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428|回复: 23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师资力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4-26 23:5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储泽祥,男, 1966年10月生,安徽省岳西县人。1994年6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暨南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2002年开始任教于华中师范大学。1996年晋升副教授,1998年破格晋升教授,同年底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现为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语法、汉语方言和汉语语用学。迄今共出版专著4部(含合著1部),发表论文近70篇。曾主持过国家社科规划项目2项:一项是\"现代汉语400名词语义特征之考察\"(1996),一项是\"汉语联合短语的多角度考察\"(2000年度)。2002年获教育部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八届青年教师奖(教学类)三等奖,湖南省首届社科基金研究课题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楼主| 发表于 2006-4-26 23:5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鲍厚星, 男, 1937年8月生于武汉,湖北黄陂人。1959年7月毕业于原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现任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理事。从事汉语言文字学专业,主攻汉语方言。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一项(已完成),省级课题一项(已完成),并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分支课题三项(均已完成),目前尚承担“十五”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一项,主持省级课题一项。出版著作(独著、合著)八部,发表论文近三十篇。代表性研究成果有:《中国语言地图集?湖南汉语方言分区图》,《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长沙方言词典》(合著,第一作者),《东安土话研究》,《现代汉语方言音库·长沙话音档》,《现代汉语方言概论·湘语》,《长沙方言研究》(合著,第一作者),《湖南方言的分区》(第一作者),《二十世纪湖南方言研究概述》(第一作者)等。其中《中国语言地图集》1999年9月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一等奖,《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分卷本)1999年5月获第三届国家辞书一等奖,同年9月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的最高奖荣誉奖(以上两项笔者均承担了分支课题,颁发了奖状),《东安土话研究》获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湖南师大科研成果著作特等奖。
 楼主| 发表于 2006-4-26 23:50:47 | 显示全部楼层
蒋冀骋 ,男, 1958年1月出生,1978年入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1982年入江西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1987年入杭州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89年12月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1994年晋升为教授。1998年评为汉语言文学博士生导师,任湖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博士点学科带头人,《古汉语研究》杂志主编。1992年8月任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副主任,1995年5月任湖南师范大学党委组织部部长,1995年10月至1999年7月湖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1999年7月任岳阳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现任湖南师范大学副书记、副校长。对于文字、音韵、训诂之学有较深的研究,尤其是在近代汉语和敦煌学研究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果。出版了《近代汉语词汇研究》、《近代汉语纲要》、《近代汉语音韵研究》、《敦煌文书校读研究》等专著,在《中国语文》、《古汉语研究》、《文史知识》、《湖南师大学报》、《语言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40多篇,并在《江西师大学报》、《江西教育学院学报》、《古汉语研究》、《浙江师大学报》、《古籍整理学报》、《争鸣》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另外,在古代汉语、党建和邓小平理论、教育等方面均有较多的涉猎,出版专著《说文段注改篆评议》、《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主编了《邓小平理论探索与实践》、《党员培训简明教程》。主编《中国语言学大辞典·著作卷》,发表学术论文二十多篇。在古籍整理方面也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先后校点出版了《左传》、《百子全书》、《太平广记》,注译了《论衡》。所著《敦煌文书校读研究》获第六届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语言学家二等奖,获湖南省第三届社会科学成果省级二等奖,所著《近代汉语词汇研究》获湖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成果优秀奖。
 楼主| 发表于 2006-4-26 23:5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凌宇教授,湖南龙山人,苗族,1945年生。1970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专业,师从中国现代学科创始人之一的王瑶先生,1981年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1981年至今在湖南师范大学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现任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湖南省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科学带头人,博士生导师,湖南师范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湖湘文化研究”首席专家,湖南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主要学术兼职有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
   
