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cdxiaohe

歷史小說《敦煌传》(連載)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8 20: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敦煌县令名叫严泽,王道士早就听说过这位严大人的威名。

  到达县衙大门口,王道士跟守门的衙役说明自己有事要求见县令严大人,衙役一看是个邋遢的道士,知道抠不出什么油水,就没好气地叫王道士在门口等着。过了一盏茶的工夫,衙役从里面走出来,傲慢地对王道士说:“严大人公务繁忙,你有什么事改天再来吧!”

  王道士一见这阵势,自然知道并不是严大人真的繁忙,只是阎王好见小鬼难求。于是从怀里摸出了二钱银子,笑嘻嘻地对衙役说:“官爷,贫道住在千佛洞的太清宫,来一趟不容易。这点儿银子当贫道请您喝茶,还要麻烦您再去通报一声,贫道确实是有事要求见严大人。”衙役接过银子,立刻变了脸色,冲王道士一挥手:“嗯,这还像回事。行,不用通报了,你直接进去吧。”

  王道士哭笑不得,他年轻时候曾做过兵勇,知道就是这么一回事,也就不去在乎,甩着袖子来到了严大人的书房。

  “贫道法真叩见严大人。”

  “王道长,呵呵。”严泽捋着山羊胡子皮笑肉不笑地说:“王道长请坐。不知道道长求见本县有何贵干呀?”

  “大人,贫道今天来,是想跟大人说一件紧要的事情。”王道士一边说一边欠身坐在了椅子上。

  “紧要的事情,嗯,本县每天都要处理很多紧要的事情,敦煌县这么大,这么多的百姓,这么多的事情,本县事必亲恭,忙呀。本县听说王道长最近挖到了一批宝贝?”

  王道长咧嘴一笑:“贫道今天来,正是想跟严大人说说千佛洞的事情。严大人不愧是敦煌的父母官,什么事情都了如指掌。贫道自三年前来到敦煌,就一直在千佛洞的太清宫修行,一面也清理修缮这千佛洞。严大人知道,千佛洞已经荒置了许多年,差不多被风沙埋得差不多了,可是这千佛洞是真佛之地呀,贫道虽然是奉道教的,可是看见千佛洞荒置,也感到十分痛心疾首……”

  “王道长的意思是说,本县管理不利喽?”

  “不敢不敢。”王道士听严泽这么说,赶忙解释:“千佛洞的荒置时日已久,少说也有几百年了,怎敢把千佛洞的荒置跟严大人连到一起?严大人的爱民如子和对敦煌县的治理,那可是有口皆碑。”

  “那么王道长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严泽往椅子上靠了靠,翘起了二郎腿。

  “严大人明查。贫道住在千佛洞东侧的太清宫已近三年的时间,这三年里贫道到处化缘,化来的每一分银子都用在了清理和修缮莫高窟上面,不敢有分毫的私心。每日里和两个帮手起早贪黑清理佛洞。”

  “那么看来本县应该褒奖王道长了。”严县令阴阳怪气地打断王道士。

  “不敢不敢,贫道不是那个意思。”王道士赶忙解释。“只是前些日子贫道发现了一处藏经洞,这处藏经洞据贫道挖出来的一块石碑上的碑文推算,应该有一千年的历史了,里面密密麻麻堆满了数万册的经卷,都是稀世之珍宝。贫道想,这么大的一件事情,理应汇报严大人知道。”说着从怀里取出来那两卷经文,双手捧着递给严泽。

  严泽接过王道士递过来的两卷经文,随手翻了翻,扔在桌上:“哈哈哈哈。王道长,难道那个藏经洞里只有这些破烂经文,就没有一些别的东西?”

  “回严大人,藏经洞里除了这些稀世的经卷之外,还有一些画幡和铜佛。但是贫道以为,这些经卷才是最珍贵的宝贝。所以今天贫道特意带了两卷给严大人鉴赏,希望严大人能拿出些举措出来。”

  “哦!”一听藏经洞里只是些破烂经文,并没有什么值钱的宝贝,严泽一下就把脸色拉了下来。“这么说,这些发黄的废纸还是很宝贵的东西喽?敦煌县虽然不算富裕,可是纸张却还是有的。这么旧的纸,就算是拉完屎之后擦屁股,恐怕也擦不舒服!”

