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46|回复: 4

[摄影学堂]--《摄影大师的构图秘诀》转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18 09:39: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书作者:恩斯特·威尔迪是一位世界著名的摄影家。他在众多的业余以及专业摄影杂志上发表了大量作品;同时,他也是一位天才的摄影教师,其足迹遍布六大洲的许多国家,孜孜不倦地对他的学生讲授如何拍摄出卓越影像的技巧。除本书以外,他还撰写了《追求终极影像》等多部摄影书籍。


第一部分 构图与影像画幅

第一章 什么是构图
第二章 不同视觉媒体的构图
第三章 构图与影像的表现目的
第四章 构图与影像画幅
导 言
■构图中须要关注的问题
当我们用照相机拍摄一张照片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关心的――有时唯一关心的问题――就是要获得一幅技术上完美的,或者至少没有明显缺陷而被人接受的画面。因此,成功的第一项要求便是要了解达到这种结果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对于现代化的傻瓜照相机而言,他们很少、甚至没有什么可学的――他们会自动完成镜头的设置,自动聚焦,自行决定是否需要闪光灯补光,必要的话甚至能设定闪光灯进行正确曝光。我们所能做的实际上只是在拍摄时持稳相机而已。不过,尽管这类傻瓜相机预留给我们的控制权少之又少,但是他们也提供了这样一种优势――能使我们有更多时间去研究主体、照明以及构图,而无须耗费时间去关注技术性的细节。由这种“照相机选择曝光设定”和“照相机创作的照片”方式所产生的影像,其质量通常好的令人惊讶。
拍摄一幅具有出色视觉效果的影像,我们所需要的并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窍门。首先,我们必须拥有一双慧眼,能发现通常被人们忽视的但却很美丽动人的,或与众不同的人物或景象。我们还必须具有对光线的判断力。我们必须能发现现场光所产生的视觉效果独特的主体或景象,或者能找到改善光照条件的方法。我们必须决定摄入多大部分,从什么角度来拍摄效果最佳,以及如何取景构图,如何使主体与其他被摄体以及背景联系起来。这些要点在使用功能齐全的精密照相机时,轻易就能做到,但是即使对于傻瓜相机而言,他们也依然适用,并且也是值得考虑的。
当我们自己能控制镜头设置以及使用照相机上的其他功能时,我们便拥有了许多额外影像创作的可能性。举例来说,我们可以(而且必须)决定景深范围、背景清晰度、镜头涵盖范围以及透视等。除构图以外,功能齐全的照相机所拥有的这些额外可能,必须成为影响创作过程中的一个部分而加以运用。他们必须结合构图来加以讨论,因为使用不同的拍摄方法,其影像的视觉效果通常会更明显。除了改变照相机的位置来消除某种干扰因素以外,我们也可以通过改变镜头设定或采用不同的焦距进行拍摄,而使影像获得同样的、甚至是更明显的改变。力争以尽可能完美的方式将图像记录下来,事后就不会有很多地方需要改动了。
选择画幅
自然,当图像被照相机记录下来之后,其创作过程却并不一定到此就结束了。不管最初拍摄时使用何种画幅的照相机和胶片,拍摄完毕以后都始终应该考虑一件事,那就是改变影像的画幅。某些主题采用某种特定画幅进行构图时会更有效,或者说她具有在视觉上强化影像的效果。即使影响最初在取景器里显得更合适,事后也常常面临这种选择,因此在画幅这一问题上应保持开放的心态,千万不要以记录在照相机里的画幅或相纸的大小就是最终的作品规格。除了改变画幅之外,我们在拍摄完毕之后,尤其是在暗房里冲洗、修描底片的时候,还有改变一副影像面貌的可能性。
数字成像
使用电子影像技术,“曝光后”改变影像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借助于电脑加工,我们可以对以任何画幅创作的影像进行修改,可以除去图片内的干扰因素,增加某些素材以组合成不同的影像,或者改变影像的某一部分,甚至使之完全改变。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只受制于我们自己的想象力而已。
对某些摄影者而言,对影像进行修饰的同时或许会着成这样一种危险――他们在用照相机拍摄时,会变得不如以前那么谨慎和精益求精,认为事后能改变或改进他们所拍摄的东西。尽管令人神往的修改机会确实存在,但是我仍然建议大家在拍摄时花足够时间对影像进行认真细致的评估,并在一切可能的情况下都力求用照相机摄下具有完们视觉效果的影像。当然,在某些场景中我们必须在瞬间拍下照片――这使我们没有时间或机会来对影像及其构图作全面的评估。在这种情况下,用电子影像技术对影像进行修正是值得肯定的,即使这种修正仅仅涉及到删除画面上的一些干扰因素而已。
电子影像处理是摄影技术的一项补充,效果令人惊讶。她使我们可以通过摄影方式、电子方式或者以各种不同的途径使这两者结合起来,从而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摄影佳作。电子影像技术在何种程度上成为摄影技术的一部分,则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的愿望。
