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95|回复: 0

悲情湖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2-24 10:2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麓山秋叶


我出生在曾是屈原被流放最远的地方。小时候,父亲为了让我能多些学习古文的兴趣,特地找来《涉江》中描述家乡的一段让我背诵:“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猿狖之所居。……”。小时所学的古诗词几乎全都忘记了,但这一段依然记得很清晰。每逢提及屈原的时候,就很自然地想象到在那山险水翠的沅溆两岸,有一位孤独的老人,因为坚守孤独的信念而被放逐在那里。

屈原是一位楚国的贵族,锦衣玉食,本来是无须自讨苦吃,可却在众人醉时独醒,众人庸时独傲,这也注定了他必然悲剧的命运。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他本来是准备守住气节而终老的,然而,面对昏庸国君和强大敌人的事实,最终只得于汨罗江上投水自尽,走完了他悲情的一生。

屈原虽然出生于湖北,但湖南是他的主要流放地,许多代表他思想的作品也是在湖南完成的,“众醉独醒、忧天下而固守终穷”的精神,随着他优美的诗句而沉淀在这片土地上,这看来应该是湖湘湖湘文化、乃至是湖湘精神的最早雏形。1046年,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将一种悲情情结嵌入到这片土地,给湖湘精神一种特殊的气质:心忧天下,坚守信念,慷慨赴死而不足惜。




清末民国时期,逢中国内忧外患,湖湘人也在中国历史舞台上出尽了风头,这其中,不乏乱世所造就的英雄,如曾国藩所代表的湘系政要,也有能秉承湖湘精神的能人志士。在这些近现代不断涌现出的湘籍名人中,始终应该记住这样一些人:

戊戌变法中的先驱谭嗣同,在变法失败之际,决意以死来捍卫自己的信念,放弃本来可以逃生的机会,“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表达了他对为信念而死的从容。

陈天华是民主革命的宣传家,为宣传革命,除了《猛回头》、《警世钟》两篇通俗白话作品,更选择了用生命来换取民众觉醒的方式。一直不能理解陈天华为什么会在革命形势“如火如荼”的情形中去投海自杀,也许我们只是不能感受到他当时的无奈吧,或者是因为面对习惯于两千年封建压制的人民,看到他们脸上的麻木与迟钝,才迫使他选择这样的殉道方式?

还有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黄兴。黄兴是民主革命的行动家,指挥民主革命的许多战斗,如著名的黄花崗起义等等,毫不怀疑他对死亡的无惧,但更令我敬佩的是,他对革命与民主决不混淆的原则。1914年,黄兴因坚持民主的组织原则而同孙中山产生了分歧,事实也说明任何企图以专制的方式来消灭专制,最终只可能产生封建统治的继续更迭。

蔡锷本来是一位很值得怀疑的“革命家”。他与同盟会没有多少联系,同独夫袁世凯也有很不错的私交。但是,当袁企图恢复帝制的时候,他却毅然举旗反袁。蔡锷举兵之初,只有三千弱师,在前后无援的情况下进攻袁世凯的十万大军,很难想象他真有必胜的信心,甚至觉得他只不籍此来实现自己舍生取义愿望而已。

其实还有一些值得纪念的普通湖湘人,就是抗战期间在湖南艰苦鏖战的中国士兵。湘军骁勇并不能激起我的自豪,如曾国藩之湘军,军阀混战期间之湘系军队,但我要特别铭记那些抗战中坚守在长沙、衡阳、常德、雪峰山等家乡土地的湘籍军人,哪怕只是一位普通的士兵,都应该比百年内战中的提都、将军们有着更高的生命意义。




经过一个世纪的荣辱沉浮,已经没有多少令人感动的湖湘人物,随着敢于为民鼓与呼的彭德怀去世,不惧怕权势,追求信念,为人民而忧的湖湘精神也渐渐离我们远去。虽然岳麓山上先烈的碑铭依旧,虽然仍然有人在为湖湘精神而自豪、而津津乐道,但他们只不过是媚俗地以为那些曾经辉煌一时的达官贵人就是湖湘精神的代表。

没有多少人去感受屈原的情怀,更无心理会什么叫“先天下之忧而忧”。黄兴路与蔡锷路只是长沙市具有商业价值的两个地理名词而已,又有谁去在意他们的理想、他们的共和之梦?

褪去历史的尘嚣,我们竟只能看到湖湘精神的残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1-23 19:11 , Processed in 0.118012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