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54|回复: 2

揭开秦兵的强悍的秘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2 20:3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揭开秦兵的强悍的秘密

古老的神州大地上,有一支至今不为人知的神秘的部队。这支部队,异常强悍,在当时中国,占据绝对的优势。直到上世纪中叶,随着秦兵马俑的出土,这才逐渐揭开她的面纱。这支队伍,就是所向披靡的,助秦始皇一同神州的――秦兵。

   秦兵的强悍,使人想到了野蛮,但是军队是要有野性的,尤其是在冷兵器时代。诚如是也,秦王扫六合,靠的就是这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秦兵,这支令各国不敢小嘘,闻名而胆寒的军队。但秦军的勇猛真的是所谓的野蛮,这强悍背后,又隐藏着什么秘密。本文,将为你一一揭开。

   首先,赏罚制度。各国的军队中,都应有其精锐,在打仗时,精锐部队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一支精锐,可以抵挡几倍于自身的普通军队。当然,精锐部队不能全军覆没于一场战斗,他们往往在战争的关键时刻插上一笔,就有可能改变战局,从而改变历史。战国七雄中,齐国的军队善于谋,在布阵等方面优于各国,但还是敌不过魏国带甲兵百万;而魏国的精锐,碰到秦国的“科头”军就没招了。据记载,当年的“科头”军,兵士身着布衣,不戴头盔,完全靠冲锋陷阵来破敌制胜。试想一下,一群群虎狼扑来,岂能不让敌人胆寒!为何科头军如此厉害,如此自愿地拼命,这与秦国的奖罚制度息息相关。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对战场上兵士的赏罚制度,有了优于别国的特点。比如,士兵在战场上斩得敌方一下级军官的首级,赏银,同时作为晋级官员的参考条件。这与魏国一个首级赏八两铜的制度,相差甚远。再者,军官在战斗中不得首者,斩。这也大大提高了军官的积极性,等于说,战场上,没有官级之分,除了听指挥外,都要立功才行。还有,完备的善后制度,消除了士兵的后顾之忧,更加奋起战斗。以上这点,不止针对科头军,就是普通官兵,也是如此。

   其次,兵种的配备。在战场上,各个兵种分工明确。首先冲阵的是轻弓兵,与重弓兵配合,放矢克敌。当然,骑兵更出色了。由于战国时代,马军刚刚传入中原,还不能很好的在打仗中现露优势。所以,当时中原的骑兵,大多是进行情报刺探、扰乱敌阵的工作的。直到战国中期,各国才大量发展骑兵。另一种与马有关的兵种是车兵。在战车上,士兵可以随战车的驰骋,用长矛或弩等兵器进行攻击。在史记中,有一段对秦国车兵的记载,当时被成为是“轻兵”,也就是轻车兵。战国前期,当时战车应该是战场上的主流。而弓箭兵和骑兵则有陪衬的作用,而在秦军中骑兵已经是主力了。战国中期以后各国都以骑兵为主了,说明骑兵是发展的趋势,而秦军领先了。

   最后,兵器的精良也是克敌制胜的主要方面。就当时来说,青铜兵器应为主流。在兵器制作上面,秦国专门设置机构制造兵器。上段提到轻重弓兵的概念,其实轻弓兵就是左手拉弓,右手放箭的样子,与我们最初的印象相同;而重弓兵,则需要用脚来上箭,这样,自然就需要兵械机构制造大量箭头。箭头的生产,应该规模不是很大,因为箭头可以再利用。在战斗结束打扫战场时,可以回收,同时,还可以缴获敌军的箭。但是,秦国的箭,不但坚韧,而且打仗时,一个弓兵要背上一束箭。大约100发箭为一束,但别国的军队,多则50发箭,而秦军背的箭,数量上大大超过别国啊。弩的制造,当时应该也很红火。弩,以其射程远,威力大,胜过弓箭而著名。另外,一些贴身武器的制造,如配剑之类的,也发展起来。秦王所配的青铜剑,长120厘米左右,丝毫不逊色于越王勾践剑。

