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83|回复: 15

巴赫-歌德堡变奏曲(兼介绍一个奇特的演奏家----格伦 古尔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1 14:30: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這首曲子原來是巴赫寫給他的學生郭德堡的作品. 當時郭德堡為一位公爵工作, 因為公爵為失眠所苦, 只要一失眠, 就要郭德堡為他彈奏大鍵琴 (古鋼琴). 因此, 巴赫便為他的弟子寫了這首變奏曲.

這首曲子由一開始的 Aria 為主題, 發展出三十段風格不同的變奏, 最後又以一開始的主題結尾. 其中每一段變奏, 都有不同的風格. 而且許多都是有多條旋律線同時進行的 \"複音音樂\", 有些是兩條旋律, 有些是三條, 甚至更多, 如果仔細聽, 可以發現許多樂趣...

各種CD版本中, 最有名的要算是顧爾德 (Glenn Gould)的版本了... 除了1955年與1981年速度差異極大的詮釋方式外, 更奇特的在於顧爾德他的個人習慣... 由於他時常忍不住在演奏時, 隨著哼唱, 而且所哼的有時是與旋律完全不同, 出自他腦中的旋律... 因此錄音時常讓錄音師傷透腦筋... 而他演奏時的怪異行徑, 例如: 姿勢駝背, 椅子高度必須符合他的要求, 搖晃身體, 渾然忘我...等, 都令人嘆為觀止.

顧爾德對音樂作品的詮釋也非常特別, 彈奏時, 鋼琴的 articulation 特別明顯... 使得聽起來效果格外輕巧, 有大鍵琴的效果... 而且速度的快慢, 以及反復記號等也不完全照巴哈的指示, 別人彈得快的, 他彈得很慢; 而別人慢的, 他又超快... 因此聽說, 正統學鋼琴者對他的詮釋極不以為然... 然而, 我覺得聽巴赫的 Goldberg Variations, 還是非聽過他的詮釋不可, 尤其我最喜歡的是他的 1981 年版... 裡面的 Aria, 非常的浪漫, 動聽... 前幾個變奏相當活潑, 聽起來令人想從頭聽到尾...

从55到59,古尔德的演奏已经有较大的改变,我反而认为59年的演奏较为接近81年的,这是从节奏、速度对比上得出的,55年的演奏富于变化,活力;到了59年的萨尔斯堡音乐节上的现场录音,变的沉稳了许多,很是古尔德的特色了。因该说,三个版本中,59年的演奏最为自然,对入门者来说,建议听这个版本。



从演奏的内容上说,既都是一样的,也都是不一样的。55年的最有名,我也最喜欢,而81年的最令我感动,因为从第一首Aria开始,就显示出一种岁月的沧桑感,从55年以哥德堡成名,转眼26年的光阴六十,在生命行将终结的时候,再回到最初的起点。夕阳的余晖给这个录音镀上了一层金色。

是啊,古尔德81年演奏的哥德堡让我很感动,每每都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反复聆听那清澈的琴声,这是无限的喜悦,沉浸在其中有些忘我陶然了,真是“沉醉不知归路”啊!也许我并没有理解哥德堡变奏曲中内涵,但我感动了,只有这样我才更接近古尔德心中的巴赫!


對於1981年的 版本介绍:

-----我們從第三和第七變奏開始,把開頭的詠嘆放到很遠的地方---

  在他五十歲生日的前夕,亦反常規的重新錄製了郭德堡變奏曲。僅僅幾天後,1982年10月4日,他便逝世了。

  他的郭德堡變奏曲,可說是經典之作。在我第一次聽到他的CD後,改變我對巴哈音樂的看法。他清楚呈現每個聲部的線條,對於音色的選擇的細膩,豐富了整首曲子,相信很多欣賞者若覺得巴哈音樂深奧難懂,無法接受者,聽過顧爾德的巴赫,應有所改觀。誠\如俄國明鋼琴教育家涅高茲Heinrich Neuhaus 在聽完顧爾德的巴哈演奏後說-- 巴哈復生了。

