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83|回复: 9

观影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9-28 15: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路易十四的情人>
 楼主| 发表于 2006-9-28 15: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路易十四的情人>
 楼主| 发表于 2006-9-28 15: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打算看<铁面人>,却发现主演是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真倒人胃口,一点都不喜欢他.而且这部电影翻译得一般,反倒不如原著好看.

铁面人
你看过根据大仲马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铁面人》吗?你以为电影写的是一个历史的真实故事吗?其实“铁面人”的真面目至今还是一个神秘的谜。——

——皇帝不敢杀害的囚犯

一七○三年,也就是法皇路易十四在位的第六十年,一名神秘的人物在巴斯底(Bastille)狱里逝世。他已被囚三十四年,一直戴着一具天鹅绒面罩,掩盖他的真面目。

一位法国公主寄给英国皇室友人的一封信提到这名“老囚犯”。

“多少年来,有个人一直戴着面罩住在巴斯底狱,至死不除。两名武士永远守在他身旁,只要他一摘面罩便把他杀死……这里面必然有些蹊跷,因为除此以外,他受的待遇很好,住得很舒服,各项供应无缺……没人晓得他是谁。”

名小说家大仲马写的《铁面人》(The Man in the Iron Mask)那本书,把天鹅绒面罩改成铁面罩。他的小说使一般人都认为这位身世不明的囚犯,不是法皇路易本人即是他孪生兄弟。但就已知的事实看来,这些神秘事情可能另有更奇异的解释。

从一六六九年在敦克尔克港被捕起,这个囚犯一直受严密防护。他被解往都灵(当时为法国领土)附近的皮诺罗(Pignerol)监狱的时候,狱长圣马斯(M.Saint-Mars)曾经接到一道指示:“如果他向你谈论日常生活范围以外的任何问题,你便以处死来威吓他。”

圣马斯每次调长另一监狱,这名囚犯也随着移监,一路用轿子抬着他走,轿子用蜡纸密封,以防好奇者窥探。据说他几乎闷死在里面。一六九八年圣马斯调长巴斯底狱,那时候距离这名囚犯被捕已将近三十年,圣马斯仍奉示施行严密戒备,不让看到出犯人真面目。

那具面罩好象是一种戒备而非惩罚,但是在这段期间,并没有什么知名人士失踪,不知道为什么要采取如此严密的戒备。这可能是由于这名囚犯的面貌跟某一要人极为相似,而面貌相似可能产生很多麻烦。

政治家及学者奎克斯武(Quickswood)勋爵的一项看法与所有已知的事实都符合。他认为这囚犯并非他人,乃是法皇路易十四的亲生父。

路易十三与奥地利的安妮结婚后二十二年,一直无所出。黎希留(Richelieu)红衣主教是当时法国的实权统治者,如法皇有嗣位人实际对他有利无害,因为嗣君仍可由黎希留派控制。十四年来,法皇与皇后一直分居,于是黎希留没法为两人正式和解。在全国震惊的情况下,皇后于一六三八年生下一子,这就是法皇路易十四。

法皇与皇后从未有过孩子,而且彼此深恶痛绝,因此很可能是黎希留说服皇后,让一位年轻漂亮的贵族,代表她的丈夫,和她生个儿子。当时在巴黎,姘妇无数的老皇亨利(Henry of Navarre)留下许多私生子,都是路易十三的同父异母弟兄,因而不需在波旁(Bourbon)王朝之外物色面首。也许黎希留很容易就找到一位神采翩翩,而且心甘情愿的波旁王朝贵族,并且说服了皇后。除此以外无法解此谜团。

这个孩子在童年时,皇室的人就都说这位年轻的路易健壮而活泼,完全不象他的父亲。

如果这个说法不错,他的真正父亲可能被遣送到国外,也许遣到法国领地加拿大。后来他可能认为事过境迁而回到法国,或者希望从目前权威赫赫、自命太阳国王的儿子那里,求得一项优遇或赏赐。

因为他的容貌太象法皇,他一露面就可能使皇室难堪,甚至影响法皇本身的地位。

把他悄悄杀死是最明快的解决办法,但是不能这样做。路易虽非过分谨慎之人,还不至于谋杀亲父。另一办法就是把他完全隐藏起来,使他生活舒适,但除狱吏外不能与任何人接触。

这个囚犯死时和活时一样,不露面容,不为人知,甚至入葬时还隐姓埋名。他和其他死在巴斯底狱的人一样,埋葬时使用假名。这位可能是自命太阳国王的法皇的亲生父,在档案纪录里名字是尤斯塔奇·道格(Eustache Dauger),职业仆役。

电影版 《铁面人》(美国)

导演:兰德尔·华莱士

制片:兰德尔·华莱士、拉塞尔·史密斯

主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杰里米·埃恩斯、约翰·马尔科维奇

剧情

1662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三驾崩后,继位的路易十四傲慢、残酷、荒淫无道。为了占有柯瑞斯蒂,路易将前国王侍卫队员阿萨斯的儿子莱奥派往前线致死。儿子的死激起了阿萨斯的悲愤,与此同时,埃拉密斯神父有一个秘密的计划,就是从监狱里救出戴着铁面具的神秘囚犯、路易的孪生弟弟菲利浦,并设法让他取代路易而救法国人民与水火之中。

埃拉密斯的计划得到了曾同为皇家侍卫的阿萨斯和鲍萨斯的支持,可现任皇家侍卫队队长的达塔那却誓死效忠国王路易。埃拉密斯设法救出菲利浦后,准备在皇家化装舞会上为菲利浦夺回王位。然而,埃拉密斯的行动被达塔那察觉并遭到追杀。埃拉密斯三人因寡不敌众而让菲利浦再次落入路易之手。

路易决定把菲利浦再次打入死牢的同时,还命令达塔那干掉埃拉密斯。达塔那得知菲利浦也是自己和安娜太后的儿子后,决定帮埃拉密斯营救菲利浦。就在他们带着菲利浦即将冲出死牢时,路易带着皇家侍卫赶到。一场血腥的撕杀后,达塔那为保护菲利浦倒在了路易的剑下,在纷纷倒戈的皇家侍卫的帮助下,菲利浦终于从路易手中夺回了王位,给法国人民带来了希望。  

参考资料:
1.1789年7月14日,愤怒的巴黎市民摧毁了巴士底狱。人们在监狱入口处发现了一行字,写着:囚犯号码64389000,铁面人。那么铁面人到底是谁呢?这件事成了一个永远的谜。 
2. 法国哲学家、思想家伏尔泰最早在作品中提到“铁面人”。他在其著作《路易十四时代》一书中写道:“这个囚犯毫无疑问是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但他被送往圣玛格丽特岛时,欧洲并无重要人物失踪。”对“铁面人”的描述,使后人有了无限的遐想空间。
3. 到底那个神秘的“铁面人”是何人呢?据说法国国王路易十五、路易十六在18世纪都曾下令对“铁面人”进行调查,但结果却无人能知。路易十六曾明确表示要严守“铁面人”的秘密。
4. 迄今为止,人们对“铁面人”的身份仍有很多种猜测。一种观点认为,“铁面人”是路易十四的亲生父亲多热。此种观点以法国社科院院士潘约里为代表。
5.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铁面人”是当时的警察头子兼法官拉雷尼。这一观点是维尔那多在其1934年出版的《皇后的医生》一书中提出的。
6.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铁面人”是路易十四时期的财政大臣富凯。也有人说“铁面人”是意大利的马基奥里伯爵,但也都缺乏有力证据。
7. 上述任何一种观点,似乎都有一些道理,但同时也有很多的疑点。迄今为止,“铁面人”的身份仍旧是个谜。历史给后人遗留下的难题实在是太多了,有些难题也许将永远无法解开
 楼主| 发表于 2006-9-28 15:2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铁面人的故事倒有点象末代沙皇公主的传奇故事,好莱坞有部片子<真假公主>反映这一情况.