   凌宇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即以研究现代小说大家沈从文而著称,他曾参与主持沈从文文集的编辑,他的学术著作《从边城走向世界》(1985)、《沈从文传》(1989)等从湘西地域文化角度解读沈从文,获得了国内外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被誉为国内学界从区域文化角度来研究现代文学思潮与流派的代表性成就。《沈从文传》将学术性、历史性和文学性较好地结合起来,使国内学界学术评传写作的一个重要收获,在国内外读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已由出版社重印多次。1986年凌宇在《上海文学》上发表《重建楚文学的神化系统》的论文,阐述了楚文化的特色及其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关系,对国内外小说创作寻根文学思潮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近年来,凌宇教授对明清两代湘西文化的关系,对区域文化与乡土小说的关系研究也有较多的高水平成果问世。在《文学评论》杂志上发表了《二、三十年代乡土意识》,《沈从文创作的思想价值论》等学术论文。主编的教材有《中国现代文学史》(1999年)、《中国现代文学名家研究》(2001年),先后主持的课题有国家教委人文社科基金项目“20世纪中国文学与区域文化”、湖南省社科规划项目“20世纪中国小说叙事的现代化研究”,“明清两代凤凰民俗文化研究”等。专著《从边城走向世界》获北京大学郭枫文学奖,《沈从文传》获第一届中国高校文人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湖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专著《符号生命的虚妄与辉煌》获首届湖南省毛泽东文学奖。
 楼主| 发表于 2006-4-26 23:53:34 | 显示全部楼层
谭桂林教授,湖南耒阳市人,1959年出生,1993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师从国内著名学者王富仁先生,1996年获文学博士学位。此后一直在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现任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院长,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现代中西文学比较研究方向博士生导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学术带头人,湖南师范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杂志主编,湖南省社会学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文学理论与批评协会副主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青岛大学鲁迅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1996年被列入湖南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004年被国家人事部评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从90年代初以来,谭桂林教授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跨学科比较研究,他是国内学界较早地深入探讨、综合研究20世纪中国文学与宗教文化关系的学者之一,在这一领域中,他主持的课题有湖南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当代中国文学中的宗教文化复兴现象研究”等,出版的学术著作有《宗教与女性》(1995),《20世纪中国文学与佛学》(1999),《人与神的对话》(2000),《百年文学与宗教》(2002)等。长篇论文《佛学与中国现代作家》发表后被《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全文译载,并获得中国社科院和共青团中央主办的首届全国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奖,《文学评论》1991—1996年优秀论文奖。专著《20世纪中国文学与佛学》被誉为现代文学研究中的填补空白之作,2002年获湖南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003年获教育部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这些研究成果也已经获得海外学者的好评,90年代末期应邀参加香港浸会大学第三届宗教与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台湾佛光大学“海峡两岸当代禅学研讨会”。博士学位论文《佛学与人学的历史汇流》被收入台湾佛光文教基金会主编的《法藏文库—中国佛教学术论典》丛书。
   
   二是现代中西诗学比较研究。在这一领域,谭桂林教授目前正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世纪中国诗学与西方诗学的关系研究》、湖南省教育厅十五重点项目《中国现代诗学研究》、湖南省教学改革重点项目《现代中外文学比较史》等课题的研究,发表在《文学评论》上的论文《西方影响与九叶诗人的新诗现代化构想》获得《文学评论》1997—2002优秀论文奖,是连续两次获得《文学评论》优秀论文奖的少数几位作者之一。另外,谭桂林教授还十分关注当代文学创作的现状与发展,运用文化分析与心理分析的方法对当代文学的一些重要现象进行综合与宏观的研究,近十年来,他主持了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新时期长篇小说创作的文化母题研究》,出版了《文艺湘军百家文库·谭桂林卷》(2000),《转型期中国审美文化批判》(2001),《长篇小说与文化母题》(2002)、《转型与整合——现代中国小说精神现象史》(2003)等著作,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
 楼主| 发表于 2006-4-26 23:54:10 | 显示全部楼层
罗成琰教授,湖南衡阳市人。1957年8月生。1982年、1985年分别获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学士学位、硕士学位。1986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师从著名学者、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创始人之一的李何林教授,攻读博士学位。1989年获文学博士学位,同年到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1993年破格晋升为教授。曾先后担任中文系主任、文学院院长和副校长等职.。现为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学术兼职有中国现代学农学研究会理事、湖南省文学学会会长、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罗成琰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思潮与流派研究以及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先后出版了《现代中国的浪漫文学思潮》(1992年)、《回溯长河之源——现代中国作家与传统文化》(1995年)、《中国现代文学史》(1993年)、《历史的选择与选择的历史》(1999年)、《文艺湘军百年文库·罗成琰卷》(2000年)、《百年文学与传统文化》(2002年)等著作,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外国文学评论》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
   
