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689|回复: 21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湖南大学中文系(文学院)师资专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4-18 20:46: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炯教授   

   



    1933年11月生于上海,原籍福建福安,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兼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文学评论》主编。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理论批评委员会主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名誉会长、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院院长、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文学学科专家组组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社会主义文学艺术论》、《毛泽东与新中国文学》、《新时期文学格局》、《文学的攀登与选择》、《走向世纪之交》等十五种,主编有《新中国文学史》上下卷、《中华文学通史》十卷、《中国文学通典》四卷。所主编的《新中国文学五十年》获国家图书奖提名奖,《新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文学通典》获中国图书奖,《当代文学新潮》、《新时期文学六年》、《中国当代文学讲稿》等六种书获当代文学优秀研究成果表彰奖。个人获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颁给的“二十世纪成就奖”银质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06-4-18 20:46:54 | 显示全部楼层
郭建勋教授   


    郭建勋,男,汉族,湖南涟源市人,1954年6月出生。中学毕业后曾当过工人、中学教师。1983年7月毕业于湖南师范学院娄底分院中文系。1988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硕士论文《“楚辞”在汉代的流传和演变》,导师黄寿祺教授)。1996年7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汉魏六朝骚体文学研究》,导师聂石樵教授)。1997年7月评为教授,1998年评为湖南省高校首批学科带头人,2005年被评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为湖南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学科责任教授、中国屈原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辞赋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古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韵文学刊》编委、《湖南大学学报》(社科版)编委。主要从事楚辞、辞赋、中国古代韵文、中国古代女性文学方面的研究。



个人出版的主要著作:
1.《汉魏六朝骚体文学研究》,25万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出版。
2.《楚辞与中国古代韵文》,23万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
3.《宋太祖赵匡胤》,43万字,兰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4.《先唐辞赋研究》,31万字,人民出版社2004年出版。
5.《新译易经读本》,42万字,台湾三民书局1996年出版。
6.《博士与中学生谈语文学习》,20万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7.《古诗观止·明诗》,26万字,中国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年出版。
8.《周易译注》,16万字,广州出版社1997年出版。
9.《新译尚书读本》,24万字,台湾三民书局2005年出版。
10.《中国古代选人用人方略》,18万字,党建读物出版社2004年出版。



与他人合作出版的著作:
1.《中国语文》,主编,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2.《中国古代文学史》,合著,湖南文艺出版社1992年出版、岳麓书社1997年出版、台湾万卷楼图书有限公司1998年出版。
3.《古代文学教程》,合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出版。
4.《先秦诗精华二百首》,合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
5.《古诗文精品录》,合著,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
6.《辞赋大辞典》,合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年出版。
7.《历代山水名胜赋鉴赏辞典》,合著,中国旅游出版社1997年出版。