扑朔迷离的末代沙皇灭门案

  白军围困急全家遭处决夜半枪声响尸体埋沼泽传言遍天下“公主”何其多———

  1997年7月16日下午2时,曾经是罗曼诺夫王朝首都的俄国圣彼得堡机场降落了一架普通的伊尔—76飞机。飞机上的“乘客”是80年前被苏维埃政权处死的俄国罗曼诺夫王朝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其亲属和仆人的9具棺柩。圣彼得堡市市长弗拉基米尔·雅科夫列夫亲自和数万群众一起护送棺柩。第二天,按照俄罗斯东正教追悼亡人的习俗,举行了隆重的祭礼。



  风雨飘摇成阶下囚:最后的人间寓所

  米哈伊尔·罗曼诺夫在伊帕季耶夫修道院被宣布为沙皇,是罗曼诺夫王朝的开始。尼古拉二世一家在伊帕季耶夫寓所被枪决,终结了罗曼诺夫王朝。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俄国军队连连失败,引起国内经济崩溃,社会矛盾激化。像往常一样,尼古拉二世采取了强硬手段,但此时他已经众叛亲离。内阁提出辞呈,杜马也在军队支持下要求沙皇退位。1917年3月2日,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他本想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阿列克谢,但是医生劝他不要这样做,因为患有血友病的阿列克谢,根本无法胜任沙皇的职位。

  十月革命胜利后,尼古拉二世全家———沙皇夫妇和五个儿女,还有一个医生、一个厨子、一个男仆和一个女佣———被押往西伯利亚,辗转到达乌拉尔山麓的叶卡捷琳堡,关押在被征用的伊帕季耶夫寓所。这是沙皇一家在人间最后的住所。

  地下室里夜半枪声:沙皇家族消失

  沙皇被转移后,白军试图营救他。1918年7月初,白军渐渐对叶卡捷琳堡形成了包围之势,这里的情况变得十分紧急。一旦叶卡捷琳堡失陷,沙皇被救走,新生的布尔什维克政权就有可能遭受灭顶之灾。

  1918年7月16日晚,在伊帕季耶夫寓所,尼古拉二世一家共进晚餐。晚上10点半,皇后亚历山德拉写下了她最后一篇日记:“小宝贝有点着凉。塔吉扬娜给我读圣经,今天她给我读圣徒阿莫斯行传。每天早晨,司令官给我带来几个鸡蛋给小宝贝吃。晚8时,吃夜宵,并和尼古拉玩纸牌。”午夜时分,他们接到命令,要他们去地下室集合。

  沙皇一家收拾行装,到了地下室。这时,荷枪实弹的士兵们走了进来。负责行刑的首领卢洛夫斯基向他们宣读:“请注意!现在宣布乌拉尔工农兵代表苏维埃的决定。鉴于你们的亲属在继续向苏维埃政权发动进攻,乌拉尔执行委员会决定枪决你们。”话音刚落,子弹就已出膛。

  子弹首先打中了尼古拉二世,他的妻儿也随后中弹。其余被关押的皇室成员,如公爵、公爵夫人、塞尔维亚女王等,也在沙皇被处死前后,遭遇了相同的命运。

  枪决结束后,沙皇全家及其仆从的11具尸体被搬到一辆卡车上,向24俄里外一个废弃的矿区开去。卡车在一个叫“四兄弟荒地”的地方停下。士兵们将尸体抬下来,浇上硫酸,毁去他们的容貌,再将尸体大卸八块。然后,把尸块与柴火堆在一起,点火焚烧。当木柴和尸体都烧完之后,便把烧剩的残物埋进了烂泥潭。当天,卢洛夫斯基用密码向克里姆林宫发了电报:“告诉斯维尔德洛夫,全家都遭到和家长同样的命运。”

  7月18日,收到电报的苏维埃俄国领导人之一斯维尔德洛夫在莫斯科的人民委员会例会上宣布,沙皇已经被处死。20日,报刊上登出了这一消息。但有的报纸称,处死的只有沙皇和王储,他的妻女已经被转移到安全的地点。4天以后,白军攻占了叶卡捷琳堡。他们已经得知沙皇被处死的消息,但他们只找到了一些相关的小物件,没有找到遗骸。疑云重重:末代公主生死成谜

  1919年3月,索霍洛夫被任命为侦察长,全权负责调查沙皇之死,寻找他们的遗骸。1924年,索霍洛夫在巴黎出版《俄国皇帝一家被杀的司法调查》,在这本书里说,行刑队枪决后把人丢到废矿井,用硫酸处理后又用汽油烧毁,没有留下尸体残留物。

  1926年,苏维埃政府出版《沙皇最后的日子》,证实了索霍洛夫的说法,但补充说:尸体在废矿井处理和烧毁后,又转移到另一沼泽地掩埋。

  尽管当事人和知情人说法一致,但关于皇室成员神奇逃离屠杀的传说一直不曾间断。据统计,有30名女子先后宣称自己就是末代公主———宫里人称小淘气的安娜斯塔西亚。30个人里面,有29个确定是假的。剩下的一个女人名叫安娜·安德森,是演技最逼真的一个,以至于连幸存下来的皇室成员也难辨真假。

  1920年在柏林,一个轻生投河的女子被送到精神病院治疗。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这名没有任何身份资料的年轻女子居然发表了一份声明:“我想我必须宣布一个重要声明,我的名字叫安娜斯塔西亚·尼古拉耶夫娜·罗曼诺娃,我是俄国的安娜斯塔西亚公主,末代沙皇的女儿。我设法逃出了叶卡捷琳堡发生的灭门之灾。”

  根据她的叙述,一名爱上她的特工在关键时刻英雄救美。此后,他们一起逃往罗马尼亚。后来这名特工被人杀死,当时她已经怀孕,却没有钱也不能公开身份。孩子出生后,只得送进孤儿院。长期的躲藏和贫病交加,终于迫使她走上了轻生的道路。

  这个故事被媒体大肆渲染,引起了她与皇室成员的对质。从照片上看,她与安娜斯塔西亚长得十分相似,可令人怀疑的是,她不会说俄语,也不会说法语和英文,唯一掌握的语言就是德语。而皇室成员知道,德语是真实的安娜斯塔西亚不屑学习的语言。安娜斯塔西亚的两个姨妈、皇室的家庭教师皮埃尔·吉利亚尔以及女管家、内侍、她母亲的女侍从,都不承认她。她的祖母皇太后联合17位大公和亲王签署了一项声明,正式否定了她是安娜斯塔西亚的可能性。

  两年后,柏林一家报纸指出:这名所谓的“公主”其实出生于波兰一个穷人家庭。又过了75年,三个真正的公主的遗骸入土为安。可是,的确少了一具公主的遗骸。有可能是三公主玛利亚的,也可能是小公主的。另外,唯一的王子的遗骸仿佛从人间蒸发了一样,至今没有被找到。


真假公主相关介绍(转自雅虎)
   导演:AnatoleLitvak
  上映:1956年12月13日(美国)更多地区
  地区:美国(拍摄地)
  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后,传闻沙皇的女儿——安娜斯塔西亚公主将是王朝在英国银行巨额存款的唯一继承人。将军尤勃连纳受命到处察访公主的下落,然而费尽波折不但找不到公主,委托金也即将耗尽,只好随便找一个路人英格丽代替。
  
  将军把皇室礼仪及许多地名人名教给英格丽备用,结果训练出来的公主几可乱真,连伺候公主的女仆都难辨真伪。只有流亡丹麦的皇太后不为所动,任凭英格丽如何努力都不相信她是公主。英格丽紧张之下轻轻的咳了几下,太后大惊,忙问她为何咳嗽,英格丽回答她害怕时总会咳嗽,太后于是宣布失散的公主终于找到了,原来公主害怕时咳嗽是只有太后才知道的秘密。太后连忙准备盛大的记者会和皇家舞会,来迎接公主的归来,但真假公主和将军却不知去向,原来他们两人已发现彼此相爱甚深,荣华富贵怎能比得上两情相悦呢?
  
 楼主| 发表于 2006-9-28 19: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刚看完韩国的经典片子<春香传>.是根据同名经典小说改编.以前看过片段,今天终于看完了完整版的,推荐~~

小说《春香传》是朝鲜人民在长期口传中形成的一部古典文学名著。据说,故事最早产生于十四世纪高丽恭愍王时代,直至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李朝英、正(注:英、正时期系指李明二十一代王英祖(1724-1776)和二十二代王正宗(1776-1800)统治时期。)时期才最后形成一部完整的作品。 先后出现过全州土版《烈女春香守节歌》、京版《春香传》、汉文版《水山广寒楼记》、《汉文春香传》和抄本《古本春香传》等多种不同版本。1954年,朝鲜作家同盟出版社以《烈女春香守节歌》为底本进行整理、校注,题名《春香传》出版

在朝鲜,《春香传》的故事情节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的。它分上、下两卷。上卷写退妓(注:退妓指改籍的艺妓。)月梅之女春香清明游春于广寒楼巧遇两班翰林之子李梦龙,二人相互倾慕,私自结为夫妇。李翰林不久调任京师,命梦龙先行,春香、梦龙不得不依依惜别。下卷写新任南原使道卞学道到任后强迫春香为其守厅(注:守厅是作妾之意,但又不是正式之妾。),春香不从,被迫下狱,命在旦夕。梦龙在京应试中举,任全罗御使,暗察南原。他查明卞学道作恶真相,微服亲赴卞学道寿宴,丢下讽刺诗一首予以抨击。事后,将卞学道革职惩处,春香、梦龙重获团圆,共赴京师。

