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49|回复: 10

死亡与再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28 15: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快乐的人们啊!你们手舞足蹈,你们笑得喘不过气来 ,你们没有一刻能变得安静 ….. 可是你们真的觉得自己是很快乐的吗? 你们也许还不知道你们是这个世界上最孤独的人吧!

我无所事事的人们啊 ! 你们以为你们的生活最清闲 ,你们以为你们与世无争 , 你们以为自己
品格高尚吗? 可是你们真的无事可做吗 ? 或许天性如此!

我爱情甜蜜的人们啊! 你们视对方为自己的灵魂吗?如果不,那你们懂得爱情是什么东西吗 ?

我保守的人们啊! 你们坚守的到底是什么呢 ? 当你们失去一切的时候还会这样吗 ?

我不懂得放弃的人们啊! 明知道不太可能, 却硬要弄个不离不弃 !

我不知死亡为何物的人们啊!你们活着又有什么意义!


   还记得中学的时候读到过这样一句话: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它已经死了。这句臧克家用来形容鲁迅先生的话原意是说有的人像行尸走肉,有的人像英雄不朽。当时对这句话感性的认识是死了就死了,说他还活着干嘛啊,于是就被老师告知这是一种写作手法。现在回顾当初的想法,也许有点幼稚,关于生与死的问题,也许会有它更为深刻的内涵和哲学上的意义。
   死究竟是什么?历史上诸多著名的哲学先师给了我们不同的见解:毕达哥拉斯说它是灵魂的暂时的解脱;赫拉克利特说它很平常,它就是我们醒时所看见的一切;德谟克利特说它是自然的必然性;蒙太涅和海德格尔则说预谋死亡即预谋自由,向死而在是人的自由原则;塞涅卡说它是我们走向新生的台阶;费尔巴哈则说它完全是一种“属人的规定”;有人说它是世上最大的恶,费尔巴哈说它是地上“最好的医生”,黑格尔说它就是爱本身;萨特说它是一个“偶然的事实”,弗洛伊德说它是人的一种本能,雅斯贝尔斯宣布它是“一种一直渗透到当前现在里面来的势力”,海德格尔更断言它是“此在的最本己的可能性”,只有它才能把“此在”之“此”带到明处。
   一般人都会认为死亡是最没有意义的东西,相反死亡却是吞食人生全部意义的万恶之源。其实这种观念是很幼稚的。“生命的本身即具有死亡的种子”“生命的活动就在于加速生命的死亡”(黑格尔)一个人的死亡其实是在他“生”的时候就被一同定义的,我们从生下来的那一刻起就步入了死亡的路途。叔本华就认为,生命与其说是人类存在的一种赠物,毋宁说是一种负债契约,“我么的生命就像是金子的支付,受款之余,还得交出一张收据。就这样,每天每天受领着金钱,开出的收据就是死亡”人作为自然界的一种特殊的生物,必然会经历一个从衰老到死亡的过程。然而这个死亡的过程却也不总是那样的黯淡和只是具有否定的意义,其实它是人生的一个具有积极意义的阶段。因为只有当一个人直面死亡的时候,他才能无所偏颇的反观自己的人生,从而认识和窥见人生的“终极实在”。孔子所讲的“人之将死,其行也善”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只有具有死亡意识的人才可能有人生的整体观念和有限观念,也只有具有这种观念的人才能在有限的人生里筹划出幸福的生活,也才消除人类自身的惰性,萌生出一定的生活的紧迫感,“紧张热烈”地享受“生”。从这个层面上看的话,死亡确实是具有人生观或价值观的意义。
   与西方文化里关于死亡问题的哲学思考相比,我国古代也有相关的思考,却略显浅薄。我国古代的哲学家没有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关于死亡本性的追问上,而是更多的关注与其他的问题,比如为什么而死或为谁而死的问题上,孔子讲“杀身成仁”,无非就是强调人应当为仁而死;孟子讲“舍生取义”无非就是强调人应当为义而死。因而,对于大多数的中国古代的哲学家来说,死亡似乎是一个确定的显然的众所周知的因而无须追问也不可追问的经验事实。而西方的死亡哲学从一开始就比较注重对死亡本性的追问。古希腊哲学家赫拉柯利特说:“死亡就是我们醒时所看见的一切。”德谟克利特说:“死亡是自然之身的解体。”即是持不可知论立场的苏格拉底,他宣布“对于死亡本性,我不自命知之”,也就表明他是致力于死亡本性的思考的。这种对死亡问题的本位式的思考也使得西方的死亡哲学有一种更为完整与系统的思辩模式。而这种东西方理论上的差距正造成了我们民族对灵魂学说的相对浅薄的认识,于是我们将自己的身体独立于灵魂而依附于家族的世俗礼仪,我们的身体越来越不受自己支配,身体化倾向也越来越严重。
