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34|回复: 1

百年家国梦二(原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18 20:4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寻根是人的天性。寻根为把握生命——寻找生命的来龙去脉。“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是谓“寻根”;“草木祖根,山祖昆仑,江海祖源”,是谓“问祖”;“寻根问祖”不仅仅在祈福于祖先,而在明白我们的自身:我们与祖先血脉相连,祖先曾经的苦难与辉煌,一定会通过这血脉,流传到我们现在……


在网络日益发达的现今,我想到了用网络这个宽广的平台,继续我“寻根问祖”的路程。网络上关于魏源的讯息非常之多,日渐增长。综合网络的上的各种信息,魏源的形象在我思维中日渐清晰起来。
    魏源(1794—1857)字图良,号默深。湖南邵阳(今湖南省隆回县司门前镇学堂湾村)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代巨人中的杰出代表。著有《海国图志》、《圣武记》等传世之作。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与时俱变,经世致用”思想对日本的“明治维新”和我国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起过巨大影响。 他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坐言起行的改革家,著作等身的经学家,博古通今的史学家,造诣极深的舆地学家,诗文俱佳的诗人和文学家,见解独到的军事理论家,还是对净土四经深有研究的佛门信徒和“州有九,涉其八;岳有五,登其四”的旅游家。龚自珍称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综一代典,成一家言。” 堪称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一个集装箱式的文化巨人。他生跨中古与近代两个时代,在思想文化史上,具有承先启后、继往开来、创榛辟莽、前驱先路的历史地位,对历史发展已经具有并继续具有多方面的重要影响。被毛泽东称为“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2004年11月湖南隆回举办的各项纪念魏源诞辰210周年活动的相关报道是我在广州工作期上网查阅与魏源相关信息的时候看到的,首先是非常兴奋,但见时已经相关纪念活动已经错过。当时那种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有及时得到相关信息的郁闷、那种恨不得时光倒流的心情萦绕了我好一阵子。心态调整过来想想既然错过之事亦不可在追回,看还有些什么机会吧!
在搜索中http://www.weiw.net/魏网跳入我的眼帘 。
在这个世界魏氏宗亲共同的家里,我找到了千万个和我一样有着深深的“寻根问祖”情节的人。在这个家里我看到了世界魏氏宗亲对魏源的爱戴和缅怀。
寻根意识是当今世界的主要思潮之一。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想从自己民族和国家的传统文化中寻求济世安邦的良策与先进文化之根源。血缘寻根,是人性寻根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作为迄今世界上人数最多、分布最广的一个族裔,全球华人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寻根情结:自己的血脉源自何时何地,本原始祖和得姓始祖究竟是谁,自己的家族经历了怎样的繁衍变迁,有着多少值得传承的家风美德?全世界的华人都自称是“龙的传人”,对于我们来说,寻根归宗意识更甚于世界其他民族,这也是中华5千年文明伟大凝聚力的血脉之源,是血浓于水的最至诚的精神归宿。
打开魏网为魏源开设的“先祖纪念堂”,看到魏源的画像和那跳跃的烛光,眼泪就止不住流了下来。
在先祖魏源公诞生二百一十周年的二00四年,我在网络上用这种特殊的方式祭祀先祖魏源公,百感交集。虽然是通过网络这个平台,但是我相信每一个前来祭祀魏公的人都怀有一颗赤诚的心。
http://www.weiw.net/魏网这个大家庭里,我的心不再如寂寞夜色中闪烁的微弱萤火,而被薪火相传的光芒照亮。
   在魏网上我查询到由版主魏仁安先生收集整理的与魏源相关的各种资料,通过网站首页魏仁安先生留下的联系方式, 我用手机短信和他取得联系,并通过QQ与魏仁安先生进行沟通。在沟通中我进一步感受到魏源家乡人对魏源思想的薪火相传。
我想到了父亲陈景岑参与重修的《陈氏族谱》,这本族谱记载了与魏源有关的讯息。电话沟通后,父亲把家谱上的相关资料复印后划了重点传真到广州,看着那“家纽带传承”的清晰印迹,从小以来业已潜藏在血脉中搏动从不曾息的火种被点燃。
2004年12月我从广州回到家乡郴州翻阅那本厚厚的《陈氏族谱》:
据家谱记载。魏源的女儿魏秀均嫁给了我的高祖父陈善圻。“善圻妻魏氏 ,父邵阳魏源负海内名重......” 、“魏氏,邵阳人前高邮州知州魏公源之三女.....”