55年版本:



这是古尔德的第一个录音,一直被推崇为最佳版本。

Glenn Gould - J. S. Bach: Goldberg Variations BWV988

SONY版的,

55年的编号为SMK 52 594 时间:46:11

59年版的是SMK 52 685 时间:61:26


另外还有一个59年在Salzburg Festival演奏会的录音。
大家都知道古尔德总共有三个德德堡变奏曲录音,81年版可能很多人都听过,唯有55、59年的较为少见。

古尔德的唱片都有哼唱
至少我听的都有。

SONY在2002年出了State of Wonder,是3张一套的歌德堡变奏。其中81版用模拟母带重新出的,我对比过,录音的确比原先的数字录音要来得好。(81年可能是因为数字录音刚刚发明,录音师尚没有很好掌握,所以为了保险起见用模拟同时也录了一遍)。

对了,沉默的羔羊系列里的Haninibal,一直听的就是歌德堡。第一集的版本是Zimmerman,其它两集没仔细看。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 14:3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比起巴赫的十二平均律和赋格的艺术,歌德堡变奏曲的风格要优美和轻松多了
巴赫的风格一向比较内敛和深沉.有些部分还很深奥
需要长时间的聆听才能听出味道
但是歌德堡变奏曲初听也很愉悦,这与它的来由有关