大多数摄影师仍会从使用照相机进行创作的方式中得到最大的乐趣,而另一些摄影师则可能会由于在电脑上的工作――如把快照转换成图案――而获得更大的愉悦。对于大部分摄影师而言,摄影技术或许成为这两种技术的合成。无论你目前及将来会采用什么方式从事摄影,本书所包含的内容在创作过程中的某些阶段都是值得考虑的,关于构图的所有建议也都是适用的,其主要区别或许仅在于对最终影像所使用的术语不同而已。我觉得一副经过电子技术较大幅度修饰以后而被改变了的影像,是不应该再被称为“照片”而应该被称为“图示”。我喜欢将“照片”这一术语局限于我们用双眼所看到的、与情景极为接近的影像。如果经过电子技术处理的一副影像以任何形式呈现给其他摄影师的话,那么观赏者必须被告知实情。
如果你是一位专业摄影家,那么是否使用电子处理技术,这一决定或许并不完全由你本人做出。客户或许会决定一件摄影作品是否需要数字处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需要电子技术来完成。抽样调查显示,客户(非摄影师)是追随数字摄影的主要驱动力。许多客户相信数字处理的效果更好、更快。在职业领域,速度是数字方式的主要魅力。客户当场就能见到影像,马上能对影像加以修饰并送去印刷。由于影像能立即获得客户的认可,所以你就可以即可收拾好摄影器材,为下一项工作做准备了。
因此,作为一名专业摄影师,你必须准备好能应付有关数字技术方面的问题,要么自己懂得如何做,要么知道在什么地方能找到专业人士来完成这部分工作。举例来说,你没有必要成为一名使用PS的专家,因为几乎所有地方都能找到专业人员为你代劳。但是你必须了解数字技术能做什么,从而能以一种专业的方式与客户讨论。
尽管电子影像技术为摄影开拓了一个全新的领域,而且使视觉作品的创作比以往更激动人心,但是我的选择依然是使用照相机来进行影像创作,并尽可能的使之完美无缺,事后无需做任何改变,既不增加也不删减(除画幅以外)。我更愿意按事物的本来样子,而不是我认为他们应该有的样子来表现他们。事实上,我希望自己所拍摄的影像能使主体与场景表现得比大多数人所看见的更美,视觉效果更佳。我希望最终得完美影像是用照相机创作得,因为那是我得乐趣所在,也是我所理解得摄影。
第一章 什么是构图
■基本要素
拍摄照片的原因与目的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只是出于个人原因,如记录家庭、朋友与公司所发生的时间,或对我们在旅途中所遇见的景物拍照留念。这类影像只需要你(摄影者)感到愉快,同时也给那些被摄入照片的人或同行的伙伴带来乐趣就够了。只要他们在技术上是完美的,或至少是可以接受的,那么他们就已经达到目的了。技术上的完美所涉及到的问题包括人们能接受的清晰度、营造出的氛围或色彩逼真的准确曝光、直至建筑物在照片中线条倾斜这样细微的缺陷。
不过在另一方面,专业摄影师必须出做出不仅能使他们自己,而且能够使客户都感到满意的影像,这仅仅在技术上达到完美是不够的,这类影像通常还必须传递某种信息或者有助于销售某类产品。
将摄影作为一种严肃认真的业余爱好,或者在美术摄影领域工作的非专业摄影师,则必须创作出能使那些与影像毫不相干的观众感到愉悦的作品。在这种情况下,技术上的完美也是不够的。这类照片还必须是优美的、独特的、令人兴奋的。从本质上说,他们必须拥有这样一种强烈的视觉感染力,既能够使观赏者获得启迪,使他们记住这副影像并能唤起他们想一再观赏的欲望。构图是实现这一基本目标的一个主要因素,即以一种最简单、最清晰而又是最有效的方式将信息传达给观赏者。同时,我还想指出,在“构图”这一标题下所讨论的一切问题并不是为了获得成功而必须遵循的一种技术细节,恰恰相反,这里的建议应该被看作是能帮助你创作一副佳作的指导性原则。一旦掌握了他们,你就能以自己的风格,以自己的个性化的构图来创作令人满意的作品了。
■需要考虑的其他要素
在大多数摄影师心目中,构图仅仅关系到画面框架区域内各种线条、形状以及明暗区域的选择、安排和布置。在色彩摄影中,除了以上这些值得关心的问题以外,还需要加上色彩的选择以及不同色彩在画面中的位置。在探索这些问题的种种可能性时,不要去过多考虑主体是什么样的,或者将摄影局限于那些自身比较有趣的主体,而应该更多地以一位图形设计师的眼光去审视所要拍摄的景物。寻找主体,并将他们运用为一副带有强烈视觉吸引力的图形设计的一部分。我曾拍下过色彩鲜明的电话亭、交通指示牌甚至橱窗展示,其原因仅仅是由于他们能够与背景或周围环境结合成某种生动有趣的图案。剪影永远是一种强有力的图案涉及要素。因此,你所获得的最终影像,与其说是某一主体的影像,倒不如说是各种图案和色彩的有机组合。
除上面所提及的这些通常被视为构图要素的内容以外,另有一些要素虽与构图无直接关系,却也能决定最终影像的效果,因而也具有同等重要性。就某一副影像而言,其被摄主体安排以及线条、形状和色彩的处理也许无可挑剔,但可能包含某种杂乱的背景或模糊的前景细节,从而干扰甚至破坏了一副本该出色的影像。
根据我得理解,构图不仅仅是对各种被摄体、线条、形状以及色彩的布置,而且还包括其他所有影响影像最终效果及感染力的全部要素,比如主体与背景的大小关系、景深范围、某些吸引力注意力的因素的添加或干扰因素的删除等。
总而言之,构图的内容了从取景器中评估影像的那一瞬间其,到最后将影像呈现在底片夹、相框、书籍、杂志、投影屏幕上,这一摄影的全部过程中所必须考虑的一切东西。
第二章 不同视觉媒体中的构图
■摄影媒体
决定最终影像效果的基本要素同样适用于所有视觉媒体的创作,无论是照片、幻灯片、电影,还是电视录像。不管影像是用胶片还是电子方式记录,这些要素都同样适用。