这样一个带点感伤,最后以大团圆结局的故事,为什么会在李朝末期广为流传,演变为定型小说《春香传》呢?简单说这是因为《春香传》表达了当时朝鲜人民的思想和情绪,朝鲜人民也要通过《春香传》反映他们的爱憎和愿望。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李朝封建社会,贵族阶级骄奢淫逸,两班统治黑暗腐朽,人民群众倍受迫害和剥削。农民起义、市民斗争及实学思想家对封建制度的揭露和抨击,都已进入了高潮,李朝封建制度已濒于崩溃。《春香传》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在人民的口传中臻于完善的。

由此可见,《春香传》绝不是一部单纯的恋爱小说。它仅以爱情故事为情节线索,而以反对卞学道的斗争为中心事件。抨击李朝官僚腐朽统治。歌颂人民的反抗斗争则是它的主题。这个主题在小说所写“金樽美酒千人血”一诗中就作了点示。

小说主人公是退妓月梅之女成春香。作品在流传过程中,朝鲜人民对她的不幸遭遇寄予了深切同情,而对她刚强不屈的品质又给以热情赞颂。她是李朝末年争取爱情和婚姻自由的朝鲜妇女优美形象的代表。

婚姻应该是爱情的结合。年轻的春香按照这样一条标准,对自己“终身大事”作了自由地抉择。她虽是退妓之女,但“自幼刚强有志,气量过人”。“从不喜那儇薄之辈”,梦想着“共结同心”的爱情。广寒楼巧遇两班翰林之子梦龙,春香突破了身分等级思想的束缚,毅然与梦龙结为夫妇。但婚姻问题毕竟是社会问题,摇摇欲坠的李朝统治者仍继续维护森严的阶级身分制度来延长其黑暗统治。所以在梦龙不得不随父进京离开南原之际,他们自由结合的婚姻愈益显出身分和阶级的高低差别,春香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利和人格,起而与封建社会展开了正面的冲突与斗争。

春香与社会的第一次冲突,发生在春香与梦龙之间,属于两种思想的矛盾。一方面,春香始终对爱情坚贞不渝。她选择梦龙绝非为了攀附名门,热恋中她曾提醒梦龙两家之间有“贵介”与“蓬门”之别,直待梦龙“意决情真”方才结合。另一方面,贵公子梦龙在即将离别南原的关键时刻,竟相信封建家训,“娶艺妓之女做妾,不但败坏门庭,而且……一定要断送前程”,并向他曾热恋过的春香表示“我二人就不能不分手了”。这无疑是梦龙对封建传统观念屈服的表现。

矛盾发生在春香、梦龙之间,实际却是自由婚姻和当时“尊卑贵贱”身分等级制度的冲突。当时,春香就向梦龙指出,“你休以为春香是个贱女,因而任意抛弃”。并进而斥责不合理的等级制度:“贵族两班,个个狠毒!恨哉!恨哉!尊卑贵贱,委实可恨!谁都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不曾想世界上竟有这等狠毒的两班!”这是春香出自肺腑要求爱情自由的呼声,也是对身分等级制度的悲愤抗议和严肃批判!

春香与社会的第二次冲突,发生在春香与卞学道之间,这是春香对两班阶级、封建制度直接的、尖锐的矛盾与斗争,这场斗争,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压迫者与反抗者之间的阶级冲突。

这场冲突的起因是春香不从卞学道为守厅,卞学道利用特权将春香囚入死牢。春香是封建暴政的受害者,但同时又是它的揭露者和抗议者。公堂之上,春香面斥卞学道,“那劫持有夫之妇的人,为何无罪?”“你是临此治民还是专用酷刑来把人薅恼?”接着,又进一步揭露:“使道士大夫,不把四政司,不知四十八方南原百姓的苦,但知枉法去徇私”。她公开提出,要“伸冤雪恨”,“愿得七尺剑,刺杀贼谗奸”。她相信,“无罪之人总有翻身日”,“使道必然没有好下场”。这里,春香悲愤交集的控诉和抗议,正表达了当时朝鲜人民对封建制度久积的愤懑和仇恨。春香从争取个人爱情自由到维护自己人格尊严逐步展开了反对官僚暴政的斗争,这场冲突就大大增强了春香形象的社会意义。这就使春香成为当时朝鲜人民的思想、情绪、意志和愿望的表达者。

李梦龙是封建末期出身于两班阶级,具有一定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早期,他是一个追求个性解放、要求婚姻自主的贵公子;科试及第受任全罗御使时的梦龙,是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与卞学道相对立的“清官”形象。他与当时社会腐朽两班的不同之处在于他和人民群众有一定的联系。他暗察南原,注意倾听下层群众的呼声。他自己就说过:“要知城里事,须问种田人”。他还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权限内按照民意惩处贪官污吏。最后,他在卞学道的生辰寿宴上丢下讽刺诗一首:

金樽美酒千人血,

玉盘佳肴万姓膏,

烛泪落时民泪落,

歌声高处怨声高。

诗歌无情揭露了卞学道一伙花天酒地残酷剥削人民的罪行,集中表达了广大群众对道德腐败,行为丑恶的封建官僚的愤懑和抗议。事后,及时罢职卞学道,清理狱犯,与春香团圆,一同反京。

在封建制度败落、人民斗争高涨的年代,出现象李梦龙这样的“清官”是可能的。但要彻底解决李朝腐朽的封建制度与人民大众之间的尖锐矛盾,一个出身两班贵族的“清官”,用“御使出道”、革职罢官的方法是绝对不能完成这个历史任务的。梦龙的形象只是表明,当时朝鲜人民需要借这个理想“清官”的形象,来表达自己反对社会丑恶、改变社会现状的愿望而已。

卞学道是李朝末年封建官僚的典型。骄奢淫逸,枉法徇私是他的特征。小说中,他与春香、梦龙及广大群众处于对立地位。他本来就是一个“刁钻乖僻”的“失德小人”,却被官僚统治集团继续任命为南原使道。他身负重任却不理政事,反依仗权势,迫害百姓,甚至欲置春香于死地。卞学道的贪婪、横暴,正说明了李朝封建社会腐朽败落,已接近死亡的边缘。

春香、梦龙、卞学道的形象是当时朝鲜社会不同阶级人物的典型代表。此外,书中还刻画了侍女、书童、艺妓等人物形象,丰富了作品的社会生活画面,表现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的同情。

在艺术上,《春香传》是一部具有民族特色和民间文学风格的中篇小说。小说的结构具有民间故事的特点:有头有尾,故事性强。小说“上卷”从春香出生写到与梦龙恋爱、别离,为故事的“开端”;“下卷”紧接上文,展开了广阔的社会画面和一个个波澜起伏的斗争场面:春香勇斗卞学道、御使暗察南原、狱中相会、寿宴填诗、革职罢官等,一步步将故事情节推向高潮,突出了作品主题。“上卷”着重抒情,“下卷”着重叙事,最后以大团圆结局,化悲为喜。整个作品显得完整、统一、和谐,具有古典艺术的情趣。

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春香传》和许多民间文学作品一样,对人物外形、心理、人物环境的描写,是和小说情节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而且这种描写,又明显地表现了作者的褒贬,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情绪。刻画春香,作者结合游春、恋爱、结婚等情节,用细笔描画了她的外形、情态、心理;更通过别离、审讯、坐监等场面,表现她追求平等、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内在思想和品质。人物是现实的,又是理想的。书中梦龙的形象突出运用对比手法,在情节发展中表现他的思想和性格。作家对他是有褒有贬,基本肯定,也有批评。对于贪官卞学道,则运用漫画手法勾画他的丑态,表现了人民群众对封建官僚的憎恶和否定。由此可见,《春香传》的基本创作方法是现实主义的,但也包含着浪漫主义的因素。

《春香传》的文体和语言具有民间文学的特点,“说唱”结合。“说”的部分用散文写成,“唱”的部分则用韵文。散文通俗易懂,用于叙事;韵文优美典雅,用于描写和抒情。小说中,人物的语言也用散文、韵文写成。春香的语言散、韵相间,时而高亢激越,时而低沉婉转,表现了她丰富的内心世界和高尚品质;梦龙的语言多用韵文,反映了他的教养和身分;卞学道的语言皆用散文,显得矫揉、粗暴、武断;农夫的歌词朴素而又和谐,表现了劳动者的本色。

《春香传》还引用了许多民歌、童谣、成语、警句、俚语和小故事,更增强了作品的民族、民间文学特色。书中还提到中国古代作家的诗歌典故,这些,和具有朝鲜民族特色的东西揉和在一起,混然一体,相映成趣,更体现了小说的古典风格。

《春香传》在长期流传过程中,也受到了封建意识的渗透。表现在一方面以“圣君圣德”、“人寿年丰”、“太平盛世”等颂词来称颂已临近崩溃的李氏王朝;另一方面,又宣传“天地神灵”、“神鬼报应”、“苦尽甘来”等宗教迷信观念。这些不能不影响作品思想和形象的完美。

