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14|回复: 16

湖南三一重工号称世界第一的吊臂竟然在慕尼黑重型机械展当场断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17 22:34: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中国制造”开始以一种强劲的姿态,登世界之堂,入国际之室之时,不久前发生在德国慕尼黑重型机械展上的一次“折臂”,让国人感觉了一味浓烈的苦涩。我国参展的一家重型制造企业,它的一条长达66米,号称世界第一的吊臂,竟然当场断裂。

  究竟是何种原因导致“天下第一臂”梦断慕尼黑?仅是“技术操作失误”,还是隐藏在背后急功近利、大跃进“创新”的指导思想?
  “三一”断臂慕尼黑事件回顾

  高调赴展

  2007年4月23日,三一重工携多项\"世界第一\"盛装亮相德国宝马展,三一重工将在本次德国BAUMA展上向来自全世界的客户、经销商和媒体推出代表了当今世界最高的水平、世界最长臂架SY5600THB-66米泵车,标志着三一成功攀越了震惊世界的高度。
  “三一的创新就象刘翔跨栏赛跑,永远在寻求新的突破。”三一集团总裁唐修国先生如此说道,“市场竞争如同体育竞技,永远只能听到冠军的声音,三一就是要做引领市场的冠军。三一66米长臂架泵车就是代表了当今世界最高的水平!

  梦断德国

  然而,正是这个“世界第一”,让三一颜面扫地。4月29日,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工程机械年度盛会“德国BAUMA展”上,创造了世界最长臂泵车纪录的三一重工这款泵车的泵臂在现场意外折断。

  据记者看到的数张照片显示,这款泵车的红色臂架当场从高空折断,直接砸入了该台泵车的驾驶室左侧。据称,29日当天为该展览的最后一日,观众已所剩无几,驾驶室里以及靠近出事泵车的展位上都没有三一的员工,并未造成人员伤亡。  疑声四起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通过知情人士获悉,三一重工4月29日在德国慕尼黑展览的全球唯一一台66米臂架的泵车,可能是因为其所配备的油缸设计失误而导致“断臂”。  
   记者从一位业内技术人员处了解到,一般一台泵车的油缸有五六个,每段臂架都会安装油缸,一旦密封不好,空气就会进入到该产品中。当产品运行的时候,因为真空可能就会因为压力原因引发臂架速度的变化,从而使得产品移动的速度过快,并迅速下坠。

  口径不一

  有意思的是,三一重工数位人士对本次展览的事故原因分析并不一致。

  昨天,向文波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这次三一重工在德国展览的出事原因,是因为技术操作失误造成的。但是,另一位三一重工人士则称,是因为操作人员在收臂过程中,其泵臂打到了其他地方,从而出现了令人咋舌的一幕。而也恰恰在昨天,三一重工一位销售人员接到了公司内部群发的一封邮件,公司就德国参展出现事故的原因统一了内部口径,其大致内容是要求大家知道这次事件是因为操作失误而引发的。
  各方反应

  网友反应激烈

  “三一断臂德国”事件发生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国内各大论坛上迅速引发了一场口水“讨伐”,众网友剑指三一“急功近利,给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丢尽了脸!”,群情激愤。然而也有网友理性地指出“此次事件是对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一种警示,它告诉中国的工程机械生产厂家千万不要冒进”。
  留言选登:

  天涯网友:不认同“操作该泵车的过程中,发生了失误所引起的”的这种说法。失误能造成这样的后果,我宁愿相信是设计和质量问题

  百度网友:这不仅是丢三一的脸,更是丢中国人的脸,拿不安全的设备到工程机械最高展会舞台,给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丢尽了脸!

  百度网友:个人认为三一的此次事件是对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一种警示,它告诉中国的工程机械生产厂家千万不要冒进,一定要脚踏实地的做学问、搞研究,从工艺、结构、设计理念等方面切切实实为用户着想,而不是一天到晚制造噱头来迎合!

  业内反应——三一只代表它自己

  根据大众证券报道, 4月23日开始的德国第28届国际工程机械、建材机械、工程车辆及设备博览会(简称宝马展),吸引了三一、徐工、中联重科、柳工、厦工等国内行业重量级企业参展。其中,三一还展出最得意的、自称“世界第一长臂架”的泵车,长达66米。其是目前世界泵车产品中泵送排量最大的,其更拥有15项高科技的装备和技术的应用。

  然而正是这个“世界第一”,让三一颜面扫地。4月29日下午撤展时,这台66米泵车发生严重质量事故,臂架折断砸坏驾驶室。

  业内知情人士透露,此事故与三一的行事风格有关,偶然事故中包含必然性。因为三一的企业文化有一条信念,叫\"嫉慢如愁\",这就必然导致很多工作轻率冒进、好大喜功。“那66米臂架是随便做的么?国外几十年的发展历史,最成熟的技术也没弄。66米就这一台,客户要买他自己不敢卖,因为确实心虚。”

  由于此事在当地影响巨大,势必会影响外商对整个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印象。不过徐工科技一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称,“三一只代表它自己,不代表整个工程机械行业。”
  据悉,三一总裁向文波曾撰文反对凯雷收购徐工一事,双方积怨颇深。