■数字媒体
倘若以电子方式创作的成分被添加到由胶片创作的影像上,正如今天人们在专业的和非专业的摄影作品中经常做的那样,那么用数字创作的部分于传统摄影方式所创作的部分在视觉上是有差别的。由于图像中任何显得特别的东西都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因此,具有不同视觉效果的数字创作的部分,便成了唤起人们注意力的一个因素。它即可能是值得追求的,也是可能会干扰你在影像中试图传达的信息。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就不妨将他删除,或者作些改变将他转移到画面的其他位置上去。

■视屏媒体
在拍摄电影或录像时,摄影师还必须关注被摄体是否处于不断移动之中这个要素。任何移动着的东西都能吸引观赏者的目光,哪怕它不过是一个落叶,或远处行走的猫。如果这些物体是画面中唯一移动的物体,情况更是如此。哪怕是最轻微的移动,也可能妨碍我们在图像中试图传达的信息。

第三章 构图于影像的表现目的

■确定表现目的
在某些情形中,构图是由最终影像被呈现出来的方式或它的用途所决定的。尤其是在商业摄影领域,图片必须适合于由艺术创作部门所决定的某些特定的企划书,影像在这里并不是单独使用,而是和文字组合在一起的。
在这种情形中,照片的构图就不能完全以其作为摄影图片所应显现的样子作为基础来进行,而必须根据它于文字及其他图像、草图组合以后而形成的最终形式与效果来决定。比如,在组合式的图片展示中,主体或许被安排在另一个区域才能更加有效地实现其目的。

■画幅
当然,构图也总是取决于最终影像呈现的画幅:是方形、长方或是全景的。换句话说,想要得到的或必须呈现的最终影像的画幅,当摄影师在照相机的取景器中对影像进行评估创作的时候就必须予以考虑了。