  “严大人……”

  “好了好了。你说的本县都明白了。可是本县日理万机,实在是公务繁忙。”严泽端起茶碗抿了一口,又放下。按照清朝官场惯例,端茶是送客的意思,王道士自然知道这个规矩。

  “那么,贫道告退。”王道士碰了一鼻子灰,实在是尴尬加愤怒,又不好发作,只好恭身告退。

  “送客!”

  见王道士走出县衙,严泽跟站在一边一直没说话的师爷说:“你看看这个牛鼻子老道!我还以为那个藏经洞里有什么好宝贝,原来不过是一些破烂纸片子。”一边说一边拿过经卷抖落得哗哗作响,抖落完之后又随手扔在了桌子上。

  “就是就是。”师爷谄媚地附和。

  “真是没事找事,无理取闹,闲得蛋疼。你一个臭老道管人家和尚庙里的事,这不是咸吃萝卜淡操心嘛!”严泽一面愤愤地说,一面装了一烟袋,把烟袋叼在了嘴里,谄媚的师爷赶忙凑过来用火石打着了火,把烟给严老爷点着了。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8 20: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趟敦煌之行,实在把王道士气个够呛。他本来就知道这位严大人混蛋,但是没有想到会这么混蛋,连“拉屎”、“擦屁股”这样的话都说得出口,更混蛋的是这位官老爷居然把这些宝贝经卷说成是“发黄的废纸”和“破烂经文”。一想到这儿王道士就气不打一处来。可是他除了生生气,又能拿这位混蛋的严大人怎么样呢?

  原本想好见过严县令之后顺便化些缘,可是揣着这么糟糕的心情实在是没有力气,只好晃晃悠悠地回到太清宫。

  谁知道回去之后王道士就大病了一场。杨河清去敦煌县城请了大夫回来,把了脉,说是急火攻心,给开了药方子,要王道士耐心地调理,不要多加走动。谁料这一躺就是一个多月,走动惯了的王道士骤一停下来,倒觉得不习惯,只盼着赶紧把病养好,千佛洞的清理修缮还指望他去化缘,他可不想因为生病就耽误了最重要的事情。

  好在有杨河清的照应,每日忙完了道观和千佛洞两边的事情就回来帮王道士煎药聊天,否则王道士真不知道这么熬下去熬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夏去秋来,王道士也恢复了健康,又可以下地忙活了,有的忙就使这位出家人感到很高兴,活动活动筋骨,就咧着嘴像个孩子似的笑了起来。在王道士生病期间,千佛洞的修缮工作也没有停,杨河清管理有方,小三子又心灵手巧,把些个菩萨啊飞天啊画得活灵活现。王道士心想,官府不管莫高窟的事情,我王道士可不会不管,没有你们的支持我一样能把这个真佛圣地管理好。(真不知道他们丫这些人民公仆拿着纳税人的钱是干他妈什么吃的!呵呵。)

  接下去的时间里,王道士像从前一样把全部的心血都花在了化缘、接待香客、主持清理修缮莫高窟上面,甚至比从前更加卖命。可是藏经洞里数万卷宝贝经文的着落,始终是王道士心里放不下的一块心病,他总想给它们一个妥善的安置。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8 20:01: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过了两年,严泽调任,敦煌来了一位新知县,姓汪,名宗翰。听说这位汪知县是进土出身,对金石颇有研究,王道士就想再拿上经卷前去拜会。因为有了前一次的碰壁经历,王道士不敢贸然前往,就借着化缘之机向敦煌百姓多方打听这位汪知县的情况。在确认这位汪宗翰汪大人确非庸俗不堪无学无术之辈以后,王道士决定前去游说汪大人,希望他能对藏经洞有所举措。

  还是那座衙门,不同的是换了守门的衙役,这次王道士一分钱的银子都没花就很顺利地就见到了敦煌县的父母官,而且汪知县很热情地街道了王道士。

  “道长请坐。”

  “大人您坐。”王道士有些诚惶诚恐。

  “本县虽然初到本地,可是一到敦煌县就听说了王道长的事迹,王道长不愧是一位道德高尚的出家人,堪称典范。”

  “大人您太过奖了,太过奖了。”王道士听见汪知县如此称赞他,又是欣慰,又是激动。欣慰的是自己的多年努力终于得到了官府的认可,虽然他并不是为了讨好官府,可是作为一县之长的汪大人称赞他为“道德典范”还是足以使他感到莫大的光荣。激动的是他从汪大人的口气里听得出他对莫高窟的重视,说不定能对藏经洞做出些必要的保护措施,运气好的话,汪大人专门拨一笔款子修缮莫高窟也不一定。

  “听说道长挖出的那座藏经洞里面有数万卷的经文,不知道都是些什么内容啊?”