  自主创新切忌急功近利

  当“中国制造”开始以一种强劲的姿态,登世界之堂,入国际之室之时,不久前发生在德国慕尼黑重型机械展上的一次“折臂”,让国人感觉了一味浓烈的苦涩。我国参展的一家重型制造企业,它的一条长达66米,号称世界第一的吊臂,竟然当场断裂。尤为令人难言的是,这条“世界第一臂”,穿着的是鲜亮的“自主创新”的“唐装”。  
  这样的尴尬,折射的是我国时下企业在自主创新旗号下的急功近利的浮躁。一是急功,把企业发展和技术进步寄托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装备上,偏重于跟踪、模仿国外先进技术,游离于企业创新与市场竞争之外;二是近利,他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却忘记了基础性的工程,热衷于一步登顶,盲目地追求“世界第一”,从而走向了另一极端。
  自主创新最忌讳的就是“大跃进”,而有些地方和单位却仍然沿袭着“大跃进”的思维。 “自主创新”口号漫天飞,“自主创新”之举四处是,今日搞动员,明天搞表彰,热热闹闹,红红火火,但是雷声大雨点小,实际效果谬之千里。最令人担忧的是,这样的浮躁,虚高了国人的心性,由此整个社会对自主创新抱有了过高、过快的期望。某种程度上,自主创新出现了“泡沫化”的病灶。

  创新,需要科学的态度。有句老话,欲速则不达。人们常以“十年磨一剑”来形容科学道路的崎岖和科研成果的来之不易。一些两院院士对当前我国科技界出现的“急功近利”、“浮躁虚假”等进行了一针见血的抨击:“一块豆腐本来做一盘菜,一切就变成几盘菜。一篇文章非要写成三篇,有些科研人员为了完成论文数量的考核指标,把本来该出一篇文章的成果,分成十篇文章来发表。为了争取更多的经费,把一个科研项目包装成几个,再向不同部门申请立项。”这样的痛心与疾首,揭开的岂止是科技的“画皮”?

  “经济是今天,科技是明天,人才是后天”,面对从一个科研院所改制而来的中联重科的稳健的成长,抚摸它走向世界的每一步扎实的足迹,我们更能感受到这样的认知的可贵。其研发机构有一条诤言:技术能力的建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需要长期的战略规划和长期持续的投入,需要有规模的市场销售的检验和培育,特别是国际市场竞争的考验和推动,千万不能急功近利。这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秦伯益所言:“在科学技术的道路上,我们喜欢天天打鸣的公鸡,而不相信‘三年不飞,一飞冲天’的雄鹰。”

  自主创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应景之作,更不应一蹴而就。它需要深厚的积累、长期的艰苦探索,有的甚至需要付出毕生的精力。马克思从理论准备到写成《资本论》用了整整40年的时间,爱因斯坦为狭义相对论苦苦思索了10年。很难想象,这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新成果能在急功近利的状态下发散出照彻世界的光芒。

  自主创新楔进了中国经济的景气线,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目前,自主创新只是迈开了长征的第一步。大到一个国家,小至一个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远非一朝一夕。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许多波折,这是正常现象。需要警醒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切忌人为的浮夸,急功近利以致弄虚作假。既然科技自主创新和树立优势品牌是中国企业屹立于世界的必然趋势,那么我们就顺应历史的潮流,以饱满的热情和理性的态度投入到创新浪潮中。
 楼主| 发表于 2007-5-17 22:3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中国的机械行业而言,是沉重的打击.
机械行业本来就落后,更没信心了.唉
发表于 2007-5-17 22:5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晕一个!
3.1咋办啊?
发表于 2007-5-17 23:0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中国的企业,质量还是首位的
发表于 2007-5-17 23: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一:“品质改变世界”,呵呵
发表于 2007-5-17 23: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叶可知秋,
一叶也可障目
到底是意外还是必然
尚未可知
以一时成败论英雄
终究不好
 楼主| 发表于 2007-5-17 23: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此之前,湖南的两家重型工程机械厂商三一重工与中联重科的表现一直很抢眼.三一重工甚至表示要取代徐工科技成为工程机械行业老大. 可是它发展太快了.欲速则不达吧
 楼主| 发表于 2007-5-17 23:25:2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象是液压传动的问题吧.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的朋友有何看法. 我专业课不好
发表于 2007-5-17 23:26: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一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

以前就在试用一种重型汽车

第一批出了20台,然后卖出去 不到半年的时间,全部都给报废了
发表于 2007-5-17 23:2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偶然吧。
不一定与操作等等没有关系。
这么大的事故,如果是技术质量问题,那太可怕了。
发表于 2007-5-17 23:4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堂堂的本田雅阁照样有婚礼门,各类国外汽车生产商时不时要召回一些有设计或质量隐患的产品。事实证明机械产品结构材质和使用状况都如此复杂,有设计和质量缺陷是很正常的事情。关键是要正视自己的错误,并且找出改进的方法。三一固然嘴太硬,但是部分人动辄引为国耻予以斥责的做法是不是对自己国家的厂家过于苛刻了。
科技产品重在创新,没有敢为人先,勇于失败的精神怎么实现技术水平的提高。
三一之错,错就在失败在了国外,触动了自卑者的脆弱神经。若真是觉得如此羞耻,不如把三一也卖给凯雷,那以后再出丑,便也不是中国的丑了。
发表于 2007-5-18 11:07:13 | 显示全部楼层
相比徐工,柳工这些个老乌龟,三一已经相当不错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1-25 21:49 , Processed in 0.093354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