影像的使用目的决定构图。右图单独的教堂是一种典型的旅游风景,适合做明信片。左图则可以用作人像照的背景。

■画幅与相纸规格
一些中画幅相机的制造商将6厘米×4.5厘米和6厘米×7厘米的长方形格式宣传为最好的中画幅格式,其原因仅仅是由于这两种格式与长方形相纸的尺寸大致相符。这些制造商甚至还把上述两种画幅称为“理想画幅”。我认为这种观点是不可取的,它有可能会制约摄影师的想象力,使他们在取景器中只能联想到相纸的尺寸而不是影像该有的样子。影像的画幅必须与影像自身或其用途相关联的,而不是与制造商的相纸尺寸相关联的。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8 09:4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待续!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8 09:45:50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方形画幅
长方形是摄影及艺术领域最为流行的画幅形状,其原因在于人们可以自由选择将影像制作成竖幅或横幅。由于两边的长度不同,长方形影像便被认为比正方形影像更生动,视觉效果更好。放大纸是以4:5为宽长比例产生的,如8英寸×10英寸或16英寸×20英寸。这种放大纸的比例与中画幅照相机所拍摄的6厘米×4.5厘米的影像非常近似;而用35毫米照相机拍摄的24毫米×36毫米的影像则以2:3为宽长比例,通常更长、更窄一些。因此,使用35毫米照相机的摄影师必须意识到用这种胶片拍摄的影像必须将长幅截去6毫米方可印在标准的放大纸上。用35毫米照相机进行构图时,这一点必须牢记在心。我个人更喜欢使用4:5的比例来拍摄大多数影像,而不是2:3比例的35毫米相机。

■正方形画幅
两边长度相等使正方形画幅具有某种令人愉悦的、和谐的品质。虽然正方形画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布朗尼盒式照相机,而且多年来一直是最流行的也是仅有的中画幅格式,但是时至今日,他又是依然被认为是非标准的尺寸。某些摄影师不愿意购买基本上为拍摄正方形照片而设计的相机。这是很不幸的,尤其是这种感觉通常是以错误的信息为基础的。其实记录在照相机中的影像画幅并不是必然的与最终形状有任何联系的。
最终影像的画幅是(而且必须是)摄影师的个人选择,或者必须与主体,或影像的用途直接相关。照相机的选择与一个人是否喜欢正方形影像不应有任何关联,而且最终影像并不是非正方形不可。
正方形能赋予你充分的自由及机会去把影像转变为竖幅或横幅,你可以在事后有时间对不同的可能性进行评估时进行转换,并且无损于照片的清晰度。在这样做的时候,你并不是在剪裁,而仅仅是在改变影像的形状,可以让长边扔保持其原来长度。例如,在把6×6的影像转变为长方形画幅时,长边仍然是原来的长度,我们不是在影像的两边少做修剪而已。
除了能对创作的影像进行无限的改变与转换之外,用正方形画幅照相机从事拍摄还有方便和快速的优点,因为照相机总是以同样的方式被握在手中或安装在三脚架上,因此就不必耗费时间去决定影像应该是横幅还是竖幅。对正方形画幅可以改变形状这一奇妙的选择自由之外,你当然也可以选择最终影像制作为正方形,从而享有其边长相等的和谐。
■正方形照片的加框
在一般的对照片进行装裱的专业商店中,正方形的画框通常不如长方形画框那么容易得到,但是他们可以从那些为婚纱影楼和照相馆提供画框的制造商那里获得。正方形的照片并非一定要镶嵌在正方形的镜框之中不可。将正方形照片装在竖幅的长方形镜框里,在上方留下与两边相等的边沿,而在下方则保留更大的空间,这通常会使正方形照片产生更好的效果。这种做法经常出现在广告页上。