  听汪知县过问,王道士赶忙从怀里掏出了精心挑选的两卷经文,双手奉上。“大人,这是贫道从藏经洞里随便拿出的两卷经文,请您过目。”汪宗翰接过经卷,认真地鉴赏了起来,一边看一边不住地点头,“好东西,好东西。”听见汪知县说这些经文是“好东西”,王道士心里不禁乐开了花,脸上也洋溢起幸福的表情。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8 20:05:11 | 显示全部楼层
“除了经卷,藏经洞里还有一些画幡、铜佛等物,都是世间难得一见的好东西。”有了汪知县的首肯,王道士开始试探着透露有关藏经洞更多的讯息。

  汪宗翰把目光从经卷上挪开,温和地望向王道士:“这么说,道长今日所带来的经卷还并不是藏经洞里最好的东西喽?”

  “藏经洞里有数万卷的经文,贫道才疏学浅,不懂得哪些更珍贵,只是随便拣了两卷带给大人过目,想来里面还有不少藏品是比这两卷经文要宝贵得多的。”

  “听道长这么讲,本县倒想亲去莫高窟视察一番。”

  “哎呀!如果大人能这么想,贫道真是求之不得呀。”王道士高兴得快要跳起来,如果不是在县衙门,如果不是他老胳膊老腿,他真的就跳起来了。

  “呵呵,”汪知县笑了笑,和蔼而不失诚恳地说:“道长的所做所向来为本县所钦佩,况且本县对金石学颇有兴趣,道长所发现的藏经洞存有那么多的宝贝,本县焉有不去视察之理?即便不为这些,这千佛洞是敦煌之瑰宝,作为一县之长,本县也理应前去视察。”

  听汪知县说得如此情真意切,王道士真是感动得不知道怎么表达,脸上尽是喜悦的光彩。

  汪宗翰继续说:“择日不如撞日,恰好本县公务不算繁忙,不如这就随道长前去这藏经洞瞻仰瞻仰?”

  “好好好。”王道士一连说了三个“好”字,早已把嘴角咧到了头顶。

  于是汪宗翰带上一队人马,和王道士一起朝莫高窟奔去。王道士骑在马上,心里装满说不出的爽朗。(不禁在心里唱道:总想对你表白,我的心情是多么豪迈,总想对你倾诉,我对生活是多么热爱……)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8 20:0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汪宗翰一行直接骑马来到了莫高窟前。

  下了马,王道士揉了揉快被马背颠散了的屁股,转身对汪宗翰说:“大人,这里就是藏经洞的所在。”

  “嗯。”汪宗翰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在一旁干活的杨河清和小三子看见王道士带了一群官兵回来,赶忙凑了过来。“这是敦煌县的知县汪大人,汪大人是来藏经洞视察的。”王道士不无骄傲地向他的两个助手介绍,“还不见过汪大人?”两位忙不迭地给他们的父母官见礼,有些拘谨,没见过这么大的官儿。

  “这两位是贫道的助手,长期以来多亏他们一同帮贫道打理莫高窟的日常事务。”

  “好。我看咱们还是先看藏经洞吧。有劳道长前面引路。”汪宗翰客气地说。

  “大人您请。”于是王道士在前面带路,把汪宗翰引进了藏经洞。

  因为怕被别人骚扰,王道士平时就用一些碎砖石和木头桩子把藏经洞的洞口遮掩住,汪知县来视察,王道士斤就招呼他的两个助手帮忙把洞口的杂物腾开。腾开之后王道士擦了擦额头的汗,恭敬地邀请汪知县猫腰迈进他的藏经洞,别的人一律站在洞外等候。

  汪宗翰认真地翻检着,期间并不跟王道士讲话,王道士并不会觉得受冷落,他感激汪大人如此认真地对待这些经文。汪大人不愧是金石学的专家,不一会儿就拣了一摞最珍贵的版本出来。

  “这些经卷本县想到回去研究研究,不知道王道长意下如何呀?”