我听的是古尔德55年,81年两个版本的APE音乐
古尔德的哼唱倒是没有听出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 14:53:55 | 显示全部楼层
——1955年6月间,在纽约30号大街的CBS录音室的录音。
1955年对于古尔德来说,是他成为闻名世界的钢琴演奏家的一年。同年年初在华盛顿的演出即是古尔德首次亮相美国,也是古尔德首次在加拿大以外的地域演奏了。在后来的纽约首次公演上被CBS的著名音乐制作人大卫·奥本海姆所看中。第二天便找上了古尔德。……诞生的这个戈德堡变奏曲的录音,据说在当时还是受到了CBS方面的极力反对的。理由是市面上已经有了如雷贯耳的旺妲·兰多夫斯卡的录音了,谁会关心一个无名小卒的钢琴版录音呢。然而,谁也没有料到这个录音却成了音乐演奏史上划时代的产物了。……
从音乐演奏的历史来回顾二十世纪的话,可以看到兰多夫斯卡的时代就是一个浪漫派风格演绎巴罗克及以前音乐作品的年代。演奏习惯上,对于原作的演奏条件(如:使用乐器、装饰音的即兴处理等)毫无考虑。任何年代的作品在那个时代的演奏家手下,出来的难免有雷同的风格和情趣了。巴赫的作品也是如此,往往人们从演奏家那里所获得的巴赫也仅仅是几经修饰的变型产品了。兰多夫斯卡虽然是那个时代演奏风格的一种反叛,然而毕竟还无法完全摆脱这样的气氛。……
各种资料表明,古尔德年幼开始就对管风琴、拨弦古钢琴的演奏有相当的兴趣。九岁便开始学习管风琴的演奏。而且在生涯中的众多广播录音和电视节目中多次用拨弦古钢琴演奏巴赫拨弦古钢琴作品。……虽然都是键盘乐器,拨弦古钢琴与现代钢琴的演奏技术完全是两个天地了。别的不说,但就触键方式上来说就完全不一样了。相对于现代钢琴演奏的四种触键方式(指力、手力、臂力和全臂触键)相比,拨弦古钢琴的触键方式主要是指力触键一种方式了。古尔德在55年的这个录音中就已经可以听出来了,更多的是用近乎拨弦古钢琴的演奏中的“指力触键”方式来演奏的。ARIA的演奏是如此,变奏乐章中的众多乐章也是如此。第十三、十五变奏就是一个相当明显的例子。这种触键方式处理出来的音乐,其声响层次分明而细腻。即便是在巴赫键盘音乐中特有的“非连音”(non-legato)的音乐也会有一种溪水流动的流畅快感。可以看出古尔德有意用拨弦古钢琴的演奏风格带进现代古钢琴的演奏中来。这个录音也确实有了这样的效果。……
这也是历史上几个著名的通过录音后反复裁剪编辑的录音了。音乐的可编辑性无疑对后来的演奏家和听者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有人说能够多次编辑而成的音乐会成为一个完美的媒体,然而音乐的即兴美也会在同时丧失逸尽……。这当然是一种耸听的危言,然而这个1955年的录音确实是这种音乐存在方式的先驱了,而古尔德日后的拒绝现场演奏专心埋头于录音室录音的钢琴家确实成了这种方式的代表了…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 14:58:06 | 显示全部楼层
终于注意到那种异样的哼唱了.................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 14:58:48 | 显示全部楼层
——由GLENN GOULD的萨尔茨堡现场录音想到的……
   也是好几年前的事情了,看到一个年轻的波兰钢琴家K.ZIMERMAN的访谈录。谈话中表示出了对于古尔德退避听众、隐居式的录音方式的不理解。齐默曼倒也没有完全否认这位奇特的钢琴家,然而齐默曼觉得钢琴演奏对于演奏者来说,将音乐转达给现场的听众的那个瞬间应该是音乐演奏的目的之一。音乐家也完全可以通过这样的类似信息的传递得到一种满足感。……
   是好是坏难以义一言定论,然而古尔德大部分的音乐无疑和一种封闭的、自我的和孤独的东西有关。翻阅一下古尔德的年表,从1965年4月在洛杉矶的现场音乐会开始,他再也没有在听众面前演奏过了。当然,对于欧洲人来说,古尔德消失与舞台上则是1959年的事情了。也是这个1959年,古尔德在连续第二年参加的萨尔茨堡音乐节上留下了一个现场演奏版的[戈德堡变奏曲]的录音。
