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53|回复: 13

《蒙求》里那些人那些事(粗人求学,从启蒙开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13 16:59: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戎简要,裴楷清通。

  这两句都是一个人说的,那就是三国里我们非常熟悉的钟会。钟会给晋武帝推荐吏部尚书人选的时候说的。两晋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有人举荐品评那是相当滴重要,当然得要名士开口,那才能上档次。

  王戎,西晋时期高级知识分子,“竹林七贤”之一。俗话说,出名趁早,王戎便是如此。七岁的时候,他就留下了一个传诵千古的故事:那时候他跟一帮小伙伴一起淘气,在路边看到一棵李树,小伙伴们都去摘,只有他不去,他认为路边的李子没人采,一定是苦的,伙伴们一试果不其然。
  王戎据说也是位小帅哥,曰“戎眼灿灿,如岩下电”。出身好,脑袋瓜聪明,长得又帅,因此蹿红的速度极快。年纪轻轻便挤入了“七贤”的行列。不过这哥们却是“七贤”里最不上道的一位。其他六位都消极避世,厌恶做官,惟独他比较来劲。不过他当官却没留下什么特别辉煌的履历,大概还是让钟会看走了眼。
  王戎的父亲王浑死了后,他的旧部下给王戎很多钱,王戎没要。不过奇怪的是,后来的王戎,却特别贪财。有个太守,把丝绢偷偷放进他的行李,王戎假装没看见。结果事发后,虽然皇帝袒护了他,可是社会舆论就不干了,那时候流行“清议”,也就是大伙儿时不时开个聊家国大事蜚短流长的party。估计当时王戎被议论地很惨。
  王戎还爱计较,怎么看都不象个高级知识分子。女婿借了点钱,每次都没好脸色;种了一种特别的李卖,还要把核弄坏再卖出去,防止别人种……
  关于王戎,还有两个成语典故:
  一是黄公酒垆。这估计是当时一个非常有名的酒吧,七贤便经常在这落脚。后来嵇康、阮籍死了后,王戎看到这酒吧便特别感伤。现在这典故也被用来悼念故友。
  二是卿卿我我。王戎他老婆也特别个性,叫王戎“卿”,这是反的,相当于现在女的叫男的老婆一样。王戎不乐意啊,他老婆就说“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意思我爱你才会叫你老婆,我不叫谁叫啊。真晕,这八卦不知道怎么也传出来了,就演绎成了今天的卿卿我我。

  晋朝那会似乎是个男色时代,裴楷便是大美男一个,可惜那个时候没有什么加油好男儿。还有那个更加出名的卫玠,那据说是风靡万千少女,到处都受到粉丝的追捧啊。
  裴楷这哥们不仅帅,而且帅得比较有型。曰“粗服乱头皆好”,不修边幅的型男吧。有意思的是那时候别人管他叫“玉人”,真是酸倒一大片不嫌弃肉麻,嘿。
  裴楷的钱财意识,应该是非常淡薄的。想象他这么帅,自然也有铁杆粉丝,我们姑且按现在的潮流叫这些粉丝“揩油”吧。风华正茂时,每逢裴楷出去玩,便有众多“揩油”赠送琳琅满目的礼物,裴楷倒也实在,收了,然后转手就捐给希望工程了和贫困基金会了。成了名后,裴楷开始购置豪宅,买了一栋别墅,并做了豪华的装修,还请他哥哥来看,这哥哥看得眼都直了,裴楷竟然傻呼呼地就把这别墅给了他哥哥。当了官以后,他也是两袖清风的主。
  帅归帅,裴楷还是挺有才的。要不然也不会那么早就得到钟会的举荐。很小的时候,他便开始钻研《老子》《易经》这类书籍,而且还在外弄了个不小的名声——大概晋代的炒作,从小时候便开始了。不过这些研究给他后来带了不少好处。最直接的便是,晋武帝测字看西晋的命运,结果测了个寒碜的“一”字,晋武帝心中咯噔一下,心想这不就是传一世就玩完了吗?还好裴楷颇有研究,赶忙出来圆场:“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侯王得—以为天下员”。好家伙,他要去算命的话,晋朝恐怕一大半算命先生要下岗再就业。
  那会从魏朝起,就刮起了一股“老庄热”,类似于现在的百家讲坛的演讲里,到处都是在宣扬老庄,裴楷便深受影响,同时,也是这股玄学清谈之风的代表旗手之一。
  裴楷大大小小的官做了不少,从政之路还算平坦,没有大红大紫,却也还中规蹈矩。西晋的权利斗争太过复杂,能做到这点,已经是很大的不容易了。
 楼主| 发表于 2007-3-13 17:06: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想在湘评这块感情最为深厚的土地上做点什么,无奈才疏学浅,一直就拖沓下来了。
而今看书悟道,胡思乱想一番却也还颇觉有趣。
就把自己的一些心得记录在这吧,陆续连载。
见笑各位达人,还望指正指正。

