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76|回复: 21

论网络文学(湘楚白丁呓语系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23 10:49: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论网络文学  
   ——湘楚白丁呓语系列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部长孙家正为首届中国国际网络文化博览会的致辞:“为网络注入文化的灵魂,为文化插上网络的翅膀”。
   文学作为一个民族精神的载体,在网络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网络与文学的结合,产生了“网络文学”。
[关键词] 网络文学、传统文学。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网络文学的基本概念
网络文学是信息时代传统文学和电脑网络碰撞的产物,随着电脑网络的延伸和普及,我国网民的大幅度增长,网络文学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网络文学是生存于电脑网络上的文学,真正利用网络特点的文学,才能称为网络化的文学。它如果印刷出版,就会丧失部分特征,要完整地欣赏它只能在网上。网络可资利用的特点有二:一是开放性,二是多媒体性。网络创作呈现开放态势,它永远是一部未完成的作品。多媒体对文学题材颇具实用价值,相片、音乐、电影都可成为内容的一部分。有的人甚至认为只有原创性的在线写作,才算真正的网络文学。网络原创文学必须是在线写作,要有文学的构成要素和审美功能,要有网络写作的特征,运用特别鲜明的网络人文符码。
从表现形式和内容风格方面来看,其有自由灵动和生动幽默。写作技巧的自由表现为多媒体艺术展示,也表现在网络文化所特有的语句构成,网络文学, 它是为了自身体验的表达,个体情感的宣泄,内容的自由给予文学创作以心灵上的解放。网络浏览的特性注定了网络文学的主流是一种速食文化,而幽默作为一种吸引浏览的行为为网民所喜欢。
从文化艺术空间的定位来看,它是运用网络新的媒介和载体,来创作、传播、存储和欣赏,以文字为主要媒介的新文学形式。不仅指运用网络多媒体技术和超文本手段创作的作品,同时也包括传统文学作品的网络化形态。网络文学正在不断地侵蚀、消解其他学科的边界,拓展着文学新的生存空间。网络文学是21世纪文学的裂变,是对传统文学的一种更新与重构、挑战与超越。  
第二节   网络文学的内容
在网络上和报刊上曾数次大规模地征求网络文学的定义,实际上,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定义能被公认。但依托于互联网的有别于传统文学的网络文学却又是无需置疑的客观存在。所谓网络文学的,其内容可大致归结为这样三类: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3 10:50:0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种是把传统媒体的文学作品电子化以后放上网络,比如大量的小说收藏站点,这种形式也有人叫做“网罗文学”,或“上网文学”,严格来讲,这种文学只具文献意义,并不是真正的网络文学。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3 10:51:1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种是利用电脑的多媒体特点和网络的交互作用而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只存在于网络,其代表有联手小说、多媒体剧本等形式。作者充分地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将各种图片、声音、动画组合在一起,是一种超级多媒体语言艺术。这类作品算是真正地利用了网络的特点,如果印刷出版,会丧失其部分创作特性,要完整地欣赏它,只能在网上。所以,我们不妨把它们称为“网络化的文学”。真正能将网络文学和纸面文学区别开来的就是这种“网络化的文学”,它对于文学这种古老的文艺形式来说是一场真正的艺术语言载体上的革命性变革。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3 10:5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一种,就是以传统的创作手法而只为网络创作的作品,这类作品以网上发表为目的,以网上读者为假想受众。