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老师8月26月在绿色营十周年及全国青年环保大会上会议致辞
会议致辞
2006年8月26月在绿色营十周年及全国青年环保大会上
今天,我站在这个讲坛上,看到这么多熟悉、亲切的面孔,许多人不远千里而来,特别是徐仁修老师专程从台湾来,吴方笑薇老师专程从香港来,我们好久好久没有见面了。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我的心情:“百感交集。”
我的小外孙十一岁,对我说:“外公,绿色营十周年,我建议你买一个大蛋糕。”这个建议很好,我买了一个大蛋糕。待会儿会议休息的时候,让我们一块儿来品尝这个蛋糕。
当然,这不只是一个蛋糕,它包含着许多许多的往事与含义:
首先我想起马霞,她是一个非常平常又非常不平常的人。对我来说,她是理念,是哲学,是力量。十年前的7月25日是这样,今天也是这样。
我想起了那些帮助过绿色营的人,譬如说很平常的杨苹老师,十年前是她把我和马霞的故事讲给别人听,感动得北京电视台的一位编导赞助了两万元;另一个单位也赞助两万元,连名字都不告诉我。
我想起了一届一届、特别是前几届的营员,我们一块儿爬山,一块儿住帐篷,一块儿跳进150亩盛开荷花的湖沼中,一块儿在芦苇荡中迎击蚊子大战,一块儿越过海拔五千三百多米的唐古拉山口,我们一块儿讨论、争吵,甚至面红耳赤。绿色营的多年经历,帮我们总结出绿色营应当培养三种素质,培养热爱大自然的素质,培养吃苦的素质,培养民主的素质。
绿色营现在已经三百多人了,我关心许多营员的走向。有的到了全国各地,开展了当地的环保和绿色营;有的在不同专业、不同岗位上做出了有利环保的贡献;有的走上了终身环保的道路,成为北京和全国各地的环保骨干;还有的采取一些特殊的行动,譬如张旭光利用寒暑假十上梅里雪山,正在和沈孝辉老师合作,准备出版《雪山寻梦》的续集。香港营员邹颂华单身一人,走访了世界许多贫穷落后的地方,在台湾出版了她的专著。冯永锋把记者的视角锁定在环保,最近出版了《拯救云南》,还写出了几篇很好的环保文章。他们实践和认识的深度,肯定不是原来在绿色营时的水平了;还有一位营员比我们走得更远,成为关注弱势群体、关注国家命运和世界未来的一面旗帜。
不能说绿色营造就了他们,但也不能说他们的成长和绿色营没有关系。就拿我来说,我是一个非常平庸、而且受过严重摧残的人,是大自然塑造了我,马霞塑造了我,绿色营塑造了我,许多环保先躯、许多朋友和年轻人塑造了我。所以今天我最想说的两个字是:谢谢!谢谢今天到场的人,也谢谢不在会场的人,也谢谢大自然,谢谢马霞。因此我也愿意把绿色营定位在:她是个特殊的学校,是培养绿色人才的熔炉,是传播绿色种子的“星星之火”。从哈尔滨来的郭玉荣昨天对我说:“唐老师,现在不是星星之火了,全国都有绿色营了。”
当然,我也不愿意为绿色营唱赞歌。十年来,绿色营总是风风雨雨,跌跌撞撞,每届绿色营有每届绿色营的问题,包括刚刚从云南回来的绿色营。我说过:没有问题,不叫绿色营,没有矛盾,不叫绿色营,没有碰撞,不叫绿色营。有时候我们意见纷纷,有时候我们会闹得不欢而散,有时候我们非常亲近又变得互不理解,甚至还有一个人在网上大喊“打倒绿色营!”“打倒唐锡阳!” 我想这不是绿色营的过错,也不是唐锡阳应该打倒。而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环保事业是个崇高的事业,是个艰难的事业,是个需要百倍付出的事业。有人后退了,有人彷徨了,但更多的人在坚持着。我真的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今天能开这样一个盛大的会,都是同学们的功劳。这就证明了:我在,绿色营在,我不在,绿色营也在;证明了绿色营是大家的,证明绿色营有生命力,证明绿色营可以越办越好。
我希望开好这个会。我对组织会议的同学说:“什么叫开得好?至少包括三方面:一、能听到一些精彩的讲话,包括名家的和年轻人的讲话;二、能帮助绿色营升级;三、要使新老营员感到亲和力,凝聚力,延续力。”真的要做到这三点,光靠组织会议的同学不行,要靠大家,要靠每一个参加会议的人。我们共同努力,把这个会开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