  “好说,好说,汪大人尽管带回去研究。千佛洞的清理修缮,和藏经洞里经文的安置,还指望汪大人多多费心。”

  “好了,本县知道了。”

  “那,这些经文?”

  “就委托王道长就地保存,看好藏经洞吧。”汪大人似说得轻描淡写,又似语重心长。说罢,命人把精心挑拣出来的经卷收好,策马而归。

  可怜王道士一介出家之人,竟然捡了一份不拿俸禄的“官差”。看着道貌岸然的汪宗翰大人率领着人马绝尘而去,王道士久久地站在原地,不知道该笑,还是该哭。(不知道若这时候,此情此景,大漠苍茫,配以Metallica乐队的《Fade To Black》或者《Sad But True》作为背景音乐,是否显得贴切?如果显得暴躁了,就来一首Guns N' Roses乐队的《November Rain》,让全世界最性感的摇滚吉他手Slash披着卷曲的头发,敞开上衣纽扣,在莫高窟前,在风沙中,弹奏那大段大段的凄美Solo。)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8 20: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始的时候,王道士还满怀期待,以为汪知县会带来一些举措。日子一天天过去,王道士的期待也越来越少。两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汪知县那里还是没有一点消息。王道士心想:狗屁有学问的进士,不过是个沽名钓誉之辈,比那个不学无术的严泽也好不到哪儿去。

  可是王道士仍不死心,你敦煌县知县不管,我直接去找肃州道台。农民出身的王圆箓,虔诚的法真道长,执拗的王道士,认定藏经洞里的数万卷经文是世间罕见的珍宝,一门心思想说服官府拿出一个方案,给这些珍贵的经卷一个妥善安置。就像春秋时候的樵人卞和不惜以双足甚至生命为代价晋献玉璞,终得传世“和氏璧”一样,绝非为了名利,这几乎是一个信仰,或者使命。

  这么决定下来之后,王道士从藏经洞挑选了两箱经卷,雇了一头毛驴,奔赴肃州。他打听得肃州安肃兵备道的道台廷栋是一位有学问的大人,说不定这位大官会比敦煌县的那两位知县有见识,能够识得这些经卷的宝贵。杨河清曾私下劝解王道士说:道长何必如此认真?但这是王道士认准了的事情,比他的生命更重要,非去不可。

  莫高窟到肃州有八百多里的路程,还要冒着一路上狼群和土匪侵扰的危险,王道士心里装着信念,一路上风餐露宿,一直走了五六天终于到达了肃州。一路的风沙早已把王道士吹得浑身脏兮兮,他也顾不得洗一把脸,牵着毛驴直奔了道台府。

  廷道台听了王道士的叙述,对他的执著稍稍表示了赞许,接过经卷认真地看了起来。

  王道士谨小慎微地查看着廷大人的表情,心里捏了一把汗,他生怕再像前两次一样,愿望生生落空。他坐在椅子上几乎听得到自己的心跳。

  廷栋大人是一位有学问的官员,在书法上也有相当高深的造诣,但是他对佛经并不感兴趣,无论是现代的佛经还是古代的佛经,倒是觉得经卷上的书法值得一看。原来廷栋大人手捧经卷仔细研读的,只是经卷上的笔迹。廷栋认真看了一会古人的一笔一划,不无严肃地说了一句令王道士一辈子无法忘怀的话:“这经卷上的书法并不如本官写得好。”

  可想而知,王道士的企图再次破灭。这次的失败并不如王道士事前想的那么失落,经历了几次失败之后,王道士已经能够很平静地看待这一切了。王道士赶着雇来的毛驴顺原路返回了太清宫,与来的时候一样的风餐露宿,却揣了不一样的心情,还有一点不一样的是,毛驴背上少了两箱经卷。

  又过了两年时间,时任甘肃学政的金石学家叶昌炽知道了藏经洞的事,很感兴趣,通过汪知县找来了一些经卷画幡,只是他的目的不是为了制定保护藏经洞的措施,而是为了充实他正在撰写的《语石》一书。他在其大作中写道:“先后寄贻宋乾德六年水月观音画像,写经卷子本、梵叶本各二。笔画古拙,确为唐经生体,与东瀛海舶本无异。”可以看出,大清朝的官员都装了满肚子的学问,亦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叶昌炽在研究学问之余,也曾建议藩台将这批宝物运到省城妥藏,怎奈需要五六千两白银的运费,这笔银子该由谁出又没有着落,只好做罢。(那时候国家穷啊!)后来甘肃布政司命汪宗翰就地封存藏经洞,汪知县又责令王道士检点经卷,妥加保管,不许外流。可怜的王道士继续充当着不领俸禄的官差,从此再没人过问。