   有精锐之师,有完备的赏罚制度,有合理的兵种配置,还有杰出的兵器制造技术。难怪秦国会最终一统华夏啊。

三十年多前,也就是1974年的春天,一场大旱威胁着中国西部的八百里秦川。就是这一个春天,骊山脚下的村民在打井时发现了举世瞩目的秦陵兵马俑。世界东方的黄土高原上,突然跃出了一支秦代大军。8000余名披铠贯甲的将士,乘着隆隆的战车,风尘仆仆浩浩荡荡地闯进了现代人的视野。

  在其后三十年一直从未间断的考古发掘中,秦陵兵马俑慢慢地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向世人展现了它威武的雄姿。兵马俑属秦始皇陵的陪葬品,是完全按照真人真马的大小,按照当时的装备雕塑的,鲜活地展现了秦军当年的风采。正是依靠这支威武之师、雄壮之师,秦国——这个偏处西北一隅的诸侯国最终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缔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以其显赫的武功,空前广大的疆域以及对后世各方面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彪炳史册。那么,偏处中国一隅的秦人是如何完成统一全国这一历史使命的,前人之述备矣。本文则试图从历史的、文化的角度来分析这一问题。

  历史思绪的翅膀在中华五千年的广袤时空上飞升、盘旋,最终停留在两千多年前的关中大地上空,那里生活着一群叫做“秦人”的中华先民。据史书记载,秦人的祖先是五帝之一颛顼的后裔:“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史记·秦本记》)女修的后代有一个叫大费的,辅佐大禹治水成功,被禹赐以玄圭。大费后来又辅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舜赐嬴氏”。嬴,即秦国公室的姓氏,因此大费是秦人的始祖。大费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实鸟俗氏;二曰若木,实费氏。其玄孙曰费昌。子孙或在中国或在夷狄。”费昌生活在夏桀时代,离开夏朝归附商朝,作商汤的御手,在鸣条打败了夏桀 。“大廉玄孙曰孟戏、中衍,鸟身人言”。中衍的玄孙叫中 ,“在西戎,保西垂,生蜚廉。蜚廉生恶来。恶来有力,蜚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周武王灭商后,蜚廉和恶来父子俩都被处死。蜚廉的一个儿子季胜有个曾孙叫造父,是周穆王的驾车大夫,因平定徐偃王之乱有功,被封在赵城。这时,恶来的后裔大骆也来归附造父,因造父得宠而沾光,被周穆王封在犬丘(今陕西兴平县)。大骆的儿子非子“居犬丘,好马及畜,善养息之”。周孝王得知,召来非子,使之“主马于汧、渭之间、马大蕃息”。孝王很高兴,就把他封在秦谷(今甘肃天水西南),恢复嬴姓,号曰秦嬴,以和西戎。后来,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这就是秦国的渊源。

  从以上的记载,我们不难看出,秦国先民善于跟鸟兽打交道,多御马高手:大费“佐舜调驯鸟兽”;费昌“为汤御,以败桀于鸣条”;造父“以善御幸于周穆王”,“为穆王御,长驱归周以救乱”;非子“好马及畜,善养息之”……古代秦地多出良马,著名的相马大师伯乐,九方皋就是秦国人。从出土的秦兵马俑,我们可以看出,秦人对战马的选择有着极其严格的标准:机警、矫健,马的身高都在1.35米左右,是典型的河西良马。如果没有高超的畜牧技艺,这根本就是无法想象的。再者,历史上早期的秦人同西戎长期杂处,都过着逐水草而群居的游牧生活:大费的子孙“或在中国,或在夷狄”。此处“夷狄”,即指当时西北的少数民族西戎;中衍的玄孙“在西戎 ,保西垂”;大骆娶申侯之女,“西戎皆服”;周孝王不废申侯之女成为嫡子以和西戎;当然,秦人与西戎也有战争、仇杀的时候:周厉王时“西戎反王室,灭犬丘、大骆之族”;宣王即位,“以秦仲为大夫,诛西戎”,后来秦仲死于戎……直至春秋时期,秦人与西戎之间战火不断,秦穆公三十七年(前621年),秦用戎人由余之谋伐西戎,取得了“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的辉煌战绩。另一方面,这也促进了两个民族的融合。所以,战国初年,秦孝公之时,“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被其它诸侯国“夷翟遇之”。在长期与西戎的频繁接触过程中,秦人也学会了戎人的养马技艺,提供了日后统一战争中所需的大量的优良战马。这也加速了两个民族的大融合,促进了秦人自身体质的改良,也形成了他们骠悍勇猛的作风,为以后的统一战争准备了大量能征惯战的将士。