同治丁卯(1867年)陈善圻重刊《海国图志》(100卷)。在重刊本的序言中陈善圻写到“壬辰、乙未(1832,1835)外舅应礼部试,皆馆于余家。是时先君齿方刚,外舅亦高自标树,纵论古今成败,国家利病,学术本末,反复辩难,自夜达旦不少衰,四座皆屈.....”。文中所称“外舅”者为魏源,先君即陈善圻之父陈起诗。
陈起诗(1795~1842)字敦甫,号筠心、云心。湖南郴州雅溪人,清代中叶经世致用的学者,与邵阳魏源、益阳汤鹏、湘阴左宗植并称为“湖南四杰”。时人称之【魏陈汤左】。嘉庆十八年(1813),赴长沙赶考,寄寓岳麓书院,结识邵阳魏源、桂阳(今汝城)何庆元、桂东李克钿成为至交,并为同科拔贡。1829年举进士。授吏部主事和吏部则例馆纂修。道光十二年(1832年),针对国家财政困难之状况,主张“整?盐法以共用”,两江总督陶澍改淮北票盐,起诗以书发其端,且为筹尽善。其法试行一年后,一举大利,成效显著。道光十九年(1839年)递升吏部员外郎、次年转记名御史,为事刚直,不徇私情,人称铁面御史。后因弹劾吏部尚书汤金钊,被革职回籍,1842年病故于郴州。不久,朝廷下令复职,闻已故,逐赠封中议大夫。著有《孔子年谱》、《四书求是录》、《补全唐诗选辑》、《罗经图考》、《四删诗》及古文百篇。
2004年12月,我来到岳麓书院,置身于这座千年学府怀想191年前先祖在此的那场相遇。百年家国梦。我知道魏源的思想经由他的血脉传承不息。据家谱记载魏源的外孙陈为镒(即我的曾祖父)积极投身于维新运动。“.....主办湘学报,撰著风行一时,文名远动京师……丁酉科试录优贡,风檐诸作咸登试牍,才气之盛,同年生谭延闿及唐才常辈俱心折......”
  《湘学报》原名《湘学新报》,创刊于1897年4月22日。湖南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份报刊,是维新派在华中的重要舆论阵地。从第21册起更名为《湘学报》。先后由学政江标、徐仁铸、黄遵宽任督办,唐才常、陈为镒主编。该报以大量篇幅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情况,传播自然科学知识,并详细介绍了日本变法的历史情况,希望中国走明治维新的道路,实现“君民共主”。由于该报宣传变法有广泛的影响,力主革新,出版不久即受到顽固派的攻击,于1898年6月21日出版第45册后停刊。
   在邵阳熊焰女士所著《魏源研究成果集成》这本书中《魏源研究论文索引》(199页)一章有如下记载:
(一)国内学者期刊论文:
   舆地书目提要:海国图志/湘学新报,第9册(1897.7.10)
   掌故书目提要:圣武记/湘学新报,第15册(1897.9.7)
  家谱中记载:“魏氏(魏源之女) 生女六……三适光绪庚寅科榜眼萍乡文廷式翰林院编修……”即魏源的外孙女,嫁给了文廷式。
“其(为镒)姊婿文廷式太史负海内重望,镒常与之讲求经世之务......”。   
文廷式(1857-1904)。 江西萍乡人。1890年,获榜眼,赐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二十年大考,光绪帝亲拔为一等第一名,升翰林院侍读学士。为光绪帝宠妃珍妃的业师。支持光绪帝亲政,反对慈禧太后干预朝政。1895年8月,文廷式在北京发起成立强学会,以开风气,变法图强。著名维新派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加入该会。遂为后党所不容,于次年被参革职,永不叙用。戊戌政变后,东渡日本避祸,光绪二十六年(1900)回国,即参与唐才常起事活动,不久,唐才常遇难,廷式屏居上海,至光绪三十年(1904)因病归里而卒,年仅49岁。他去世后,被安葬在杨岐山普通寺后的半山腰。现在那里还有他的墓地,不少游人向他拜祭,敬仰他始终不渝的爱国热忱和不畏权势,敢于斗争的浩然正气。
因我的曾祖父在祖父三岁时即已过世,很多关于家族的事迹只能凭借家谱的记载得以传承。只听得我的祖父陈先廷说曾祖父也因参与变法而受通缉避居郴州嘉禾。
发表于 2006-10-19 10: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家有渊源,学当有传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1-29 10:47 , Processed in 0.283607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