  藏经洞的安置仍是王道士心里最重要的事情,他一定要想出一个办法,可是他又无法可想。最后想来想去,王道士终于决定斗胆给老佛爷慈禧太后写一封秘报信,汇报关于藏经洞的事情。可是他哪里知道,此时的大清国内忧外患,风雨飘摇,贵为一国之母的慈禧太后老佛爷哪里有闲工夫搭理他一个出家人,又哪里有精神去理会这些佛教典籍?王道士对朝廷的企盼自然如泥牛入海,杳无音信。

  王道士终于认为他将伴随藏经洞直到终老了。

  就这样又过了几年光阴,一直到了光绪三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907年,情况才发生了转变。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8 20: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王道士到达莫高窟已经十个年头了,发现藏经洞也已经是八个年头,虽然莫高窟在他的手中已经逐渐恢复了些许原来的样貌,可是毕竟藏经洞依旧是他心里的一个结,一个解不开的结。头两年有一个西藏来的喇嘛带着一个小徒弟来到了莫高窟,开始跟王道士一起打理这里的事务。虽然道观里的香火还算旺盛,王道士还是要经常出去化缘,喇嘛也会和王道士一道去化缘。

  王道士已经习惯了莫高窟的一切,习惯了官府的态度,也就不再对一些事情抱有幻想。许多来上香的香客都想借机看看藏经洞,偶尔还会有官府的人过来索要一些经卷,这些都是令王道士担心和反感的,于是索性把洞口用砖头给封起来。如果不是斯坦因的出现,王道士也许真的就会守着他的藏经洞直到终老了。

  光绪三十三年三月十二日,一个外国人在一个中国师爷的陪同下来到敦煌,这个外国人就是英国籍的匈牙利犹太人斯坦因。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8 20: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斯坦因是一位对事业充满执著的考古学家,更是一个浑身上下散发着魅力的传奇式人物。为了追求事业的成功,斯坦因终身没有结婚,把毕生精力全部投人到他所热爱和追求的考古探险事业上。他骨子里有充满犹太人特有的坚韧,只要是他认定要做的事情,无论中间遇到多大的困难与险阻,他都不可能放弃。

  虽然生在犹太人家庭,但他的父母为了他的前程,却让他接受了基督教的洗礼,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儿子开辟自由之路。后来的事实完全证明,斯坦因的皈依基督教确实对他一生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斯坦因10岁时就被送到德国上学,学会了德语、英语,还精通希腊文和拉丁文,后来他在莱比锡和维世纳上大学时又学会了梵文和波斯语,21岁时取得了大学博士学位。25岁时斯坦因独身一人来到英属印度,任拉合尔东方学院校长、加尔各答大学校长等职。后来在英国和印度政府的支持下,斯坦因开始进行他的中亚探险事业。

  第一次丝绸之路上的考古探险,斯坦因大获全胜。从20世纪第一年的圣诞节前后到次年的4月,斯坦因活动在丹丹乌里克、尼雅、安迪尔、拉瓦克这些地方,发掘出和田和尼雅遗址,获得了大量中国古代文物。斯坦因的巨大发现,以及因此获得的大量珍贵历史资料,使他感到极大的满足和自信,更使斯坦因感到骄傲的是英国政府也对他表示了由衷的赞赏,维多利亚女王接纳他为她的臣民,并授予爵士勋号,牛津和剑桥大学也分别赠以斯坦因名誉博士学位。

  几年之后,斯坦因开始了他的第二次中亚探险,这次他的目标是楼兰古国。新疆是个有着许多神奇传说的地方,俄国人、匈牙利人都曾经在这片土地上挖掘故事背后的秘密,斯坦因相信,这里曾经有一个消失的帝国,他所要寻找的,就是这个消失的帝国。于是在大清国的光绪三十二年,斯坦因来到了中国的新疆喀什。喀什是中亚的核心地区,是西方人进入中国甘肃的必经之路,只是养尊处优的慈禧太后恐怕不知道,她的喀什成为了一个名叫“东土耳其斯坦共和国”的首都,并被英国人称为“疏勒”,还在这里设立了领事馆。

