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81|回复: 2

法科学生提刀卖肉的追问   (转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24 16: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有关媒体均在关注着这一个新闻,西南政法大学的一名法学专业毕业生周龙在一家超市当起了卖肉工。卖肉工到处可见,否则我们吃肉的权利将无从保障。那为何周龙去卖肉会引来这么多关注呢?我想不外乎两个背景:一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大环境,二是周是法学专业的学生。当然媒体的报道可能缘于把其作为一个正面示范典型加以宣传,目的在于提倡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倡导“平民化”就业。对于此,我却有些想不明白,有些问题不问不快。 

  一问:象周龙这样的“平民化”就业符合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规律吗?从形式上看,完全符合。因为充当一名卖肉工是周自己愿意的,没有人强迫他去做,甚至可以说他是积极追求去当卖肉工的,据说他是通过托同学关系才进去的。但是我们仔细想一想,去当卖肉工是无论如何也不符合周及其家人的愿意的。在面临生存压力的时候,表面的自主决定更多地隐含着无奈和无助,其意思表示自然是不真实的。在周家花了至少四万的成本让自己的儿子成为了大学生,绝不会想到到头来会是只培养了一名超市的卖肉工(在此,绝没有歧视这一职业的本意,下面将予以阐明)。如果早知道这个结局,他们也不会花这么多钱,并浪费孩子的四年青春来培养所谓的大学生的。作为周龙本人来讲,在他接到西南政法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那一该起,应该没有停止过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在其职业生涯规划中,无论如何是没有卖肉工这一出的。但是当无情的现实让他措手不及时,他最终选择了卖肉工,因为他要生活,他要生存。这种“自主”的不自主性已成为当前社会的一个种现象了,我们需要的不是形式上的自主,而是实质上的自主。 

  二问:职业需要计算成本吗?这种提问绝没有搞职业歧视的本意,因为这确实是一个非常现实而又极具真理性的问题。经济学上的“投入产出”的原理从某种意义来说是具有普适性的,我投入了更多的机会成本,我就有理由要求有更多的产出。投入了至少四万元的金钱和四年的大好光阴,想收获的决不是一名卖肉工,这是投入产出原理的最直白的表达。这里的投入有金钱上的,有时间上的,有精力上的,也还有感情上的,因为我期待着,结果却落空了,我的投入没有对等的产出,从经济学角度来说,我失败了,虽然这种失不失败可能不是由你所能决定的,但我觉得是失败了。虽然专业不等于职业,但是职业还是有成本的,也是有收益体现的。作为产出,就业后的收入、自我满意度、社会认可度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产出的衡量的标尺。对于周龙及其家人投入了至少四万的金钱、四年的青春和感情上的期待,产出是超市的一名卖肉工,投入和产出无论如何是是不平衡的,他们失败了,虽然这种失败不是由他们造成的。也许有人会说,这是经济学的风险,在投入时应该有所评估。但是要求一个人在这个问题上作这种风险评估是不合时宜的,是强盗的,他没有能力作这种评估,也不需要作这种评估,因为这不是商业上的经验。 

  三问:法科学生提刀卖肉谁之过?法科学生提刀卖肉最直接的缘由是大学生的就业难,尤其是法学专业的学生就业难上加难。法科学生就业为何如此之难,我们可以看两个事实或者说现象。一是目前设有法学本科专业的院校已达620所之多,这其中还不包括二级学院、法律类专科及其他形式的法学教育。实际上自2000年起,教育部明文规定法学本科专业属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即一般情况下不批设法学本科院系的。但事实上,自规定出台之日起,法学本科院系仍然如雨后春笋般疯长, 

  在此情势下,法学专业学生就业想不难何其难。当初教育部规定法学专业为控制布点专业的原因肯定少不了就业状况这一条,但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的法学院系获批呢?个中缘由不说大家也能知道,利益驱动也成现代社会的常态,能够各得其所当然可以批设的,教育部只是讲控制布点,又不是禁止布点,一般情况下不批设,你的情况不一般所以可以批设的。至于如何不一般,估计只有当事者自己清楚了。二是一边是法学专业学生无法就业,一边司法机关,尤其是急需人力的基层司法机关的法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奇缺(我这里指的是正规科班出身的四年制大学本科生)。笔者曾在司法机关(市级检察院)奉献过五年,对其间的状况略知一二。在笔者2003年离开检察机关时,所在市级检察院内法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不到十人(当时在编人员60余人),而七个基层检察院鲜有法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是司法机关不需要这些学生吗?非也,是我们的人事制度的不和谐所致。在笔者离开检察机关当年,所在检察院公开招考一名工作人员,结果录取的是一名职高中学的政治课教师。当然录取的过程是公正的,所以对这名老师我们应该表示祝贺。但是这不也说明一个问题吗,我们的司法用人制度是否需要改革?司法考试只有具备本科学历即可参加考试,而这种考试往往又只注重你考分多少,对于是否有相对多的法学功底和素养在所不问,如此和实行司法统一考试制度的初衷是相违背的。司法机关需要法学人才,而法学人才又进不了司法机关,这种不和谐到了不改不行的时候了。 

  面对大学生就业难,增加就业渠道,倡导职业分层,这是国家的义务,社会的责任。我们应该让大学生有个有别于“平民化”的就业空间,这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但愿大学生提刀子卖肉的案例不再出现。

【写作年份】2006
 楼主| 发表于 2006-8-24 16: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捞钱,叫我做什么都行!!!生存是第一法则!!!
发表于 2006-8-28 10:4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做普工都比法学本科生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5-2-17 20:13 , Processed in 0.204850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