   叔本华被认为是“悲观主义的哲学家”,人们认为他的哲学观点过于消极,但他的关于死亡的哲学思考却是引我深思的 。叔本华是现代西方第一个全面的,系统地研究死亡问题的哲学家。他的整个死亡哲学都是建立在他的意志主义哲学体系上。然而在这里最为关键的也是最难理解的就是他的“生命意志”。他认为人是意志的客体化,人的最内在的本质不是理性而是意志,即一种“没有认识的”,“不能遏制的盲目冲动”。但是,既然人最根本的欲求是生命,则在世人眼里,他最大的敌人便莫过于死亡了,因而他最为恐惧的也就是死亡了。不过,既然死亡对个体来说是必然的,则人所面临的最大的敌人就不再是死亡而是对于死亡的恐惧了。于是,哲学作为一种有效去除这种恐惧的工具便出现了。在叔本华看来,他的哲学的基本任务就在于为人类平静的面对死亡提供精神力量,使人类毫无畏惧的面对死亡。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哲学就必须一方面反对死亡是完全不灭的观点,另一方面又要反对死亡是绝对性破灭的观点。就两种观点的错误,叔本华指出前者的错误是试图使人回避死亡问题。后一种观点则使人们陷入绝对的极端的对死亡的恐惧,从而人们便在一种“吃吧,喝吧,死后什么都享受不到了”念头的指导下,过一种极端的享乐的“兽欲生活”。
鉴于此,叔本华提出了他独特的有令人费解的死亡哲学观念。概括地说:一方面我们必有一死;另一方面“我们的本性是不可以毁灭的”在叔本华看来,这也正是他为人类开出的治疗死亡恐惧症的药方,只要我们有了对死亡的这样的一个层次的理解,我们就可以“平静的面对死亡”了。叔本华说我们作为个体的人类必有一死,他认为死亡之所以成为人们普遍的恐惧,不是因为死亡本身,而是人们对死亡从根本上就缺乏一种形而上的理解 ,永远也不会懂得他们是属于“两个世界”的公民:一方面,做为生命本身即生命意志的显现之物,是属于不断生灭变幻的表象世界的;另一方面,作为生命意志本身,我们却又属于永恒不变的意志世界。因此,我们的人生实际上就一部每时每刻都与死亡斗争的历史,从我们爬出娘胎呼吸这个世界的第一口空气开始,到我们之后在这个世界上的一日三餐,昼做夜息 ,都是在抗拒着终将来临的死亡。我们的生命是在死亡的大背景下度过的,这样看来短暂的人生也就似乎是死亡“在吞噬自己的捕获品之前,如同猫在抓住老鼠后逗它玩耍罢了”。为了说明作为个体的人“必有一死”,叔本华还借助了康德的“时间是全部现象的先天性形式条件”的理论 ,即他认为凡是属于表象世界的个体的事物都是处于时间之中的,都是有始有终,有生有灭的,作为生命意志表象的个体生命当然也不会是例外。从上述的论述中我们似乎可以窥见叔本华的哲学悲剧性的一面。然而叔本华有说死亡“并不触犯生命意志”。我们的生命个体无疑会被大自然不可抗逆的规律所控制而最终走向不可逆转的死亡,然而我们的本质却还没有死亡和随着身体的毁灭而毁灭。他这里所讲的“我们的本质”也就是“生命意志”,一种驱动我们生命的原始的欲望和力量,“死亡并不触犯它 ,因为死亡本原已包含于生命之中,并且是作为附属于生命的东西而有的,而死的反面,生,又完全和死保持着平衡,并且尽管个体死亡,还是永远为生命意志捍卫着,保存着生命。叔本华认为生命意志是“自在之物”,因而时间这种只适用于表象世界的概念就完全不适用于它的,它是超时间的,是存在于时间之外的,因而便无所谓产生和消灭。对于生命意志来说,它是既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的,过去和未来只不过是人们的理智的主观的形式,是存在于概念和虚幻之中的,而唯一适合它的只有现在,用一种形而上的观点来看,也只有现在是“恒久之物”。叔本华举了个形象的例子。时间就好比滚滚流动的河水,而现在就是水中间的一块礁石,水流遇之而分之,却不会带走它。