个人发表的主要论文:
1.《论〈老子〉和〈庄子〉的辩证思想之异同》,《福建师大学报》1987年第1期。
2.《周易之“周”发微》,《中国哲学史研究》1987年第4期。
3.《汉人观念中的“辞”与“赋”》,《文学遗产》1989年第3期。
4.《扬雄及其〈反离骚〉之再认识》,《求索》1989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全文复印。
5.《〈诗经〉中的意象浅析》,《中国文学研究》1990年第1期。
6、《论“楚辞”在汉代盛行的原因》,《福建师大学报》1989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全文复印,《新华文摘》论点摘要。
7.《略论楚辞体作品在汉代的流变》,《中国韵文学刊》1990年第3期。
8.《孔子提出的“君子”言行模式》,《湖南师大社科学报》1991年第2期。
9.《“楚辞”名义浅探》,《中国文学研究》1991年第2期。
10.《贾谊的辞赋及其意义》,《求索》1993年第4期,《香港新亚学术集刊》第13辑,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全文复印。
11.《论屈原特出人格的内涵及其它》,《中国文学研究》1992年第2期。
12.《骚体的形成及其称谓辨析》,《湖南师大社科学报》1995年第6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论点摘要。
13.《论建安骚体文学转向个性化的内因外缘》,《求索》1996年第2期,《中国文学年鉴》介绍。
14.《论建安骚体文学的转捩》,《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论点摘要。
15.《论建安骚体文学情感指向的主要层面》,《中国文学研究》1996年第2期。
16.《论阮籍、嵇康的骚体作品及其它》,《湖南师大社科学报》1996年第2期。
17.《楚辞学》,收张岱年主编《国学通览》,群众出版社1996年版。
18.《晋代骚体文学的三大主题》,《中国文学研究》1997年第1期。
19.《南朝骚体文学艺术上的新变》,《湖南师大社科学报》1997年第3期。
20.《晋代骚体文学的艺术风格与体式》,《中国韵文学刊》1996年第2期。
21.《晋代骚体文学情感的世俗化》,《人文杂志》1997年第5期。
22.《论骚体的形式特征》,收《聂石樵教授七十寿辰学术纪念文集》,巴蜀书社1997年版。
23.《楚歌·楚声·楚辞》,《古典文学知识》1998年第3期。
24.《略论楚辞的“兮”字句》,《中国文学研究》1998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全文复印。
25.《20世纪楚辞研究概述》,收《百年学科沉思录》,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26.《论陆云的辞赋》,《中国文学研究》1999年第4期。
27.《论楚辞在形制上对文体赋的影响》,《中国文学研究》2000年第3期。
28.《骚体赋的内涵及其地位》,《求索》2000年第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全文复印。
29.《楚辞句式对文体赋的侵淫》,《中国韵文学刊》2000年第4期。
30.《楚辞与骈文》,《湖南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全文复印。
31.《楚辞的文体学意义》,《中国文学研究》2001年第4期。
32.《楚辞与哀吊类韵文》,《云梦学刊》2002年第2期。
33.《论词对楚辞的接受》,《求索》2002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全文复印,《新华文摘》论点摘要,《中国社科文摘》论点摘要。
34.《游国恩的楚辞研究与教育品格述论》,《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35.《楚辞与歌赋诗词》,《古典文学知识》2002年第1期。
36.《论楚辞孕育七言诗的独特条件及衍生过程》,《中州学刊》2002年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全文复印。
37.《论汉魏六朝“神女-美女”系列辞赋的象征性》,《湖南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
38.《乐府诗对楚辞的接受》,《中国文学研究》2002年第4期。
39.《论骚体文学研究在当代楚辞学中的定位》,《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40.《骚体文学:当代楚辞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中国韵文学刊》2003年第4期。
41.《两汉魏晋辞赋中的现实女性题材与性别表达》,《中国文学研究》2003年第4期。
42.《傅玄的辞赋创作及其理论》,《求索》2004年第1期。
43.《楚辞形制与意象在宋词中的作用》,《光明日报·文学遗产》2004年4月28日。
44.《论南朝辞赋的贵族化》,《中国文化研究》2004年夏之卷。
45.《晁补之楚辞学论略》,《中国文学研究》2004年第3期。
46.《论文体赋对楚辞的接受》,《新亚论丛》(香港新亚研究所)2004年第1期。
47.《从“恋乡”到“爱国”》,《光明日报·文学遗产》2004年11月24日,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全文复印。
48.《古代文学史研究中的文体学视角》,《光明日报·文学遗产》2005年4月15日。
49.《诗体赋的界定与文体特征》,《求索》2005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全文复印。



承担的主要课题:
1.辞赋文体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课题  2003-2005  7、5万元(学校另配3、75万元,独立)
2.汉魏六朝诗赋中的女性题材与性别表达  湖南省社科基金课题  2002-2004  0、9万元(独立)
3.辞赋体式之流变研究  湖南省社科联课题  2004-2006  1万元(独立)
4.辞赋文体研究  教育部国际合作项目(独立)
5.湘楚文化与人格培养  湖南省教育厅重点课题  2003-2005  排名第二
6.楚辞与中国古代韵文体式  湖南省教育厅一般课题  2000-2002  0、7万元(独立)
7.《历代辞赋总汇》 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重点课题  1991-2000  (排名第五、分册副主编)



