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23|回复: 7

昨天又看了一遍大导排的<哈姆雷特>简单说一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6-1 16:03: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死亡是永恒的
              《哈姆雷特》导演课作业分析

戏剧导演课上完了,王老师在导演课上给我们安排了,戏剧作品的观摩。
我认为我最有体会的不过是人艺的《哈姆雷特》和上戏的毕业大戏《牛虻》但就其这两部戏,从导演水平和自我感知上来说我更倾向于《哈》,辛的排演手法让我们耳目一新。并切多变的导演手段和形式上的创新使得我近一步了解了戏剧导演对戏剧的精神驾驭。所一我选择了《哈》。
作为导演课的论文来说,我首先从面上来说,导演元素中:导演是剧本的解释者,惯例是导演们都很尊重文学本身的,可是林兆华偏偏却摒弃了原著的文学,甚至可以说让剧本呈现在舞台上是支离破碎的,采用了并非在同一时空轴线上的戏剧叙述形式。这一点是他的尝试吧,但确实具有颠覆思想。也许受到了法国残酷戏剧家安托—阿尔托的影响,但效果确实还不算坏,与故事发生的丹麦有几分相似的是,我们目前的社会形态也有着一样的不确定性和颠覆精神,当社会的转型期总会有些人命运悲惨,而有的人则得意枉形。林导的意图也有此意吧。形式上具有象征意义,这也就是导演执能中的解释者的角色。
同时王老师在课后也点明了这点意义,总之在形式上寻求突破,来更好的表达戏的思想也是导演最基本具备的创作思路。
接下来我想谈的是,导演在剧中所运用的手法,那些七里八里的搞怪道具我并不想多说,大家都以看到了,并切心知肚明其导演的运用意图,我想林导用意并不想引深意什么现象或社会问题,因为我本人也深知戏剧的功能并不在于其说教性至。因为我本人也从来不把表演当作一种工具,道具必定是给演员提供了在舞台上的支点罢了,用了道具和用准了道具,到能够巧妙的运用道具,那就要看导演的哲学功底和思想性了。
我所观摹中的导演舞台调度手法,从演出章节上来看,开场出现在眼前就是两个滑稽的掘墓人,探讨的是什么才是人类最坚实的宫殿,答案是坟墓,这正印正了我的题目“死亡才是永恒的”
也是导演计划中的引子,所欲示的主题“死亡”。我想抛开复仇说《哈姆雷特》,我想大导之所以要重排就不会拘倪于复仇,这个在现代人眼里并不重要的人生主题。
咱们来谈调度,王子的出场,打破了惯例中的在城堡上由霍拉旭的陪伴,而是首次亮相选择了在舞台的角落里灯光打不到的地方,但这并不底调而是一种对于本身人物心情的昭示。而那个所谓的最大恶人新国王却出场在舞台的中央并且在聚光灯的照设下同时也是人物内心活动的表象体现。
再来谈谈我并不满意的手法,舞台美术则用的略显牵强,和粗糙,可以说太残酷了,灯光的配合也欠变化,气氛的哄托不到位,只靠几个好演员的节奏把握是完全不够的,必竟是一部戏剧,它是综合的艺术。最大的弱点是把演员符号化了,没有本着以人为本的出发点。艺术是人的科学。虽然几个演员的功底是目前国内最好的但他们的台词还是显的单薄的多。没有“心像”。
回过头来我看林老师的点睛之笔,就是同个角色的多人饰演,我们一直学习现实主意,但打破这个常规的框框,是冒险?还是成功的尝试?但就本个戏的风格来说无疑是成功的,这是建立在我把文学和戏剧本身划分开看问题。我同时也看的出林老师在追寻戏剧最原始的创作法则,抛开文学。                                

下面我来切入我想说的主题,《哈姆雷特》导演想要反应的中心思想。也就是本剧的“核”。
让咱们来屡清人物的死亡顺续,首先是欧菲莉亚。她的死是基督教中不允许的方式“自杀”
而后是是她的父亲波洛涅斯,死是因为他的愚腐和无知。
然后是莱恩提斯(欧菲莉亚的哥哥)被哈姆莱特所杀,出与一种对事情的冲动甚至可以说是鲁莽。
哈姆莱特,其实他的灵魂早在他父亲死就死掉了,是死一般的孤独与无畏让他去死的。
皇叔本身的贪婪和奸诈。导致了大的报应。
而皇后的死从人性的本源看是母爱的体现。


所以我从基督教的源罪角度分析,只有两位女性的死是“美”的
而他们都在找寻的都是生命中那永恒的部分,并且视死要为维护它。
而这是个喜剧的结尾,他们想要的都通过彼此的手得到了,只有死是永恒的,一尘不变的。


我想至少导演的基本想法在戏中体现到了,包括最后两个掘坟人的再度出现。
我想导演意图,也一再说明每个人在生命中的争扎只无畏的,因为仇恨和名利是不会带到墓穴中去的。


所以我爱莎士比亚!!!!!!!!!
 楼主| 发表于 2005-6-1 16:2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写这个也是一时心血来潮,请各位仁兄们也发发言吧
发表于 2005-6-6 02:48:5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完了~~~


"所以我从基督教的源罪角度分析,只有两位女性的死是“美”的
而他们都在找寻的都是生命中那永恒的部分,并且视死要为维护它。
而这是个喜剧的结尾,他们想要的都通过彼此的手得到了,只有死是永恒的,一尘不变的。"
这里一段读得不是很懂,为什么一下子就"所以"了?从源罪论推出怎样的审美标准这个我着实很迷糊啊~~~

前面一些都挺赞同的
尤其"最大的弱点是把演员符号化了,没有本着以人为本的出发点。"这句话,我得拿给舶良瞅瞅
 楼主| 发表于 2005-6-6 12: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七哥的观注啊,我要解释清楚咱得面谈,死的"美"并非审美,死因为她们走的并没有留下不美的东西.
留下的是罪恶也好,是美好也罢.但最终是一死,所以死是永恒的.
发表于 2005-6-6 16:31: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是引用木木鱼于2005-06-06 02:48发表的:
"最大的弱点是把演员符号化了,没有本着以人为本的出发点。"这句话,我得拿给舶良瞅瞅

.......
为啥要拿给我瞅瞅啊?
发表于 2005-6-6 16:3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空玛卡把大导的《哈》碟借我看看
发表于 2005-6-6 17:0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顺便借我转成avi文件放硬盘里!~ 嘿嘿~
 楼主| 发表于 2005-6-6 18:5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没问题的,其实大导最满意的也就是他的这部戏了,有必要咱们一起讨论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5-21 10:32 , Processed in 0.093626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