   罗成琰教授的博士学位论文《现代中国的浪漫文学思潮》对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做出了多层次、全方位的总体性研究。通过对丰富的历史材料的大胆而缜密的梳理、比较、区别、综合、概括乃至重构。从思潮特质、诗学体系、主体形态、审美构成与文化渊源等五个方面建筑起了自己总体观照现代浪漫文学思潮的体系框架。罗成琰教授对20世纪中国文学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曾独立承担国家社科青年基金课题“中国新文学的传统渊源”,出版了专著《回溯长河之源——现代中国作家与传统文化》。近年又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当代文学中的价值观研究”,从传统文化价值观的角度探讨传统文化对现当代文学的影响,出版了专著《百年文学与传统文化》。该书分别从儒家文化价值观、道家文化价值观、佛教文化价值观及侠文化价值观与20世界中国文学之间的关系等四个层面展开论述,作者既善于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论述与文化现象中归结出其本质内涵,又能从20世纪复杂纷繁的大量文学事实中寻找出两者之间的对话点。
   
   1993年被湖南省委宣传部授予“湖南省优秀理论工作者”光荣称号。1998年被湖南省委组织部、湖南省人事厅等单位授予“湖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的荣誉称号。2002年被评为首届湖南省优秀青年社会科学专家。另外,他的论文《现代中国的浪漫诗学》获湖南省首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著作《现代中国文学思潮》获湖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他主持的教学改革项目《中文教育专业课程建议》获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楼主| 发表于 2006-4-26 23:54:28 | 显示全部楼层
宋剑华教授,男,1954年12月出生,辽宁丹东人,文学博士,现为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从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宋剑华教授的学术著述颇多,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理论研究》等权威期刊和《学术月刊》、《学术研究》、《社会科学战线》、《社会科学辑刊》、《天津社会科学》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先后出版过《文学的觉醒与选择》(1992)、《困惑与求索:论曹禺早期话剧创作》(1994)、《胡适与中国文化转型》(1996)、《现代性与中国文学》(1999)、《文化视角中的现代文学》(1999)、《基督精神与曹禺戏剧》(2000)、《百年文学与主流意识形态》(2002)、《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2003)、《三维视角中的现代文学史论》(2005)等9部;先后承担与参与过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省社科基金项目4项(均已完成),获省部级科研奖励2等奖1项、3等奖2项。
   
   宋剑华教授的学术视野十分开阔,其研究范围和学术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基督教文化与曹禺戏剧研究。自1988年始,宋剑华教授就已经从基督教文化的角度入手,重新诠释与分析了曹禺戏剧的宗教因素,他用了十年时间,将曹禺的主要作品与《圣经》教义进行比较研究,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理论视角和理论体系,进而改变了人们长期以来对于曹禺戏剧的庸俗社会学解读方式,并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好评与认可。由北京大学教授温儒敏博士主编的教育部博士与硕士教材《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2005)一书,将宋剑华教授的研究成果,作为曹禺戏剧研究的第一种最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观点,给予了积极的正面评价。
   
