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95|回复: 1

国学:牌坊下的困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2-25 17:5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沉默的小柯

关于国学的复兴,似乎成了时下知识分子的口头禅。复兴的合理性自不必说,仅复兴的手段,已千奇百怪,版本繁多。小到治病救国,大到挽救人类。只怕是圣人在世,也未必敢与其苟同。对于这种“国学热”,愚一直抱有一种偏见。这种夸夸奇谈,不求实际,闭门造车的言论,不仅不能挽救传统文化,反而会贻害后人。这股国学热自80年代再次兴起以来,在知识分子内部逐年升温,各种所谓挽救国学言论年年更新,但实际上,国民国学素质以及国家主流文化意识,仍然与国学内涵在一定程度上,背道而驰。

是什么阻碍了国学的发展,又是什么让国学真正的真谛得不到大众的认可呢?研究并解决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当代国学热的一个研究战略。但愚综观这些言论,大部分充满了类似阿Q的精神安慰以及一种精神绝对狂热。国学在这些所谓的知识分子手中,已经被奉为神灵,似乎成立万古不变的真理,似乎我们现在所要做的,就是挖掘国学还未被发觉的内容,使古为今用而已。愚以为,这种对待国学的心态,充分的暴露了我国文化转型期,某些知识分子自我精神迷离的一种心态。面对当今价值多元化时代,当他们无法自我寻求精神慰籍时,便将精神寄托于传统文化,寻求一种精神自慰。很显然,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这些知识分子所对国学的研究往往偏向于“复古”。始终寻求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途径。他们大多忽视客观环境。一味将研究领域放在圣人之言中。这种研究出来的结果,不仅不能实际有效的发扬国学真谛,反而会贻害国学。使之成为经院文化,精英文化。

我曾经在我的一篇帖子中说过,孙先生的革命没有真正革掉封建文化的命,五四运动也没有,真正使国民主流文化意识以及价值体系发生改变的,其实也就是邓小平同志的改革之后。马克思早就教导我们说,一切意识都来源于经济基础。经济结构的转变,乃是我国文化以意识形态转变的开始。现在我们谈国学,谈国学的发展,是否还能抱着圣人之言不放?儒家“家”的体系完全被推翻。皇家没有了,家族体系也因经济结构而自动解散。而道家以及禅家,业已成为现代都市人,在日趋激烈竞争下,一种自我精神调节安慰的方式。我国虽然有2000多年的文化史,但实际上全部是基于小农经济而上,在加之我国文化属于中心向外辐射性特点,主体文化不易吸收外来文化。这种文化特点虽然保证了主体文化的连续性以及稳定性,但同时也注定了我国传统文化对于外来文化始终保持一种冷漠态度。刚才在红网看到某人大作,竟然妄称我国文化属于“崇洋”,实属谬论。在鸦片战争之前,无论是平民还是士大夫,都处于一种文化自信心理。孟子的,“夏夷之变”论,就是很好的证明。总上而言,小农经济的破产,就已经代表了传统文化没落的开始。

如果现在要复兴国学,还只变形式,而还不从本质上改变的话,我看国学仍然不能服务于大众。如是所说,是不是国学就真的没有出路了?国学是不是就真的不能普及了吗?
不是的。

儒家最重要的义利思想,在现代社会还是具有一定生命力的。但这种义利思想又不是朱熹那种“存天理,去人欲”的观点。比如在现代社会中,寻求公利,同利,也是义的一种形式。我以为,关于国学以及儒学的研究,不能脱离实际,不能离开我们所生活的客观环境。困扰当代国人无法领会国学真谛的障碍,其实还是儒家一直强调的“知行问题”。知行脱节依旧是一个十分普遍的问题。知而不行,行而不知。尤其是时下一些国学热分子的重知轻行,导致了国学真谛不能在国民中普遍推行的现实原因。


奉劝时下一些所谓的国学爱好者,圣人之言不为错,但也不是永恒不变的真理。重行,将知与行合理的统一与推广,才是国学的出路。

牌坊立起来是很简单的。

发表于 2005-1-2 13:53:55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实话 现在搞艺术的坐在一起根本不谈形而上 就谈作品有没有市场 参加国展获奖就是市场的一个前提 根本不是学术什么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1-24 02:41 , Processed in 0.130127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