虽然白色底衬通常被艺术画廊采用,但是我并不想推荐他作为彩色或黑白照片的底衬。白色是极度明亮的颜色,他会分散人们对于照片的注意力。彩色照片选择白色作为底衬实在是糟糕的选择,应该选择用深灰色或更深的一些颜色,甚至是黑色。摄影作品的印刷频繁选用黑色底衬,正因为他能使彩色影像整体凸现出来。
■人像照的画幅
虽然构图的基本原则也适用于人像摄影,但是关于人像照的构图还具有着其特殊性,因为人像摄影对于许多摄影师来说是个重要的领域,甚至是唯一的工作领域。
人像照以及时装照,尤其是那些包含了人体四分之三部分或者头、肩部分特写的照片,都可以用通常的竖幅或正方形画幅进行很有效的构图。如果人像照还包含有其他因素(双手),那么正方形画幅则可能是特别恰当的选择。如果拍摄对象的双眼不是直视照相机,而是稍稍往一侧斜视,那么无论采用何种画幅,在其视线方向留下较大的空间往往是最佳的处理方法。但是我也听过一些议论,认为在拍摄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时,其做法恰恰相反,人物视线方向留下较少空间。这或许能强调他的年龄,意味着他未来的日子已经不多了。
户外人像的画幅
竖幅通常是全身人像照和时装照的首选,也是室内在单色背景布前拍摄人像照的最佳选择。但是对户外场地人像照而言并不一定如此。户外人像并不仅仅是一张人物照片,而是人物影像于场景影像的结合。这也是人们选择外景而不在室内拍摄的原因,一张成功的户外人像照里,场景必须成为影像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对影像的情调与韵味起到强化的作用。背景的类型以及应摄入多大的背景区域也需要予以仔细斟酌,背景的清晰度亦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你也许不需要使背景完全模糊,而要使他保持一定的清晰度,至少使他可以辨认。
你也许会觉得有仔细选择画幅的必要,而且很有可能会得出正方形比长方形更好的结论。正方形画幅使你能够在两侧摄入更多的背景而又不必缩小人物尺寸;也有利于使背景区域成为画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使照片成为一副真正的现场人物照。我认为这正是正方形画幅绝对优越于长方形画幅的地方。
使一张户外人像照看上去像一张真正的现场人物照片的创作欲望,仍是当今许多成功的专业摄影师使用广角镜头、超广角镜头、甚至鱼眼镜头拍摄现场人像的原因。这些短焦镜头能使他们在保持人像尺寸不变的同时摄入更多的背景。
全景画幅
全景画幅也是长方形的,但是他的宽长比例为1:2或1:3,即长是宽的2~3倍。这种独特的宽长比例无疑是使影像产生特殊效果的原因之一。我们非常习惯于观看正方形或宽长比例为4:5的长方形画幅的影像,以至于任何与此不同的东西都会吸引我们的注意力。也许我们可以将全景画幅看做是广角镜头和远摄镜头所摄照片的结合体,广角镜头对着一个方向,远摄镜头对着另一个方向。
宽或高的全景画幅能强调大地、海滩或山脉的开阔和广袤,突出瀑布的高悬和红杉的挺拔。全景画幅能优美的强化这些特质,因为你无须再影像的上下或左右将那些会妨碍人们欣赏的东西纳入画面。
我们自己的视觉是全景式的,因此我们也许会觉的创作全景影像非常容易,或者认为我们采用这一画幅来拍摄任何东西都会形成一副有动人效果的影像,这是一种误解。主体必须加以精心选择,全景画幅的构图必须再取景器中给予严格的评估,其挑剔程度或许超过其他任何画幅。一副全景影像必须始终能给人这样的一种感觉――他是全景式的,而任何其他画幅都不可能达到他所能达到的效果。