总的说来,《春香传》是朝鲜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优秀的古典文学名著,是朝鲜人民宝贵的文学遗产,它深为广大朝鲜人民所喜爱,至今,它仍然给我们以优美的艺术享受。

影片简介:春香传
朝鲜淑宗时代,前院副使的公子李梦龙,随父亲一起住在南原。整日在书房中苦读
的李梦龙,心中十分苦闷。一日,李梦龙心血来潮,带着下人去广汉楼游玩。这一
天正值民间的端午节,到处是欢声笑语。男人们进行着摔跤比赛,女人们则悠闲地
荡着秋千。李梦龙对其中一位特别美丽的姑娘一见钟情,她那闭月羞花的容貌使其
失魂落魄。李梦龙立即派下人去打听那姑娘的下落,侍从悄悄的回报:“那是月梅
的女儿春香(李太兰)。”李梦龙马上催促侍从去向春香表达自己的心意,但是春香
只留下一句谜语就走了:“大雁随渝飞,蝴蝶随花舞,小蟹随贝居”。李梦龙经过
苦苦的思考,终于悟出了其中的隐意,于是趁着夜色去拜见了春香。 几天前,春
香的母亲曾梦见一条青龙在莲花池中,而此时见李梦龙来要和春香结为秦晋之好,
认为这简直就是天意,是吉祥的象征,也就爽快的答应下来。也就在那个晚上,李
梦龙和春香两人本能似的相融了,在那一瞬间,两人精神与肉体都好象沉浸在梦境
中。可好事多磨,幸福总是短暂的。李梦龙的父亲由于政绩显赫,被任命为进晋内
职,必须立即去韩阳赴任,李梦龙也必须随同前往,一对相爱的人就这样分开了。
以好色而闻名的南原御使听说了春香的绝色后,放着别处的好职位不去却来到了
南原。在他赴任的第三天,就想方设法要把春香占为己有。虽然春香的母亲已经从
良,但是根据当时的法律中“妓女的女儿只能是妓女”的规定,他想尽办法要把春
香留在自己的府中,但妓女的登记本上却根本没有春香的名字。春香宁死不屈,恼
羞成怒的御使又给春香加了一些莫须有的罪名,处以重刑。 而此时,去了韩阳的
李梦龙发愤图强,年纪轻轻就作了状元,被委任为钦差大臣。在南原附近,李梦龙
听到了民间广为流传的有关与春香崇高的气节和南原暴君的故事后,他乔装打扮混
进监狱见到了春香,表示一定要严惩这个暴君。悲喜交集的春香向李梦龙表白了自
己不变的爱。李梦龙隐瞒身份,出席了南原御使的生日宴会。正当气氛正热烈时,
李梦龙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出现了,严惩了南原御使。大家用各种方式来表达对这对
有情人的祝福。
电影后记
《春香传》(太兴电影公司、导演任权泽)是韩国电影历史上首次在凯撒电影节正
式演示会上得到6分钟起立鼓掌的影片。
进入第53届凯撒国际电影节竞争部门的《春香传》于17日(以下是当地时间)晚在
罗米艾日剧场正式演示会上放映。
此剧场是每年凯撒电影节使用的主要场所,是座席多达2250座的超大型剧场。因向
开、闭幕作品提供上映的机会而闻名于世界电影人的‘名誉剧场’。
晚10:30播放的《春香传》结束后在附近咖啡厅和街道展开了正式晚会,庆祝气氛
一直持续到凌晨3点。
《春香传》投资公司首席队长毫不掩饰兴奋,“坐满2250座的观众起立鼓掌长达6
分钟,这是此次电影节演示会开始以来最长的起立掌声。当鼓掌响起时,全身都颤
栗起来了”。
导演及主要演员于17日白天举行了记者招待会。
后记
“春香”在韩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她与李梦龙间纯真的爱情故事妇孺皆知
。〈春香传〉是韩国人喜闻乐见的历史剧,曾被改编成电视剧,电影,歌剧,动画
片等多种形式。
这次,著名的林全宅导演又将其重拍。电影主要描写的是李梦龙和春香两人真正的
爱情。李梦龙去了韩阳,留下的春香受尽侮辱,但宁死不屈,终于等到了两人的相
聚。
虽然故事情节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导演却用了几种不同的表现手法,给观众留下了
深刻的任象。
首先,林导演在本剧中追求的是韩国传统音乐的灵魂。本片的音乐全部是根据第五
代清唱传人赵尚现的原版改编而成的。
原版的〈春香〉是一部大约5个小时的影片,林导演经过精心构思,终于将这部巨
作改编成了电影。
这部电影融汇了赵尚现那优美的唱腔,林导演纯熟的演出编排,以及摄影导演所拍

的优美画面。我们相信一定会带给观众新的享受。
特别是片中那韵味十足的唱腔,将是本片的一大特点。
第二,林导演的独具匠心。
这部电影已经是林导演的第97部作品了。他的制作总是那么出色,一句台词,一个
场面,都会给人新的感受。台词之间的连接也是那么流畅,真是不能用一两句话来
概括的。最具代表的是,春香荡秋千,和冬天满山白雪的镜头,这两个场面充分表
现了韩国的美。
第三,饰演“李梦龙”和“春香”的两位新人虽然是初次上镜,但是表演上却没有
一点生硬的感觉。现在读高中的李效情,把春香成人的爱情表达的淋漓尽致。
春香在监狱中满怀信心等待着李梦龙的到来的场面,在林导演的精心设计下真的非

常真实。
这部作品是几位导演奉献给我们的,一部极具古色古香的作品。不过,在这部电影
中,也使用了21世纪的电影制作新技术。象墓地中鬼火飞舞的场面,就使用新的技
术。
 楼主| 发表于 2006-9-28 19: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朝鲜的春香有点象我国苦守寒窑十八载的王宝钏 [s:2]
 楼主| 发表于 2006-9-29 13:01:15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年9月29日

<最后的武士>----对日本武士道精神的剖析虽极为浅显,把握了其大致风貌,着重展现的是明治维新前夕日本对自身传统继承与西化的冲突,对我们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据说原型是西乡隆胜和新日本政府军的西南战争.先找了些相关的资料.接着继续看电影的下半部.对了,出演多春的日本MM加藤小雪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气质娴静典雅,稀饭~

藝名小雪
英名Koyuki
本名加藤小雪
生日1976/12/18
星座射手座
血型O型
出身神奈川縣
身高172cm
鞋號25cm
B83.W53.H85
興趣讀書
專長排球,網球

剧情简介:

1865年,美国内战结束。可战士的心却无法安宁,在随即而来的大规模西进运动中,刚刚从内战硝烟中幸存下来的白人士兵,又被带到了击杀印第安人的第一线。

  上尉纳沙艾尔格兰在战争中见证了过多的鲜血与暴力,以至于迷失了自己的灵魂;特别是看到上级军官——上校本杰明巴格利屠杀印第安人时,他更感到作为战士的荣誉感消失殆尽。在义勇与牺牲精神被新时代的功利与自私主义代替时,沉浸在往日光荣梦想中的艾尔格兰只能整日借酒浇愁。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被推荐给来自大洋对岸的新成立的明治政府代表,去给日本训练第一支现代化军队。消沉的艾尔格兰觉得这个工作不错,至少他还可能像个真正的战士一样死在战场上。

  艾尔格兰所训练的军队第一个要对付的,就是妄图阻挡现代化进程的顽固武士集团。在一场浓雾中的激战后,不仅天皇的现代化军队被击败,连教官艾尔格兰本人也被武士们俘虏。尽管在搏斗中他杀死了围攻他的一名武士,但并没有得到料想中的速死。相反,武士集团首领胜元生擒了他,并派自己的妹妹多丽子照顾他;而多丽子的丈夫,正是被艾尔格兰杀死的武士……

  身处武士及其家属聚居的村落里,艾尔格兰竟然发现自己居然不由自主地爱上了武士文化,从武士道的精神与肉体修炼中,他似乎又找到了一个战士应有的荣誉感。同时,在多丽子的悉心照料下,似乎有某种微妙的感情在他们之间产生。然而,历史的车轮是不可逆转的,明治政府自然不会放弃现代化进程,武士与天皇军队之间终有一战。已经为武士道深深着迷的艾尔格兰该何去何从?

