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28|回复: 4

[舞文弄墨] 自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2-31 22:3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血如悬丝般滴到地板上,啪嗒、啪嗒,溅起,绽开,融合,流淌,宛如一个关于红玫瑰的模糊记忆。
血仍在滴。104室的门被反锁着。今夜是中秋。整栋宿舍的人都吃饭逛街赏月接吻去了,只有L反锁在104室,静静聆听着死亡的脚步声。
手腕上的口子是用铅笔刀划的,不是很深,所以血没有涌出来。L的意识还很清醒,他不想死得那么快,虽然他已决意离去。室友们聚餐去了,十二点之前决不会回来。
死亡同生命一样,每个人只有一次。并非每个人都有勇气选择自杀。自杀意味着超越生老病死的恒常规律,获得主宰生命的终极自由。L为自己的勇气而微笑。
他为做出这个决定已彷徨得太久了。也许,L从娘胎中出来的第一天起,就渴望着早日死去。今年他正好二十岁,二十年来他无时无刻不涌动着自杀的欲望。吃饭时,看到四楼的窗户张开着诱人的嘴巴,L好想猛冲过去;洗澡时,L把头潜到澡盆底下,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一个没有痛苦和忧伤的世界,好美好美,L常常忘了把头抬起来;走在纷纷攘攘的街上,看到周围层层叠叠地包围着无数张冷漠的脸孔,他就好想站在马路中间不再动了。如今终于下定决心,死亡于是衍化成一次企慕已久的约会,一个昙花一现的美丽景观。
L出神地欣赏着血滴下的轨迹,脸上漾出一丝神秘的微笑。