   或许古尔德对于那种面对数百上千的听众面前,用唯有的一次机会表现音乐的方式从来就没有习惯过。他曾经用在观众面前表演斗牛的例子来形容过演奏家的现场演奏。他认为:用唯一的一次机会来让演奏家表现出音乐家希望表现出的音乐,这近乎一种野蛮的残酷。而这样的机会也会给与听众们不可磨灭的印象。除此之外,古尔德演奏时,时而随着音乐的行进哼哼唧唧,时而挥手作出指挥挥动手臂的样子确实也是怪异。用他的话说,所有这些都是自己在投入音乐演奏时无意识的行为,而这些习惯都是在无人目睹的录音棚内录音养成的。恰如他对于避人眼目的录音棚演奏方式有所依赖一样。或许这些可以被称为一种怪癖,一种依存症。就像一些不见到满场的听众就无法提起兴致的音乐家们一样,古尔德恰巧是一个有反面习性的演奏家。
   1958年的第二次的欧洲巡回演奏中,古尔德就遇上了强烈的抵触情绪。他后来回忆到:在西柏林步行前往音乐排练现场的时候,突然觉得一些都是那么没有意义,心头突然涌上了一股强烈的思乡和盼望立刻回到多伦多自己家里的念头……。后来一次的欧洲巡回演出,就是1959年的最后一次欧洲行了。5月份在英国的贝多芬钢琴协奏曲全曲的现场演奏会,因为古尔德的原因第五没有按计划实施。表面上的原因是古尔德患急病所至。说实话,鄙人还是相当怀疑,弄不好又是古尔德连自己都无法逆转的抵触情绪的原因。萨尔茨堡音乐节结束后,古尔德立刻辗转瑞士卢瑟恩,8月31日与卡拉杨指挥的爱乐乐团合作的巴赫键盘乐器协奏曲就成了古尔德在欧洲的最后一次现场音乐会了……说实话,非常想知道这两位著名的个性鲜明的音乐家是怎么合作的;卡拉杨是怎样忍耐了演奏中古尔德那些怪癖的嗜好——时而举起一只手象是打拍子;时而哼哼唧唧象是要自己歌唱一般……或许在片刻的惊讶之后,卡拉杨也只能够摇摇头避而不见了吧……
   二十世纪对于古典音乐来说有太多的变化,其中大众媒体的发达无疑给古典音乐的发展和传播带来了不可忽略的影响。这种影响也波及到了演奏家们对于演奏形式选择的多样化上。面对成千上万的听众,在听众们的热烈辉应下充满激情的演奏和独居避人眼目的斗室静心领会和感受音乐作品的奥意并再现它,同样是一种形式。只不过这和从前的音乐家们所习惯的形式完全不一样而已。就此我们还无法以表现方法的不同,来区别音乐表现的不同。……
   (待续)
记得里赫特对于古尔德的巴赫有一个相当明确的评价。大意是说:古尔德发现了自己的巴赫,是一位伟大的演奏者。然而,古尔德的演奏从美感的意义上说又是停留在音色的美感上的。巴赫作品中的含义远不止这些,而那些只注重外表修饰的方法只能够让我们领略到一些巴赫伟大作品的毫毛。这又是无法忍受的,也令人怀疑对于巴赫音乐的爱有多么深……。
   可以看出里赫特对于古尔德的巴赫之评价口称“伟大”,实际上大加否认了。……估计里赫特听到的古尔德演奏巴赫,应该是在1957年5月间。这期间里赫特也会和在场所有的苏联人现场耳闻了古尔德的演奏。相比闭塞的艺术环境和严酷的意识形态环境,古尔德那种过于沉湎于情感抒发的演奏风格,无疑让包括里赫特的在场的所有苏联人耳目一新无疑。里赫特自然是又思想的钢琴演奏家,他非常清楚在追求某种表面装饰效果的同时,音乐中所蕴含的其他东西会被遗弃。但是,里赫特不会不知道巴赫音乐的宽容性,这种宽容性留给了众多的演奏家们按照自己的理解和习惯去开发、拓展。……技术上,古尔德的演奏也倍受行家们的责难。其中包括对于分解和弦的处理方法等。比如,古尔德是有名的琵音大王。即便对于一些明显的非琵音的和声也强行采用这种琵音来处理。然而和弦中的音,采用这种非同时的前后顺序奏出的效果,对于巴赫键盘音乐确实是让人注目。效果是也是极其感官的。另外,钢琴乐器历来就是legato乐器,然而古尔德却常常采用staccato的方式。而这种特有的方式是在staccato中,穿插进了legato。这种被称为non-legato的方式将音乐处理成了既有绵绵的连贯性,同时充满了起伏的动感——恰如人的思绪在某种状态下的流动一般,既有起伏,也是流动着的。而这个特点也正是古尔德演奏之音乐的神秘性的源泉。