   2、现代性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自1996年起,宋剑华教授教授就开始关注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特征与理论体系的非现代性问题。他与文艺美学家杨春时教授联合发表的《论20世纪中国文学的近代性》(1996)一文,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并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一场延续至近的有关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学术大讨论。宋剑华教授连续撰写了《现代意识与现代文学》、《“误读”西方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性》、《五四新文学运动精神资源新论》等有分量的文章,多次被学者所引用或转载。目前,国内许多重点大学已经将宋剑华教授的有关“现代性”研究的文章著述,作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的参考教材。
   
   3、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自1997年宋剑华教授承担教育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研究项目开始,他就致力于重新建立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理论体系的输理工作,并邀请包括钱理群、陈思和等著名学者参与《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撰写工作。宋剑华教授从文学批评流派的纵向研究入手,打破了以往编年体的写作方式,赋予读者一种清晰而完整的阅读思路,进而受到学术界的一致好评。包括著名文学理论家孙绍振先生在内的众多学者,都对这一研究成果给予高度评价。
 楼主| 发表于 2006-4-26 23:5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钱基博(1887-1957),字子泉,别号潜庐,江苏无锡人,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国学大师、教育家。1938年10月,钱基博与其子钱钟书参与创办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被聘为教授,并任国文系主任。 国危寇深之际,钱基博坐拥书城,心忧天下,笔耕不辍,著述甚多。除了开设大学国文系一般课程外,这位辛亥革命初期即投笔从戎、任陆军十六师中校副官参谋的爱国学者,还专设《孙子》这门课,传授兵法常识,以应国家之需。尔后,他还出版了《孙子章句训义》、《欧洲兵学演变史论》,为抗日志士提供了宝贵的精神食粮。主要著作有《经学通志》、《中国现代文学史》、《版本通义》、《古籍举要》、《骈文通义》、《四书解题及其读法》、《周易题解及其读法》、《文心雕龙校读纪》等20余种。







杨树达(1885-1956),汉语言文字学家。湖南长沙人。字遇夫,号积微,晚更号耐林翁。早年留学日本。1911年回国,曾任湖南图书编译局编译员,湖南第四师范学校、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教员。1920年起入教育部国语统一筹备会任辞典编辑兼北京政法专门学校教授,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改名为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兼教育部主编审员,清华学校大学部国文系、历史系教授。1937年应聘任湖南大学中文系(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前身)主任、文学院院长。1945年参与发起组织九三学社。1947年被聘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是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学术委员、全国政协第二届委员。毕生从事汉语语法和文字学研究和教学。长于金石、甲骨和古文字训诂、音韵及汉语语法、修辞等。30年代发现形声字声类有假借现象,并收集到声联义的例证数百条。1942年获教育部二等学术奖,1947年获教育部古文字学研究二等奖。著有《汉书补注补正》、《论语疏证》、《词诠》、《马氏文通刊误》、《中国修辞学》、《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等20余种;撰有《形声字声中有义略证》、《说中国语文之分化》等论文百余篇。
 楼主| 发表于 2006-4-26 23:5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李运抟, 1952年3月2日出生于南昌,祖籍江西丰域;下过乡,当过工人,1982年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1985年回母校读过一年文艺理论助教进修班;1995年破格晋升为教授;迄今已出版《中国当代小说世界面面观》、《追踪与批评》、《中国当代小说五十年》、《中国当代文学的文化旅程》和《裂变与守成》五部著作;已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众多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有40余篇被人大复印资料、《新华文摘》全文转裁,有多篇文章被报刊引介。另有《中国当代现实主义文学六十年》待发。现为中国小说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新文学学会理事。
 

田中阳, 1954年4月出生,湖南湘乡人, 1981年12月毕业于湖南师大中文系,1997年评为教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有20余篇为人大复印资料全文复印,或为《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光明日报文摘》、《高校学报文摘》摘编;完成《区域文化与当代小说》、《湖湘文化精神与二十世纪湖南文学》、《百年文学与市民文化》三部专著;入选《文艺湘军百家文库》,出版有《文艺评论方阵·田中阳卷》;主编湖南省高等教育21世纪课程教材《中国当代文学史》,并还主编教材多部;其著作两次获湖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两次获湖南图书奖二等奖,曾获湖南师大学术著作特等奖,学术论文特等奖;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省社科基金项目一次,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一项。
 

