己对物质生活的追求,的确对人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压制,这是事实。  
但宋明理学家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是指要压制比较过分的贪欲。凡是比较清醒的理学家,从来都没有否定过人的正常的生活要求,包括衣食住行,娶妻生子,发财致富的要求。  
而且,当时理学家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虽然是对所有社会成员而言的,但主要是针对君王贵族和士大夫阶层而言的,因为只有他们才真正具备追求奢侈享乐的条件。普通劳动者有多少“人欲”可以克制?  
宋明理学认为,我只要经过认真思考,如果我认为对的,即便天下所有的人都认为不对,我也要认为对;如果我经过自己的认真思考而认为不对的,即便天下所有的人都认为是对的,哪怕孔子认为对的,我也要认为不对。这就是理学的真精神、真命脉。如果我们所有的人都有这样的精神,坏的东西哪有它的市场?好的东西一定会大大发扬,整个社会就会朝一个良性的方向发展。  
  
“中庸”是最需要讲原则的  
  
一般人心目中,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儒家文化的特点是讲“中庸之道”,而“中庸之道”就是不讲原则,一味柔弱。其实中国传统文化是多元的,特性也是非常复杂的。既有倡导“柔弱胜刚强”的一面,也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孔子的教育已经非常全面了,他以“六艺”来教人,跟我们现在的教育非常相似。而孔子本人也佩剑,他的身材很高大,应该有1米80以上,他的形象是“温而厉”、“望之俨然,即之也温”,既凛然不可侵犯,又非常温和儒雅。中国古代人的理想形象是文武双全,学以致用,做一个“弘儒”、“通儒”。  
“中庸”这个概念,后人不得要领,歪曲了它的含义。其实“中庸”的本意是不偏不倚,无过不及,遵循客观规律的意思。程颐的解释是“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所谓“中庸”就是要认识客观规律,尽可能准确地把握它、实践它。因此“中庸”本来是最需要讲原则的,偏离原则一点点都不能算是“中庸”。  
这是一种非常高的理想境界,是每个人应该追求的目标,是很难做到的。因此孔子说“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我们现在如果能做到不偏不倚,无过不及,遵循客观规律,对任何事情都持谨慎、理智、专一的态度的话,可以少犯多少错误啊!中庸有什么不好呢?  
  
杭州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有人因为近代以来中国落后了,就以为中国历来落后,这完全不符合历史事实。  
大约在公元14世纪以前,中国一直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比方说杭州,在公元11、12世纪的时候,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有一百多万人口,当时它在世界上的地位相当于如今的纽约。  
中国绝大部分时间都保持为一个庞大的帝国,而每个帝国曾长时期地维持相对太平安宁的局面,像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成为周边国家向往仰慕的国家,这在西方历史上也是少见的。  
有人因为中国近代以来落后,就怪罪到中国传统文化上,那么又如何解释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的繁荣昌盛呢?  
  
董仲舒学说的历史意义  
  
董仲舒的儒学也是近代以来人们重点批判的对象。  
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之后,最早被统治者看中的并不是儒家而是法家。秦王朝运用法家思想实现了中国的统一,但法家思想打天下行,治天下不行,最后垮掉了。  
汉代初年开始奉行道家,修养生息,无为而治,起到一定作用。但是运用道家,中央权力不够大,管理不够严密,国家处于松散状态,最后发生了战乱。对外也无法抵御匈奴的进攻,国家内忧外患。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才感觉到建立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帝国的必要性。  
当时,董仲舒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只有强化这个秩序,国家才能保持一个严密整体。就是这套理论体系,为建立强大的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帝国提供了思想依据。

科举制度与贵族世袭  
  
科举制度也是近代以来人们深为诟病的。当西方国家仍在实行贵族世袭制时,中国从汉代起就实行科举制度,从隋代开始更实行科举考试制度,从宋代起更实行糊名考试制度,通过考试选拔官员。  
一方面,这样选拔出来的官员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保证了政府管理的水平;另一方面,所有社会成员公平竞争,有能力者上,无能力者退,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富不过三代,使整个社会充满活力。  
中国古代王朝之所以能长治久安,与这种根本制度密切相关。中国的科举制度显然优于西方的贵族世袭制,因此它总体上应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化中最有特色的一部分。
 楼主| 发表于 2006-7-30 14: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产生误解的三个重要原因  
  
近代以来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误解并不奇怪,主要原因是现实的压力和需要。  
一、重实用而轻视思想学术  
中国人一向重实用,而轻视思想学术本身的价值。近代以来中国在科技、经济、军事等方面落后了,人们就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无用甚至有害。  
二、夸大文化对历史发展的作用和责任  
由于受某些理论观念的影响,我们过于强调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过于强调文化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因为中国近代以来落后了,人们就怪罪于中国传统文化。  
三、科技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中国近代以来落后于西方,主要原因之一是科技落后了。痛定思痛,近代中国人特别重视科技,科技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有很强的时效性,后来者的水平肯定超过前贤。与此相应,科技思维就特别注意创新,认为旧的东西已经过时,应该被超越,被否定。  
而文化和科技的发展规律有很大不同。文化主要研究人本身,特别是人的精神世界,它们的变化极其缓慢,后来者的见解也不一定比先贤高明。传统文化完全有可能并不过时,仍具有重大价值。  
  