   二十六年后在同一个录音室内的[戈德堡]录音,则是55年录音延长线上的遗物。与其说演奏,我觉得应该用“设计”二字了。理由是古尔德前后左右、上上下下用尽浑身的器术确保音乐的紧张感和听者感觉的悬念性。相比55的录音,81版录音更加老成。在节奏和速度的处理上,原来放慢的节奏现在更加缓慢;原来较快的部分现在更是快的令人心理发慌。上面所说的两个处理手法上的特点更是明显。
   古尔德是一位奇异的演奏家,他的奇异除了他怪癖的性格,同时他那种带有强烈感官性的演奏技术也是独一无二的。这一点是否可以用“伟大”或者“一流”等字眼来形容,我到不觉得有什么重要,重要的是古尔德以他自己对于音乐的独特理解和演绎为巴赫音乐添加了另外一种可能性。尽管这种可能性有千万种,然而古尔德的努力确实富于成果。加之我自己也确实为他演奏的[戈德堡]而吸引。
   最后说一下对于三个版本的喜好。先说结果:1959年萨尔茨堡音乐节现场录音版本是最喜欢的。理由是其中不乏巴赫音乐的即兴感和古尔德特有的感官性加工。年轻的古尔德已经建立起了自己的一套处理方法,这种处理方法在这个音乐节音乐会上就已经完美的体现了出来。接下来55版/81版,我很难挑选。结果是两者并列第二。概念性的古尔德应该是在81中,然而55就已经能够感受到了古尔德许多不同于其他钢琴家的风格,这种风格到了81年是有其延续性和必然性的。81中缺少的就是年少的古尔德所具有的生气,而这种生气在55中是历历再现的……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 15:04:43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尔德二三事
——古尔德出自谁的门下?
看过一些古尔德的采访录文章,古尔德多次强调“几乎是自学成才”的。然而现在普遍认为古尔德从10岁就开始从多伦多音乐学院钢琴教师Alberto Guerrero(1868-1959)学习钢琴演奏,直到20岁的那一年……。
Alberto Guerrero是一位著名的钢琴家兼教育家。这位出身智利的音乐教育家早年就在南美享有相当的名气。1914年离开智利前往纽约继续其钢琴演奏的生涯。1922年受聘与多伦多音乐学院成为了加拿大著名的钢琴音乐贡献者。也确实教授出来了一些相当水平的演奏家来了。古尔德就是其中的一人。
在古尔德死后,人们才发觉这位怪杰钢琴家背后的Alberto Guerrero。事实上这位Alberto Guerrero无论是在古尔德年轻时代演奏选曲上,还是演奏技巧上和练习方法上都给与了年轻的古尔德以巨大的影响。而Alberto Guerrero具有一套独特的练习法,据说古尔德正是掌握了这些秘诀,并且充分利用这些要领而在55年录制了[戈德堡]的。……无疑,这也是形成了古尔德演奏风格的巨大的影响之一了。另外,Alberto Guerrero的其他弟子也有座矮凳子弹奏钢琴的习惯。……板凳的高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演奏者手指触键的角度和力度等。……
令人费解的是古尔德为什么无视这位对其影响巨大的老师呢?时至今日还没有什麽太多的说法。但是,Alberto Guerrero晚年几乎与这位古尔德的关系相当紧张。这其中古尔德对师长的非礼定是原因之一了。
还有一件有趣的事情,一家叫MASTERSOUND的唱片公司前几年出版了一张名为[THE YOUNG GLENN GOULD]的名为古尔德在1947-53年间的录音唱片。唱片中一首巴赫的意大利协奏曲的演奏者邻人们猜测万分,许多人认为并非唱片上所标明的古尔德。演奏者正是古尔德的导师Alberto Guerrero(事实上,这张唱片的lp版本就标有过Alberto Guerrero的名字)。当然,由于最后的一位知情人提供音源的Alberto Guerrero夫人也已作古,有此而成了玄案一条了。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 15: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尔德是我真正的朋友ZT