赵树勤, 1955年12月生,湖南长沙人。曾先后就读于湘潭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南京大学,获文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现任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出版专著《找寻夏娃—中国当代女性文学透视》、《文化撞击中的突围表演—残雪论》;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名家研究》、《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等;在《文艺研究》、《鲁迅研究月刊》、《诗探索》、《小说评论》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文章多次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转载;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21世纪高校女性学课程的体系建构与教材建设”、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20世纪家族小说与东西方文化”、湖南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20世纪家族小说研究”和一般项目“现代女性文学史”;其成果获湖南省第五届、第七届社科优秀成果优秀奖和三等奖、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第八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04年获湖南省教育系统“芙蓉百岗明星”称号。

杨经建, 1955年1月出生,湖南省浏阳人。曾就读于湖南师范大学和武汉大学,文学博士,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近年来承担了“中国当代文学”(必修课)、“影视艺术概论”(选修课)、“当代长篇小说讲座”(选修课)等中文专业本科生课程的讲授,开设了“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当代长篇小说研究”等硕士研究生课程。主要从事当代长篇小说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中国文化之间关系的研究。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外国文学评论》、《文史哲》、《外国文学研究》等杂志发表论文70来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详载论文各一篇。主编湖南省统编教材《影视鉴赏》(2005年8月),参与撰写学术专著《百年文学与传统文化》(2002年12月),即将出版学术专著《家族文化与20世纪中国家族文学母题》(2005年11月)一部。 
 

吴培显,1956年生,山东单县人。1973年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1979年考入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1983年获学士学位,任教于华东石油学院附中。1987年考取曲阜师大文研所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1990年获硕士学位,任胜利油田师专中文系助教、讲师、副教授。1997年考取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2000年获博士学位,调入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工作至今。现为教授、硕士生导师。著有《新时期小说的语言变异》、《诗史思的融合与失衡——当代文学的一种反思》、《当代小说叙事话语范式初探》等专著3部,合著或参编著作多部;主持并完成省、厅级课题3项:发表学术论文《“红色经典”创作得失再评价》、《都市漂泊与生存奋挣的不同价值定位——论20世纪90年代的“流浪汉小说”》等六十余篇。论著多次获省市级奖励,并多次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转载。

易瑛,1972年7月出生,湖南平江人。1993—1996年于湖南师范大学攻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96年获文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现为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湖南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专业在职博士生,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发表学术论文数篇,参编《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名家研究》、《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中西之辩》、《女性学》等著作。承担省级教改课题一项,曾获湖南师范大学教学优秀奖、第三届湖南省高等学校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二等奖等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06-4-26 23:59:49 | 显示全部楼层
王攸欣, 1966年出生,湖南湘乡人。1985年—1993年,在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和文学硕士学位,其中1989—1990年据国家教委政策,到湘西凤凰锻炼一年。1993年入武汉大学中文系,1996年毕业,获丈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获湖北省首批优秀博士论文奖。同年,分配到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任教,1998年评为副教授,被选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999年出版著作《选择·接受与疏离——王国维接受叔本华朱光潜接受克罗齐美学比较研究》、《朱光潜学术思想评传》。被遴选为硕士研究生导师,被选为中国闻一多研究会理事。2000年主持湖南省社科基金课题《湖湘文化与文学研究》。2001年破格评为教授。著作《选择·接受与疏离》于2002年获湖南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3年成为湖南省百人工程第一批人选,获得社科基金课题《中国现代文学大家对中西文化传统的选择与接受》。2004年入选湖南省121工程。主要从事现代文学与学术史研究。
吴康,1954年11月出生,湖南益阳人。1987年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到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评聘为研究员。1999年任社科院《企业家天地》杂志社副总编辑(主持工作)。2002年任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获武汉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吴康80年代后期致力于中国五四文艺思潮研究,发表有关陈独秀、胡适、鲁迅、周作人、郭沫若研究系列论文。自90年代开始,译介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潮与世界精神分析流派方面成绩卓著。同时,在著名学术刊物《文学评论》、《文艺理论与批评》、《读书》上发表有关“西马”思潮的系列论文。 90年代后期,研究方向发生较大转变,从现代趋向古代,从西方趋向本土文化。这时期撰写出版有关古代神话、传奇志怪方面的系列著作。90年代末,主编《湖南文学史·现代卷》(湖南教育社),在地方文学史的编撰上有独到见解。2004年,作为主讲教师之一所主讲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被评为2004年度国家精品课程。