主要奖项:
1.《楚辞与中国古代韵文体式》  湖南省社科三等奖(独立,2004)
2.2002-2003年湖南大学“十佳”优秀教师



2000年以来在国际性、全国性学术会议上宣读的论文:
1.《楚辞与中国古代韵文体式》,2000年国际楚辞学研讨会(北京语言大学)
2.《楚辞与七言诗》,2000年国际屈原学术研讨会(香港中文大学)
3.《南朝女性题材辞赋论略》,2001年国际辞赋学研讨会(漳州师范学院)
4.《论楚辞的形式特征》,2001年全国古代文体研讨会(中国人民大学)
5.《“骚体文学”的概念及其意义》,2002年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宁波大学)
6.《楚辞对词的影响》,2003年高校古代文学研究与教学研讨会(复旦大学)
7.《综合性大学中文专业的古代文学教学刍议》,2003年高校文学院中文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研讨会(北京广播学院)
8.《汉魏六朝辞赋中的夫妇表达》,2004年中古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首都师大)
9.《汉魏六朝诗赋中的伦理禁忌》,2004年《文学遗产》西部论坛(新疆师大)
10.《魏晋南北朝对楚辞的接受》,2004年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四川师大)
11.《骚体赋的内涵与文体特征》,2004年古代文学文体研讨会(湖南大学)
12.《早期辞赋的文化学分析》,2004年先秦文化与文学研讨会(山西大学)
13.《诗体赋的界定与文体特征》,2005年国际古代韵文学术研讨会(安徽师大)
14.《北朝骚体文学概说》,2005年楚辞学国际学术讨论会(内蒙古包头市)
 楼主| 发表于 2006-4-18 20:47:36 | 显示全部楼层
胡遂教授   



     胡遂,女,湖南益阳人,1956年生。湖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校督导团督导。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诗词研究、中国佛学与文学、佛教文献概要等课程,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佛学等方面的研究,在国家权威学术刊物及省级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六十余篇,多为《人大复印资料》《高校文摘》等所转载。 自高校任教以来,曾主持多项国家及省社会科学课题研究,并获得国家教委课程建设二等奖、湖南省教委研究生课程教学一等奖、校优秀教学奖、校教书育人奖,第二届天语教师奖(科研型),以及由校学生会投票选举“大学四年里印象最好的老师”奖等荣誉。

    主要课题:

(一)国家课题:

1、《胡林翼集》,国家古籍整理“九五”重点规划项目,本人主持,共三人参加, 360万字,已结题。1999年由唐浩明任责任编辑,在岳麓书社出版。
2、《佛教与中国文人心路历程》,200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二)省级课题:

1、《佛教与晚唐诗研究》,2003年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主要论文:

(一)国家权威报刊:

1、《论唐宋词创作旨趣之发展演变》,《文学遗产》1999年第3期。
2、《论大历文坛由儒入佛思潮》,《文艺研究》1999年第5期。
3、《论苏词主气》,《文学评论》1999年第6期。  
4、《苏词中的生命体验与超越》,《文艺研究》2000年第3期。
5、《论初唐四杰在唐诗发展史上之贡献》,《中国文学》1992年第2期。
6、《试论晚唐山林隐逸诗派》,《文学评论》2003年第4期。
7、《论白石词人格情结与艺术表现》,《文学遗产》2004年第4期。
8、《论义山诗之隔》,《文艺研究》2004年第4期。
9、《论义山诗之理事情》,《文学评论》2005年第3期。
10、《佛教禅宗与晚唐山水诗的关系》,《人民日报·海外版》1988年2月24日。
11、《佛教与晚唐咏史诗》,《光明日报》2003年12月31日。
12、《思想·断制·才情》,《光明日报》2004年6月7日。
13、《禅宗思想与盛唐诗歌的“惟在兴趣” 》,《光明日报》2004年12月31日。

(二)其他核心期刊:

