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25|回复: 5

[舞文弄墨] 山城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10 22:05: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个在拥有三千年历史和文化积淀的山城重庆土生土长十九载的孩子,用尚显稚嫩的笔墨和对家乡强烈的眷恋,吐露出此篇离乡一刻,或无奈,或酸楚,或感慨,或自豪的文字。

   山与水的彼此依衬,刹那了亘古千年的灵魂。                    ——题记
                                  山
   重庆,一座“建立在山上的城市”。山,是重庆的姓名,是重庆的象征,亦是重庆的脊梁,更是重庆的气节。
   在巴渝一带,山是千百年来的主题。人们在这无数的山顶和山脚间上上下下,脚下延伸出阡陌交错的山路。这些路是山的血脉,是巴渝山城最值得欣赏的画卷之一。山见证了路的历史,路修饰了山的妆容。
这里的山,没有泰山雄伟,不似黄山锦绣,亦无昆仑冰洁,然而这里的山,却传承了一种源于战国时期的独特文化,记载了三千春秋寒暑凝结的古老文明。山,在很多重庆人眼中,是一种与生俱来难以磨灭的情愫:当第一缕晨曦抚过窗棂,朝阳或喷薄欲出或冉冉而升,打开门窗,人们第一眼望到的不是旭日而是四面高低不一的群山。抬眼远眺,山的绵延起伏,让人蓦地有种踏实的感觉,一天的力气也随之而来,精力似乎充沛到能在崎岖盘旋的山路上走上一整天。
   我曾往返于湘渝两地数次,火车每每经过湖北境内,看到车窗外一望无垠的平原,我总是感到莫名的恐惧,瞳孔里的视线消失在四面八方的地平线上,我便像失了魂魄一般,似乎平原即将把我吞噬,让我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对于我这个在山城长大的孩子来说,只有看到山,才有特殊的安全感,才不会迷失脚下和心里的方向。
山,对于重庆的人们,就像是烙在心底的印记。那是重庆人最值得托付内心和寻求慰藉的地方,是重庆人最难以释怀的情结,也是重庆人最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水
   若说重庆的山是脊梁,那么巴渝的水,便是婉转清秀的灵魂。巴山渝水,本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缔合。水的柔情给了这里的山城气节最完美的衬饰,使之阳刚中不乏温存。
雪域冰川的风骨和秦岭群山的祝福——长江和嘉陵,历经千里跋涉和曲折,终在重庆汇聚。在这里,他们给了重庆另一个别号——水城。
   长江以他有力的臂膀包容了嘉陵江的青涩。于是,三面环水的渝中半岛应运而生。
古时候渝中半岛沿江一带曾筑有城墙,城门之间或长或短的距离,更别具风格。历史沿革,城墙已剩数无几,但留下了“重庆十八门”。这十八城门承载了巴渝历史和文明。通远门的古城墙,还依稀零落昔日战场的硝尘;两江汇处,震撼一个响亮的名字——“朝天”。站在朝天门码头放眼望去,左边的嘉陵江温柔缠绵,右侧的长江深沉有力,此处一阴一阳的结合,完美地诠释了江河的精魂和灵魄,奔腾而下,谱就苍浑别韵的史诗。
没有长江嘉陵的环绕和滋润,巴渝的山便失了血肉和灵魂。山与水恰到好处地融合,才能孕育巴渝重庆,这座幸运了千百年并始终幸运着的城市。每次离开家乡,都会有强烈的不舍和留恋。在长江岸边洗濯了无数次脚丫并渐渐长大的自己,向着长江笑过,哭过,懵懂过,迷惘过,但对长江嘉陵的感情却始终定格于留在沙洲上一串串既模糊又清晰的足迹,淡在江中,铭在心底。
                               味
    被称为“长江流域三大火炉之首”的重庆,盛夏时节,空气似乎漂浮着隐形的火焰,烈日炙烤这座城市的每一寸肌肤。然而在这里的人们,却有幸拥有了耿介率直的性格和火一般豪放的热情。事实上,这样的热情和性格并不完全来自于盛夏的骄阳,亦来自这里独特的“味”。
    有幸品尝过正宗山城火锅的人,定会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弥漫心头——麻辣。渝菜,是川菜系的一个分支,亦以麻辣风味著称。品尝拌上辣椒的菜肴,舌尖似火灼烧一般,加上麻到唇边的感觉,难免不会大汗淋漓。品尝这些菜肴需要很强的忍耐力,这也造就了重庆人坚韧无畏的精神。
   曾几何时,长江三峡一直是难以通航的瓶颈,逆水航船都得靠纤夫拉纤才行。那些长期生活在长江流域的纤夫,出发前总会先架起炉灶,放一口大锅,用油汤煮上各式麻辣底料,在滚烫的汤中烫煮各种食物,这便是原始的火锅。如今的火锅,料正味纯,在山城无数的街巷随处可见,已成了所有重庆人生活的一部分。令很多外地人诧异的是,越是炎热的天气,火锅店的生意越是红火。不难理解,有什么比在三伏盛夏,饱尝一餐美味,再淋漓一身大汗更惬意爽快的呢?
   在麻辣的主旋律之外,也有一段段别样的插曲。各色风味小吃,仿佛人生五味,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才能品出。那些或鲜或香,或淡或浓的感觉,非亲身经历不能体会。同一时刻,能尝出的,不只是菜肴的味道,其中更暗含着重庆人对生活的态度,对人生的感悟,对未来的信念,和对家乡山城强烈浓郁又含蓄深沉的爱!

   
   旅居求学在外,才知道故乡对自己是如此重要,以致于自己任何时候都在搜寻着和故乡有哪怕一丝关联的事物。一爿老乡开的店也好,一则来自家乡的新闻也好,甚至一张被无意翻出在洗过多次的裤兜里皱成一团的家门口的公交车票也好,每当发现它们,内心哽咽了多时的感觉终难自已,几乎要汹涌而出,但又一想到在将来的某一时刻,自己又将再踏着故土,闻嗅故里的花香,那感觉方才轻松了些许。
然而思乡的情结始终难以消退或释怀,这一点,一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又怎能完完全全地表达呢?
山城,是我心头的一个结,一个永远不愿去解开的结,一个愿意一生一世去守侯和呵护的结,一个缘续三生始注定的结。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1 10:0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没人顶 是我写的不好吗? [s:21]
发表于 2006-11-11 10:3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我来了。
阿妖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11-11 10: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6-11-11 13: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秀才的这篇山城结,我早已拜读过了。其间的历史沉积感让人感到岁月逼迫的步伐
发表于 2006-11-14 01: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我还是顶一哈哦

哈哈楼主写的不错,我当初在湖大读书的时候也有和你一样的强烈的对家乡的思念

对了,楼主是重庆的吗?重庆哪里的?

我是重庆上清寺人士,2005年毕业于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呵呵,有空聊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5-7-22 03:07 , Processed in 0.066115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