关于西乡隆盛:http://www.seas.upenn.edu/~yding/history/xxls/





.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 14: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年10月2日

今天打算看纪录片<红色高棉杀人机器>,看完了再来说说感想


文件大小: 335MB
文件类别: 纪录片
文件名称: 超强《红色高棉杀人机器》最真实的纪录片 (获N多大奖!)
文件介绍:
《红色高棉杀人机器》最真实的纪录片
2005年《S21—红色高棉杀人机器》(The Khmer Rouge Death Machine)

2003柬埔寨、法国 记录片

导演:Rithy Panh (潘礼德)


红色高棉S21几乎可以和奥斯威辛集中营相提并论的一个名字,发生于佛教盛行的柬埔寨,二十年前,红色高棉建立的民主柬埔寨政权被十万越南大军和自己倒戈的军队推翻。此后,有关这个政权血腥历史的材料逐步公诸於世,主要见之於柬埔寨难民的陈述、西方记者的采访、学者的调查以及越南政府和由它扶植起来的柬埔寨新政府整理公布的材料。但是有关红色高棉的历史记载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主要因为红色高棉制订和推行政策时的隐秘性,执政时国家的对外封闭状态,以及其寿命过於短暂,并没有建立起系统的档案。然而,这种材料的缺失和由此造成的研究的困难正从一个特别的角度反映了柬埔寨革命的特点:它如同一场飓风,肆虐过后除了留下一片废墟以外,没有任何清楚的踪迹可寻。
因为一些诸如以上的原因,这段历史并不像奥斯威辛集中营那么的明白透彻,我们了解的只有一个事实,那就是屠杀真真实实的发生了,人性赤裸裸的被践踏了,我想仅从电影角度出发写这篇文章的,以上的历史资料来源于网上的一篇文章,因为作者不详细,所以我只能如此引用,不加标注了。
S-21是国安办公室二十一号营的代号,它的別名是「毒树丘」 (Hill of the Poison Tree),在红色柬埔寨统治期间,这个拘留所,以各种残忍酷刑而恶名昭彰,如今原地建有一个屠杀紀念馆。导演用了三年时间致力邀请在世的人──不止是幸存者,连施刑者在內──重访旧地,重现当年景象,是柬埔寨人向以色列纪录片巨作《Shoah》重返纳粹集中营面对历史的借镜及回应。这不是另一部逼人认错的《祭军魂》,电影不是法庭,历史的仇与恨,铭记的与忏悔的勇气,这是一部具有宽宏气度的時代意义纪录片。
奖项:
2003 欧洲电影奖年度最佳纪录片奖
2003 戛纳电影节Francois Chalais 奖
2003 芝加哥影展最佳纪录片奖
2003哥本哈根影展评审团大奖
2003莱比锡电影节节金奖、影评人奖
2003日本山形纪录片电影节新浪潮奖
2003西班牙瓦拉多利德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
2003意大利记录片协会奖金奖
2003纽约影展首映片
2004阿根廷独立电影节人权奖
2004香港国际电影节纪录片竞赛人道奖

该片的记录手法就像是一个采访,从开始的老电影片断,到最后的结尾,导演只是安排了一个受害人-画家,几个当时的施刑者,从他们进入集中营,受害和守卫,杀人的过程,现场简单的模拟描述,没有多么慷慨的说教,只是描述,比新闻片还要写实,除了画家精彩的画作意外,甚至没有电影的艺术氛围,为了更加符合纪录片的特点,每次诉说都有相应的证据资料,惊诧于该段历史证据保存的如此完好。
通过最逼近与现实的方式,作者描述了在政治迫害下的杀人机器,一个再善良普通不过的老实人,在政治灌输下,就如此简单的变成了杀人机器,"大脑完全和手脚脱节"。
最主要的是三个人物,一个是画家,他受过教育,有些思想,主动邀请那些当初的守卫和施刑者旧地重游,想弄明白是什么使这些善良的普通人成了杀人的机器,他的话语思想是真个纪录片所要表达的思想,他们杀人的时候为什么没有了自己的意志,最起码的人性。画家闪光的一点是作画时候的细腻,尤其是一边说一边用画笔描人物衣领的那个场景,从画家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出,他深受政治影响,所画的作品完全具有政治狂热时期的特点,简单明了,色彩浓重,几乎完全不用线条,大部分是一块一块的颜色。
第二个人物是那个说的比较多的守卫,影片一开始是一段父母对儿子变成杀人机器的哭诉,好多当时的想法,当时的心理状态都处于他的口中,坦诚告诉了记录片的拍摄者,他们当年正值青春年华,封闭的集体生活让他们对年轻貌美的女犯人充满了好奇,党告诉他们不能有爱情,性欲和怨恨让他们彻底没有了理智,在审讯名义下的性骚扰时有发生,甚至是强奸。
第三个人物,就是那个模仿着,他除了模仿,其他的一句话都不说,他不断模仿对待犯人的那个片断,让人心里在滴血,他很真实的很投入的让我们回忆了那段过去。他只会用行动说话,在和画家聊天的时候,他总是一言不发,质朴的像个农民。
可以说这部纪录片是最真实最纯粹的纪录片,没有加一点现代处理方式,甚至在守卫模仿的时候连道具都没有,最简单的马桶,水缸,都是里面剩下的东西,很破烂的。
电影里面两个细节最能打动人,一个就是画家一边作画一边诉说那段,另外一段就是,影片结尾,空荡荡的房间里面起了风,刮起一阵阵的尘土,让人看了感触颇多。





《21—红色高棉杀人机器》2003柬埔寨、法国 记录片

  导演:潘礼德

  片长:101分钟

  虽然没有看过,但翻了一些资料,这篇文章对那段历史的理解应该有帮助,转载过来:

  穿越历史的悲怆:红色高棉兴衰记

  柬埔寨暹粒省的五月,雨季即将来临,气候闷热潮湿,中午气温高达摄氏三十八至四十度,而每天清晨和黄昏却是乌云压顶,水塘和小吴哥周边的护城河近乎干涸,草色发黄,它们都在等待一年一度的雨季的滋润。熙熙攘攘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冒着酷暑和闷热,不远万里,来探望吴哥这座不朽的千年古城。

    吴哥文化的亘古绵长,已经诱惑了我许多年。这座遗失了又找到的传奇的古城,在我心底里是那么神奇和优雅……从元朝元成宗元贞元年六月(1295年)吴哥王朝鼎盛时期奉命随使赴真腊的温州商人周达观的著作《真腊风土记》,到小吴哥那些石雕回廊浮雕的神话故事,从垂垂僧人老尼守护的佛像雕塑,到巴戎寺石墙上长达几百公尺的高棉人在十二世纪与占婆人的战争浮雕,从矗立于丛林之间的巴戎神庙五十四座高矮不一、大小各异刻有加耶华尔曼七世的两百多个微笑面容的四面塔,到女皇宫那些红沙岩上精雕细刻美轮美奂的石雕,九百年前的故事历历在目,呼之欲出。这些宏伟建筑和雕塑,因记载的文字极其有限而充满神秘,又因为发现吴哥窟的故事离奇而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它使来自世界各国的人为之驻足、凝视、深思和感叹!

    本来我到柬埔寨的目的十分单纯,短短一个星期的流连,除了缅怀吴哥王朝的历史,拍照片,采撷吴哥文化的艺术瑰宝,就没有任何其他任务,但是,不论在金边、在暹粒,或是在吴哥,与灿烂的古文化之美相比反差极大的,是当地百姓的贫穷。无论在哪里停留,一群小孩、乞丐、残障者立刻涌过来,团团围住你,伸手向你要钱要东西。我拍过几个乞讨的孩子,他们小小年纪,眼睛里却有那么多凄苦和无奈。我不断解读那些凄美的眼睛背后的故事。二十多年的内战,使柬埔寨的百姓变得谦卑,甚至失去了自尊,虽然战争已经过去了好几年,但似乎这里的百姓还没有从战争的创伤中恢复元气,加上外国游客的涌入,更加大了贫富之间的反差。就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柬埔寨还是中南半岛最富裕的国家之一,而现在,他们却如此贫困。我在旅途中遭遇到的出租车司机、导游,还有那些乞讨的小孩,他们不断向我讲述柬埔寨的历史,讲述他们的亲人在红色高棉统治时期被折磨致死的故事。我总是反复地被这个我本不想触及的令人不愉快的问题所困扰,与当地百姓的接触,使你无法规避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红色高棉给人民造成的深重苦难。红色高棉对于柬埔寨人来说,犹如挥之不去的阴霾。

    在即将离开柬埔寨的前一天,我终于要求导游抽出一个下午的时间,带我去暹粒战争纪念馆。虽然我知道,这不会是愉快的经历。我想弄清楚那些孩子眼睛里与年龄极其不相称的悲哀,我被那些眼睛深深触动。