■转换画幅以改进画面构图
倘若画幅并不是预先决定而可以予以改变,那么在影像评估的全部过程中都应该对通过画幅的转换来改进影像效果的种种可能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原作比较罗嗦,看的费劲,我的理解是:如果画幅不是事先指定好的,那么在拍摄和拍摄之后应该尝试对画幅的改变,以获得最佳效果)画面上某些干扰性的或不必要的因素的删除(尤其是背景区域),往往可以通过画幅的转变来实现,这也许正是这一转换过程的主要有点。
在人物快照中我常常把正方形画幅转变为竖幅。为抓住人物的自然表情,我必须非常迅速的拍摄,有时甚至是在他们意识到自己被拍摄之前按下快门。我们通常没有到处移动,以寻找既可以摄入更好的背景有没有干扰因素的各种拍摄角度。我一方面会注意消除人物背后直接的干扰因素,但另一方面却也并不太在意画面其他区域中的类似因素,因为我知道可以在事后通过将正方形画幅转换为竖幅而将他们删除。
改变画幅对35毫米的胶片尤其有宜。虽然一副35毫米的横幅影像很难被成功的转换为竖幅,但是竖幅或横幅的35毫米的影像,去可以通过稍稍的减少其长边的长度而消除两侧或上下部的不必要因素,从而改进其视觉效果。你可将长边至少切掉6毫米而仍然能过得一副比例为4:5的令人悦目的长方形影像。
在任何画幅中,都必须关注那些可能进入画面的亮度较高的构图因素,无论是线条还是形状,因为他们具有很强的干扰性。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8 09:48:3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部分 构图的基本准则
第五章 构图中的线条

■构图的原则
构图的基本要素可以被分解为线条和形状,黑白照片中的灰色、黑色与白色区域以及彩色照片中的深浅不同的各种色彩。它们在照片中必须相互关联而形成一种能够将人们的目光吸引到画画上的和谐布局。学习构图的原则并不困难,你很快就会达到能使这些原则自动浮现于心中的水准。甚至在通过照相机的取景器观察之前,你就已经发现了优秀的构图。