14、《论陶谢王孟山水田园诗之异同》,《中国文学研究》1987年第1期。
15、《关于佛教与晚唐山水诗的综合思考》,《求索》1987年第6期。
16、《论中国古代山水诗中的人生情趣与美学意境》,《湖湘论坛》1988年第1期。
17、《道教与李白诗歌之想象艺术》,《中国文学研究》1990年第2期。
18、《袁枚〈随园诗话〉论“性灵”》,《湖湘论坛》1993年第6期。
19、《晚唐山林隐逸诗派概论》,《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6期。
20、《佛性·童心·性灵》,《求索》1994年第1期。
21、《诗禅特质异同论》,《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
22、《论诗禅审美体验之异同》,《长沙水电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第2期。
23、《说遮诠》,《中国文学研究》1994年第2期。
24、《论杜甫诗歌儒家思想的积极意义》,《船山学刊》1994年第1期。
25、《民本思想的历史溯源》,《中国图书评论》1994年第3期。
26、《自力自救与贵在自得》,《湖南教育学院学报》1994年第2期。
27、《突破与超越——试论禅宗思想对中国诗学的影响》,《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28、《论王维诗宗教体验与审美体验之融合》,《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29、《姚合贾岛诗风成因初探》,《湘潭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
30、《晚唐山林诗派的渊源与影响》,《长沙电力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
31、《晚唐山林隐逸诗派的师友承传关系略考》《湖南社会科学》1998年第3期。
32、《论李贽童心说私心说与禅宗佛性论之异同》,《船山学刊》1999年第2期。
33、《欲问义心义,遥知空病空——论王维佛理诗文中的般若学思想》,《中国文学研究》2000年第1期。
34、《谢灵运山水诗创作动因新论》,《长沙电力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35、《从陶谢王孟看审美情志对山水诗意境的影响》,《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36、《贾岛姚合诗风成因新探》,《湘潭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
37、《孤峭人格与荒寒境界——论柳宗元山水诗文中的独特禅意》,《求索》2000年第2期。
38、《三学兼修话香山——白居易佛学修养初探》,《湖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3期。
39、《近代佛学的经世济民精神》,《湖湘论坛》2002年第1期。
40、《近代湖南著名学者王?运与湖湘文化》,载《湖湘文化论坛》,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出版。
41、《陆机诗文创作与两晋诗风》,《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42、《谢灵运与宗炳佛学理论之异同及其成因》,《三峡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43、《略论陆机诗文风格繁~之成因》,《求索》2003年第4期。
44、《魏晋南北朝中国佛学三大理论述评》,《船山学刊》2003年第2期。
45、《佛教果报理论与〈聊斋志异〉伦理思想》,《伦理学研究》2004年第1期。
46、《一行三昧禅与王维诗文》,《湖湘论坛》2004年第1期。
47、《谢灵运诗文与般若空观及涅i镁辰纭罚
发表于 2006-4-18 20:4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下
 楼主| 发表于 2006-4-18 20:48:17 | 显示全部楼层
黎跃进教授   


   

黎跃进,教授,湖南资兴人,汉族。湖南省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印度文学学会理事、东方文学学会理事。主攻方向是比较文学和东方文学,已在《外国文学评论》、《国外文学》、《外国文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参加《西方文学思潮概观》、《中国大百科全书(简明版)》、《世界文学发展比较史》等20余种学术著作和专业辞书的撰写,出版学术专著7种。近年先后主持完成科研项目“当代中外文学名著研究”、“东方文学的文化考察”、“湖南20世纪文学与外国文学”等,目前正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研究”,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当代文学与先进文化”的研究。

  七种学术专著的内容分别简介如下:

  1、《当代中外文学名著导论——一种比较文化的透视》(主编,新世纪出版社1992年12月出版)。全书分“综论”和“分论”两编。“综论”编确立全书“文学的文化批评”的理论框架,概述当代中外文学的演变发展,探讨中国新时期文学对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接受与变异。“分论”编选择当代中外21部具有重大影响、代表不同风格流派的作品进行分析研究,以“文化分析”和“比较研究”为基本方法,就作品蕴含的文化意义展开中、外文学与文化的比较,从文化层面论析作品的思想艺术实质,在比较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2、《外国文学新论》(学林出版社1997年12月出版)。本书以“外国文学研究的新空间”作为“绪论”,论述外国文学研究的新领地、新角度、新模式、新方法,为后两章节奠定理论基础。全书包括“思潮流派新论、”“作家道路新探”、“作品意蕴新解”、“文化批评尝试”、“比较研究运用”等五章,选择外国文学研究中的20余个专题,以散点透视的形式,按专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归类成章,实践“绪论”的理论探讨,既有宏观的理论视野,也有微观的艺术分析。