    战争纪念馆实际上是一座庙宇,其中的一座塔的四面装着透明的玻璃,陈列着在波尔布特统治时期惨遭杀害的人的骷髅。塔前有几个小孩,在兜售一本柬埔寨人Loung Ung写的英文自传,书名叫《他们先杀死我父亲》,书的封面上依次排列着一张张一寸大小的男女老幼的照片。导游说,所有这些照片,都是在红色高棉保留的档案中发现的被红色高棉杀害的人。站在陈列着遇难者骷髅的纪念塔神龛前,心脏似乎被挤压得异常疼痛,感觉喘不过气来。也就是在这些骷髅的面前,人们把红色高棉(khmer Rouge)时期的惊心动魄的杀戮故事仔细讲给我听。像这样的纪念塔,在柬埔寨有很多,而最大的一个是在金边南部,一个编号为S-21的大屠杀现场。S-21杀戮场之所以出名,是因为红色高棉在那里杀的人最多,而且多为“政治犯”。

    细究柬埔寨的历史,实在是悲惨而又令人尴尬。越战期间,美国要求柬埔寨助战,遭到西哈努克的拒绝。美国对西哈努克政府的中立偏左政策深为不满,从1969年3月起,派飞机轰炸成为北越“庇护所”的柬埔寨领土,并把目标转向柬军方,开始扶持朗诺将军。朗诺趁西哈努克1970年3月出访苏联之际,发动了军事政变,废黜西哈努克,由朗诺出任总统。美国对柬埔寨的干涉为一直在丛林里打游击的红色高棉带来了崛起的意外机遇。民族矛盾上升为柬埔寨国内的主要矛盾。忠于王室的柬埔寨子民不能接受国王被驱逐的现实,更不甘心屈服于傀儡政府,柬共趁机打着爱国的牌子扛起抗美救国的大旗。1970年4月美国和南越军队入侵柬埔寨南部。大敌当前,西哈努克和柬共捐弃前嫌,携手抗美,结成抗美救国统一战线。5月5日柬民族团结政府成立,西哈努克任主席,乔森潘担任副首相。民族团结政府得到民众衷心拥护,抵抗力量如星星之火,迅速燎原。大批青年、知识分子、僧侣、朗诺政府官员、军人奔向丛林,加入红色高棉的行列。而朗诺本人庸碌无能,完全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1971年底,抵抗力量粉碎朗诺政府的“真腊二号”军事行动取得了战场上的主动。1973年8月美机停止轰炸柬埔寨。民族解放武装力量发展壮大到五万人,一举解放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国土,完全控制了金边外围地区。1975年元旦,抵抗力量发起总攻。4月1日,朗诺以去外国治病的名义离开金边。4月17日,金边挂起了白旗。红色高棉取得了抗美救国战争的全面胜利。

    在北越和美国签订了在印支停火的协定后,红色高棉开始与越共分裂,在骂“越南修正主义”的同时,堂而皇之地树起了抵抗越南入侵的旗帜。柬共与越南抗衡,为美国出了一口恶气。于是美国转而通过泰国向红色高棉提供武器和装备,希望借此削弱越共的势力扩张。有了这一层关系,美国对红色高棉日后践踏人权的胡作非为自然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1975年4月17日,红色高棉扳倒了朗诺政府,开始了所谓的“元年”(Year Zero)。而这一天,却是柬埔寨人刻骨铭心难以忘却的日子。红色高棉的领导人波尔布特,实行“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愚民政策。他发出一号命令,以战备为借口把城市居民遣散出城。这项决定是在红色高棉进城前两个月作出的,但他们对相当高级的干部都严加保密,并且欺骗老百姓说美国人要轰炸金边,谁也不准留下,不准携带行李,用不着带出城市的东西,三天之内就可以回家。在士兵的强行驱赶威吓之下,四天之内,所有金边人被迫离开了世世代代居住的家园,放弃所有财产,成为彻头彻尾的无产者。素有“东方巴黎”之称、并有两百万人口的金边,数日之内就成了死寂的空城。正是从这一天开始,柬埔寨的百姓开始陷入水深火热且极其荒谬的处境之中。

    红色高棉的军人荷枪实弹,强迫城市居民迁往乡下改造,实践所谓的农业乌托邦计划。同年9月,全国所有城镇的人口被全部迁出。红色高棉认为这在世界上是个独一无二的“创举”。而大部分的金边人没有料到,此次的离开,竟是一条不归之路。体弱的人还没到达目的地,就病死在去乡村的长达一个月的徒步跋涉中。有幸到达目的地的,一落脚便开始了刀耕火种的日子。眨眼间,柬埔寨禁止私有制,没有工业,不准商品买卖,不准货币流通,连以物易物的原始交易方式也不允许,而波尔布特策划的这次两百万人的大迁移,事先毫无物质准备,直接导致几十万人的死亡。

    波尔布特掌权之后,开始了长达四年的血腥统治,并宣布要在十到十五年内使国家实现现代化。首先要把每一个城里人改造成农民。红色高棉把人分为“旧人”和“新人”。“旧人”是攻克金边前已在解放区的人口,主要是农民。“新人”则是旧政权的军政人员、知识分子、僧侣、技术工人、商人、城市居民,“新人”必须通过改造才能新生。每位新人必须重新登记,交代以前的历史。凡在朗诺政权服务过的人、对新政权不满者、地富反坏、不愿自动离开金边者,一律格杀勿论。接着是清理阶级队伍,有产者、业主、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教师、医生及其他专业人士都不是无产阶级,属于清理之列,连戴眼镜的人也不放过。然后是种族和宗教迫害,会说外语也是死罪。禁止所有的宗教信仰,关闭或摧毁所有的教堂和庙宇,佛教徒被迫还俗,回教徒被强迫吃猪肉。除了整肃党内异己,普通百姓以越南、苏联间谍、美国特务等罪名遭疯狂屠杀,大多数遇难者全家都被斩尽杀绝。

   红色高棉视知识为罪恶,不设正规学校,禁用书籍和印刷品。只准唱革命歌、跳革命舞,取缔传统歌舞戏剧,严禁西方文化传播。人们不能自由流动。全国没有邮政电信,也没有医院。“新人”在“旧人”的监督和管制下,食不果腹地从事超强度的体力劳动,强迫所有百姓必须放弃原来的民族服装和服饰,男女老少一律穿上黑色革命装或者军装。妇女不论多大年纪,必须剪清一色的齐耳短发。红色高棉成员的脖子上则多了一条红白相间的长布围巾。被放逐的“新人”和原先的乡下农民都按军事编制分为男劳动队、女劳动队,一律强制劳动,男女分住在各自的营房,连夫妻也只能在获得批准的前提下一周相聚一次。

    吃饭在公社大食堂,每人配以碗筷,定时去集体食堂排队打饭。刚开始时一天三餐,到后来认为吃三餐多余,改为一天两餐,没过多久,粮食配给越来越少,干饭变成了稀饭。野菜、草根、树皮,蚱蜢、甲壳虫、蟋蟀、壁虎都成了果腹的美味佳肴。很快连这些“美食”也找不到了。每天都有人饿死,发展到最后,就像中国古书中记载的大灾之年,人甚至吃死人的肉。

    新人们被迫学习农活,种地修渠,为了完成规定的劳动限额,白天必须在田里干十几个小时活,晚上还要开会学习。居住的条件尤为简陋,用竹子搭成无法遮风雨的吊脚楼,家徒四壁,没有任何家具。辛辛苦苦打下的粮食,必须全数交公。允许种蔬菜瓜果,但收成归公。偷吃瓜果被定为偷窃罪扭送村委会处治。据不完全统计,在此期间,至少有一百多万人因为劳累、饥饿、营养不良和疾病而死去。

    在红色高棉执政的三年八个月二十天时间里,其恐怖程度空前绝后。1976年夏,一直处在幕后的波尔布特出任政府总理。年底他忧心忡忡地指出“党的躯体已经生病了”,此后就以肃清亲越分子、克格勃间谍、美国中央情报局特务和新混入党内的异己分子为借口开始了内部清洗。在1975年10月宣布的民族阵线的十三个领导人中,就有五个在1977年的清洗中被处决,其中包括内政部长、两任商务部长、新闻和宣传部长、国家主席团第一副主席等。各大区的党政军领导人被处决的更多。最集中的一次是1978年对被认为是亲越派的东部大区干部和军人的清洗,由西南大区的领导人塔莫负责,一次屠杀了近十万名自己人。S-21杀戮场,主要用来审讯、拷打和处决党内敌人。据估计,仅在这个中心一处,就处决了两万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在S-21发掘出近九千具尸体。还有许多死人坑尚待挖掘。这些人死得极其恐怖,红色高棉为节省子弹,杀人多用棍棒重击或以斧头砍杀。许多陈列的头盖骨上,留有被斧头砍出的裂痕。1976年1月柬共颁布新宪法,改国名为民主柬埔寨。4月西哈努克被迫退休,随后遭到软禁。他的子女亲属十几人照样作为“新人”下放劳动,最后下落不明。