■线条的方向
影像是由各种不同的线条所构成的——直线、曲线、折线以及向各种不同方向延伸的线条。主要线条的延伸方向可以影响影像所要传达的气氛和感觉。在影像的任何画幅中,横向线条都是宁静的,,它们传达和平安宁的感觉。如果大量的线条都横向延伸或者这样的线条覆盖了画面的大部分区域,那么效果就更足如此。如果某种宁静的感觉正是你所要传达的(在许多放光摄影中这是十分恰当而效果显著的),那么就不妨在构图时让水平线条在照片中占据上导地位。如果影像同时也是横幅的,那么这种宁静感会更强烈;而如果是横幅全景格式,那么上述感觉还会更加鲜明。
纵向的和倾斜的线条更为活泼,它们更易于传达出某种动感,从而使影像富有生气,尤其是当线条呈重复状时更是如此,比如有着树木茂盛挺拔的山林区或市场上悬挂着的圣涎饰品。关注线条的走向有助十创作出一幅更符合自己所努力营造的氛围和感觉的影像。利用斜线可以有效地把观赏者的目光引向主体。对那些习惯于从左往右阅读的人来说,当斜线从左下方向右上方伸展时是最有力的。
曲线能美化一幅原本一般的影像。道路或溪流所呈现出的优美曲线往往是我们最先拍摄这类照片的原因。对于道路或溪流常常呈现的S型曲线,事实更是如此。曲线还能构成圆形,有人认为这是最美妙的构图形状,因为它象征着永恒。
虽然线条的方向通常是由我们所拍摄的主体所预先决定的,但是我们也仍有可能对它进行改变而创作出更好、更具动感的影像。
创造斜线
对具有水平线条的主体进行正面的直接拍摄,其线条在影像中也呈现为水平状态。但有两种方法可以将水平状的线条改变成更具动感的斜线。
对同一主体,我们可以不从正面进行直接拍摄,而是采取某种角度,从而使水平线条呈现为斜线,这样,水平的栅栏便可以成为自左下方向右上方或右下方向左上方延伸的物体。线条的倾斜程度取决于拍摄时照相机的角度(摄影者向旁边移动多长距离)以及镜头的焦距。采用较短焦距的镜头从较近的地方拍摄能强化这种效果。这一方法可用于任何主体的拍摄,但它只改变横向线条的方向,纵向线条则依旧不变。主体中的横向或纵向线条还可以在拍摄时采取倾斜照相机的方法而使它们变为斜线。同样的效果也可以在印制照片时通过调整相纸的方向来获得,但是这样做会丢失部分影像,因此最好在拍摄时就要考虑好。倾斜照相机会使构图中的横向线条和纵向线条都改变方向,由于它容易使影像看上去显得造作或不逼真,因此这—方法的运用必须特别谨慎。
构图时让主体的线条呈倾斜状态能使静态物体的影像,如教堂的尖塔、雕像或树木,产生更强的视觉冲击力。在画面中,将教
堂的尖塔、雕像或树木自左下角向右上角延伸,较之上下垂直状态的正面拍摄,能使影像显得更富生气。斜线状态的构图,还能使主体更为充分地利用照片的画幅,无论它是长方形的还是正方形的。
运用倾斜照相机的方法所拍摄的影像必须显得自然逼真。当线条只朝一个方向倾斜时(通常为纵向),如教堂的尖塔、摩天大楼或单独的一棵树,其效果往往是自然的。但当影像还包含向其他方向延伸的线条,如地平线,那么其结果看上去就更像是某种特殊效果,从而吸引不必要的注意力。例如,一幅从地面向上拍摄的教堂全景或其他任何建筑物都可能属于这种情形。倾斜照相机的方法在滑雪和登山照片的拍摄中是经常采用的,它能使斜坡或山崖显得比实际上更加陡峭。在为这类倾斜的影像进行构图时,应避免摄入地平线或其他任何水平线条,或者树木之类的典型的呈垂直状态的线条。
倾斜照相机拍摄所产生的效果还能非常切合于某些特殊的主体(如娱乐场内的惯性滑车),因为在这里我们或许正欲营造出各种物体朝许多不同方向运动的感觉。
线条的布局
在任何画幅的中间部位安排明显的横向线条或纵向线条(如地平线或树干)往往会将画面分割为两个相等的部分,这通常是不利的。它会使人们的视线从一边跳跃到另一边(或从上部跳跃到下部),却不知哪一部分更为重要,目光该停留在何处。
当这类线条以水平或垂直方向延伸于整个影像区域时,如地平线通常就属于这种情况,那么这种令人焦虑不安的效果就会被进一步强化。而当这样的一根线条沿着影像的长边而延伸于整个画面的时候(如横幅 影像中的地平线,竖幅影像中的树干),那么人们就会更加明显地感觉到“影像的分裂”。事实上,把地平线放置于影像的中部永远都不会取得好的效果,即使画面中有绚烂的落日或蓝天中布满了美丽的云朵。要拍摄单纯蓝色或灰色的天空,我认为这样的安排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既然在“中间线条构图”的影像中观赏者始终不知道应该注意线条的哪一边,那么我们就必须为他们做出决定。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构图方式来做到这一点,比如将最显眼的横向线条(如地平线)移至上方或下方,将最重要的纵向线条移至左边或右边。线条位置的选择取决于影像的哪一边(上、下、左、右)更加重要。在一张日落的照片中,你也,许愿意将地平线安排在底部以展现天空云朵的各种美丽姿态;而在一张表现广袤大地的照片里,你就应该将天空区域压缩在影像的顶部。当然,这些横向的或纵向的线条在画面上应占据的确切位置,是要根据影像的内容才能决定的,不过考虑将它们安排在距离画面边沿约三分之一的地方,一般是不会犯错误的。
尽管这一建议适用于大多数影像,但是也有例外。在某些情形中,将一条鲜明的分界线直接放置在中间部位反而是最有效果的。在拍摄主体被倒映在水中的风景时,我几乎始终如一地采用了这种构图方法。把分界线(这里是水平面的线条)放在正中部位似乎强调了主体与其水中映像之间的重复。我觉得在这种情形中,这种安排是最富有效果的。我还能想像这样的一幅画面,正中是一根树干,而左右两边则是重复的东西——或许是两棵相同但更小一些的树,或许:是位于远处的两座相同的房子。
这些例子清楚地表明,在构图这一主题下所讨论的任何问题,永远都不应该被看作是为获得成功而必须遵循的“规则”。这些要点只不过是能够对你创作出一幅使你自己和观众都感到赏心悦目的影像有所帮助的一些建议。然而,如何在照片中综合运用各种不同的构图要素,则必须由你个人的观点以及你所希望达到的效果来决定。
曲线
曲线可以出现在画面中的几乎任何地方。但是,如果它们并不是从中间开始,而是从左下方或右下方开始倾斜地伸进画面,则通常是最有效的。人们的目光往往有随着曲线进入画面,尔后停留在曲线末端的倾向。因此,假如曲线的末端有某个值得引起关注的主体,那么这类影像效果更显著,因为它为我们的目光追随曲线提供了某种理由。