(叔本华关于“生命意志”是不灭的论证在他的名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有更加深刻的见解)如果我们对我们的作为生命意志表象的个体的生命和恒久不灭的生命意志有了这样的一种形而上的见解,我们便有可能逃离对死亡的恐惧,也就有可能充满信心地“把生命看成是无穷无尽的,而把死亡的恐惧当作一种虚幻驱除掉”叔本华在他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说道:当人们把死亡看作是自己的毁灭而恐惧时,那不是别的,而是等于人们会想象太阳会在晚上哭诉道:“我糟了,我将沉沦于永久的黑夜!”但是,如果能用意志主义的观点看问题,他就会看出:“地球自转,从白昼到黑夜; 但太阳自身确是无休止的燃烧着,是永远的中午。”
    既叔本华的意志主义的死亡哲学之后,著名的被人们称为疯子的哲学家尼采继承了叔本华的哲学理论,但是尼采那桀骜不驯的性格决定他注定会走上一条与叔本华不尽相同的道路。当他公然的宣称“上帝死了”的时候,那些天天进教堂的人们便犹如梦游者一般被唤醒,这些欧洲人怎能不毛骨悚然?于是整个欧洲的信仰危机和价值真空同时也是整个人类的危机便矗立在了现代人的眼前。从前,人类的生活围绕着上帝盘旋,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一种目标,一种意义,以及一种善恶评价的标准。现在他死了 ,我们岂不是会迷失在无穷无尽的浩瀚宇宙之中? 尼采却说上帝死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使得人们可以重新建立价值,于是提出了“重估一切价值”。尼采说我们的生存就是不断的从我们身上驱除死亡的东西。在尼采看来我们的人生有苦难,有折磨,有死亡,但是这却不是我们拒绝生命的理由,他热爱生命,赞美生命。尼采还旗帜鲜明的提出了他的“超人学说”,他指出“目标不是人,是超人”。超人具有顽强的生命意志,因而能够在任何的情况下接受和肯定人生,超人具有强烈的创造冲动,因而能够在朽的人生中创造出不朽的东西,超人既是死的,又是不死的,他对生命的热爱正表现为对不死东西的创造。尼采的超人学说给我们的人生提供了一个目标,一种意义。尼采的狂妄自大,尼采的桀骜不驯,尼采的深刻见解,似乎从一个更加积极的层面给我们的生命以永恒的价值,也给我们可悲的现代人一个自我救赎的精神出路。
    有些问题好比死亡,也许是你大可不必去思考更不必为之而苦恼的问题。安安心心地享受生活的酸甜苦辣,平淡的渡过死亡,这样的人生也许已经足够,况且死亡这些形而上的哲学意味浓烈的问题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想得透彻的。也许我们还会认为西方的一些哲学家,象叔本华和尼采,他们所谓的形而上的“生命意志”的理论,到底又能在多大的层面上带给我们关于生于死的透彻理解?但是千百年来,一些被我们所一直回避的问题,却一直深深地困扰着西方人。从德谟克利特时代的灵魂学说到基督教的精神信仰到尼采的“上帝死了”,一个连续不断的包含诸多阶段与自身之内的连续不断的前进上升过程,一个永远向着未来的在发展中的系统,而我们却在孔子的那一套“仁者爱人”的伦理学说中磨啊磨 ,磨了几千年,现在还在磨,每个时期都磨出不断的形式,磨出“全新”的内容。我们的成功人士,艰苦创业,似乎也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家缠万贯,开着宝马,住着别墅,享受着幸福的生活,却不知他们实际上是被生活“蒙在鼓里”,到死也不曾明白过自己曾经“活过一场”,就要与这个美丽的世界作别,真是 “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随着我们这样一种哲学上的死亡观念的真空状态,我们的生也就会如前所述,在一种“吃吧,喝吧,享受吧,消耗石油吧,开垦土地吧,等死了以后就什么东西也享受不到了”的浅薄的观念的指导下过上一种叔本华所言的“兽欲生活”。这是一种极端恐怖的生活状态,现实中我们不顾一切的消耗资源,破坏生态,污染环境,以此来发展经济,还大肆的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国家的中心要务,这对于我们整个人类来说不是“兽欲的生活”又是什么?