构建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中国传统文化构成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把整个中国传统文化都否定掉了,我们的精神将无所依凭。丧失了自身的文化,我们将什么也不是。  
现在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文化的竞争是一个重要方面。强权国家往往先倾销自己的文化,从文化上打败和征服其他国家。软实力与硬实力之间可以转化。在文化上征服一个国家后,就可以开拓市场,培育消费群体,从而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鲁迅先生曾经批判那种靠夸耀“我老子或老子的老子比你阔多了”,来抵销自己落后于别人的屈辱感的“精神胜利法”。现在“精神胜利法”似乎有了新花样,即认为自己落后不是自己不行,而是祖宗不行,靠骂祖宗来推卸自己的责任。这种“精神胜利法”似乎比旧的“精神胜利法”更拙劣,当然也同样无济于事。  
中国人必须珍惜中国传统文化,重塑中国文化形象,树立中国文化自信。如果对中国文化没有信心,就不可能树立整个民族的自信心;如果对中国传统文化没有信心,就不可能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浙江《钱江晚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31 09:40:5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我们这么做最后最希望什么?


我们汉民族"没有"民族服饰你觉得尴尬吗?

这十几年来,我一直是一个浑浑噩噩的汉族人。在填下民族的一栏时,我并没有什么感觉。对于汉族,对于我来说,不是一种民族,与世界上穿西服的人没什么两样,世界上所有穿西服的人都是一样的。那是一种浮萍的感觉,随风而飘,找不到方向,而现在,我有一种叶落归根的感觉,我找到自己的根了,而且,他是如此优秀!尽管我与他之间有几百年的隔阂,但,我们之间终于又接上了!  

我是汉族人,当我意识到这一概念时,我几乎要跪下来,我突然感觉到一种无比的荣幸。我的祖先,是多么智慧,多么美丽,多么勤劳,多么宽容,多么尊重,或许再多的多么也写不完。  

我想到了三闾大夫在江边吟走时的风骨,那个消瘦的形象,是一种对国家的热爱,对民众的心痛,对邪恶的控诉,对正直的追求,他,是我的祖先!  

我想到我们汉家的文化,多么优秀,对全世界都是一种财富,更是影响了周围的国家,直到现在,他们仍然没有做多少大的改动(特别是那个我最讨厌的国家),而汉家儿女,一直在继承、发扬和创新着。  

我想到与我同姓的各种杰出人物,他们是我的祖先更是我的家人。我想到千年前那个江边的美丽身影,在人们的心中,她就是情人的化身。  

我们的民族服饰,飘逸大方,气度不凡。我们的礼节,尊重自然,尊重外来事物。  

自然,我不想否认也有一些丑陋的人,丑陋的事的出现在历史上,我民族的性格中也有丑陋一面,我承认。  

我意识到自己是汉族,并没有大汉族主义,种族之间是平等的,大家应该互相尊重,每个民族都是独一无二的,大家都值得自豪!  

我的恋人很奇怪,甚至不相信我会为了这个哭,我想,很多很多的汉族人其实就是像我以前这样的状态,分不清中华民族与汉族的区别,我们汉族的族群概念,现在,是非常低的。  

我觉得自己对祖先实在是太不了解了,成语一知半解,诗词没几句,汉服一件也没有……很愧疚  

我相信汉服带给人的绝不仅仅是美丽,当人们意识到古装在一定程度上是汉服的时候,民族意识开始觉醒,相信很多人都会自豪自己是那么优秀的一个民族的后代。因为,我就是这样的。  

再看天涯在小楼《一个人的祭礼》,那也正是我想说的。看着一群纷繁清装、西式服装中纯白身影,心里充满感慨。
  
因为热爱中国,我们发现了汉服  
因为热爱中华民族,我们看到了自己
但是自上个世纪以来我们不断糟蹋自己的民族文化和传统,将民族的当成是落后的把蛮夷(外国)的当作是先进的,作为一个共青团员我觉得我民族几千年来的儒家思想与马列主义一样先进,毕竟他引领了中华文明走了2000年,带领我们的民族创造了世界上最先进,持续最长的伟大文明!

其实我们一直努力恢复汉服就是害怕我们的民族文化和传统正逐渐消失,实际上就已经消失了!大家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现在所谓汉唐文化,一幅鞑靼样。

我衷心祝愿我们的民族文化传统伟大复兴!
 楼主| 发表于 2006-7-31 10:01:04 | 显示全部楼层
从2006年7月23日起,“中央人民政府网”和“新华网”对于56个民族的简介中关于汉族的介绍已正式采用汉服图片!

http://www.gov.cn/test/2006-04/17/content_255861.htm

这是部分截图:




----再来发一张我们美丽的汉族汉服模特的全身像。
枕戈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7-31 16:3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6-7-31 20:3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汉族已经把自己的传统服装遗忘太久了,真高兴能有这些满怀热情的民间人士的大力呼吁,感谢你们,为你们而骄傲!
发表于 2006-8-5 09:34: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传统几乎已经遗失殆尽.
中国的文化也早已被种种外来文化倾蚀地差不多了......

中秋节,我要穿上汉服和长沙的汉服运动者们一起过传统佳节~!
发表于 2006-9-3 23:02:43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正在上吐下泻,所以到处挖坟止痛……

汉服运动搞得有点不知所谓。中国人穿汉服搞得跟洋鬼子穿汉服一样。只穿一件衣服就是汉服了么?何况居然都是左衽……还引以为豪……

我觉得就是西装右衽都比单套一件“汉服”在身上好。

不过话说回来,看了同学们的毕业照,那些学士服更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5-7-23 02:09 , Processed in 0.09077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