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02|回复: 0

中国传统戏曲多了年轻戏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2-3 14:0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喜欢传统戏曲的中国年轻人越来越多了。目前,很多大学都有学生戏曲社团,网络更是大学生戏曲爱好者进行交流的重要场所,例如南京大学的小百合网站就活跃着一群大学生昆曲迷,他们经常聚在一起听戏,还通过网络的语音聊天室学唱昆曲。

  今年6月11日和6月27日,著名作家白先勇与苏州昆剧院联合打造了青春版《牡丹亭》及台湾石头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启德投入近千万元巨资同苏州昆剧院合排了三本《长生殿》,先后在苏州大学和苏州开明大戏院进行了大陆首演,轰动一时。

  此前,苏州昆剧院先后到台湾、香港等地的演出,吸引了许多台、港文人及企业家对昆曲的投入,为催生这两部经典昆曲奠定了基础。这两出戏都力求保持昆曲的原汁原味,在台湾首演时在当地引起轰动,一票难求。

  据悉,青春版《牡丹亭》在苏州大学首演时,2000多人的剧场挤得满满当当,不少大学生和青年为了一睹此剧风采,特地从南京、上海、杭州等地赶来观看。

  23岁的苏州昆曲戏迷网友徐惠英昨天在聊天室受访时表示,她小时候非常讨厌昆曲,后来看了青春版《牡丹亭》,就对昆曲的看法产生了转变。

  徐惠英认为,昆曲其实是非常丰富的艺术综合体,包括诗词、历史、音乐,而且是代表本民族的艺术。另外,青春版《牡丹亭》的商业运做,也让不太关注传统文化的人开始关注昆曲。

政府将投巨资发展昆曲

  向来被视为“曲高和寡”而一度濒临灭绝的昆曲,除了重新赢得中国年轻人的喜好之外,还得到了中国政府的重视。据中国媒体报道,为抢救和保护中国的昆曲艺术,从2005年至2009年,中国政府将每年投入人民币1000万元(约200万新元)作为发展昆曲艺术的专项资金。

  中国文化部副部长陈晓光表示,中国文化部起草《抢救保护和扶持昆曲艺术实施方案》,设立昆曲专项资金,希望使昆曲摆脱目前的困境,使昆曲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自从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标志着昆曲的历史文化价值得到了世界的公认,为昆曲艺术的保护和振兴带来了重大契机。

  目前《苏州市昆曲遗产保护条例》的起草工作已经完成,这份《条例》被列入苏州市明年的立法预备项目。如果这项保护昆曲的法规能够顺利出台,那么苏州将成为首个对世界非物质遗产保护进行立法的城市。

  人们常说:北京南昆(北方人喜京剧,南方人爱昆曲)。昆曲,原名“昆山腔”,在元末明初之际(14世纪中叶)产生于江苏省昆山一带,有着浓厚的吴文化烙印。明代昆山魏良辅革新“昆山腔”,一出《浣沙记》走上舞台,“昆山腔”从此开始流行。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

  “昆山腔”开始只是民间的清曲、小唱。其流布区域,开始只限于苏州一带,到了万历年间,便以苏州为中心扩展到长江以南和钱塘江以北各地,万历未年还流入北京。这样“昆山腔”便成为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剧种。

  长期以来,昆曲积累了大量的剧目。其中有影响而又经常演出的剧目如:王世贞的《鸣凤记》,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鄣记》、《南柯记》等。

  昆曲表演的最大特点就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谐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6-11 04:45 , Processed in 0.056928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