   因此,如果我们不尝试着走出世俗生活的虚幻表象,对死亡问题进行更多的形而上的思考,我们自身的命运以及我们整个人类的命运都会是岌岌可危的!

呐喊

呐喊
发表于 2007-6-28 16: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终于把它发上来了,占个位子再看.
发表于 2007-6-28 18:3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前面那段是诗吧,真是很好的朗诵诗!大气磅礴而又发人深省!

中国对死亡哲学研究的人不是很多.或者说不够全面,而导致国人穷极享受,为了在生存中满足"兽欲生活"而不顾一切,破坏环境,沦丧道德.............但中国宗教在死亡问题上的态度却一直影响着世人,佛教的"死亡上天堂和地狱",道教的"为死人做法事",这一切也都是如同研究死亡的哲学一样吧,农村里面至今也都还传承这些习俗,到死亡都还是有一种理念上尊敬!
当然国外研究的死亡似乎比国内的系统或另类一些,但这些我至今倒还没接触过!不知道怎么评论!
发表于 2007-6-28 19:26:58 | 显示全部楼层
辨证哲学里,有否定之否定。
而自身完善不完全是个体的事情。

楼主到底说的是什么样的死亡和再生呢? [s:102]
 楼主| 发表于 2007-6-28 22:3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死亡的永远只会是在个体的生命,但作为“灵魂”的或“生命意志”的东西是恒久不灭的,这也就可以看作是我们个体生命死亡的“再生”~~~ 当然,说“再生”,只是措辞上的需要,与“死亡”相对。呵呵 ,有些哲学的问题,太形而上了 ,也不是太懂,文章中的一些观点和论证也只是一些简单的罗列,没有太多自己的深刻体悟和分析~~~但是我觉得这样的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
发表于 2007-6-29 09:3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很同意你说的"文章中的一些观点和论证也只是一些简单的罗列",呵呵,但是我觉得这样已经很难得了,毕竟哲学是很深奥的东西.
人的一生总是在死亡与新生的道路上徘徊,总有一天会作出选择,跨过死亡的大门,走向新生.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拥有死亡的能力.
发表于 2007-6-29 13: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尼采,黑格尔,叔本华,凡高...... [s:233] [s:233]
发表于 2007-6-29 13:4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我和你”之概念,有我你之分,这就导致了生命的意志。。我要去做,我想得到,这就是一种自我的意志,要求服从自己意志的意志。所以我赞同尼采的生命权力意志学说,所以我觉得意志就是贯穿生活现象的本质。。。
发表于 2007-6-29 13:49: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就有轮回的概念。。也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
发表于 2007-6-29 19:0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的人活着,他却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发表于 2007-6-30 07: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好啊 楼主 顶一个 这副蒙克的画我喜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1-28 15:43 , Processed in 0.083764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