这类东西最多,也最能成为网络文学的代表。例如,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这类作品和纸面文学作品有明显的区别,一是形式质朴、单纯、情真意实,在叙述上强调快节奏,语言上强调理趣,很少冗长的修辞性环境描写和肖像描写。但这类作品依然将自己限制在书写“语言”上,就这一点而言,除了它上网,借助网络进行传播以外,它和纸面文学其实没有本质的区别。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3 10:54:3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3 10:5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3 11:01:25 | 显示全部楼层
综上所述,“网络文学”依然是文学的范畴,网络只是工具,他提供了一个舞台。网络文学在本质上仍与传统中介的艺术相同。文学的本质性规定就是以文字符号作为传输的语言艺术,在文学的写作和阅读过程中,语言符号通过视觉、知觉、感觉、进入艺术想象空间。互联网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一规定,网络文学仍然以文字符号作为艺术中介。

第三节    网络文学的特点
关于网络文学的特点,我们不妨先从著名作家写手对网络文学的评价。
     冯骥才:“李敖说网络文学是厕所文学,我不同意。网络文化没市场因素,不须考虑书商的要求,没有商业性,是真正的心灵的东西。网络文学一定会产生好的作品和作家。但另一方面,网络作品很多还不成熟,这使得选择高质量的网络作品如沙里淘金。要是能有一种刊物专门起过滤作用,将网络上好的东西下载下来,汇聚成书就好了。”
    朱威廉(“榕树下”创办人):网络只是文学的另一种载体,内容、体裁、发表媒介都不是定义的关键。以互联网为载体,具有一定原创性的作品就是网络文学。
    李寻欢(网络知名写手):由上网人写给上网人看的,比较好的文字称为网络文学。它具有网络特色,比如篇幅短小,语言明快,采用连载方式等等。
网络文学忠实地反映了目前写作者的多种风格,开辟出包容性、多元的结构,有很大的自由度。作者写作时,表达一种倾诉的欲望,是非功利性的,是心灵的流露。写作者只是追求个人价值感的认同,忠实于自己的内心。  
    从上面几位作家对网络文学的概述,可以总结出其特征是:真实、大众、开放、平等、互动、实时、包容、个性、多媒体。
  1.3.1 真实
   真实,是指以一种不回避不畏惧的勇敢态度来面对生活和世界。我们难以想象一个默默埋头在网上写作而没有回报的网络写家,会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来编造一篇美丽的谎言和虚伪的颂词。他们一定是有感而发,不吐不快,直视内心深处和视野之内的一切事件和情感,如实的记录着生活的本来面目和灵魂的真实现状。如果网络原创文学曾经或者即将获得广泛的共鸣和反响,真实便是它最为吸引人的魅力和最不可动摇的实质和核心。
   不加掩饰的真实,活生生的真实,往往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度和深刻。但文学意义上的真实,并不简单的等同于对现实生活的描募和记载。作者对文字的悟性和把握,才华的显示和艺术感染力也是必不可少的,但这一切如果失去了真实的本核,将会变成文字游戏和浮华辞藻,与我们的关注和喜爱也将日渐疏远。我相信书香之斋和象牙之塔也绝不是网络原创文学的归宿和终结。
   真实,没有特定目的的自由写作会更接近生活和情感的真实。
   1.3.2 大众、开放、平等、互动
    网络文学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学种类,与20世纪兴起的电影文学、电视文学一样,具有迥异于传统文学样式、属于自己的独特审美品位。它较之以报刊、书籍、广播、电视为载体的文学样式具有同样的广泛性、普及性,它在创作、传播、接受等诸方面更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在自己的网页上写作自己的作品,也可以通过网络发表自己的作品。同样,只要是对方公开发布的文学作品,他也可以很随便地浏览他人的作品,甚至可以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并在他人的网页上进行自己的二次创作,而不必顾及其他什么外在的因素,因为他面对的不是作家本人而是文学作品,而他的意见很可能影响着他人的阅读,也可能会立即引起作者的注意。作者提供给读者的只是一个文本而已,读者才是作品的真正创造者。这样,一部同样素材的作品,很可能有多个文本,一个文本代表着一种阅读方式,或代表着一个人或一群人的审美观念,文学作品呈现出多元的走向。
