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59|回复: 0

[转帖]2004:中国戏剧的花样年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2-24 22:4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深圳特区报&泛剧场(www.fan-theatre.com

  2004年,戏剧舞台上值得回味的剧目、现象和事件可谓多多。无论话剧还是戏曲,无论严肃戏剧还是商业戏剧,也无论是原创剧、改编剧还是“引进剧”,都是如此。在五色杂陈的纷纭表象下,一个由来已久的主题浮现了出来,那就是:2004年的戏剧,依然徘徊在人文与市场的紧张关系之间。引进剧:重要的是大开眼界

  在“国际戏剧演出季”里,我们看到了爱尔兰原汁原味的荒诞派戏剧代表作《等待戈多》,挪威易卜生剧院恢宏华美的《培尔·金特》,德国黑森州剧院扣人心弦的《生日宴会》。在“永远的契诃夫”戏剧季里,我们还看到了以色列卡美尔剧院悲悯诗意的《安魂曲》,国立莫斯科青年剧院“斯坦尼”体系的《樱桃园》,加拿大幽默新奇、富有创意的《契诃夫短篇》。在“英国戏剧舞蹈节”里,英国兰登舞蹈团的《美丽迷惘》、《极地无限》,F/Z剧团的《喉咙》,站台之家剧团的《天花与热狗》和芭比·贝克的《盒中故事》,则让我们领略了成本低廉而深具探索精神的英国前卫小剧场的风采。这些严肃戏剧有经典也有原创,除了《培尔·金特》和《樱桃园》有点排场之外,都造价不高,舞台简朴,然而多是寄意深远、演技精湛之作,令人看罢久久不能平静。此外,一些商业演出如美国音乐剧《猫》、西班牙舞剧《莎乐美》等也自有令人欲罢不能的魅力:音乐、表演、制作的精良,想像力的丰富和精神内涵的健美,无不给人以感官的愉悦和心灵的抚慰,而这些是商业戏剧走向市场化道路的前提。

  《厕所》:人文与市场的双赢

  以“闲人三部曲”享誉文坛的剧作家过士行在沉默6年之后,与林兆华导演合作,再次以话剧《厕所》征服了观众———这是中国当代原创话剧的罕见胜利,也是2004年北京话剧舞台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笔。两轮共计24场演出,场场爆满,票房一路飘红,一部集冷峻的批判精神和睿智的幽默气质于一身的上乘之作得以持续上演,并取得了如此圆满的观赏效果,至少说明三件事:1、我们的社会正日益走向开放、宽容与多元;2、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有能力认出并欣赏与他们的真实处境有关的艺术杰作;3、在话剧舞台上实现人文与市场的双赢是可能的,但它要求剧作家、导演和演员具有高度的才能和张弛有度的幽默感。

  围绕《厕所》而来的争论也是今年饶有趣味的文化事件。争论的焦点,在于该剧的“脏话过多”、草根风格以及“仿《茶馆》的结构”。

  改编剧:“名著”的双刃剑

  今年有四部大戏改编于“名著”———国家话剧院改编自雨果同名小说的《九三年》,广州话剧团改编自刘斯奋的茅盾文学奖同名获奖作品的《白门柳》,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改编自王安忆的茅盾文学奖同名获奖作品的《长恨歌》,和改编自老舍同名作品的《正红旗下》。名著效应对于赢得话剧市场是有利的,会有不少观众因为喜爱小说原著而前来观看改编的话剧———这是改编剧的重大卖点,甚至是该剧诞生的起因之一。话剧《长恨歌》和《正红旗下》尤其为此受益,而《九三年》几乎没有因此占到便宜,因为知道这部小说的人毕竟不多,好在国话改编它也不是因为雨果的并不成立的卖点,而是由于认识到这部巨著伟大的精神价值。从艺术品质和精神高度来说,《九三年》远远胜过其他三部改编剧,然而悖谬的是,它的市场认可度也远远不敌后三部。

  与《长恨歌》和《正红旗下》相比,《白门柳》可说是一部显示出思考意愿和创造意愿的话剧,它体现出来的历史观照与文化情怀,它的本土、空灵而贴切的音乐,华美的舞台效果,都有可圈可点之处。而《长恨歌》对原作的亦步亦趋,《正红旗下》下半场与上半场的判若两“剧”,都暴露出“名著”对于改编剧的“双刃剑”效应:它既为改编者提供了现成的精神起点,又是改编者的精神枷锁。搬演国外剧:精神的提升与表演的操练