    在大屠杀的同时,民柬对外处于极度的自我封闭状态,国门被关闭,受害者无路可逃,只能束手就擒,惨遭杀戮。到1978年底,只有为数很少的几个国家与之互派外交人员。

    在短短不到四年的时间里,红色高棉取消城市、强制人口迁移、取消货币、取消商品、取消家庭,用暴力达成社会改造,建立一个最纯粹的社会主义社会,整个国家没有商店、没有庙宇、没有学校或公共设施,文明被践踏,百姓遭涂炭,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1984年获得第五十七届奥斯卡三项大奖的影片《THE KILLING FIELDS》就是描写红色高棉时期的苦难。影片根据真实的故事,再现了红色高棉时期大屠杀的生还者Haing Ngor经受饥饿和严刑拷打、饱受战争恐怖、亲人死亡的经历。

    在长期的抗法和抗美斗争中,柬越曾互相支持,并肩战斗,但也有一些积怨。两国革命胜利后,越南企图通过越柬的“特殊关系”控制柬埔寨,实现其“印支联邦”的美梦。早在1975年6月就趁解放越南南方之机,出兵占领柬埔寨的威岛。而红色高棉不屈服于越南的压力,利用民众根深蒂固的仇越反越情绪予以反击。1977年起两国边境冲突不断。年底因越军入侵鹦鹉嘴地区,柬埔寨宣布与越南断交,而越南则公开号召推翻红色高棉政权。1978年12月25日,越南十万“志愿军”兵分七路入侵柬埔寨。红色高棉自信能轻易击败越南的任何侵略,不料事与愿违,仅仅两周时间,红色高棉就兵败如山倒,政权不保。1979年1月7日越军占领了柬首都金边。翌日越南拼凑成立韩桑林傀儡政权,即“柬埔寨人民共和国”。红色高棉执政时代结束。此后,他们溃退到柬埔寨西北和西南山区,建立革命根据地,进行有组织的武装抵抗斗争。红色高棉如此迅速地土崩瓦解,现任柬埔寨王国政府总理洪森(Hun Sen)起了重要作用。洪森少年时代出于对西哈努克的热爱和对“美帝”的义愤,投笔从戎,参加了红色高棉,从排长一步步晋升到师长。后来发现波尔布特倒行逆施,残酷镇压人民,他的信心开始动摇。他因拒绝屠杀穆斯林,反被红色高棉追杀,使他遂起倒戈的念头。1977年,洪森率部逃亡越南,不到两年,他联合越军杀回金边,一举推翻了红色高棉。但毋庸讳言,红色高棉的迅速倒台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几年倒行逆施的残暴统治,使得老百姓人心思弃。

    1979年以后的历届联合国大会上,绝大多数成员国谴责越南侵柬,要求越南无条件撤军,拒绝承认金边当局。1981年12月柬共宣布自动解散。1985年波尔布特、农谢和切春宣布退休。这些举措改善了红色高棉的外部形象。实际上柬共仍然存在,而且这些“退休者”仍决定着红色高棉的一切。尽管西哈努克憎恶红色高棉,为了共同的抗越大计,还是再度与之携手合作。不过,此时的西哈努克和另一位抵抗派领导人宋双都有了自己领导的小股抗越部队。1982年6月,民柬、西哈努克和宋双三方决定成立民柬联合政府。西哈努克任主席,乔森潘任副主席兼国民军总司令,宋双任总理。1989年9月越南从柬埔寨撤军。1991年10月23日,柬冲突四方在巴黎签署《巴黎和平协定》,并在联合国监督下进行大选,组成新政府。从1992年2月起,联合国陆续派出二万二千工作人员,花费近二十八亿美元来帮助柬埔寨实施和平协定。这是联合国战后最大一次维和行动。而作为协定签字方之一的红色高棉却拒绝与联合国合作,抵制大选。它先是不让联合国维和人员进入其控制区,后又拒绝裁减军队,不断采取军事进攻,并多次发生扣留和伤害联合国人员的事件,最后是在大选前撤走驻各地的联络站。除红色高棉外,其他十九个政党都参加了1993年5月举行的大选。西哈努克派的奉辛比克党得票百分之四十五点七,出人意料地战胜了人民党。大选后组成王国政府,奉辛比克党和人民党达成妥协联合执政,拉那烈任第一首相,洪森为第二首相。红色高棉失去国内盟友和国际支持,陷入全面孤立。

    1994年7月7日,柬议会宣布红色高棉为非法组织。在政府的军事压力和政治攻势下,红色高棉内部思想混乱,官兵厌战思乡,开始逃离。对此,强硬派领导人始终没有制定切合实际的对策。波尔布特迷恋军事斗争的魔力,红色高棉军队能征善战,且在根据地周围埋下无数地雷,政府军的围剿常常是损兵折将,无功而返。对内政策仍然坚持抗美时期的做法,反对自由经济和私有财产,强化他的绝对领导,清除不同意见者,结果终于激起内变。红色高棉二号人物英萨利,主张政治和谈和内部改革,但不为波尔布特所容,并当作“享乐主义”和“投降主义”倾向受到批判。1996年8月,英萨利率领两个师与波尔布特派分道扬镳。拉那烈和洪森马上与他达成和解协议,允许他在其控制区享有自治权利。西哈努克国王还下令赦免英萨利。英萨利的分裂使红色高棉丧失了四千人的精锐之师,又失去了重要的木材和宝石等经济来源。而政府既往不咎的和解政策,则摧垮了红色高棉官兵的心理防线。红色高棉的解体已是不可避免。不久又有十几个师脱离波尔布特,改组并入政府军队。到1997年5月,红色高棉已丧失了近百分之八十的作战部队,大势已去。1997年6月民柬国民军总司令宋成密谋投诚,波尔布特得知后派人枪杀宋成夫妇及其八个子女。红色高棉的官兵忍无可忍,第一次把枪口对准了自己的“一号大哥”。波尔布特仓皇逃命,但为部下抓获,随后被公审判处终身监禁。红色高棉希望通过此举改善形象,寻找出路,保存组织力量,但因波尔布特是红色高棉的灵魂和象征,对他的审判显然更使民柬群众士气涣散,无所适从。1997年奉辛比克党与人民党明争暗斗,又给残存的红色高棉一线希望,部分民柬武装甚至与拉那烈派结盟反对人民党。然而,7月初洪森以武力驱逐了拉那烈,完全控制了局势。红色高棉的如意算盘又一次落空。此后,在国际压力下,柬埔寨再次举行大选,拉那烈派与洪森派重新妥协,联合执政。红色高棉对前途已完全绝望。波尔布特1998年4月因心脏病突发去世后,剩下的红色高棉领导人陆续走出丛林,形成又一轮投诚浪潮。毕姜、江裕朗等五位高级官员和马本、波尔布特遗孀梅松等人先后离开红色高棉。最后,12月5日,肯农等八位将军率数千余部投诚,民柬前主席乔森潘和前人大委员长农谢回归。1998年成了红色高棉的投诚年和终结年。红色高棉的兴盛和衰亡,构成了柬埔寨当代历史的重要篇章。

    从纪念馆出来,久久挥不去心头的压抑,我似乎看清楚了那些乞讨的孩子凄美的眼睛背后的真相,我仿佛听到成千上万的冤魂在地狱中嘶吼和哀嚎。暴徒们竟以千千万万同胞的生命为代价,去实现一两位暴君的所谓伟大理想!今天,屠杀的现场还能见到蛛丝马迹,但不久的将来,凄凄荒草会长起来,那些痕迹将被掩盖。几年后的孩子将不会知道,在那荒草之下,埋藏着他们父辈对生命的全部寄托和希望。



审判红色高棉难上难

曾志雄

前不久,美国参议员约翰·凯利在柬埔寨金边机场宣布,柬首相洪森已经同意与联合国成立一个特别审议庭,以解决联合检察官或取证法官在起诉前红色高棉领导人问题上出现的分歧。这意味着前红色高棉领导人离审判台又近了一步。

罪名:种族灭绝、大屠杀

1975年4月,红色高棉推翻了朗诺政权,建立“民主柬埔寨”政府。1978年12月越南入侵柬埔寨,红色高棉成为一支主要反抗力量。1993年,红色高棉因拒绝承认民选产生的柬王国政府,被柬国民议会宣布为非法组织。在政府软硬兼施策略的拉拢和打击下,红色高棉武装开始瓦解:1996年曾任红色高棉外交部长的英萨利率部下向政府投诚后受到国王的赦免;1997年红色高棉军队总司令宋成在内讧中被杀;1998年最高领导人波尔布特神秘死亡,主要领导人乔森潘和农谢于同年12月向政府投诚;1999年3月,取代波尔布特地位的红色高棉军队总参谋长切春在泰柬边境被政府军逮捕,标志着红色高棉的消亡。