    通过因特网发布、传播和接收信息,目前网络已完全能够畅通无阻地传送文本,任何人上网后都可以找到发布自己的文学作品的空间,如果愿意发表的话,可以让任何人看到。不受地域限制,受众遍及全世界。
    文学,这种基本上以纯文字为符号载体的艺术表达形式,越来越趋于边缘化。趋于边缘化的文学越来越趋于平民化。 网络的发展普及,使所有的人都感觉到,它使人与“文学”这个原本高高在上的词语拉近了距离,真正成为大众共同发言的媒体,不论是谁,完全可以在网上交流。“网络把文学还给了人民,”这也许就是网络文学受宠的根本原因。
    不同层次的写手们自由地创作、自由地发表,没有人为障碍,也没有严格的选稿标准,在电脑上敲击键盘,然后贴到各大BBS、文学论坛,作品就发表了。这在传统文学简直是天方夜谭。这种自由写作、自由发表、自由交流最大程度地激发了写手的创作热情,痞子蔡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就是以每天两集的速度产生的。从这个角度说,网络文学应当是一种民间文学。从语言到文字,从口头文学(远古神话)到更易于流传的传统纸质文学,再到今天的黑马网络文学,这可以说是民间文学的一种回归。
    开放,是网络作家和网友读者对封闭和狭隘的摒弃和拒绝。网络作家之间是相互开放的,将在坦诚友好的气氛和环境里进行交流和促进,而绝不会门派林立、文人相轻、是非不断、风波迭起。网络作家和网友读者之间也是相互开放的,网络作家和读者之间并没有什么不可逾越的鸿沟,网络作家本身就在网虫行列之中,网虫提起笔来也可能成为写手、甚至成为作家。这之间的界限模糊而且时刻变动,在和谐平等的气氛和环境里浑然一体。网络作家的作品也是完全开放的,网络终归是他们发表和传播作品的首选媒介方式,他们不会因为哪些网站转载了他们的文字而勃然大怒并诉之公堂;他们知道,他们作品的价值本来就在于被更多的人阅读和理解并改变和影响他人的心灵,来使这个世界向他们所梦想和期待的未来前进。王朔的说法秉承了他一贯的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作风---“这之后一切将变。”“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表达自我的机会,使每一个才子都不会被埋没,今后的伟大作家就将出在这其中。”
   1.3.3 个性化、自由化
    网络文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个性鲜明。所有人上网后都明白如何让网友喜欢自己的文章,那就是你要与众不同。与人相同或模仿别人,那就不能出现一鸣惊人的效果。为了一鸣惊人,有的人文字很酷,有的很理性,有的又很老辣……这样网络文学风格就异彩纷呈起来。
    由于网络这一媒体的特殊性,网络写手在写作时心灵会自由一些,这里没有舆论一律的强求,没有编辑苛刻的眼光,只要愿意,网络写手可以独自一人心平气和地面对探索之路,一步步踏踏实实地走下去。各人尽可以选择他们喜欢的表达方式:他尽可以为精神文明建设搬砖添瓦;他也可以慢悠悠地踱着方步说这就是戴着镣铐跳舞;他也可以说自己想用灵魂贴近文学,在自由自在中释放出全身淋漓尽致的元气。
    自由,是指对传统文学框子的突破和革新。无论是内容主题还是表达方式上,我们都将以现代都市新一代的网虫们所习惯和喜欢的独特方式来尝试和探索,并将最终发展和成熟出一种完全崭新的文学形式,成为文学领域最富有时代感和蓬勃朝气的那一部份。
    这种自由,一方面是因为没有受到体制束缚和责任负累的随意发挥,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未曾遭遇生存压力和商业诱惑的质朴之声。也因此它才显得是那么的难得可贵。值得注意和警惕是,当商业炒作过多介入之时,网络写家是否还能坚持不迎合不讨好不卖乖不媚俗的独立人格和作品风格?如果网络写家身上的亮点都被挖掘和包装成市场"卖点",那将是一件多么令人痛心和惋惜的悲剧。而当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声誉都扑面而来之时,与之紧密相连的期望和限制也必将随之而来,网络写家们是否将会悄然放弃本来属于你们的自由表达和表达自由的权利?