  对国外剧作的直接搬演仍然层出不穷。其中林兆华戏剧工作室演出契诃夫的《樱桃园》,国家话剧院演出《普拉东诺夫》,北京人艺演出法国剧作家勒内·福舒瓦的《油漆未干》,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改编演出美国剧作家雷伯德·杰希的《蝴蝶是自由的》和法国雅丝米娜·雷札的《艺术》,林兆华戏剧工作室演出赫尔穆特·克劳瑟尔的《皮脸》,是众多搬演剧中较为成功的。在优秀原创剧本匮乏的情况下,搬演外国戏是较为稳妥的生存之道———既在观众中信誉良好从而保证了票房,又为演出团体提供了很好的精神提升和训练表演技巧的机会。然而能够在导表演上到位很难,创新就更不易。

  林兆华导演的《樱桃园》属于创新之作。从对剧本的删节和强化,到剧场和舞台出人意料的构建方式,直到演员的表演方式,都是富有冲击力的。这种做法恰当与否乃是见仁见智的事,至少林兆华导演天马行空的自由想像力,由此可见一斑。

  即便是搬演,京派和海派也能看出风格的不同。任鸣导演的《油漆未干》稳重淳厚,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蝴蝶是自由的》和《艺术》则精致轻灵。《蝴》剧的火爆暗示出:富于悬念的故事+轻盈快捷的节奏+纯真美好的情感=走红市场的戏剧。

  商业剧:投市场所好与戏剧的小品化

  一个发育正常的戏剧文化市场,一定是严肃戏剧和商业戏剧各有空间的市场,而不应是由一种品类取代另一品类的市场。因此,商业戏剧应当有其理直气壮的存在空间,以满足那些有钱有闲到剧场寻找快乐和轻松的观众群。当然,也不能据此僭越,认为惟有自己的生存模式才是戏剧发展的惟一出路。严肃戏剧和商业戏剧的评价标准是不同的,二者不能混为一谈。今年初的贺岁喜剧《想吃麻花现给你拧》和年末的贺岁“M剧”《翠花快乐六人行》等被媒体称作“叫座不叫好”,大概就是把两种标准混为一谈的思维在作祟。“叫座”是市场好,意味着能满足大众欲望,带给大众快感;“叫好”是指得到严肃戏剧领域的价值认同,即被认为在艺术创新和思想深度方面达到了较高水准。试想,如不是特别的例外,商业剧能如此“脚踏两只船”吗?

  除了声称“与话剧决裂”的“三花”———“翠花”、“麻花”、“韭菜花”———之外,大型相声喜剧《饱暖生闲事》、根据法国剧作改编的《波音、波音》、儿童魔幻剧《迷宫》,改编自池莉同名小说的《生活秀》,改编自石康小说《支离破碎》、《晃晃悠悠》和棉棉小说《糖》的“小说戏剧”《门背后》,也是今年较有知名度的商业剧。这些商业剧的引人之处除了明星和品牌效应之外,其与现实生活对话的直接性与表面性也是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调侃明星、广告、臭大街的影视作品及其导演,揶揄娱乐生活里的伪精英与伪权威,为沉默的大众出一口小气,既是其叙事策略也是其道德合法性的根基所在。

  昆剧热:名家的点金术

  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一成媒体的宠儿,也立刻成为了大众的宠儿,昆剧因此在今年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与钟爱,去看《牡丹亭》和《长生殿》一时之间成为时尚之事。这是一位著名作家利用自己的知名度为这个社会和这个民族所做的贡献。对许多因慕白先勇和叶锦添之名而第一次观看《牡丹亭》或者《长生殿》的人来说,这第一次的魅惑或许种下了终生的热爱。为此也要感谢市场和媒体的存在———虽然对古典之美的疏远也是源于繁忙的市场。

  其他:波涛汹涌的戏剧暗流

  2004年值得盘点的戏剧现象还有很多:一些经典剧目和具有市场号召力的作品的重排或重演,如《雷雨》、《青春禁忌游戏》、《天下第一楼》、《生死场》、《恋爱的犀牛》、《天上人间》等;实验话剧与戏曲的联姻,如《花木兰》、《弘一法师》、《他和她》和《秋天里的二人转》等。话剧和戏曲的互渗显示出戏剧人良好的继承与创新欲望,但少有成熟的作品。剧作古典韵味欠缺,传统与现代嫁接牵强,现代意识又不够,暴露出两难的窘境。

  5月份由全国十几家院团参演的“小剧场演出季”和7、8月间的“大学生戏剧节”,都在以扶植新生话剧力量为宗旨的北京北兵马司剧场举行。虽然没有几部留得下的剧目,但是地方院团和大学生们强烈的戏剧冲动还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除了北京和上海,话剧在内地的其他地方恐怕几乎是没有市场的,一个院团能上演一部话剧已属不易。话剧的市场空间为何如此萎缩?如此萎缩的空间里创造性何从产生?那些有志于话剧创作和探索的人们,如何获得施展才能的机会?这是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5-21 23:54 , Processed in 0.056106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