  斯坦因苦于自己不懂中文,于是他决定聘请一位中文秘书。他听说在中国有一种叫“师爷”的职业,这种人深谙中国官场的内幕,并且对各种行政事务异常干练,又熟悉中国传统文化,是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斯坦因决定聘请一位这样的中国师爷。恰好斯坦因的朋友,英国政府驻疏勒代表马继业认识这么一位旅居于此的蒋姓师爷。蒋师爷名叫蒋孝琬,湖南湘阴人,饱读诗书,才思敏捷,能言善辨,最重要的是对古物鉴赏颇有研究。蒋孝琬自光绪十五年到达新疆莎车,便一直在衙门里做师爷,一做就是十七年,这次被介绍为斯坦因的助手,蒋孝琬感到莫大的欣喜。

  斯坦因先是带着蒋师爷重访了和田和尼雅遗址,接下来他所要做的是寻找那个消失的帝国。按照斯坦因所掌握的资料,楼兰古国应该位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腹地的罗布卓尔,所以,他必须要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罗布卓尔即罗布泊地区,为了探究楼兰古国,斯坦因和他的助手先后数次进入这片被称为生命禁区的土地。幸运的斯坦因不但终于找到了他想要寻找的消失的帝国,还先后发现米兰佛寺遗址、吐鲁番城堡遗址。最重要的当属斯坦因在楼兰城堡遗址发现了一处古垃圾堆,斯坦因把它称为“宝库”。在大量芦苇、畜棚和畜粪的垃圾堆里,斯坦因找到了为数显赫的汉文木简、纸文书以及其他小文物。虽然过去了1700多年,可是那些木简依旧完好,甚至那些粪便仍然散发着刺鼻的臭味。斯坦因在他的笔记中写道:“臭味依然刺鼻,冰冷的东北风不断将夹带着氨水味的细砂粒吹进眼和咽喉中,弄得我们苦不堪言。”

  能够活着走出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更何况当时的斯坦因还因风湿而引起了发烧。寒冬腊月的西北荒漠中,没有水,矮种马被探险家放弃,而改乘骆驼,散落在沙漠中的枯骨随处可见。没有人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够走出这漫无边际的沙漠,在那样的境况下,生命随时可能离你而去。斯坦因日后曾在笔记中记录了这段探险过程:“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连续11天不停地劳作,刚好完成了我们的工作任务,但也耗尽了所有人的承受力。回想起他们所患疾病的情形,整日整日暴露于冰冷的寒风之中,白天干着繁重的工作,夜间无以避寒,定量供应的水不足以解渴,这一切是怎样影响着他们啊。”

  楼兰古国的发现越发坚定了斯坦因探求更大秘密的决心,他坚信,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还有更加神秘的东西在等待着他。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8 20: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经过一番考察之后,斯坦因决定带着蒋师爷前往敦煌。此时的斯坦因绝对不曾想到,从此以后他的名字将和敦煌两个字紧密联系在一起,并被后世人们无数次提及。

  斯坦因之往敦煌,是为探究敦煌西北的长城锋燧遗址。根据斯坦因所掌握的资料,自从十五世纪郑和下西洋,舰队远及东非之后,当时的中国朝廷,大明王朝,就开始变得内向起来,视嘉峪关为西部的国界边陲。而自汉朝以来即作为国门的玉门关也因此成为了“关外”之地,跟不要说几百里地之外的敦煌。丝绸之路也被嘉峪关一分为二,从此失去了往日的辉煌。斯坦因所探究的嘉峪关外的古长城,就是明朝以前存在的关于中国的记忆,而此时的中国人,又有谁会关注那段被岁月风化的边墙?

  除了探究古长城之外,斯坦因的另一个目的就是想考察一下莫高窟的石窟,那些壁画和雕塑在他看来是世间难得的珍品。他本想在敦煌只做短暂的停留,但是他遇到了一个名叫扎希德伯克的土耳其商人,当他和这个穆斯林商队头目有过一番交谈之后,他决定改变他的计划。

  扎希德伯克在了解到斯坦因考古学家的身份之后,神秘兮兮地对斯坦因说:“莫高窟有宝贝。我以真主的名义发誓,这绝对是真的。”

  斯坦因自然不会放过获得秘密的机会,于是问这个大胡子商人:“究竟是什么宝贝?在我看来,莫高窟那些关于佛教的壁画和雕像就是宝贝。”

