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27|回复: 4

RawSpeed秘推RP2P技术 传输速度远超迅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26 18: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据硅谷动力消息:日前,溢速国际正式推出一种名为“溢速”(RawSpeed)的旨在提供大文件上传下载全线解决方案的技术,并秘密与多家游戏网站合作,对该技术进行了公开测试.与现有的HTTP下载、BT下载、迅雷下载(P2SP)等技术不同,该技术被定义为RP2P,其中R代表Reliable,意为可靠的 P2P技术,这一技术先于英特尔目前处于实验室阶段的SET——“Similarity-Enhanced Transfer”技术推出市场,使P2P技术从草根提前走向商用.
据悉, RP2P下载技术可以通过整合互联网内的零散资源,来支持超大文件的异地传输。

  在RawSpeed的产品线中,RawSpeed Lite是一款专门为下载类用户服务的产品,使用这一下载服务的用户只需要点击集成了下载软件的RawSpeed Lite,即可以超快速度将整个文件从互联网下载到本地。不久前关于RawSpeed下载的一个统计结果显示,下载的平均速度已经达到245K/S,远超过
迅雷的平均速度。

  如所周知,目前最主要的下载加速方式就是P2P和CDN技术。然而,传统P2P的下载方式需要大量的用户同时使用,才能够保证下载的速度。而 CDN则是在下载用户较少,带宽资源相对充足的情况下才能保证下载的质量,在高峰时期,由于带宽的限制就不能保证有效的服务。与此不同,RawSpeed (溢速)的下载资源不再有冷门热门之分,再冷门的资源,即使只有一个人在下载,也可以享受P2P下载条件下的多人同时下载一样的速度。目前 RawSpeed网络已经覆盖到中国主要的ISP运营商,电信、网通用户可实现同步飞速下载。

  对于下载类网站而言,RawSpeed(溢速)的成本相对传统P2P和CDN来说非常低廉。按照成功下载流量计费也使下载类网站最大程度上节约了下载支出,同时,先进的技术使得下载效果可以达到传统CDN的7倍。

  测试表明,溢速下载在下载速度、稳定性、负载能力、友好性、占用带宽、成本等方面,均优于传统的HTTP下载、BT下载及迅雷下载。溢速下载的带宽利用率可以达到82.7%,而FTP、HTTP、P2SP的带宽利用率只有42%-49%。由于溢速有自己的网络,所以不用像迅雷一样占用客户资源,而由于效率的不同使相同性能下可以提供比传统CDN更高的
性价比。

  在RawSpeed产品体系中,RawSpeed Classic则是一款针对个人用户的大文件传输产品,RawSpeed Classic通过非常简单的“傻瓜”界面,力图让所有人轻松操作。与传统的IM软件不同,溢速的重心放在个人用户的文件分享上,现在溢速的个人用户可以在任意两点之间传输16GB的文件,平均速度可以达到200KB/s。而区别于迅雷可能导致的盗版争端,溢速鼓励使用者在个人的圈子里分享资源,替代上传整个互联网。

  P2P的本质就是个人与个人之间资源共享。而迅雷的P2SP下载利用的还是下载类网站提供内容和带宽,这就使它的服务主体仍然是大型网站而非真正的个人用户,同时它不能提供用户与用户之间的资源共享。这些都与P2P的本意相背离。而在RawSpeed的RP2P技术的保证下,个人用户之间将可以任意分享大文件,传输文件的速度只与用户物理带宽有关,真正实现了互联网主体由大中型网站向个人用户的转换。

  与此前的P2P文件传输技术不同,RawSpeed(溢速)是唯一个建立在完整的复杂网络数学模型和算法分析上的P2P技术,它甚至解决了不久前Intel和卡内基梅隆大学发布的SET技术所无法克服的同质资源初始化问题。

  可以预言,RP2P将使得P2P的本质得以实现——轻松可靠的用户和用户之间的资源共享
发表于 2007-4-26 18: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不错,谢谢楼主.
发表于 2007-4-26 18:44:34 | 显示全部楼层
讲的很好,具体应用如何?收费问题?
发表于 2007-4-26 20: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一公里
发表于 2007-5-17 14:54:47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可以下载该东东进行应用了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1-24 05:52 , Processed in 0.126033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