辅导员在L的口袋里发现了遗书,遗书只有短短的一行字:“这个世界好冷,死亡是我毕生的夙愿……”
L的一的尸体是第二天早上被发现的。室友们疯狂了一个通宵,凌晨五点时才醉醺醺的回来,却发现门被反琐了。许久之后,门被撞开了,L已滴尽了最后一滴血。
整栋宿舍楼顿时沸腾起来,人流如潮水般涌向104室。睡眼惺忪的院领导从人流中挤进来,看到两眼翻白的L和满地的鲜血,顿时脸色苍白,几欲晕厥。
三天后,L的母亲和继父从两千里外赶过来,在医院里哭得死去活来。L从小就失去了父亲,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爷爷奶奶去世后,就再也没有人疼爱他,也再也没有人在继父欺负他时出来保护他。每当清明节的时候,L会独自一人来到父亲的坟前,泪流满面地哭诉着自己心中的秘密。上大学后,由于一年只回去一次,L只好将所有的心事写进日记。
书记在L的书桌抽屉里翻到了三本日记本。这是L在大学三年来的日记,日记的许多页的字迹有点模糊,似乎被泪水沾湿过。书记不禁想起L刚进大学时的那番自我介绍,他说他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因为性格内向,不喜欢说话,只好把要说的用笔写下来。书记随手翻了起来,竟然渐渐冒出冷汗来,他怎么也想不到这个学业平平,不爱出声的男孩的内心世界竟是如此丰富而苍白,他的感觉是那么敏锐,心灵是那么脆弱,情感又是那么丰富,他有那么多的心声,那么多的见解,又有那么多的忧伤和苦恼,他的内心原来藏着那么多的心事和苦衷,却从不曾向院领导谈起,也许连他的室友也不知道。L从来就没有朋友,这一点书记是清楚的,因为他偶尔听同学反映过,L上课时永远只坐在最后一排的角落,很少与人交谈,尤其是女同学。
L的母亲H没有接受院领导的安排,执意住进了一家非常低级的旅馆。当晚,院领导来到H住的旅馆,个个表情沉重,默不作声。许久,副院长终于带头说话了:
“L的死令我们所有院领导都非常难过和内疚。对于他的死,我们是要付很大责任的。一直以来,我们对他关注得太少,关怀得太少,甚至非常不了解他。”
辅导员接着说:“由于他学习成绩一直不算太好,加上又是贷款来的,我一直把他当作贫困而又不争气的典型,所以常常有意冷落他。其实他还是蛮有长处的,比如说文学创作,虽然我们院属于理科院系,但他私下的文学创作却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是的是的,我们都没想到他对文学这么有天分,他的每篇稿子我都看过了,完全可以拿出去发表。我昨天联系了本省的一家重点刊物,他们的主编看了L的文章后非常惊讶,决定在最近一期为L编一个专辑,还打算将L的日记专门成册出版(当然,这得取得您的同意,我们不能擅自做主),另外,今天《XX日报》派记者来院里采访,说是要写一篇专访,题目大概拟定为《一个天才少年之死》……”。书记似乎显得有点激动。
院领导走后,L母亲的门再次被敲响。这次来访的是图书馆管理员Y老师和校报总编Z老师。
“L在我们图书馆其实干得不错,拖地抹桌子整书架样样挺麻利,就是一个毛病:不爱说话。我们这些当管理员的呀,整天坐那儿,不说说话还干嘛呢,可L偏偏不爱说话,老坐那儿看书。我当然有点儿意见了,所以就批评了他好几回;谁知他为此跟我赌气,后来更加不爱说话了。在这里我得跟您坦白,我确实给领导打过他的报告,他才被调走的,至于后来他主动放弃不干了,那可不关我的事。不过大妹子呀,为那件事我一直都很内疚,前天听说L自杀了,我就更不自在了,简直坐立不安,睡不着觉,晚上老怕做噩梦呀……”
副院长在L的枕头底下找到一个文件袋。袋里原来装的是L的文稿,一篇篇都是打印搞,整整齐齐叠放着,其中有L已在校报发表过的,被L剪下来夹在里面。副院长不喜欢文学,也从不知道L这么喜欢文学。他像所有人一样很少关注过L,只是依稀听说L的兴趣很狭窄,从来不爱做运动,唯一的兴趣只是文学。这也许是他第一次踏进L的寝室,而当他踏进寝室第一眼看到L的书架时,就已暗暗吃惊了,没想到L的书架上除了专业书外全是文学书。
“我倒不怕做噩梦。也不怕告诉你,H女士,我曾经很严厉地批评过他。他也太不懂礼貌了,每回进我们校报编辑部都不敲门,而且从来不把我这个总编放在眼里,进来后放下稿子就走,也不知道称呼我一声老师。我那回就狠狠的训斥了他一顿,我说你都大学生了,难道老师没教过你礼貌吗?难道你就不能开口说说话吗?谁知他竟傻楞在那里,一点反应都没有。等我说完后,他就一声不响地走了。不过,他后来就没有再来过编辑部了。可我倒不跟他计较,后来还发了他两篇文章呢。说实在的,他的文章写得确实还可以,就连中文学生里面也没几个能写到他那样的。”
两位老师说完之后,似乎得到了某种安慰,一脸安详地走了。
L的母亲刚要睡觉,敲门声又响了。开门一看,是一群女生。
“阿姨,我们睡不着,想来找您聊聊。”
在这简陋而狭小的房间里,由于根本找不出那么多的凳子或椅子,于是,女生们有的坐到床上,有的坐到行李箱上,有的坐在报纸上,有的坐在拖鞋上。
“我跟L的关系还算不错吧,也许算是班上极少数跟L有过交往的女生。L这个人极不爱说话,尤其不爱跟女生说话,我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害羞吧,但现在的男孩子很少有害羞的。正因为这样,我们班女生很少有人了解他(或许是根本没有),就连我也并不了解他。每天上课,他都早早的占据了最后一排角落的那个位置,而我们女生通常都喜欢坐在前排,因为这样能把老师的每一句话都听清楚。L常常穿着一件老旧的衬衫,和一条土黄色的裤子,而且不论刮风下雨都带着一把老式黑伞。L常常像黄飞鸿那样舞着那把黑伞,使人觉得他很像堂·吉轲德,为此我们女生常在背地里笑他。L的性格看起来很怪异,其实我觉得没什么,任何现象都有它的原因,只是我们不了解罢了。”
“唉,说来好笑,大学三年来,我从来就没跟他说过一句话。有好几次在路上碰到他,都与他擦肩而过,如同陌生人。现在想想,真觉得自己没人情味。”
素有朗诵天分的书记小心翼翼的从口袋里夹出一张稿纸。稿纸上是一首短诗。
“下面我将给大家读一首诗。这首诗是L在中秋节,也就是自杀的那天晚上写的,诗名叫做《中秋之月》。希望读完能令大家对L的内心世界有所窥视和了解。我朗诵能力不好,请大家多多原谅,谢谢。”
一周后,L所在X院的名誉院长决定为L举行一个纪念活动。
活动设在校大礼堂举行。X院从大一到大四的八百多名理科生全都到场,另外全校闻讯赶来的学生大约有四百人,将本很宽敞的大礼堂挤得水泄不通,座位早已坐满,只见走廊上、楼梯上、窗户上、主席台下,还有大门口,挤得人山人海,针插不入,盛况空前,连余秋雨当年来时也没挤成这样子。现已隐居的前任校长C院士应邀前来发言。该省卫星电视台派来资深摄像师前来实况录像。
L的母亲在主席台上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哭了半个多小时,经辅导员和书记多次劝慰后才止住了眼泪,鼻涕却依旧在流,直到浪费了两包餐巾纸后,才用哼哼啦啦的嗓音断断续续地讲道:
“我不是一个好娘……一直以来就没尽过什么当娘的责任……他从小跟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我和老九(就是他的后爹)住在另一个地方……我从没有给过他零花钱,没带他逛过公园,没给他买过玩具,也很少给他买新衣服,更没有给他缝过旧衣服……我好自私,只顾自己——我是一个脆弱的女人,也许我……我根本就……不该再嫁人家,那样L也许就不会成为后来那样子,也就不会想不开……呜……”
X院的院领导一齐涌上来,将两眼哭肿几欲晕厥的H女士缓缓扶下去。台下起了些许骚动,有人在暗暗哭泣,有人在窃窃抱怨,有人在轻声议论,有人在自言自语,有人在吹口哨。随后,前任校长C院士迈着稳健的步子神采奕奕地走上台来,风采更胜当年,骚动的台下顿时鸦雀无声,犹如一场暴乱被瞬间平息。
“一个没有天才的民族是悲哀的,一个有天才却没有发现天才的民族尤其悲哀!L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生活在我们这群人中间,他是孤独的,但是曾经有人说过,最孤独的人,是最伟大的!”
老校长简短而精彩的发言激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这是他惯常的发言风格)。刚刚平静下来的台下霎时如躁动的海面,群情激涌,无不热泪盈眶。老校长把双手往空中一压,躁动的学生渐渐又安静下来;然后示意书记上台来。
“我跟他还算有过一点交往,不过我觉得有点对不起他。阿姨,您听了大概不会生气吧?那是在四级考试前夕,L拿了一道英语题来问我。当时我正在教另一个男生作题(他是我男朋友)。L为了不打断我们,静静地站在我们后面,一声不响地站了许久。等到我发现他时,我随口对他说了声“等会儿,我现在没空”,他什么也没说就一声不响的走了。从那以后,我们就没怎么说过话了。不久,L的四级挂了,我……,为此我常常有点内疚……其实我是很愿意帮助L的。”
这时,房间的一角传来了抽泣声,原来是坐在拖鞋上的那位女生暗暗的哭起来。
“呜……,L为什么要自杀嘛,我都还没有告诉他,其实我一直有点喜欢他的……”
中秋之月
                中秋之月蜷缩在星空的一角
                清冷,苍凉,绝世孤傲
                在妩媚斑斓的星辉间
                他的光芒仅是一盏微弱的烛光
                他也并不象传说中的那般圆滑
                仿佛被战神之斧削去了一方边缘
                于是,赏月的人们渐渐发现
                在漫天圆润的星点间
                   突兀着两个不合时宜的棱角
“哗哗……哗哗……哗哗……”,掌声象如柱的暴雨般狂泻不止。
掌声未停,大礼堂门外响起了一股更大的骚动,随后一个学生冲上讲台跟X院的院领导轻声汇报了一阵,院领导听了个个面露喜色。书记拿起话筒大声宣布道:“同学们!现在我给大家报告一个好消息:L的一篇名为《困顿的灵魂》的小说,被文学院评为本校本年度“最佳校园文学创作奖”,待会儿文学院的领导就要来这里颁奖,让我们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等待他们的到来!”
两分钟后,文学院客座教授、享誉全国的G老坐到了主席台上。
“L是一名具有后现代色彩的文学青年,他的自杀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必然性。从中国当代文学史来看呢,L是继顾城、海子、戈麦、余少华等之后的又一自杀的文学青年;从整个世界文学史来看呢,则有茨威格、海明威、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等大家的自杀先例,所以L的死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它自有其内在的深层的原因,当然,这有待未来的文学史家们去猜测和分析。L生前寂寞,如流星般划过我们时代的星空,就像卡夫卡,一生默默无闻,死后却声名日隆。L之不幸,也是我们所有人之不幸,他用他的死,让我们猛看到了人类生存状况中的某些阴暗面。老朽窃以为,L之文章连同他的死,都将成为本校的骄傲;L之死,无疑也给当代文学研究者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案例,一个探究文学青年自杀之心理结构的又一案例。”G教授怀着沉重的心情缓缓走下讲台,将奖状交给正在擦眼泪的H女士。