也希望斑竹不要嫌弃俺这大坑,最近要写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不一定能即使翻新的,而且找资料也不容易……
发表于 2007-3-13 18: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魏晋时代看来是很好玩的,
支持楼主继续写。
发表于 2007-3-13 20:5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潜力贴,先留名
发表于 2007-3-13 21: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清通简要
说的都是两人的品性,楼主写两人的经历,典故.好似没有突出这几个字的意蕴
发表于 2007-3-13 23:0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才疏学浅,但也来支持下,天蓝继续
 楼主| 发表于 2007-3-13 23:3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楼湘夫人于2007-03-13 18:23发表的 :
魏晋时代看来是很好玩的,
支持楼主继续写。
谢谢斑竹大人支持,会慢慢地爬的。不是什么很精彩的作品,我毕竟是理科出身,国学历史也非专长,只希望在湘江来点火星,唤醒一下那些高人罢了。
引用第4楼不宁唯是于2007--03-13 21:23发表的:
清通简要说的都是两人的品性,
楼主写两人的经历,典故.好似没有突出这几个字的意蕴
借《蒙求》来写写这些历史人物而已,相信在那些典故、经历背后,本来这两句话的意思自然就清楚了。当然,蒙求本是为了让私塾里的孩童们接受这些良好品性的熏陶。以后,我会注意句子本意的解释,受教。

另:湘江的门槛很高,但为了吸引大家的兴趣和关注,我只好努力尝试用并不太擅长的幽默白话风格,并力求通俗。还好,我是求学的。

再次谢谢回帖各位以及所有看的人的关注,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湘江评论这个版块。
发表于 2007-3-14 09:51:13 | 显示全部楼层
美文!
发表于 2007-3-14 13:2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觉得这个帖子很有潜力

楼主加油
发表于 2007-3-14 13:44: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楼主的好文字,我很想拿起那本世说新语来看看。
全部是有趣的故事。点两个激起大家的欲望吧,崔某人扮曹操接见匈奴使者。何宴(?)脸白,魏文帝以为是敷粉所致,所以大热天赐热汤圆给他吃。。。哈哈,
 楼主| 发表于 2007-3-14 13:5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孔明卧龙,吕望非熊。

