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70|回复: 0

Top Journals 是标准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6 14:28: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志东
在科学网经常看到一些网友挥舞着“你在本领域的Top Journals发表过论文吗”的大棒。拿着这个大棒到处乱砍,无论你是谁,请回答YES or NO。你要是还没有在所谓的Top Journals发表过论文,那你就不是Top科学家,你就没有资格讨论问题,你的观点也就是错误的。本博文且不说“不就是Top科学家就没有资格讨论问题,观点就是错误的”这种推理的逻辑荒谬:在科学网人人平等,即使不是Top科学家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对错大家心平气和地讨论,真理越辩越明,公理自在人心。本博文仅仅分析一下“是不是没有在Top Journals发表过论文就不是Top科学家”合理不合理。实际上,这些网友已经无形地在心目中将Top Journals 作为评价科学研究水平的标准,甚至是至高无上的唯一标准。

将Top Journals 是评价科学研究的标准吗?或者说,Top Journals 是评价科学研究的唯一标准吗?那我们就来分析分析分析一下物理学的几个Top Journals。

首先,分析分析Science/Nature 。Science/Nature 通常被归于一类,属于综合类刊物,由于其超高的影响因子,通常被各个学科的科学家视为最顶级的国际学术刊物。其优点是强调综合性、新颖性、大众性(甚至还有娱乐性),特别注重一篇论文对其它领域的影响力。当然,一篇论文影响的领域越广其科学意义当然就越大。另外,Science/Nature的读者群量大面广,又是大家公认的Top刊物。在Science/Nature发表论文通常会引起轰动的效果,引用率也会很高。关于Science/Nature 优点我就不多说了。它们的缺点就是:1)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正是强调综合性、大众性导致这两个刊物基本上不接受理论研究的论文。因为编辑们深谙“多一条公式少一半读者”的道理。为了将大众化、娱乐化进行到底,宁可牺牲文章的理论化。可是,大家知道,科学研究一半是理论,一半是实验。从事理论性科学研究的人数和文章量起码要占总数的1/3强。这种排斥理论工作的政策实际上是自绝于许多创新性的成果。特别是,由于理论可以不受实验条件的限制,往往理论工作更容易做出原创性的成果(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就是典型案例)。所以,很显然,Science/Nature 无法将所有的Top工作一网打尽!2)还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由于强调综合性、新颖性,也由于投稿量大,Science/Nature 的审稿程序中编辑的作用过大。往往是一些不太懂行的编辑在第一轮粗选就将大量的稿件退回。我相信Science/Nature 的编辑都是很有经验的编辑,做出的判断99%正确,但1%的失误就难免不会将一些Top工作拒之门外。另外,Science/Nature 的大多是大同行专家,对一些文章的细节不了解。我相信Science/Nature 的审稿人大多是认真负责的,做出的判断99%是正确,但1%的失误就难免不会将一些Top工作拒之门外,甚至将一些垃圾文章当做宝贝发表了。我就看到过在Nature 发表的一篇日本人的磁性方面的工作,根本是对机理认识不清,而将一个普通的现象当做一个新的现象报道(当然,由于是在Nature发表,还误导了许多人跟!)。在几个著名的造假事件中,Science/Nature 让德国人、韩国人的造假论文大行其道,正说明其审稿程序和价值导向有严重的缺陷!实际上,Science/Nature 的影响力是与SCI的影响力同步增加的。五十年前,它们也就是普通的(当然有特点和风格的,这不在本博文讨论的范围)刊物。有个小故事,郭可信院士当年(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国外写出第一篇论文,他的导师说:“这项工作一般般,投Nature 吧” 投了就中了。当然,几十年河东几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Science/Nature 现在是风光无限,但显然不能将能不能在Science/Nature上发表论文定为评价科学研究水平的唯一标准。

转自张志东的博客: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1394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2-1 05:11 , Processed in 0.071017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