我第一次听到巴赫的作品是他的他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二乐章,我当时并不知道这是谁的作品,只觉得忽然进入了一个凝重、忧郁而又充满着怜爱的陌生世界。谁又能想到,短短三年之后,钢琴家格伦·古尔德竟然不费气力地闯大了我的音乐世界,并且迅速地占据了核心地位!那是有一次听说友人手中有一盒巴赫的钢琴磁带,出于对巴赫的热爱,我自然是要借来听的。至于格伦·古尔德,我虽听说过,但当时并没有因为是他演奏的而高兴不已。这盒包括有意大利协奏曲(BWV971、托卡塔(BWV914)和帕蒂塔第4首(BWV828)的磁带正是编号为CBSMYK42527的CD的内容。我当时听后并没有什么感觉。那时我还沉浸在贝多芬与布拉姆斯的悲壮之中,对古尔德的风格感觉不出什么"也是理所当然之事。但是出于对巴赫键盘乐的难得一遍和一点点直觉,我还是把它录了下来。两面一共才44分48秒,当时还觉得空白磁带剩了那么多挺可惜的。直到有一天我在众多大师的圣殿中漫游得有些筋疲力竭,而且也似乎有些觉得大师们并未注意过我的存在与否,我不禁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失落感。这时我又听了古尔德的那盘磁带。我自觉不自觉地想在巴赫的音乐中寻找一种在壮美的宇宙中孤立存在的人所能达到的精神境界的极致,那是一种同自然发自肺腑的交流。此时自然把它最沉静的一面完全展现给了你,你也把你所了解的自己完全显露在了他面前。这在巴赫的小提琴与大键琴奏鸣曲和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中最为显著。然而再听到古尔德的演奏时我就像头上挨了一棒子,完全地迷惑了。这哪里是巴赫呀,我只感觉有个人在我的身边不规则地转着圈,一边手舞足蹈还一边自言自语。他似乎若无其事地与你聊着什么,可当你试图去听时却又听不到了。他虽然表面上让你摸不着头脑,可总觉得他好像有个明确的目的。我好像明白了些什么……从那以后,我几乎每天晚上睡前都要听几遍这盒磁带,不管白天心情如何,古尔德总能给我一些童话般的新奇之感。我的床对面是一扇大窗户,窗外是另一所宿舍楼,每个寝室的日光灯晚上都闪烁着球状的银光(我的眼晴近视),每两个银球之间是纯净的黑色,上面是深蓝的星空。面对着这神奇的景色,我进入不古尔德的世界:不知为什么,第4帕蒂塔序曲的几小节引子总能使我感动得热泪盈眶,这种清澈见底的感人力量我至今说不太清楚从何而来。在序曲接下来的部分,古尔德拉住我的手一同飞向了他的世界,此时的他,再也不像开始听的时候感觉到的那么若无其事地自已转着,而是一边走一边诚挚地向我介绍着旅途中的一切。这是怎样的世界呀!没有任何具体的东西,却没有丝毫空荡荡的感觉,只有黑色、蓝色和银色相互交织着,一切都是那样的和谐、美妙。忽然,我感到了一种莫大的安慰力量,这种安慰不像听其他曲子时感到的是一种把伤口抚平的安慰,在这里我几乎忘记了考虑自己是否还有伤口,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被换上了一颗晶莹纯净的心……接下来的阿利曼德舞曲中,古尔德停了下来,但不时随意地走上几步,像在跟我诉说着什么,却又不同于往日我所关心、困惑的一些问题,我竟然深受感动。第三段的库朗舞曲最令我激动,因为这时古尔德在给我开辟心境,指明道路,同时鼓励我在将来的某个时间能够再与他相会。那种真挚朴素的情感,实在使我的眼泪又一次忍不住夺眶而出。古尔德是我真正的朋友,这是毫无疑问的。在短暂的休息 抒情曲过后,萨拉班德舞曲向我展示了一个最为神奇的世界,我似乎来到了一口井中,水清澈得让人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与井的大小,只觉得一切都亮晶晶的。在这里,我的一切情感似乎都凝固了,连我前几段的感动都已不知不觉找不到踪影。我几乎变成了井的一部分,一切都无声无息了,没有欢笑,更没有痛苦。啊,一瞬即是永恒,这分明是澄明的境界呀!我开始认真考虑我对西方音乐的看法,整个西方文化史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就是人类探究人的本质的历史,科学就起源于人类对自身的不理解。西方音乐史(这里只讨论巴赫以后的)也是这样,贝多芬、舒曼、柏辽兹、瓦格纳、布拉姆斯、柴科夫斯基、马勒、德彪西、肖斯塔科维奇、巴托克、勋伯格、斯特拉文斯基、梅西昂、布莱兹乃至凯奇,他们风格虽然大相径庭,但在那神庙的废墟上却已经能隐约感到他们的灵魂在积蓄力量和酝酿机会,他们的出现似乎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他们都在对人性试图做出自己的时代解释。在中世纪人类对上帝的无限渴求背后已经预示着唯理的科学技术把本不那么严谨的世界撕成无数碎片。音乐也是如此,各位音乐大师们各自构成一环完整的锁链,不知不觉地又向音乐的源头靠拢,组成一个完满的圆,从而完成一个类似1+1=2的证明。而格伦·古尔德则很难归人这个圆中的任何部分,他在这个圆外独立地画着自己的圆,这个圆没有完成什么证明的命中注定的责任,却有着它独立的圆满性和不可抗拒的魅力。虽然古尔德一生主要演奏巴赫,但其意义却早已远远超出了一个演奏家的范畴,巴赫的音乐只不过是其实现自身的最有利工具。也许在古尔德看来,用这种最"基本"的钢琴演奏的赋格由是最贴近人本身的东西。在这里,整个的宇宙似乎已浓缩成了一口亮晶晶的井,而这口井中装的不也正是他那清澈的心吗?在整个西方音乐史中,也许只有奠扎特和古尔德一样,是在大圆外画着自己的圆,他们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在他们的音乐中都找不到一点对世俗的表达。但他们还有---点近乎完全相反的东西:莫扎特就像是-层永远剥不开的球,它虽能使你觉得里面晶莹剔透,却总与你有---段永远不变的距离,而你似乎也有一些不情愿把它的壳给剥开。而古尔德则能在瞬间使你完全沉浸于他的世界中。澄明之境,这一我认为暗含于西方文化核心中的最高境界,在他们两人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在现今社会,每个人的思想深处都潜藏着分裂与崩溃的危险,我们与自然,与社会,甚至与我们自己的内心越来越疏离,在此时忽然听到格伦·古尔德银色的童话般的奇妙世界,怎能不使我们感动得流下热泪呢!说来似乎也可笑,我现在古尔德的演奏还只有那一盒磁带。但我觉得仅那三首作品已足以确立古尔德在我心中的地位了,而且我似乎也并不需要经常地听它,因为格伦·古尔德早已在我的心中扎了根。
发表于 2005-12-1 15:37:54 | 显示全部楼层

