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47|回复: 4

中国传统文化之科举制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22 14:25: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传统文化之科举制度

    当初选修课选课时,有很多课程可供选择。我选择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岳麓书院”,既是出于自己的兴趣,也是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景仰。

  中国传统文化辉煌灿烂,光耀千秋,值得每一个中华儿女自豪和骄傲。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中华文化在宗教、哲学、历史、艺术、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均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对其研究也是永无止境的。教育便是中国传统文化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并对其他方面有很大影响。

  这门课由不同的老师教授,有的讲史学,有的讲佛教,有的讲湖湘文化,有的讲当代学术大师。最后两次课的老师原本准备讲科举制度,但因教室内无多媒体不便教学而改成了讲岳麓书院,甚是遗憾。因对中国古代的选拔人才的重要制度科举制度比较敢兴趣,隧打算写一点自己的看法。

  作为一个文科生,对科举制度自然不陌生。科举制度应当说是中国古代发展得比较成熟、完备的一种选拔人才的制度,不仅对古代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对后世也影响深远。

  科举制度不仅对中华文明是一大贡献,对世界文明也是一个贡献。虽然后世批评其种种弊端,我认为那不是科举制度本身的弊端,而是实行科举制的专制制度所带来的。如同今天我们找不到一个比高考更加公平更加有效的选拔人才的制度一样,科举制度也是古代选拔人才的一种最可靠的途径。

  经历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长期分裂,隋朝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三次大一统。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隋朝统治者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于是前朝的九品中正制退出历史舞台,为科举制所取代。炀帝时始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形成。隋科举把读书、考试、做官紧密结合起来,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大一统大繁荣大发展的唐朝,科举制得到进一步完善。进士科开始受到重视,并逐渐成为读书人主要备考科目,因为考上进士便可做官,而做官是很多人读书之目的。这一时期,殿试也开始出现。宋时,统治阶级对科举制进行了诸多改革,放宽了录取范围,从而大大增加了录取人数;确立了三级考试制度;殿试成为制度;内容上有很大改革,主要是王安石的改革,改试策论;同时,为应对日益严重的科场舞弊,糊名法和誊录法出现。这些在高中历史上讲得比较翔实。宋代科举可以说是为强化统治而改革,起到了巩固统治的作用;同时由于考试不分等级、出身,使得一般底层读书人可以通过科举做官,从而扩大了统治基础;而对防治舞弊的探索对今天的各种考试还有影响。科举制的鼎盛无疑是在明朝。明朝正式科举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说是鼎盛,主要是因为八股文的盛行。乡试、会试都考八股,考生能否考中取决于八股文的优劣,因而一般读书人往往把毕生精力用于八股上。八股文严重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比起暴力统治可谓“杀人于无形”,危害极大。有古人甚至认为“八股之害,甚于焚书。” 而到了清代,科举制度是弊端凸显,走向灭亡。

  从隋朝到清末,科举制前后历时一千三百余年,在中国历史的大舞台上演绎着重要的角色。
  
  历史的车轮即将进入公元两千零八年,科举制度被废除也已逾百年。今天的人们说起科举制度便会感到很反感,因为科举制造就了“孔乙己”“范进”那样的变态人物,仿佛它成了腐败罪恶的代名词。但他们何曾想过,孔乙己和范进不过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其存在与否尚难确定。可能是我们过于推崇鲁迅先生,以至于他对科举制的贬低左右了我们的看法。个人以为无论是鲁迅还是吴敬梓,其对于科举制的过分贬低都是有失偏颇的。尽管科举制确有其弊端,并导致其终结,但纵观科举制发展的全过程,便可知道科举制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首先,作为一种选拔人才的制度,它为中国古代造就了大量的人才,这一点毋庸置疑。中国历朝各行各业的杰出英才、贤相良臣大都是由科举制而起,他们推动了中国历史的不断前进。他们当中有的是文学家,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有的是教育家,为各世所尊崇;有的是科学家……中国古代优秀的人才通过科举得以入仕,从而起到了他们应有的作用,也实现了他们的理想抱负。

  其次,作为一种由统治者主导的制度,他对于封建统治的维护与巩固有着重要的作用。不分贫富贵贱,皆可参加科举考试,必然得到下层读书人的拥护,从而扩大了统治基础;而稳定了知识分子,对稳固统治和社会稳定有重要影响。同时,通过授予官职实现了对知识分子的笼络与控制。

  再次,科举制度推动了知识的普及,有利于民间读书风气的改善。在古代中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农民子弟要想光宗耀祖,只有通过读书,参加科举考,以求谋得一官半职,于是,读书之风大兴。当然,众多的读书人只有很少部分真正能实现做官的愿望(因为科举制取仕名额有限,官职也有限),大部分还得留在基层、农村,为求生存,很多人以教书为业,从而推动了知识的普及。

  最后,科举制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如同中国古代的很多制度影响着今日我国的制度一样,科举制度在今天同样还深深影响着我们。我们最熟悉的便是高考,分省录取,把考生资料密封起来,便有科举制的踪迹。起源于西方国家的公务员制度,某种程度上也是对科举制的借鉴,今天我国早已引进了这一制度,似乎是科举制另一种形式的再生,只不过内容与形式已大不同。

  还有,科举制还有世界影响。公务员制度的出现便是一例。很多国家如日本、朝鲜都曾仿效中国建立科举制度。

  当然,作为一种已被废除了一百多年的制度,科举制度肯定是有很大的局限的,其恶劣影响也为人所痛绝。随着其不断发展与完善,其内容趋于僵化,终成主考八股,严重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埋没了人才,也阻碍科学文化的发展,同时也限制了人才的出路,古代许多名家入蒲松龄、曹雪芹,都失意与科场。随着历史的演进,科举制的诸多弊端日益显露出来,终于消亡。

  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实物,也没有一无是处的实物,存在即合理嘛。今天我们如何看待影响了中国上千年现在还在影响着我们的科举制度,我觉得不仅是如何看待中国历史的问题,更是如何看待今天的现实尤其是我们的教育制度、选举制度、国家公务员制度,这些都是关系中国持续发展的制度基础。在改革创新被认为是时代精神的今天,对其改革能否不走科举式的老路,值得我们思考。

   今天,尤其是在人们对高考制度提出很多疑问的同时,也在探寻一种更为有效的考试制度,但直到现在都没有找到。高考无疑是当前选拔人才的一种最为公正、公平、有效的方法了。科举制度也一样,古人曾尝试了很多方法来选拔人才,入察举制等,但后来都让位于科举制,并且得以延续下去,这说明了科举制度的无可比拟的优越性,那就是,科举制是古时条件下选拔人才的一种最为公平、公正的制度。
                 
发表于 2007-12-23 18:29:44 | 显示全部楼层
绿贴没人回,绿帽子没人带,斑竹可以去死了。。。。。。。。。。。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4 18: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呀,换个颜色啦!
发表于 2007-12-24 19: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孔乙己是有原型的吧
整体来说还是利大于弊的吧 
科举之前是举孝廉但是标准太单一了
发表于 2007-12-25 20: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绿色是很有生命力的颜色啊
再有一个人蹦出来说,偶就换。 [s:11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1-28 09:48 , Processed in 0.091808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