红色高棉放下武器、走出丛林之时,国际社会上要求对其进行审判的呼声也开始高涨。美国等西方国家指控红色高棉领导人在1975~1979年执政期间犯下了“种族灭绝、大屠杀”等罪行,要求将他们绳之以法。

国际法庭难产

1997年6月,在联合国秘书长派驻柬埔寨特别代表梅霍特拉的建议下,当时的柬政府第一首相拉那烈和第二首相洪森联名写信给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要求国际社会在审判前红色高棉领导人方面向柬埔寨提供援助。此举为联合国插手红色高棉的审判提供了机会。安南于1999年3月17日向安理会和联大递交了一份报告,要求让国际法庭审判前红色高棉领导人。不过他的立场也很灵活,说成立国际法庭并不等于一定要采取现有国际法庭的模式,其他模式也可探讨。

在审判红色高棉领导人问题上,美国表现出它一惯的“热心”:早在1993年美参院就通过“对红色高棉起诉和排斥法案”,要求美国务院在柬埔寨设立办事处,调查红色高棉的罪行,同时“大力促进国际法庭的设立”;1998年,美国在鼓动联合国审判的同时,还与加拿大等国私下磋商,因为世界上只有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丹麦等少数国家的法律允许引渡被指控犯有“种族灭绝罪”的外国人并对他们进行审判;1999年,美国和一些西方国家以柬国内司法不健全、柬法律容易受到政治影响、“种族灭绝罪”不是某个国家的事等借口向柬政府施加压力,甚至以中断经济援助相威胁,要求柬政府接受联合国的意见。

由于柬政府和部分联合国安理会成员的反对,美国等国家欲通过联合国成立国际法庭审判红色高棉的想法落了空。新加坡《联合早报》甚至以联合国前南战犯国际法庭为例,指出国际审判的方式也不适合柬埔寨的国情:该法庭已工作了5年,估计还要5年时间才能有最后的判决。法庭每年开销据说高达7000万美元,10年就是7亿美元。对于一个刚从30年战乱中走出来的国家来说,还是把这些钱用于国家的发展更好。

柬国内:支持有限度审判

在柬国内,西哈努克国王、首相洪森和国会议长拉那烈亲王都一致表示,在审判红色高棉的问题上“既要为100多万死难同胞伸张正义,更要照顾到民族和解政策”,主张进行有限度的审判。

首相洪森的态度令人关注。1997年他同拉那烈亲王联名要求联合国支持审判红色高棉领导人,但1998年大选后他改变了初衷,强调:“如果草率和不恰当地对红色高棉领导人进行审判,就会在其他已向政府投诚的前红色高棉官兵中引起恐慌,就会迫使他们重返丛林,重新开展游击战”。他主张由柬埔寨法庭而不是国际法庭主持审判,理由是:首先,柬不信任国际法庭;其次,是柬人民推翻了红色高棉,有关问题应由柬人民自己解决;第三,柬宪法规定,在柬犯罪的柬埔寨人不得送往国外受审。

柬政府向联合国做出让步

由于柬埔寨国家预算的50%来自国际社会,所以当美国等西方国家以中断经济援助相威胁时,洪森被迫同意与联合国法律小组谈判。正如人们事先预料的那样,双方分歧严重。柬方坚持由柬埔寨现有三级法庭进行审判,允许外国法官参与,但柬方必须占主导。联合国方面则认为应该成立一个类似前南斯拉夫和卢旺达国际法庭的独立特别法庭,而且外国法律专家应在法庭中占多数,否则联合国将中止与其合作并拒绝承认审判的合法性。关于被审判对象,柬政府主张主要审判正被关押的切春和红色高棉统治时期的金边监狱监狱长杜奇。英萨利已获得国王赦免,不应再被起诉。乔森潘、农谢等人应根据法庭调查情况而定,其他中下层红色高棉官员应免于起诉。但联合国方面提出,“所有对1975~1979年所犯严重种族灭绝和反人类罪行负主要责任的红色高棉领导人都应接受法律审判,英萨利也不例外”。这意味着西哈努克国王依据柬宪法所拥有的赦免权在此一案例中将不起作用。

今年1月,柬内阁通过一份法律草案,确定原红色高棉领导人将在金边接受特别审判庭的公开审判。特别审判将在柬现有初级法庭、上诉法庭和最高法庭上进行。每一级法庭均由一名柬埔寨人和一名外国人担任联合检察官。柬埔寨法官均由柬最高法官委员会任命,外国法官由柬最高法官委员会根据联合国秘书长(或联合国成员国政府)与柬王国政府会商后的提议任命。该法律草案同时规定,无论嫌疑犯职务和地位高低都不能逃脱惩罚,柬埔寨王国政府不能要求赦免任何犯有本法律所述罪行的罪犯。

开庭审判:烫手山芋

经过多轮商讨,美国参议员约翰·凯利在4月29日宣布,洪森同意接受解决上述问题的“3+2”方案,即由3名柬埔寨法官和两名外国法官组成一个特别审议庭,当联合检察官或联合调查取证法官在30天内仍对起诉某个嫌疑犯问题争执不下时,由特别审议庭来投票裁决。但阻止案件起诉必需获得5人中的4人同意才有效。至此,柬埔寨政府与国际社会就审判红色高棉问题基本上达成一致意见。

观察家认为,尽管洪森接受了“3+2”这个对柬不利的方案,但该法律草案还必需在5月下旬召开的国民议会上获得通过才能生效,这期间不无变数。

红色高棉问题有冷战时期意识斗争背景。数十年来,红色高棉同国内各政治势力和众多外国政府及组织有着长期、广泛的联系。洪森政府如果处理得当,最终妥善解决红色高棉问题,将赢得更多国内民众支持和国际援助,有利于其经济发展和政权巩固。否则,其引发的问题和连锁反应可能会非常广泛、强烈和复杂。

柬与联合国能否像美参议员凯利所说,在6月15日前完成特别审判庭准备工作,目前还是一个未知数。一旦开庭,那也将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
《中国青年报》 2000年05月22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 17:44:39 | 显示全部楼层
刚看完沟口健二的代表作<祗园歌女>,不愧是日本一代电影大师!本影片描述了艺伎的成长历程,人情冷暖,从人自身的抗争到对现实的低头,人终得还是得屈服于命运.......

主演: 若尾文子 河津清三郎 木暮实千代  

导演: 沟口健二  

地区: 日本

片长: 80分钟

配音: 日语

日本的京都祇园,雅子的母亲刚刚去世,她生前曾是一名当红的艺妓;雅子的父亲做生意失败,疾病缠身而且被人追债。为了生计,十六岁的雅子只得投靠到艺妓美右的门下做见习艺妓。经过一年训练,雅子初出茅庐,跟着美右周旋于祇园的风月场。但她性情刚烈,不肯轻易就范,竟然咬伤了一位贵为董事长的客人的嘴唇,使得自家的生意大受影响,门庭冷落客人稀。最后,无情的现实教会了她...

溝口健二生平及電影風格簡介 ~


  日本電影黃金時代,享譽國際的三大導演之一的溝口健二(Mizoguchi Kenji)有「女性電影大師」之稱。比小津安二郎及黑澤明資深年長,他的生平和電影一樣引人入勝,年輕時被為娼的情婦從背後捅了一刀,多年後,他檢視著身上的疤痕,向人說:「因為它,我才知道如何描繪女人。」

 

  「女人的不幸都因為男人」,是溝口電影一貫的題材,他的電影多是紅顏薄命的故事,他電影中的女性皆肝腸寸斷、至情至聖,卻在飄零落泊中顯出高貴的自尊和情操,縱使淪落風塵,也有著一種自由自決的活力。他關注小人物的痛、塵世困境及現實情慾﹔擅於長鏡頭美學的他,堅守一個鏡頭只能拍一次的信念,往往等演員情緒展現才拍攝,而持續的畫面更自然地展示出角色內心深處的感情。

  他的電影往往有一份溫柔的美麗,一場一鏡都似水柔情,動中有靜,靜中有動,還有一份不著痕跡的輕盈雅緻。

 

~ 導演-溝口健二其他作品館藏  ~

 1956 赤線地帶  (LD)

 1955 新. 平家物語  (LD)

 1955 楊貴妃  (LD)

 1954 山椒大夫  (LD)

 1954 謠傳中的女人 / 噂&#63268;女   (LD)

 1954 近松物語 (LD)

 1953 雨月物語  (LD)

 1952 西鶴一代女  (LD)

 1951 阿遊姐   (LD). 阿遊姐   (錄影帶)

 1936 祇園囃子 (LD).  祇園戀曲 (錄影帶)

 
发表于 2006-10-4 15:42:18 | 显示全部楼层
牛~!真能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1-29 12:42 , Processed in 0.085703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