3、《外国文学争鸣评述》(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出版)。本书对我国20世纪后20年外国文学思潮流流派、作家作品、文学现象研究中的“争鸣”进行评述,从“争鸣”这一侧面总结我国外国文学的研究成果,促进我国外国文学和文学理论研究的深入。书中对西方文学、东方文学的62个点的研究争鸣进行梳理和归纳,每篇包括争鸣的不同观点和主要论据、分歧的成因、评述者的观点、这一问题研究趋势的预测等内容,有述有评。

4、《东方文学史论》(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本书既有对东方文学从古至今纵向发展的精要描述,又有东方各地区代表性作家作品的深入探讨,点面结合、史论结合,不求体系完整,追求史述的简洁和特征与规律的把握,以及所论问题达到一定深度。同时,运用系统论思维,注重东方文化与东方文学的深层联系,以民族文化精神把握、评价东方文学;注重不同文化体系的比较研究,在东、西方文学和文化的比较中深化对东方文学本质的认识,在东方范围内不同民族文学的比较中加深对各自民族文学的理解。

5、《文化批评与比较文学》(东方出版社2002年11月出版)。本书提出“文化批评模式”的理论构架,对“比较文学”的跨文化本质作出理论探讨。在这样的理论铺垫后,对中国文学、东方文学和西方文学的一些作家作品、思潮流派和文学现象作出专题性研究。全书四编,第一编铺设理论基础,并就东方文学的几个专题从宏观、中观、微观的不同层面实践“文化批评”;第二编是在中外现代文学交流的几个点上,描述与分析其影响、渗透、变异的情景;第三编对中外几个文学思潮或流派的文化内涵与价值作出阐释,在比较中把握对象的内在意义;第四编是评论的评论,在几种研究著作的品评中,同样贯穿着文化批评的精神和比较研究的意识。

6、《世界文苑论坛——以亚洲文学为主体》(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本书运用“历史—美学”和“文化批评”的方法,对外国文学的一些重要问题和作家作品进行分析研究。全书分为“文学史的视野”、“汉文化圈古典文学的纵向考察”、“欧美作家作品阐释”、“南亚现代文本分析”、“东亚文学探幽”五章,每章按研究的问题或具体作家作品分节。著作有几个特点:第一,宏观把握与微观研究相结合。宏观论述的章节,以具体作家作品的论述为基础;具体作家作品的研究,也是在其民族文化与时代精神的整体框架中研究。第二,注重研究对象特点的把握。无论是探讨一个时代的文学,还是研究一个作家的创作,或是分析一部作品,都已把握对象的特点为出发点,由此深入到对象的本质。第三,突出文学的美学分析。文学研究是一种审美活动,文学的美学分析是其重点,再把握研究对象的特点当中,又一突出其审美特点。第四,偏重东方文学。全书28节,西方文学的内容9节,东方文学的内容19节,占2/3强。

7、《简明东方文学史》(与孟昭毅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全书包括“上古东方文学”、“中古东方文学”、“近代东方文学”、“现代东方文学”、“当代东方文学”五章,简明扼要、线索清晰、总结东方文学的发展演变规律;突出重点,点面结合,对各时期的代表性作家作品作专节分析;分析中强化文化分析与艺术分析;著作关注东方文学的横向交流,每章中都有以中国文学为中心的“东方文学横向交流”一节。这是一本教材体例的专著。
 楼主| 发表于 2006-4-18 20:4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孙海洋教授   


   孙海洋,男,1951年10月生,湖南双峰县人。1970年毕业于双峰县第二中学,1972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应征入伍,在53203部队服役,1976年复员,在双峰县五星中学任语文教师。1978年入湘潭大学中文系学习,获文学学士学位。1982年至1985年先后从湘潭大学颜克述先生,河南大学王宽行先生、王梦隐先生攻读中国古代文学,获文学硕士学位。1985年毕业分配至湘潭师范学院工作,1988年晋升为讲师,1994年晋升副教授,2000年晋升为教授。同时先后担任过湘潭师院党委办公室正科级秘书、人事处副处长、中文系党总支书记等职。2001年调入湖南大学工作。
   二十年来,一直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其主要研究方向为汉魏六朝文学和湖湘古代文学。