1.3.4 包容性
   包容性是指通过网络发布信息的容量不受限制。就传统媒体而言,报纸苦于版面有限,广播、电视限于时段固定,不得不对许多材料忍痛割爱。网络则可以将无限丰富的材料立体式地发布。如果你精力旺盛,完全可以创作并且在网上发表无数篇作品,直到你感到累了为止。  网络敞开博大的胸怀迎接文学,让文学在此休养生息,然后走向无限遥远的未来。
1.3.5 实时性
   网络文学通过网络传播,可以实时发表,不须经过重重筛选,长时间的堆压。 网络的作用就在于能立即把最新的信息发布出去,让所有人看到。实时的网上进行发布信息,“所写即所见”,无任何时差。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3 11: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章  网络文学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    网络文学的起源
网络文学是由因特网发展而来。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因特网的基础,而因特网是网络文学的载体。
   一、 因特网的起源
   因特网是二十一世纪中期新兴技术的产物,它最初的诞生却与战争有关。
   二十一世纪六十年代初,古巴导弹危机使美国与苏联间的冷战状态随之升温。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为了保证其计算机系统在遭受敌方打击时不致全部瘫痪,斥资由BBN(Bolt Beranek and Newman)公司负责研究各计算中心之间的通信方法。1969年,BBN提出了被称为网络控制协议(NCP,Network Control Protocol)的分组交换网络协议,并且开发出对计算机进行网络控制的信息报文处理器(IMP,Information Message Processor)。随后,分别位于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和圣芭芭拉分校以及斯坦福大学和犹他州立大学的四台大型计算机被首先联接起来,成为全球第一个计算机网络即ARPA网。就这样,1969年被公认为Internet的出生年。
   在1972年的第一届国际计算机通信会议上,与会代表就不同计算机和网络间的通信协议达成一致,并在1974年诞生了两个Internet基本协议,即Vinton Cerf和Robert Kahn开发的Internet协议(IP,Internet Protocol)和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所有联接在网络上的计算机,只要各自遵照这个协议,就能通过网络传送任何以数字方式存在的文件或命令。TCP/IP协议最终成为计算机网络互联的核心技术。
   二、网络文学的起源
   贯穿整个二十一世纪九十年代的最热门话题就是网络。
   网络是个虚拟中的神话,而今却实实在在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几乎每一个思维与时代同步的人都不可避免地会在世纪末之前进入网络--真实地进入或者限于条件而意识上进入。
   全新的电脑网络媒体与制作工具,相对纸张和笔具在使用和表达上具有全方位的,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可以想象,当你可以用包括文字、语音、图象、动画等等各种的方式来表达你的心声时,这比起只能用笔在纸上写画--是何等的快乐!“告别笔与纸,迎来电与光”!当人们真正地利用这样的媒体与制作工具来表达自己时,真正的“网络文学”才诞生了。
第二节  网络文学的发展
一、  网络文学的发展
网络文学从出现到发展至今,出现了不少名人名作,如台湾网络写手“痞子蔡”的成名作《第一次亲密接触》;“安妮宝贝”的《告别薇安》;还有“李寻欢”、邢育森等著名网络作家。他们俨然是大作家,在网友们心中有极高地位。网络文学之所以能够猛烈发展,与它的传播方式有很大的关系,文学作品的创作、出版、发行的过程与传统文学是截然不同的,这就决定了它发展之迅速。
二、网络文学发展的原因
  从网络文学的主客观体来看,有如下两方面:
1、从网络写手们的创作意义上讲。
首先,网络的最大特征是自由和开放,在这一片虚拟的世界中,你可以自由的呼吸,自由地思考,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而文学创作的灵魂就在于追求自由。从这一点上来,网络文学的本身就更切近文学创作的内在本质。