  扎希德伯克摸了摸下巴上的大胡子,哈哈一笑:“你说的那些东西不算宝贝,莫高窟真正的宝贝是藏经洞。对于中国当官儿的来讲,藏经洞里面那些经文不但算不得宝贝,连当作擦屁股纸都嫌旧,但是对于你,哈哈,那一定是无价的珍宝。”

  “可以详细跟我讲一讲吗?”斯坦因很绅士地问。

  于是扎希德伯克把他在敦煌地区听到的关于藏经洞的事情一股脑告诉了斯坦因,并且特别强调:“据我所知,这批经卷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并非用汉文书写的。要知道,敦煌这个地方在古代可不是仅仅属于中国。”

  听扎希德伯克这么讲,斯坦因想要探个究竟的欲望被激起了。

  扎希德伯克见斯坦因没有反应,显然是动了心,于是俯在斯坦因的耳朵边上提醒道:“那些经文已经被中国官府下令封存了,现在是由一个道士负责看管。如果你真有兴趣,不妨前去看一眼。不过,那个道士实在不是一个好接触的人。”扎希德伯克说完,哈哈大笑着扬长而去。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8 20: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一名敬业的考古学家,斯坦因自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而作为斯坦因最忠实的助手,蒋师爷自然要协助他的雇主做成这件事情,现在他要做的事情是确定这件传闻的真实性。蒋师爷一脸书卷气,怎么看怎么像个大好人,所以他没费什么力气就从敦煌老百姓那里打听到藏经洞的消息确实是真的,也就是说那个大胡子的扎希德伯克并没有撒谎。

  斯坦因有些迫不及待了。酒鬼见了酒就像蚊子见了血一样,而考古学家见到文物则要比酒鬼见到酒更加要命,一刻不得到这些文物心里就痒得难受。蒋师爷自然了解斯坦因的感受,他说:“现在我们不能着急。我们必须先去考察,要见到那里的情况才能做出任何决定。”斯坦因认为他的中国师爷说得很有道理,于是决定先去莫高窟看一眼,也顺便了解一下那个看管藏经洞的道士是个什么样的人,这样才能想办法从他那里获取这批宝贝。

  灯下是两个人影在密切交谈,这是斯坦因和蒋师爷在制定周密的计划,他们打算用最为妥善的办法去获取这批莫高窟的瑰宝。

  斯坦因到达莫高窟的时间是三月十六日中午,不凑巧的是当他和蒋师爷到达的时候,王道士正好带着杨河清跟小三子去外出化缘了,整个莫高窟只有一个小和尚留守。斯坦因只和蒋师爷对了一下眼神,聪明的蒋师爷立刻想到该如何处理眼前的状况。

  “小师傅,你好。”蒋师爷走上一步,跟小和尚问好。

  小和尚从没见过外国人,有些茫然,蒋师爷见他怯生生的样子,呵呵笑了两声,说:“我们是来上香的。这位斯坦因先生是一位英国的考古学家,向来景仰莫高窟,特来瞻仰。”小和尚见蒋师爷一身书卷气,气度不凡,赶忙双手合十问好,说:“两位施主请。师傅和王道长都出去化缘了……”

  “没有关系。”蒋师爷打断了小和尚,“那就麻烦小师傅给我们讲一讲这莫高窟的情况吧。我听说这里有一个藏经洞?”

  “嗯。”小和尚郑重地点了点头,“这个洞窟是王道长发现的,已经有好几年时间了,现在也是由王道长负责看管。”

  “我听说这个藏经洞里有一些古旧经文,不知道现在可不可以看到?”

  “藏经洞被封起来了。王道长平时看得很严,他不想有人从洞里拿经文出来。我这儿倒是有一卷,是王道长借给师傅看的。”

  “哦?不知道小师傅肯不肯把这卷经文借给在下看上一眼?”蒋师爷问得轻描淡写。

  “这个……”小和尚显然有些犹豫不决。

  “呵呵,在下只是好奇,想看一看,看后立刻还给小师傅。”

  “那……好吧,等我去拿。”

  斯坦因站在一旁,默默听着这两个中国人的交谈,虽然他听不懂他们说什么,但是他相信他的助手会有办法。小和尚转身回禅房之后,蒋师爷对斯坦因点了点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1-1 11:44 , Processed in 0.087117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