Re:巴赫-歌德堡变奏曲

巴赫的钢琴曲
就是一种奔放,无论是那首赋格曲
还是卡农
或者是这首
主旋律都是一种比较丰富的低音旋律,
一种沉稳的小七度和弦和5度双音或者就是简单的琶音
以及和声上大调和小调的互换
很好听,嘿嘿

不过这首曲子要演起来听说好难
我只练过其中十六章的法国序曲
听过老师弹过第五变奏.....我的手指不够长...还要交叉弹奏哈......

BTW...我还是喜欢莫扎特
曲风太象我的性格了....
贴个地址,大家去听听吧~~~
发表于 2005-12-1 15:38:24 | 显示全部楼层
[wmv]http://www.mydcentre.com/club/16035462531642231542167895643124576/Bach_Goldbe_Tureck.MP3[/wmv]

http://www.mydcentre.com/club/16 ... h_Goldbe_Tureck.MP3
发表于 2005-12-1 15:40:23 | 显示全部楼层
似乎不是楼主说的古尔德演奏的哈
......
是个MM...图瑞克,也是公认的巴赫圣手,对巴赫键盘作品的诠释很到位,.
她演奏的歌德堡变奏曲也是不可多得的精品
古尔德在55年的录音用了39分'
81年的版本是51'
图瑞克的是1小时31'
原因的古尔德省去了重复的弹奏
确切的说
图瑞克的演奏更忠实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 15:48:1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游侠...............十分感谢


图瑞克演奏的带有明显的浪漫色彩,速度平稳

古尔德的演奏十分具有个性,也很动听.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 15:52:30 | 显示全部楼层

Re:Re:巴赫-歌德堡变奏曲

下面是引用孤独の游侠于2005-12-01 15:37发表的Re:巴赫-歌德堡变奏曲:
巴赫的钢琴曲
就是一种奔放,无论是那首赋格曲
还是卡农
或者是这首
主旋律都是一种比较丰富的低音旋律,
.......


游侠是艺术专业的?钢琴专业?

专业人士来啦...........受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2-2 23:49 , Processed in 0.071826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