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可以先分析历史上其他成功的帝王在统一前的行为,基本上没什么大的过错,比如刘邦,虽然史称其出身无赖,后以杀功臣被骂,但统一天下前却守身爱士,几无劣迹,甚至能以约法三章等大得民心,而其对手项羽却正是因为性情残暴,失掉了天下士子和百姓的拥护。刘秀和李世民就更不用说了,本身都是讲究仁爱礼让的知识分子,从头到尾品德仪容都大体无可挑剔,天下士人皆望风而从,民心思服。即使后世名声颇恶的朱元璋,在统一前也和手下称兄道弟,表面亲密无间,赢得了刘基、徐达等人的归顺,直到统一后才敢大开杀戒。由此可见,得人心者得天下,古今同焉。道德败坏的人主,别说得天下,即使再有才华,恐怕也只能像项羽和隋炀帝一样令天下归而复反,最终成就旁人。
再说曹操,家族势力并不缺乏,无论是大将夏侯谆还是曹洪这些本家子弟都是有一定实力的武将,曹操本身又汉末初期讨伐黄巾军和董卓的领袖之一,比起后面发家的刘备和孙权,本身就有相当的实力基础和威望,可以说上天对曹操并不薄,这比起很多白手起家的人显然具有太多的先天有利条件,但曹操自己做得怎么样呢
霸业还未统一,就有若多杀人甚至诛杀忠良的恶行,如杀边让等人,跑了陈宫,陈宫和吕布一度成为曹操北方最大的对手,困扰曹操多年,否则如果北方早定,恐怕江南孙氏兄弟根基未必稳固,更别等着刘备夺巴蜀,若一鼓而下,天下岂有旁人的份儿?还有张绣投降,曹操纳其嫂,激张绣叛变,杀死了曹操的儿子曹昂和爱将典韦,自己也几乎死掉,这在历朝开国君王的征战中非常少见,甚至可以用愚蠢来形容。还有陶谦领徐州牧,曹操因其杀父来攻,一路上屠杀百姓,最终导致本来可以德威并用而降服的徐州,却变成陶谦宁愿把城池给另一枭雄刘备,也不愿降曹,这一事件的另一后果是,后来新野百姓听说是曹操来攻,竟然宁愿跟着刘备走,也不愿意事曹,天下人心竟然可以对曹操恐慌到这种地步,无疑给自己的潜在敌人帮了忙,这些恐怕都只能怪曹操本人的品格实在无法做到差强人意了。最后是杀孔融、许攸和杨修,杀皇室的董承、伏后、皇子、皇后等,包括梦中杀人,这也令曹操已经得到的所谓“天时”因素几乎削失贻尽,天下甚至因此反称曹为“汉贼”,这些表面上似乎没什么,但对当时人心的影响却不可估量,诸葛亮、庞统甚至除庶这些当时号称天下数一数二的智囊,为何宁愿选择毫无势力范围和根基的刘备,而不是曹操和孙权,恐怕也和对各枭雄的道德评价是分不开的。正因为这些,曹操即使才华卓越,终其一生也未一统江山,却被看似没什么才华的刘备和孙权分了江山,最后曹氏自己未竟统一之功而强代汉室称帝,后面却靠坐大司马懿来抵御诸葛亮的进攻,最终丰其羽翼,被篡了位,恐怕也是理所应得的!
因此,曹操虽然身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本身的才能非常令人敬佩,官渡之战也表现出曹操非凡的谋略和胆识,但他并不完美,也实属性情中人,太不善于压抑自我的缺点,直来直去,吸引了一部分人才,又引起相当多人的反感,最终只能靠着起兵时的家族势力和“挟天子以令诸侯”时赢得汉室的那些将领和大臣,最后一直打到末尾,而再后面肯投降的曹操的人就很少了。相反,观其对手,刘备却一直扯着“仁义”的大旗,可以不断吸引到荆州、川蜀等地的士人,最终可以和曹操分庭抗礼,难道这些不都是曹操自己品格本身导致的败笔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