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19|回复: 31

井冈山之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8-8 23:52: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井冈山之行  一
  

  一提到夏令营,虽然时间不长,但给我留下的回味却是无穷无尽的。在这三天中,我们毫无顾忌的玩耍、吵闹、欢笑。用我们最质朴的语言来说,是难忘的几天、是收获的几天、是快乐的几天。


临行前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发源地,从爸爸口中,我知道了一些带有神秘色彩的“奇迹”:当年毛主席老人家去世,其巨大的塑像制作好后,运输车辆将其运经井冈山时,车子毫无原因地熄火了。车队只好在井冈山住了一夜,第二天车子又正常了。人们纷纷猜测,这是主席要在自己革命的起点驻足。当毛主席的塑像揭幕之时,正值傍晚时分,在夕阳的余辉中,早出的月亮露脸了,人们称之为“主席与日月同辉”。
听着爸爸的这一席话,多少将这次旅行带上了“圣地”的色彩。期待它的到来,想一口气目睹它的庐山真面目……
 楼主| 发表于 2005-8-9 22:24:11 | 显示全部楼层
井冈山之行 二

目的地
  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山势高大,主要山峰海拔都在千米以上。井冈山地区包括宁冈、永新、莲花、遂川和湖南的酃县、茶陵等县,周围五百余里。
这里山高林密,地势险峻。1927年秋,毛泽东、朱德等共产党人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在这里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因而井冈山被称为“革命摇篮”。

黄洋界——兵家必争
“终于进山了。”我们都伸着脖子探向窗外,可是,导游又说:“离我们的住处还有好几公里的车程,所以我们先去参观一个景点——黄洋界。”说完,车子便盘山而上。

黄洋界  位于茨坪西北面,这里海拔1343米,群山巍巍,形势险要,时常弥漫着茫茫云雾,好像一望无垠的汪洋大海,故又名“汪洋界”。 关于黄洋界的名字来历,当地还有一种说法。传说古时在这里靠宁冈方向的村庄里住的是姓黄的当地人;靠井冈山这边的村庄里住的是杨姓客家人。为了互不侵犯,两村的人在中央立了一块石碑为界,名为“黄杨界”。因为这里属万洋山的分支,又因“洋”和“杨”同音,后来又写作“黄洋界”。
井冈山是整个革命根据地的第一个军事根据地。山上要隘都设了工事,通常称为哨口。哨口有北面的黄洋界哨口西北面的八面山哨口、西南面的双马石哨口、南面的朱砂冲哨口、东面的桐木岭哨口,通称五大哨口。以革命战场闻名的五大哨口,也都是景色绝妙之处。
它们离茨坪不远,有五哨公路通达。
五大哨口以黄洋界哨口最为著名,它海拔1484米,山体呈棱形,八面凌空,漫山遍野长满了杜鹃树。在1928年的黄洋界保卫战中,红四军以少胜多打败了国民党军队,毛泽东同志写下了《西江月·井冈山》以志纪念。这首词被刻在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上。纪念碑上的“黄洋界”三字为朱德所题。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毛主席的这首词刻在纪念碑的另一面。碑前有大理石屏风,上有“黄洋界”三个金色大字。
在黄洋界观云海,可谓既奇又壮。凑巧的是我们去的那天碰上阴雨天气,可观看到数十里的大云海。有时茫茫无际,犹如波涛万里的大海;有时云雾在山头缭绕,在山谷中翻腾,座座峰峦,似星岛,又似航船;有时云雾蜂拥而至,又突然跌落深谷,形成汹涌的瀑布云;有时朵朵白云轻轻飘拂,仿佛孤帆远影。这些变幻莫测的奇景,非身临其境不能领略其奥妙。
 楼主| 发表于 2005-8-9 22:29:04 | 显示全部楼层
井冈山之行 三
龙潭瀑布群——鬼斧神工
最值得一提的要数龙潭也就是我们参观的第二站——群瀑聚会的地方。它 座落在黄洋界南麓,是井冈山风景名胜区中以群瀑汇聚最为显著特色的迷人景区,风光独秀。在进门口的石壁上留有郭沫若的诗:

井冈山上有龙潭,瀑布奔流迭作三。
樵径断残成绝境,军工开拓免垂毡。
三潭交响千峰静,一井苍穹万木酣。
土地归农思雨露,潜龙焉肯锁深岚。  龙潭,山青水秀、景色宜人,犹以五大瀑布引人入胜,分别为碧玉、锁龙、珍珠、击鼓、玉女,传说她们是龙王的五个女儿。这五个潭气势磅礴,潭水晶莹清澈,碧蓝如玉,秀丽异常。

从龙潭口沿着花岗岩的步道往下走800级台阶,首先来到的第一个潭就是碧玉潭。碧玉潭的瀑布水从头顶的山涧飞流直下,犹如一条白练凌空垂挂,喷珠吐玉,气势磅礴。碧玉潭瀑布落差达67米,水声震耳,水雾如烟,它座落在大峡谷的始端,三面危崖如削,长满绿苔。一面地势稍缓,浏览便道就在这一边,巨大的水雾从这里腾空而起,这一带树林和箸竹在大雾、疾风作用下都向一边偃伏。更神奇的是,水中央有一块巨石,酷似一个站立的观音菩萨,在瀑帘后半隐半现,面带微笑,双手合十,不知疲倦地普渡众生。