  正是由于秦文化这样一种近似于“夷狄”因素的存在,使秦人较其它诸侯国的人质朴、务实,而且较少受到礼乐制度的束缚。从著名的《诗经·秦风》,我们可以看出,秦地的歌谣有着质朴、清新、刚健的特点,这与其文化的特点是一脉相承的。故而,在战国初年那场风行天下的变法中,秦国能够独树一帜。众所周知,为了生存而进行的兼并战争是春秋战国的基本状态。到了战国初期,这种兼并战争愈演愈烈,全国统一已是大势所趋。当时的七个强国,谁都有统一的野心,谁也都有统一的可能。而这时的兼并战争充分显示了中央集权的优越性:诸侯国内部越是中央集权,越是能调动全国一切资源为战争服务,其战斗力越强。于是,各国纷纷走上变法图强的道路。此时的秦国,由于接二连三的内乱,国势日衰,昔日的辉煌已成为过去,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远比山东六国落后,加之偏处西陲,被中原诸侯视为夷狄。邻近的魏国就夺去了秦国河西的一大片土地。这种情势逼迫秦国不得不厉行变法。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向国中发布“求贤令”,搜罗人才。卫国贵族卫鞅(即后来的商鞅)“闻是令下,西入秦,因景监求见孝公”。正是这个商鞅,力说孝公厉行变法,改变了秦国的命运甚至中国的历史。对于商鞅入秦,史书上的记载仅寥寥数语,“卫鞅说孝公变法修行,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孝公善之。”而就是这二十几字,隐藏着一场巨大的变革。君臣秉烛夜谈,通宵达旦三日之久。取得了孝公的支持,商鞅便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改革:废井田,开阡陌;废除贵族特权,奖励耕战;建立县制;迁都咸阳。关于改革的成效,史书上这样记载:“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居五年,秦人富强,天子致胙于孝公,诸侯毕贺。”后来,尽管由于触犯了贵族的利益,商鞅被车裂而死,但新法依旧奉行不改。变法使国家可以控制一个村庄,可以对私人领域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干预。这样,集体淹没了个人,个人自主性完全被剥夺。个人毫无主动性,除非服从国家利益。国家扩大了对社会的干预权力,把社会变成了一个无限度的整体单元,形成了当时程度最高的中央集权。

  此后,整个秦国的人民只从事两件事:耕、战。农桑稼穑为规模日甚一日的兼并战争提供了大量的物资、粮食;对外战争扩大了领土、增加了人口,继而把秦人的制度推而广之,反过来又支持了战争。这二者相辅相承、互相促??接或间接地为战争服务,参与战争,把国家变成一台巨大的战争机器。因此,秦军方能在此后延续一百多年的统一战争中始终保持强大的后勤供应和大量高素质的兵员。方能所向披糜,立于不败之地。

  两千两百多年前的那场统一战争中,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也不仅仅取决于军事力量的强弱,而是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秦国之所以能够一统华夏,除拥有一支骁勇善战的军队外,还拥有一批颇有才干的政治家、军事家、理财专家,执行了一条正确的政治、军事路线等等。“商鞅变法”之后的一百多年里,秦国的几乎所有政治、军事、外交活动都是为统一全国这个总目标服务的。因此,秦国于公元前256年灭周,前230年灭韩,前228年灭赵,前225年灭魏,前223年灭楚,前222年灭燕,前221年灭齐,最终完成了全国的统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由此诞生。

  抚今追昔,在历史硝烟散尽的今天,当人们徜徉于这些默默守卫在主人身边的8000多秦军将士之间时,仍可依稀感受到当年秦军横扫六合,一统华夏的豪迈气概和秦帝国的强盛。是质朴、刚健、务实、勇于献身的秦文化孕育了这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军队。正是这支军队缔造了秦朝——这个统一、伟大、辉煌的帝国。
发表于 2006-12-2 23: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秦国知道得天下  却不知道治天下  可悲啊
发表于 2006-12-16 11:5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应该是秦始皇不知道治理天下吧~~
其实那时也无可厚非的!
毕竟秦才刚统一这偌大个中国~~
治理方法自然在摸索中~~
也给后世留下了面好镜子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1-24 00:33 , Processed in 0.291299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