其次,由于网络是虚拟的世界,这就为创作多了一个更能发挥想象力的主题空间。而将网络与现实结合起来就能给创作者认识社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通过描写网络的虚拟来反衬社会的真实,给人以更深刻的启迪和思考。虚拟的网络赋予爱情、生活更加独特和深刻的意义。1998年,正是《第一次亲密接触》连载完毕的时候,台湾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都在寻找那个虚幻中又夹杂着那么一点儿真实的“轻舞飞扬”(注:网络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的女主角)。冲这个角度来讲,网络文学已经不仅仅是传统文学在网络上的延伸,而是作为一种全新的文学在网络上诞生。
2、从读者的角度讲
首先,网络文学比传统文学轻松幽默,更容易被接受和消化。由于它们的形式集知识、娱乐于一体,与现代人的观念意识更接近,更加能反映出现代人的心声。现代人在电脑旁工作、学习机会多了,时间一长,自然需要一种东西进行调剂,于是众多的网上文学便应运而生了。
   其次,网络文学的体裁灵活,短小精悍,风格迥异。有的文学作品构思之奇妙,文笔之优美,恐怕是很多传统作家都不及的。如《相约九九》、《第一次亲密接触》中描述网恋,其情节进展全部以网上聊天、e-mail及“亲密接触‘的形式铺陈开来;还有《告别薇安》、《浪漫的人是不应该相恋的》等,分别在网络和现实的分离与矛盾中描写伤感而无奈的情恋,真切而生动地提示了由浪漫与现实、优美与局限等特殊因素所构成的网人与众不同的情感生活与内心世界。不少网络文学作品在细节,意境营造,文字功底方面均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淮。正因如此,网络文学才受到如此高的待遇,被读者们  百般追捧。网络写手们创作的动力,大部分均来源于读者们对其极大的热情与鼓励。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3 11:03:2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章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
网络文学和古典文学一直是颇具争议性的问题,在文学领域中,究竟谁是执牛耳者?或者是平分秋色,不分上下?也许更多的人偏向于古典文学,不过更多的人是在看网络文学,虽然不一定喜欢它们.或者是因为它的有趣,幽默.很多人都说网络文学是供消遣的时候读的,经不起时间的冲刷,经不起斟酌,而古典文学则是需要慢慢回味,一个字一个字的慢慢咀嚼,越久越能体会它的魅力.
与传统文学相比,网络文学有如下特征:
  1.多媒体化的形象手段。
  网络文学采用以文字为主的多媒体手段进行文学形象的塑造。人们可以同时使用几种感觉通道,根据需要自由选择创作和欣赏路径。多媒体以电脑技术为基础,实现了不同媒体的新的艺术综合。正如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所说,它能从一种媒介流动到另一种媒介,能以不同的方式述说同一件事情,能触动各种不同的人类感官经验。技术和人文科学、科学和艺术、右脑和左脑之间,都有着公认的明显差异。多媒体在这些领域之间架起了桥梁。多种媒体之间可以进行完善的信息交互、转换和融合。
  2.结构模式的全息开放。
传统文学作品的结构是封闭的,它们自我完足、彼此无关。读者在阅读一部作品时,无法调用另一部作品的信息,更不能将后者的信息纳入到当下阅读的作品结构中来。而网络文学作品中的超文本却超越了个别作品的局限,使众多文本互联为一个大文本结构系统。信息空间完全不受传统书籍物理三维空间的限制,要表达一个构想或一连串想法,可以通过一组多维指针,来进一步引申或辨明。读者可以激活某一构想的引申部分,也可以完全不予理睬。超文本可以想像成一系列可随读者的行动而延伸或缩减的结构和信息。各种观念都可以被打开,从多种不同的层面予以详尽分析。超文本的这种全息辐射功能,使得网络文学的结构处于一种动态的、无限的开放状态,使作品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从而使真正的个性化阅读成为可能。
3.流动不息的艺术形态。