眼神渐渐浑浊下去的时候,意识也随着血液流淌殆尽。这是中秋的夜晚,窗外月圆云淡,星汉西流,婉约的桂枝婆娑着秋夜的晚风,倔强的野草牵挂着远方的流云,霓虹灯温存在九月的空气里,映照着人世的繁华,而那河对岸的田野,却把成熟的芳香暗暗酝酿。生命成熟了,也便走到了尽头。既然秋天来了,冬天还远吗?
L的生命也将走到尽头。生命是否还值得留恋,远方的亲人还值得牵挂吗?在茫茫大千世界,是否还有人在今夜的圆月下思念着他。L选择了在生命成熟的时候离去,在一个月圆风轻的夜晚,留给世人一个美丽的死亡。今夜无疑是个绝好的天时,周围的一切都在怂恿着他:生命已无可留恋,美丽的光辉总是转瞬即逝,生命的冬天即将来临,生存只是一堆纵横交错的痛苦,世界只是一个巨大而冷酷的冰窖;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人与人之间心灵的距离;一个人永远不可能了解他周围的生存环境,就像金鱼永远游不出它的鱼缸。我们还有必要继续游下去吗?就像西西弗斯那样,在经历一次次打击之后仍旧推石上山?或许,世界的彼岸正在春暖花开,那一头也许有父亲伸开双臂的微笑,就像儿时无数次出现在梦中,父亲用粗壮的臂膀将襁褓中爱哭的L抱起。
在《神曲》中,L看到,所有的灵魂都将带着自己的肉体,在最后审判日前往约沙法谷,听候上帝的审判。惟独自杀者,由于自愿舍弃了肉身,不能实现灵肉合一,于是将在地狱中变为荆棘,肉身永远吊在上面。L并不害怕灵魂变为荆棘,因为他觉得,在人世刚好相反,肉体从出生起就已变为荆棘,灵魂吊在上面永远被刺痛着。人潮汹涌的大街上,每具肉体都是一丛荆棘,刺痛自己灵魂的同时,也常常刺痛别人的灵魂。
加缪说:“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自杀。”
李斯特说:“死去,在年轻时死去——多么幸福。”
凯鲁亚克好象也说过,一个作家最好在二十八岁以前死去。