汤晨光,1960年生,河南济源市人,先后毕业于河南大学、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分别获文学学士、文学硕士和文学博士学位。在求学的间隙和1995年获得博士学位以后均在高校中文系讲授中国现代和当代文学。1998年曾应邀到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大学讲学一年,讲授中国现代文学。2003-2005国家留学基金项目“老舍与英国文学”在牛津大学进行16个月,已经结束回去国,发现了老舍和别的作家的重要资料,已有成果发表。现任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已有的研究工作集中在老舍、鲁迅和当代作品评论等领域,著有《老舍与现代中国》一书,发表有《鲁迅与墨侠精神》、《绝对权力的解析与批判》等论文,另一本有关老舍的专著也在撰写中。已经着手和计划中的研究有鲁迅研究、社会主义文学研究和新时期边缘文学研究等。翻译有19世纪英国女作家安妮·勃朗特的长篇小说《野岭堂房客》(待出)。

周国良,1950年生,湖南湘乡人。1975年毕业于湖南师大中文系,现任湖南师大文学院副教授。长期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先后发表过有关老舍研究的系列文章十余篇,参编和主编过多部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

 

 

李树槐,1951年生,湖南涟源人。1976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同年留校任教至今,1994年晋升为湖南师大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1993年以在职研究生的名义,师从凌宇教授,学完硕士研究生的全部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文学史、叙事学与中国现代小说等。参加《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名家研究》、《胡适名作欣赏》的编写,发表论文十余篇。

 

周仁政,1962年生,湖南津市人。1983年毕业于湘潭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83--1994年先后在湘西自治州党校、湖南石门县二中任教。1994年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攻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97年获文学硕士学位,随即考入该专业攻读博士学位,2000年在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文学流派与思潮等。出版论著二部:《自由与文学——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和流派新论》、《京派文学与现代文化》,在《文学评论》等刊物发表论文近二十篇。是湖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岳凯华,1967年生,湖南新邵县人。199l—1994年于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攻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94年6月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为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职博士生。在国内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已出版《回眸十七年——浅论毛泽东文艺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实践与发展》(中国档案出版社2001年8月)、《默契?融合?超越——毛泽东与鲁迅政治文化思想比较研究》(西苑出版社2001年4月)、《当代秘书学》(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2月)等学术著作,曾获湖南省社会科学青年学术论文奖、湖南省新时期社会科学论文奖、湖南省教学改革成果奖等奖励。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龚敏律,1975年生,湖南永顺人。文学硕士,讲师。1997年本科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中文专业,2000—2003年在湖南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2003年7月毕业留校,现在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任教,2004年考入本校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硕士学位论文《重造经典的理想追求——论沈从文《月下小景》对佛经故事的重写》获2004年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主要科研成果有专著《当代中国文学与宗教文化》(合著)等,主持的课题有2004年度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西方反讽诗学与中国现当代小说》。
发表于 2006-4-30 21:55:42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支持一下自己学院滴。虽然这些老师忙得很,难得给我们上堂课,不过心里向他们敬礼。呵呵~
发表于 2006-4-30 21:56:38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北辛苦啦。慰问一下,呵呵!五一玩得开心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1-27 15:42 , Processed in 0.099172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