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57|回复: 14

喜欢河南面食的进来瞧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0 17:3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刀 削 面
  
   刀削面是山西人民日常喜食的面食,因其风味独特,驰名中外。刀削面全凭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叶,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面食者欢迎。它同北京的打卤面、山东的伊府面、河南的鱼焙面、四川的担担面,同称为五大面食名品,享有盛誉。
   刀削而对和面的技术要求较严,水、面的比例,要求准确,一般是一斤面三两水,打成面穗,再揉成面团,然后用湿布蒙住,饧半小时后再揉,直到揉匀、揉软、揉光。如果揉面功夫不到,削时容易粘刀、断条。刀削面之妙妙在刀功。刀,一般不使用莱刀,要从特制的弧形削刀。操作时左手托住揉好的面团,右手持刀,手腕要灵,出力要平,用力要匀,对着汤锅,嚓、嚓、嚓,一刀赶一刀,削出的面叶儿,一叶连一叶,恰似流星赶月,在空中划出一道弧形白线,面叶落入汤锅,汤滚面翻,又象银鱼戏水,煞是好看,高明的厨师,每分钟能削二百刀左右,每个面叶的长度,恰好都是六寸。吃面前,能够参观厨师削面,无异于欣赏一次艺术表演。
   刀削面的调料(俗称“浇头”或“调和”),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番茄酱、肉炸酱、羊肉场、金针木耳鸡蛋打卤等,并配上应时鲜菜,如黄瓜丝、韭菜花、绿豆芽、煮黄豆、青蒜末、辣椒面等,再滴上点老陈醋,十分可口。
 楼主| 发表于 2005-1-20 17:3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拉 面
  
   拉面,又叫抻面,是山西城乡独具地方风味的面食名吃。相传,拉面源于山东省胶东半岛的福山一带,因有“福山拉面”之称。拉面传入京都,受到皇帝的赞赏,赐名“龙须面”,于是拉面又成为御膳房的常备食品。至于拉面何时传入山西或本来就由山西土生土长,无从考究。但山西人善于制作拉面和普遍爱吃拉面的习惯,却是外地人不能相比的。至今晋中、晋北一带,仍然保留着婚嫁用拉面待客、生辰用拉面祝寿的传统习惯。
   制作拉面,首先要求配料准确。一般的配料标准是:标准粉五斤,兑水三斤至三斤二两(冬增夏减),食盐一钱五分,碱面五钱左右。和面时,打出面穗,揉成面团,兑水扎软,饧半小时后,加碱水揉匀,然后慢慢揉成长条,合拢旋成麻花形,如此反复多次达到粗细均匀时,放在案板上用干面粉滚匀,去掉两头,双手各执一端,上下抖动,用力抻拉,拉开,并拢,再拉开,再并拢。一般拉成六十四根为宜。下锅时,一一手执两头,一手钓中间,掀去头尾,落水煮熟捞出,浇上调料即成。高明的厨师,一分钟能拉水面团三斤、抻拉十二扣,计八条、八千一百九十二根,细着银丝,根根不乱,连接起来,竟有十二华里长。
 楼主| 发表于 2005-1-20 17:3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刀拔面
  刀拔面是山西一绝。拔面用的刀是特制的,长约60厘米,两端都有柄,刀刃是平的,成直线,不能带“鼓肚”。每把刀约2.5公斤左右重。用这种刀拔出的面十分整齐,粗细一致,断面成小三棱形,条长半米有余。1964年山西省技术比武会上,新道街面食馆的胡乃花师傅,每分钟可拔106刀,出面条630根,5公斤以上湿面团瞬间即完,条条散离,不粘连,速度之快,似闪电一样,围观者眼花缭乱,无
  
   “刀拔面”制作方法是将白面和水按2:1和成面团(冬热、春夏秋冷),饧10分钟后,放在案板上,将面团用擀杖洒上淀粉,一层层叠起来,一般可叠六至七层,约5厘米厚。将专用小案板放在沸水锅边,将叠好的面条放在案上,双手紧握刀柄。刀身横在面片上,由远而近倒着下刀,用力一切一拔,直接拔入沸腾的锅里,煮熟后捞出,过温开水,炒食,浇卤,凉拌皆可吃着筋软可口。
 楼主| 发表于 2005-1-20 17:3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剔尖: 用筷子沿盘边剔面。这种面食操作别致,筋软爽口,配上大炒肉、炸酱、荤素打卤,别具一格。
  
   揪片: 面和好后,擀成片切成一寸多宽的长条,用手一片一片揪入开水锅里,煮熟后配上各种浇头食用。这种面食做法简单,面质筋滑。
  
   猫耳朵: 用手指将小面块按成猫耳朵形状,下在开水锅煮熟,配上各种打卤、浇头,或炒着吃,这种面食形状美观,筋性强。
  
   擦面: 把和好的白面按在扁眼擦子上,从擦子漏下入开水锅里煮熟;配上各种浇头、打卤食用。
  
   和漏: 把和好的面团按入特制的河漏床,用器具压迫使面条从下方的许多小孔内下到锅里。面条煮熟后配上各种浇头或打卤食用,吃起来筋滑利口。
 楼主| 发表于 2005-1-20 17:31: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四大名面:四川---担担面;山西--刀削面;湖北--热干面;兰州--拉面。
 楼主| 发表于 2005-1-20 17:32: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是引用闲鸭蛋于2005-01-20 17:31发表的:
还有四大名面:四川---担担面;山西--刀削面;湖北--热干面;兰州--拉面。
山西和河南的面真的是不错哦,想想就要流口水了。
发表于 2005-1-20 18:0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咋没烩面捏?
发表于 2005-1-20 18: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河九曲 烩面香飘(图)