  主持和完成的课题有:
1、湖南省社科规划课题:湖湘古代文学研究(主要承担者);
2、湖南省社科规划课题:社会转型中的湖南近代文学研究(主持);
3、湖南省社科规划课题:湖湘文化与文坛湘军研究(主要承担者);
4、湖南省社科规划课题:湖湘文化与湖南近代作家流派研究(主持);
5、湖南省社科规划课题:湖南近代家族作家群研究(主持):
6、湘潭师范学院教育学课题:高师教育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主持);
7、湖南大学课题:佛教与历代僧诗研究(主持)

  正式出版的专著、教材有:
1、理论专著《史记纵论》(独著)岳麓书社2000年版;
2、理论专著《湖南近代文学》东方出版社2005年版;
3、整理古籍《曾氏三代家书》(主校)岳麓书社2002年版;
4、整理古籍《乾隆皇帝论古今》(合作)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5、古籍整理《魏源全集》(参与)岳麓书社2004年版;
6、辞书《中国宗教胜迹诗文碑联鉴赏辞典》(合作)重庆出版社1998年版;
7、辞书《中国名人胜迹诗文碑联鉴赏辞典》(合作)重庆出版社1996年版;
8、大学文科教材《中国文化概论》(合作)南方出版社1999年版;
9、高校通用教材《中国语文》(合作)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0、大学文科教材《中国历代文学精华译注》(分册主编)湖南出版社1996年版;
11、大学文科教材《历代诗词曲千首精译》(合作)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2、大学文科教材《中国古代文献学》(合作)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近二十年来共发表各类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关于《史记》与汉魏六朝文学的研究论文主要有:
1、《论〈史记〉的悲剧性》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86年第1期)
2、《关于〈史记·太史公自序〉中的几个问题》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第2期)
3、《司马迁的实录精神及其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93年第1期
4、《从〈循吏列传〉看司马迁政治思想的局限性》(《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第4期
5、《司马迁心态流程探幽》(《河南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
6、《司马迁与荆楚文化》  (《求索》2003年第2期)
7、《〈史记〉教学与两个文明建设》 (《教学与管理》1992年第2期)
8、《〈战城南〉本事释疑》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88年第4期)
9、《论汉代文学的矛盾及其进程》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第3期)
10、《论南北朝时期南北文风的差异及其原因》 (《淞辽学刊》200年第4期)
11、《从〈世说新语〉看魏晋时期审美风尚的变迁》 (《湘潭工学院学报》2001年社科版第4期)
12、《论玄佛与早期山水禅林诗》 (《湖南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13、《司马迁与西部文化》,《史记论丛》第二辑换文出版社 2005年版
14、《两汉文化与马班思想》,《司马迁与史记论集》第六辑,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
15、《《弘明集》与魏晋南北朝论辩散文》,《求索》2003年第二期
16、《先唐论辩散文的体式与风格变迁》,《中国文学研究》2006年第一期

湖湘文学研究方面的论文主要有:
1、《八指头陀诗风初探》 (《船山学刊》1998年第1期)
2、《吴敏树诗文刍论》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
3、《乐雷发与〈雪矶丛稿〉》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4期)
4、《邓辅纶与〈白香亭诗集〉》 (《曾国藩学刊》1997年第1期)
5、《文章不能与气数相争—论社会转型中的近代汉魏六朝诗派》(《中国韵文学刊》1998年第2期)
6、《试论李元度的人品和诗品》 (《船山学刊》1999年第2期
7、《双英合璧,一代诗风万古春——论龚自珍与魏源的诗歌创作》(《河南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8、《论社会转型中的湖南近代文人》(《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2年社科版第4期 )
9、《来来往往一首诗,僧俗两不离——论释惠洪及其诗歌创作》《湖南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发表于 2006-4-18 20:4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下
 楼主| 发表于 2006-4-18 20:4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李阳春教授   


李阳春,1953年2月生,湖南省衡阳县人。1972年12月参军入伍;1978年3月考入湖南师范学院(现湖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1982年1月毕业分配到衡阳师范专科学校(现衡阳师范学院)任教;1986年11月任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1990年8月任中文系主任;1999年11月由中共湖南省委任命为衡阳师范学院党委组织部部长兼人事处处长。2001年9月奉调至湖南大学工作,现任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副院长。

1990年9月至1992年12月,在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完成中国古典文学硕士学位课程;1995年9月至1996年7月,以国内访问学者身份到北京师范大学进修。1983年3月确定为助教,1988年4月晋升为讲师,1993年7月晋升为副教授;1998年7月晋升为教授。