■线条的重要性
照片中的任何一根线条,如果其延伸方向与画面中其他大多数或所有线条都不相同,就可能引起观赏者的注意。在彩色影像中,一根颜色不同的线条也会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我们有两个理由必须意识到这一事实。首先,我们可以利用这样的线条来作为创造画面兴趣中心的因素。我们可以这样进行构图,即让主体的线条与其余线条朝不同的方向伸展,也可以利用这样的线条将观赏者的目光引导到主体上。曲线或直线都可以达到这一目的,但它们必须
有不同于其他线条的形状或色彩,或者向不同的方向伸展。S形曲线在这方面使用是最厂—泛的。
我们还必须意识到向不同方向延伸的线条也可能是干扰性的,可能将观赏者的目光引向画面中的一个并不重要的部分,甚至使它成为吸引注意力的主要因素。两条朝不同方向延伸线条的相交点,通常成为画面的兴趣中心并吸引人们的目光。
干扰性线条
在构图时要特别留意线条的走向。对于画面中那些向不同方向延伸的占支配地位的线条,如果它们具有干扰性或者在构图中并不重要,特别是它们将人们的目光引向画面的次要区域时,就应该予以回避。我们通常可以采用能把这种线条隐藏到主体背后的方法来做到这一点。
构图时尤其要谨慎地防止主要线条或主体延伸至影像四边的任何一边。线条或主体与画面边沿的交点会引起不必要的注意。如果线条或主体具有明亮的色彩或饱和度,那么这一交点甚至有可能成为兴趣中心,它还可能使观赏者的目光完全离开照片。显然,这自然是你最不愿意发生的事情。
至于纵向或横向的线条,如果我们并不希望它们成为干扰因素的话,那么就必须按照它们在自然中的原来样式被记录在胶片上。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地平线。在任何一张照片中,它一旦有所倾斜,哪怕程度很轻,也会引起我们的注意,使我们分心。在横幅或全景画幅的影像中,这种效果会变得更加突出。
无论使用什么照相机,采用何种画幅,当你在取景器中对影像进行构图时一定要非常仔细地注意地平线。在聚焦屏上添加水平线能起到帮助作用。有些照相机配备刻有这种水平线的聚焦屏。使用三脚架进行拍摄时,尤其是在用全景式照相机进行风景摄影的构图中,气泡水准仪是有帮助的。
如果记录在胶片上的地平线有轻微的倾斜,那么在印制照片或给幻灯片加边框时可以把它纠正过来。倘若由你自己来给幻灯片加上边框,那么应切记影像中的地平线在框内应该是完全水平的。
建筑物照片
我认为最典型的“必须”须垂直”的纵向线条是一幢大楼的线条。这些纵向的直线必须被记录为相互平行的垂直线——否则它们就可能像倾斜的地平线一样令人不安。拍摄建筑物照片时人们总试图把整幢大楼都摄入画面。一幅被切去大楼顶部的照片并不美观,除非这一幢大楼包含着某种显而易见的原因,并且能传达这样一种信息——正是这种因素才是这张照片之所以被拍摄的原因。
拍摄整幢大楼并非轻而易举的事情。要从顶部到底部全部内容都摄入画面,我们除了倾斜照相机以外,往往别无其他的选择。然而,倾斜照相机会使纵向线条产生倾斜,这一点在任何建筑物照片中都会使人感到不安,更不用说是在一张专业摄影师的建筑物照片中了。 我无法接受建筑物照片中纵向线条发生倾斜的现象,除非它们是为某种效果而故意创作的,或者视觉感受本来就是如此。例如,无论我们是用自己的双眼观看一幢摩天大楼抑或是用照相机在大街上对它进行拍摄,大楼的纵向线条都是倾斜的。教堂的尖塔或摩天大楼的倾斜线条在照片中显得很自然,因为我们在观看尖塔与摩天大楼时同样必须将头向后倾仰。这样,我们双眼所见的景象,大致就是我们在照片中所显示的样子。从摄影技术上来说,我们可以通过使用广角镜头使这些线条的倾斜获得强化。
不过另一方面,如果仅仅由于摄影师想把整幢大楼都摄入画面的欲望而使大楼的线条倾斜,那么在我看来,它就是一种技术性错误,会妨碍人们对于影像的欣赏。即使是在旅行中拍摄一幢优美的或者古老的建筑物的内部或外部,纵向线条的倾斜都是应该竭力避免的。
使纵向线条垂直
当胶片平面与大楼保持平行,那么建筑物的纵向线条就总能被垂直而又相互平行地记录下来,这是一条每一位建筑物摄影师都熟知的原理,有些时候,尤其是当我们有机会从更高的视角,比如从大街对面楼内的某个窗户对大楼进行拍摄,使用广角镜头能帮助我们实现这一目标。但是如果照片只能在街上进行拍摄,那么广角镜头通常也帮不上什么忙,因为它会在画面上出现大片的(通常是不受欢迎的)前景区域。
如果你有机会从更远的距离来拍摄大楼,可以试用焦距较长的镜头来达到目的。长焦镜头能够在照相机作轻微倾斜甚至毫无倾斜的情况下就能从远处摄下整幢大楼。如果所有这些方法都不能奏效,那么你就不得不借助于一些特殊设备了。
多年以来,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是使用大画幅照相机,它的胶片平面和镜头可以倾斜,并且可以保持其相对位置作上下移动。专业建筑摄影师通常采用的最佳方法是:首先,架好照相机,使胶片平面与大楼平行,然后上下调节镜头与胶片平面,直到它能够涵盖你想要拍摄的区域(大楼从顶部到底部)。在调节过程中,镜头和胶片平面应保持相互平行,而且保持影像的清晰度。
今天,人们已经没有必要采取这种既昂贵又耗时的方法了。厂商已经生产出装有皮腔的中画幅照相机机身。这类机身有各种不同的款式,我曾经用哈苏照相机(Arcbody型)拍摄过一些作品。对中画幅和35毫米的照相机来说,垂直而又相互平行的纵向线条也可以通过使用透视调整镜头或透视调整增距镜来获得。这类镜头,或者增距镜与普通广角镜头的组合,能够拥有比照相机画幅所需要的更大的涵盖能力。因此,它们能上下移动而不会在画面上产生渐晕现象。我们无须倾斜照相机,而只需移动这种镜头或镜头组合,同时使胶片平面与大楼墙面之间保持平行,就能将整幢大楼全部摄入画面。
由于倾斜的纵向线条如此令人不安,因此我认为如果有可能的话,在外出旅行时带上一只透视调整镜头或透视调整增距镜是非常值得的。这些摄影器材使你能够对世界各地那些精妙绝伦的建筑物,创作出更好、更具有专业水准的影像。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8 09:4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待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6-28 10:47 , Processed in 0.582591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