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86|回复: 4

读迦陵札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9-25 14:44: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昨天买了叶嘉莹写的几本书:《我的诗词道路》、《迦陵论诗丛稿》、《迦陵论词丛稿》。
  作者专治古典诗词,是顾随的入室弟子,可以说是得其衣钵。我现在正在看的是她带有一点自述性质的《我的诗词道路》,书中介绍了作者成长求学的经历,当然更多的是介绍她治学的方法。对于古诗词的鉴赏,作者更注重的是个人对于作品的体悟,而这种体悟是要以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做为基础的。作者认为诗词是两种不同的文学体式,就是说,两者的表达方式是存在差异的。作者认为诗歌中普遍存在着这三种表达方式:比、兴、赋。“兴”说的是大自然的节气景物对于人心所引发的感动,作者引用的例证是李煜的《相见欢》一词的开端“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比”就是比喻,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就是以不尽东流的春水来比喻内心的悲愁。前者是由物感心,后者是以物拟心,因此可以说前者是无意的感发,后者是有心的比拟。这两种做法的相同之处是他们都在诗中描摹了一种形象,做到心物的互相交感共鸣。至于不以物的形象为感发的媒介,而以直接的叙述来表达内心的感情,作者认为就是“赋”的做法了。面对这以不同的方法创作的作品,鉴赏当然也就应该随之不同。作者认为诗与词的不同在于貌,诗继承的是言志的传统,它要表达什么,一般从字面就可以看出来,所以在鉴赏的过程中对于“貌”的理解就显得比词更为重要。作者在论述的过程中反复强调“兴发感动之作用,实为诗歌之基本生命力”,对于这种说法,我读了不是很理解,作者引用了杜甫的“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和晚唐的一句诗“鱼跃练川抛玉尺,莺穿丝柳织金梭”作比较,说后者虽然对仗工整,所写的也和杜诗一样都是自然中的景物,但是和杜一比,高下立判,杜甫好在在“深深”、“款款”的用字中表现了诗人内心对于外物的赏爱和感发,而且在“穿花”、“点水”的叙写中,把“蛱蝶”和“蜻蜓”也都写得似乎未免有情,同样有着感发的情意,而后者虽然也写景物,但是景物中却丝毫看不到作者的感情,这就是失败的地方。根据这个例子,我就在想,作者前面那句话的意思是不是要说好的诗,是由于作者的兴感,也就是自己实在有了想表达什么感情的愿望才写的,是真情的自然流露,而离开了这一“真情”,虽则你的诗有许多技巧,那么也不是成功感人的作品。但是想想作者的说法好想又没有这般简单,作者说自己评析,更多靠的是自己的主观的理解,而一空依傍,不受别家观点思想的影响左右。在书中作者提到了王国维和张惠言,说王用的就是“兴感”的方法,而张用的是推敲字面的猜测的理解法,作者认为对于“兴”、“比”的诗词用王的方法可以奏效,但是如果是属于“赋”的做法的诗歌用张的就比较合适了。她同时又指出虽然如此,两者还是存在缺陷,因为还有第三种形式存在。
发表于 2006-9-25 23: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道理。
发表于 2006-9-26 00:5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兴发感动之作用,实为诗歌之基本生命力

太对了.
发表于 2006-9-27 16:5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读,多写,多思考。持之以恒,必有所获。
要长学识,就是这个方法了。
楼主加油。
发表于 2006-9-28 13: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叶嘉莹先生治诗词,传道深,得道次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1-29 14:53 , Processed in 0.086720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