承担研究课题

⑴1999年7月至2001年6月湖南省社科成果评审委员会立项重点科研项目《湘楚文化与湖南文学》(99073D);

⑵2000年8月至2002年6月,湖南省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立项资助研究课题《新时期“文学湘军”研究》(A130);

⑶2000年9月至2002年6月,湖南省教育厅立项资助社会科学课题《湘楚文化与“文学湘军”研究》(00C267);

⑷2003年9月至2005年6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中国文学与先进文化》(03BZW003);

⑸2003年11月至2005年6月,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重点规划课题《湘楚文化的精神内核与现代道德人格的培养》(XJK03AZ007);

⑹2003年12月至2005年12月,全国教育科学“十五”重点规划课题《湘楚文化的精神内核与现代道德人格的培养》(DEA030107);

⑺2004年8月至2006年6月,湖南省社科成果评审委员会立项课题《湘楚文化精神与中华民族品格研究》(0402010);

⑻2004年12月至2006年12月,湖南省教育厅普通教学改革立项课题《湘楚文化精神与道德人格修养教学实践与探索》(湘教通[2004]344/21)。



编写专著与教材

⑴《新时期文学思潮述评》//湖南文艺出版社1998年5月版,2000年重印;

⑵《湘楚文化与文学湘军》//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11月;

⑶《中国当代文学史》//湖南师大出版社2004年12月;

⑷《中国语文》//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



发表学术论文

⑴湘楚文化精神内核分析//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5期;

⑵印度佛经故事与中国古典文学//印度文学研究集刊2000年第4辑;

⑶湘楚文化与湖南文学的地域风情//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⑷湖南应当提倡“湘楚文化”//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⑸湘楚文化与湖南文学的地域风情//面向21世纪的湖南文艺/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

⑹湘楚文化与湖南文学的承继创新//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⑺新时期戏剧探索的成就与困顿//南通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⑻确立报告文学的独立品格//文学报2002年9月26日;

⑼湘楚文化与湖南文学的品格个性//中国文学研究2002年第4期;

⑽新世纪中国文学的艰难选择与神圣使命//湖南当代文学评论选/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年12月;

⑾寻找当代知识分子的价值依托//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⑿为现代主义正义//理论与创作2003年第3期;

⒀外国文学与当代文学湘军//东方丛刊2003年第2辑;

⒁湘楚文化蕴含的道德人格内涵//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⒂湘楚文化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内涵:兼论优秀民族精神的培养//求索2004年第3期;

⒃湘楚文化蕴含的道德人格培养模式//中华教育杂志(香港)2004年第8期;

⒄湘楚文化与湖南文学的叙事立场//湘潭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⒅别样的生活背景,别样的文化风情//船山学刊2004年第4期;

⒆湘楚文化所蕴含的道德人格内涵//文史博览(理论版)2005年第2期。

⒇湘楚文化精神与道德人格培养//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楼主| 发表于 2006-4-18 20:5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彭兰玉教授   


   

彭兰玉,女,1958年5月出生于湖南省衡阳市。在衡阳师范学院从教20余年,曾主持衡阳师院中文系行政工作,20世纪90年代先后在湖南师范大学攻读现代汉语方向硕士、博士学位,1997年评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2001年晋升为教授。现为湖南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带头人,教授,博士,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中国方言学会会员,中国修辞学会会员,湖南语言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语言学、语法、语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主持省级和校级科研和教改课题8项,出版的学术著作有《修辞应用通则》、《衡阳方言语法研究》,任主编或副主编的学术著作有《湖南普通话水平测试实践与理论》、《现代汉语修辞专题》;主编《新编普通话训练与测试教程》,副主编国家级十五规划教材《现代汉语》,主审省级教材《普通话培训与测试》;在权威及核心期刊等刊物上发表共同语语法、方言语法、语用等论文三十余篇。科研和教学获省市校奖励多项。
发表于 2006-4-19 09:37:58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学院加油啊!
发表于 2006-4-19 09:4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听说有位专门研究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老师:)
发表于 2006-4-19 13:48:4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多都是湖南的阿,原来我们院里还是有人才的!可喜可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1-24 06:30 , Processed in 0.146721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