这是一个迷惘在生与死的边缘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在方死与未死的夹缝中做了一个美丽的白日梦,在梦中,他得到了生前渴望和追寻的一切……
血仍在滴着。L的意识已经渐渐模糊了。
他已分不清自己是否已经死去。脑海中那一幕幕场景都是真的吗?如果死能够消解人类的冷漠,如果死能够换来大家的再认识,如果死能够就此实现自己的价值,如果死能够唤醒世人的关爱,从此处处充满温暖——这些不正是他一直渴望,一直追寻的吗?如果死后,这一切真的都能实现,那他又何必死去呢?世上毕竟还有值得活下去的东西呀。远方的母亲,此时不知是否在故乡挂念着他,可怜的母亲啊!您就要失去您最亲的亲人了,而您却完全不知道这一切。
不!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明天不就要交论文了吗?四级还没过,词汇表才背到J,《雪国》才看到三分之一,还有,再过几天,就要开老乡会了,也许在今年的老乡会上……能结识一个谈得来的朋友……就这样……静悄悄的离去吗?远方的亲人……在期盼着我……归去……

L的尸体在中秋节的当晚就被发现了。他的下铺室友(L生前唯一谈得来的朋友)在他凌乱的书桌上,发现了一张被揉皱的遗书:“这个世界好冷,死亡是我毕生的夙愿……”
发表于 2005-1-3 12:57:01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文章格调太低了,是不是老了,抑或是太年轻???????????
 楼主| 发表于 2005-1-4 23:28:41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说呢?
这是小说,不是自传。
发表于 2005-1-5 00: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低调>??

那我下回再转一些真正低调的作品给斑竹看看

只不过相对比较自己而言,并不是太喜欢此类理性极端严格的创作状态
很多时候我自己的理性告诉它自己是该让开的时候的,我便全心全意把自己抛弃于体验当中
所以就艺术标准来看,我嫌此文过于说教

在小说范围内,"自传"也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
发表于 2005-1-5 01: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有时想我是不是会在29岁时死去,因为.......不好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1-30 13:26 , Processed in 0.067820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