沿着溪水的流向往下走,穿过“小一线天”,眼前是一片杜鹃林,到此便可看到第二潭,这就是锁龙潭。锁龙潭的瀑布掩映在深邃的幽谷和杜鹃林中,水声暗哑,似被锁的蚊龙急欲出洞。锁龙潭碧水泱泱,汀芷竞秀,委婉动人,又好似尚未出阁的龙女锁在深闺,羞于见人,耐人寻味。

第三潭称珍珠(赤龙)潭,瀑布水从高空倾泻而下,落差30余米,水声清脆,潭面湛蓝。瀑布击得潭面水花四射,如同珍珠落入玉盘,在阳光下闪灼耀眼,美丽无比。潭四周视野开阔,潭边的一块巨石上刻有谢觉哉题写的“珍珠”二字,是为观瀑留影的好地方。

离三潭不远,便是第四潭――击鼓潭。此潭的瀑布较大,水帘也宽。特别有趣的是瀑布口有一块巨大的中心石,挡住了瀑布,夺路而下的急流顿时被劈成数股水柱奔泻而下,水声交替,好似鼓点急骤起落,故名。潭里螃蟹时隐时现,螃蟹颜色较浅,不是通常的黑褐色,也许是潭水的矿物质较重吧。

第五潭是以造形优美而著称的仙女潭最漂亮的也要数仙女潭,固然是名不虚传——太美了!她,柳肩蜂腰,玉手修指,阿娜多姿,亭亭玉立在一泓绿潭之上。在瀑布落水口有一块卷髻状苍石,水流分成两股迂迥,在苍石下又合成一股直冲而下,远看这潭瀑布,好像一位身着大袍裙的仙女在翩翩起舞,线条轮廓极其分明。真真是"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潭面清澈碧绿,深不见底,水声振耳,浓雾起而生风,风吹山林动,有声有色,如诗如画,使人心静,令人陶然。游人来到这里,无不饶有兴趣的揿动快门,留下“仙女”的倩影。在潭水右侧凌空伸出一块矩形石板平台,成为天然的跳水台,为好水好色者投入仙女怀抱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很壮观!
 楼主| 发表于 2005-8-9 22:31:30 | 显示全部楼层
井冈山之行 四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诸多介绍的是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余部与湘南暴动的农军及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的历史事件,三湾改编及几次反围剿的胜利。但其中几个悲剧性的革命人物,让我感慨很多。
当时最强大的地方武装领导人袁文才、王佐,他们俩是井冈山地区以劫富济贫深得民心的地方武装(即占山为王的“草寇”),接受了红军改编,为红军在井冈山的立足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条件,但终于因为当时红军领导层中狭窄的地方观念,一对豪杰被当作叛徒双双丧命。事后,虽然平反,但两位年轻的义士之死仍令人扼腕叹息。


最后我们还参观了毛泽东、朱德、陈毅等老一辈革命领导人的主要活动场所和旧居。
发表于 2005-8-9 22:3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先进性保持的很好!!!
记得每天唱支山歌给党听哦~~~
 楼主| 发表于 2005-8-9 22:37:05 | 显示全部楼层
井冈山之行 五
我的恋恋不舍
三天的时间到了,我们该回去了。我自己想想,我还是很有收获的:学到了知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所陈列的展品以及“井冈山”精神:
坚定信念 艰苦奋斗
实事求是 敢闯新路
依靠群众 勇于胜利
饱览了井冈山美景,驱赶了假期的孤单,我不想回去了。

井冈山之行虽然短暂,但井冈山给我们的震撼是我们来井冈山之前是无法想象和感觉到的。

要走了,我坐在车上,看着这绿色的城市。别了,快乐的三天,别了,井冈山。






http://jgshan.vip.sina.com/images/jshmian.jpg
  



  



  



发表于 2005-8-9 22:4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需要明白,为了达到目标的坚强是值得学习的,但是,目标的正义性是需要思虑的
 楼主| 发表于 2005-8-9 22:54:11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只是纪实“回忆录”啦  我是新生 请多关照!
发表于 2005-8-9 23:4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你好
  我们是湖南大学《1234》杂志社,看到了你的井冈山之行,我们杂志有一个专门介绍景点的版块,想用一下你在这上面发表的文字和图片,不知道可以不,也欢迎你通过各种方式了解我们这个团体,如果可以的话请你把他们发到
      xyb842003@163.com
这是我们的公共邮箱,谢谢支持!
我的QQ是164818940
谢谢!
发表于 2005-8-10 14:4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是新生么

这么弓虽!
鄙人欣赏ing~
顶啊
发表于 2005-8-10 14:5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每天仰望歌乐山,在内心无比强烈声讨国民党的滔天罪恶和缅怀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
 楼主| 发表于 2005-8-10 17:5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南大学《1234》杂志社
  你们要用就用好了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6-17 05:30 , Processed in 0.092181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