06/01/2004/09:21 华夏经纬网

  

烩面是从西安泡馍演变而来的,河南人喜面,就把泡馍换成了面,郑州的烩面与洛阳的水席、开封的包子,是河南有名的三大小吃,而此次“黄河湾”之行,让人对中原文化亦生出向往之心。



有朋友是河南人,据说发现了一家豫菜馆,烩面尤为正宗,于是被撺掇去一探究竟。



第一眼现场



这次既专程而去,自然细细观察:“黄河湾”沿街以大面积玻璃为墙,里头装修甚为讲究,颇有些粤菜馆的风格,若不是店名及门前关于中原文化的介绍,谁会想到这是河南菜馆。不过进得门去,每个人都会被墙上挂着的字幅吸引,一楼古韵绵长——“停杯暂且问,或恐是同乡”;移步二楼,则是一些个人创作——“少小离家到鹏城,半生苦斗功已成;劝君更尽一杯酒,黄河湾里有亲朋”。



试菜



朋友说中原文化博大精深,一种美食能衍生出无数旁支,遂赠我六字口诀以窥中原美食之一斑。捧着他龙飞凤舞写下“烩面、蒸菜、扣碗”六字的破纸片,一进“黄河湾”,赶紧招呼服务员照此制作,开始了我的豫菜之旅。



烩面盈润赛百合



先来碗招牌面食“滋补羊肉烩面”一品中原文化。烩面粉是用黄河中游的优质小麦面粉制成的,加上鸡蛋和盐,在和面之时就将其揉入面粉之中。煮面之时,厨师随手抓起一块扯开,几番抖动,面块便由粗变细,被拉成宽约2厘米的薄面条,在滚水里浮沉几番也不易断开。



烩面之香,功夫在于面汤。高汤是由太行山区一年生的小山羊腿骨熬成的,加入党参、当归、黄芪、白芷、枸杞等28种中药熬上一天,既去了羊肉的膻气,又消减了羊肉的火气,十分滋补。前头顾客点了面,厨房里厨师就舀上几勺高汤,把新鲜烩面和少许红薯粉直接放入高汤中煮,烩面盈润如百合瓣,外滑内韧,汤的鲜味细细渗透进面里,鲜香扑鼻;加上几块羊肉,点缀鲜红的枸杞和新鲜香菜,把面一小段一小段咬下,喝口汤,夹片羊肉,色、香、味一一满足。



烩面有许多种,加羊肉汤和羊肉的是羊肉烩面,换成牛肉汤和牛肉就是牛肉烩面,换成海鲜就是海鲜烩面,据说在河南,这是一天中的醒胃之面,热闹的烩面馆一天能卖2000碗面。



蒸菜玉丝养容颜



白萝卜、胡萝卜、菊花、康乃馨、茼蒿……似乎只要是能吃的植物都可以做成蒸菜。把原料细细切成丝,用清水过滤并晾干之后加面粉拌匀,加上调料蒸上四分钟即可。这道菜做法简单,考的是厨师的刀功,在“黄河湾”,就有一个厨师是专门做蒸菜的。蒸白萝卜叫“蒸玉丝”,没人提醒你,你根本不知道那是萝卜丝,不过的确好吃,细丝不粘不腻,口感筋道,咀嚼起来,有股淡淡的清香。据说蒸菜美容养颜,所以讨女孩欢心,有没科学依据不说,好吃就可以啦。



扣碗憨厚锁温香



“扣碗”是“开封八大碗”之一,五花肉、肘子、鱼……什么都能拿来“扣”,是河南人人爱吃的土菜。郭老板推荐酥肉扣碗,把猪后腿肉切成长条后上芡粉,用热油炸到发黄,装盘,用家常小黑碗扣上蒸半小时就可以上桌了。酥肉扣碗蒸熟后由于芡粉受热蓬松,上桌时看上去粉粉的,其貌不扬,而我正忙于对付烩面,一时也没理它。过了一会儿,随手夹了一小块送入嘴里,顿时惊呼出声。外层酥软香滑,再深入下去,牙齿便遇到温柔的抵抗,后腿肉紧致的肌理一点也未受破坏,而香味被芡粉牢牢锁定其中,让人忍不住一再举箸,私下认定,这是当日最好吃的菜肴,至今想来仍要啧啧回味。



交通资讯



地址:振兴路101号(振兴路、中航路口)(深圳杂志)
发表于 2005-1-23 14:04:4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乡
好香啊
发表于 2005-5-12 16:58:0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都想家了,想吃面.有人会做吗?
发表于 2005-6-22 19:3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咋就没人说  胡辣汤  呢,多好吃的东西
说着说着我的口水都要流下来 了
发表于 2005-7-3 13: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现在十分想念:胡辣汤,牛肉汤,驴肉汤,羊肉汤,豆腐汤,米皮,凉皮,擀面皮,水煎包,刀削面,烩面,砂锅面,炒面,米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1-27 21:33 , Processed in 0.367803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