  这两人我想不用太多介绍,都是家喻户晓的政治明星。吕望可能一时半会大家还想不起是谁,可要说起他另外一个名字姜子牙,恐怕也是无人不晓吧。

  孔明,也就是诸葛亮。托《三国演义》的福,已经成为一个被神话了的历史人物。所以,切记不要小看文字的力量。
  诸葛亮绰号“卧龙”,本是南阳郊区一个躬耕的小青年。南阳可以说是当时比较知名的大都会,因而诸葛亮也还认识了不少名人,经常和徐庶、石广元、崔州平、孟公威这些知识分子办一些文化沙龙,为今后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和理论基础。
  慢慢地孔明有了些名气,他准岳父就找上门来了。黄承彦,荆州省城里一个大名人,有个宝贝千金,才学不错,但却是“黄头黑发”,长得一般。老黄想把他女儿想嫁给诸葛亮。诸葛亮条件好啊,1米84(八尺换算),又有学问。可没想诸葛亮也不挑剔,认准有才就行,这门亲事也就成了,也算一段佳话。当然,择才而娶,也为诸葛亮增添了不少光环。
  补充一下的是,诸葛亮的岳母来头也还不小,是当时荆州第一行政长官刘表的后妻蔡夫人的亲姐姐。
  混点名气绝对没有坏处,君不见,诸葛亮始终没有去考取公务员一类的谋求发展,却硬是让他等来了刘备的三顾茅庐。前两次诸葛干嘛去了谁也不知道,第三次晤面,诸葛就拿出了至今看来影响了整个三国历史进程的《隆中对》,其中的雄才伟略简直是为当时落魄的刘备量身定做,当然极大地满足了刘备的YY欲望,于是力邀出山,从此卧龙面世,三国历史翻开崭新的一页。
  至于后来的一些事情,我想不必再多费笔墨。
  只是,诸葛亮应该主要是一个政治家,在军事方面绝对没有《三国演义》里写的那么玄乎。真正的诸葛亮,应该是“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现在成都的武侯祠,有清人赵藩写的一对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这一幅攻心联其实是委婉地批评了诸葛亮,批评他在刘备去世以后主持蜀国工作的时候穷兵黩武。

  吕望,也就是姜子牙,竟然也和南阳有点关系。他的祖辈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在吕,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南阳,所以他才有吕这个氏。
  这里多说两点题外话,一是诸葛躬耕的南阳到底是河南南阳还是湖北襄樊,至尽仍争论不休;二是古代母系社会,所以“姓”就是“女生”,后来姓中才有男性的“氏”,合成“姓氏”,姜老先生便是姓姜氏吕名尚字子牙,够复杂吧。
  同样,拜《封神演义》所赐,姜子牙的神话形象恐怕也是深入人心,种种故事传说脍炙人口。现实里的姜子牙,也确实还是一个非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不过,姜子牙可没诸葛亮好运,怀才不遇,熬了大半辈子没混出个人模人样,穷困潦倒,常到渭水河钓鱼。时来运转,碰巧那天周文王出来打猎,碰巧打猎前不知道哪个积口德的占卦者说文王将捕获的不是龙也不是虎也不是熊而是安邦治国的能人,反正就这么撞上了。文王乐得跟什么似的,竟然说姜子牙是他祖先太公盼望的圣人,由此,姜尚姜子牙姜老先生总算枯树逢春,踏上自己辉煌的政治生涯。也因此有了个名号“太公望”。
  当然,关于钓鱼这个部分,还有一个耳熟能详的“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典故,也就是说姜老先生是用直钩钓鱼,借钓鱼之名,行观察局势等待机遇之实。我看这个,倒象守株待兔的真实升级加强版。
  后来,姜子牙先后辅佐文王、武王,并在伐纣的过程中出谋划策,立下大功。因而被封到山东为王,也就是齐国。姜子牙把齐国治理得非常好,而且不断扩大疆土,使得齐国成为后来的大国。
  姜子牙据说了活了一百三十来岁,也有人推测后来张良遇到的黄石公就是老姜,那纯粹是子虚乌有,张冠李戴。不过现在说的“三略六韬”,《三略》相传便是黄石公写的,而《六韬》则是以周文王、武王与姜子牙对话的形式而写成的一部具有重要价值的兵书。如此看来,二位老人家也还算能扯上点关系。
发表于 2007-3-14 14:52: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的..
喜欢建安的风骨,
也喜欢竹林的,,
孔明貌似有点神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1-28 23:50 , Processed in 0.614837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