网络文学总是处于流动的状态,呈现为一种灵活多变的格局。就文本自身来说,传统文学属于一种单维平面、自足封闭性结构。尽管作者有时留下了情节空白,提供了艺术想像的天地,但它仍属扁平的静态结构,缺乏厚度感和立体的延展性。其信息的流动有终极的边界。网络文学,尤其是它的超文本形态,是一种具有流动性的开放性结构,它处于多个维面的交叉点上,向多重时空辐射和伸展,具有无限大的结构空白和读者参与创造的浩瀚空间。它有着众多的交互式开放节点,可以伸向其他任何地方的相关文本。它的解读还允许自由选择的节点放大,从而使电子文本的结构呈现为个性化的变化格局。网络文学可以进行网络化或接力式的集体创作,任何一个作者都可以变动文本的结构,改写其中的情节和结局。网络将更加重视文学作品形成的过程,而不是为了展现其最后的成品。
4.模糊昏暗的文学边界。
其一是网络文学同传统文学的相互交融和渗透。它们之间没有清晰的边界,只有一条宽窄不等、昏暗模糊的地带。传统文学一旦上网,就具有了网络文学的色彩;网络文学下载到传统的刊物上,就变成传统文学形态,两者可相互转化。其二是网络文学同其他艺术形式、电脑技术的渗透和结合。网络文学以语言媒介为主体,或配上背景音乐,或照片和图画,加上美观的字体、符号,艺术的排版和构图,大大增强了网络作品的艺术魅力。超文本的技术,使网络文学的艺术形象呈现立体叠合,并为读者的艺术创作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其三是网络文学的作者超越了传统文学专业作家的圈子。由于网络提供了平等的文本发表机会,许多人从未意识到的文学天赋和创作潜能为网络所激活,并得到了空前的才华展示和能量释放。网络文学已不是专业作家的专利权了,人人都有可
能成为网络文学的作者。

第四章  研究网络文学的有关问题
第一节 网络文学的审美品味
网络文学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学种类,与20世纪兴起的电影文学、电视文学一样,具有迥异于传统文学样式的独特审美品位。它较之以报刊、书籍、广播、电视为载体的文学样式具有同样的广泛性、普及性,它在创作、传播、接受等诸方面更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作者提供给读者的只是一个文本而已,读者才是作品的真正创造者。这样,一部同样素材的作品,很可能有多个文本,一个文本代表着一种阅读方式,或代表着一个人或一群人的审美观念,文学作品呈现出多元的走向。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3 11:04:08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文学的大众性决定了它的审美品位的另一方面——世界性。在网络上,不再有狭隘的地域观念和种族歧视,传统的地域风格将渐趋淡化,而个体风格则越来越明显,写作行为越来越个体化。在网络文学的世界里,人们更关心的是作品的个体风格,除了语言之外,还有网页的设计、版式的安排、插图的艺术等等,而不再是每一特定语种的风格。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3 11:04:51 | 显示全部楼层
21世纪被人们称为后现代社会,无深度、平面化是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的主要特征,而网络文学正是这一特征的集中体现。不像传统的文体——诗、文、戏剧、小说那样,网络文学不把意义的深刻性作为其终极的追求,而是强调文学作品对人的情感的宣泄效果,强调文学作品对接受者的娱乐功能,甚至把网络文学作品作为表现自己操作网络语言技巧的一种能力的展示。与之相关联的传统的长篇叙事诗、小说、戏剧,在网络上则很难找到它们的发展空间,因为网络文学不但拒绝作品的深度,而且还对作品的篇幅有严格的要求,即篇幅过长的作品将有可能降低或消解读者的阅读兴趣。当然,这并不是说长篇作品不能通过网络来传播复制,因为网络文学与文学的网络传播是两回事。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3 11:05:12 | 显示全部楼层
任何事物都是两面性的,网络给文学带来了自由、宽容,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懒于思考、一挞而蹴、鱼龙混杂、文字垃圾。正是由于网络方便、快捷、宽容等诸多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络文化变成了速食文化、快餐文化,网人们随取随用,就像对待一块餐巾纸那样,用过了便轻轻扔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1-27 18:46 , Processed in 0.074468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